书城成功励志左手国学院,右手哈佛园
4477500000053

第53章

第一卷第十章第五节躬行实践,才能发现前人未到之处

人们都熟悉中国古代的医药名著《本草纲目》,它的作者是李时珍。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是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他富有实践精神,到处巡山访野,求觅草药,并亲自品尝,他虚心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而这也正是他渊博医药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

在行医的十几年中,他阅读了大量古医籍,又经过临床实践,他发现了古代的本草书籍的缺点,《明外史本传》里对此是这样描述的,说这些本草书的缺点是:“品数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析为二三,或二物混为一品。”更让李时珍担心的是,这些草药中有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可以“久服延年”,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给病人家庭造成的遗祸十分大。于是,他决心要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在这种情况下,《本草纲目》的编写就开始了。

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最让李时珍头痛的就是由于药名的混杂,使药物的形状和生长的情况十分不明。过去的本草书,虽然做了反复的解释,但是由于有些作者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而是在书本上抄来抄去在“纸上猜度”,所以越解释越糊涂,而且矛盾百出,使人莫衷一是。

于是李时珍便决定要推倒重来,把该确认的确认,把模棱两可地论证,把完全没有必要的删去。在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可想而知,李时珍付出的辛苦是让人惊叹的。今天的人们在享受李时珍《本草纲目》的成果时,不知道会不会感受到那份经年累月的沉重。李时珍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就这样,李时珍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于万历戊寅年(公元1578年)完成了内容浩瀚的《本草纲目》的编写工作。

李时珍通过研究历代本草学的著作,得出了时代不断在前进,科学总是在进步的结论,认为后人必然会超过前人,科学不会总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停滞不前。李时珍认为,今人总是要“发现前人未到之处”的,因而他敢于怀疑古人,批判地继承前人的成就。不论是近人还是古人的,是经典著作还是一般专著,他都敢于批判错误,而不是回避矛盾。李时珍广泛涉猎,闻历极深,使他对于自然界的变化万千的现象,具有较高的鉴别能力,这一切值得后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