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左手国学院,右手哈佛园
4477500000054

第54章

第一卷第十章第六节学问即人生

学问与人生的关系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好回答,但是每个人心中的答案必然会不一样,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古人说的一些话,如果仔细思量,就会发现他们把这个问题说得很明白了。比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时习之”,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去学,问题多多。其实归纳起来,也没有那么多问题,就一句话学问是什么?如果依照南怀瑾先生的观点,学问并非单纯指一个人的文学素养和渊博的知识。他认为做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因此,他得出结论说没文化未必没学问,学问从人生经验中得来,在为人处世中体会。

这种看法新颖独特,但不无道理。知识固然是一个人内心强大的保障之一,但不是决定性的。我们的生活都会落实在细节上,而细节其实就是在做事情。书本知识能提供的帮助,人们不通过书本也能获得。因此南怀瑾说,做人做事好就是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其实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中到处是学习的课本,教育无处不在。孔子说,“学而时习之”,要想真正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就应该随时随地思考,随时随地见习,随时随地体验,随时随地反省。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虽然做学问可能一辈子都无人了解,但是孔子说只要有学问,自然有知己。古话说“士为知己者死”,以现代的话来说,死就免了。但是若有人能理解你,那这个人就确实是值得交往的朋友。

当一个人独自一人为国家、天下、千秋后代的思想而殚精竭虑之时,曲高和寡,忽然来一知音,让他内心顿时欢愉。当你为着别人眼中遥不可及的理想而默默努力之时,或许一开始没有人能理解,但终有一天会有难得的知己,这些都是值得珍惜的人。其实说这话的孔子最符合这种落寞现实:孔子的学问,是远在五百年之后,才得到发扬光大,方为世人称道。所以我们比较这种隔代的落寞,就知道远方来的朋友,有多重要了。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的学问被几百年后的人们所理解,在他生前始终不曾被真正理解,所以,他说当你埋头苦做学问,即便一辈子无人能懂,也不要怨天尤人,这才能算得上君子。人能够真正做到为了学问而学问,为了好好做人做事而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就能够做到不怨天尤人,在任何时候都从自身找原因。因此,所谓“学问”并非以往儒家著作中“读书”的简单解释,而是指从人生的经验中体会做人做事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