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县令沮丧的拿着试题坐在椅子上,重新把书房打量了一遍。突然,他眼前一亮,心说:“对啊,把试题藏在自己的靴子筒里,片刻不离身,不就保险了?”想到这里,武县令弯腰把装有试题的密函塞到靴筒里。
做完这件事,武县令就到了考场,安排衙役把桌子摆好,又把考场里外打扫了一遍,这才满意地回去休息了。
几天以后,考试开始,主考官给他要试题,他才想起,原来试题在自己手里。因为是第一次主持县考,面对那么多自信的面孔,武县令觉得有点紧张。主考官见他没动地方,又问了一句:“老爷,请拿出试题来吧。”武县令这才从刚才的思绪中回过神来,答应着跑回书房,但他却想不起自己把试题放到哪里了。他先打开抽屉,没有。又把床上的被子掀开,还是没有。他嘴里嘟囔着:“这该死的试题,你这不是故意给老爷难堪吗?快自己出来!”但不管他怎么说,就是不见试题,急得他在书房转来转去,把该找的地方那个都找了,还是没能找到试题。
这时,考场那边见武县令迟迟不回去,就派人过来看。一个衙役探头一看,武县令正撅着屁股钻到床底下,只见屁股不见头。
“老爷,你在做什么?捉迷藏?嗨,都什么时候了,还和孩子们玩?”
武县令听见有人说话,吓了一跳,缩回头一看是自己的手下,把眼一瞪:“混账东西,现在是什么时候,你要捉迷藏?找死啊你!”衙役挠挠头,说:“老爷,你还知道是什么时候啊?那边几百考生眼睁睁等着,你却在这里捉迷藏。这……”
“我说你混账就混账!”武县令更生气了,“我这是在捉迷藏吗?”
“那老爷这是?”
“老爷我在找试题。”
衙役这才明白,武县令这是自己放了东西找不到了。这不奇怪,自从武县令来到这里,丢三落四的事常做,有一次审案子,这位武县令审到最后,竟把原告和被告弄反了。
“老爷你别着急,慢慢想。”衙役安慰武县令,“比如,老爷你平时常把私房银放在哪里?”
武县令一听,快步冲到衙役身前,伸手捂住了他的嘴:“你嚷嚷什么?让太太听到了,还真以为我有私房银,那我还有好日子过?”
“好好好,咱不说这事。”衙役差点笑了,“那老爷再想想,上边来了公文什么的,你喜欢放在哪里?”
“公文我都是放在桌案之上,时时提醒自己好好当官。”他边说便把公文翻腾了一遍,垂头丧气地说,“这么重要的东西,我不会随便乱放的。到底在哪里呢?”
两人正寻找间,主考官等不及了,自己跑了过来。
“老爷,考试时间都过了半个时辰了,怎么你还有闲心在这里玩?试题呢?”
“我是在玩吗?”武县令感到很委屈,“不信你问问他,我是不是一直在找?”
主考官一听,敢情这位武县令把试题给弄丢了。
还是主考官见过世面,他不慌不忙地说:“老爷你看过试题吗?”武县令说:“看了一眼。”主考官高兴地说:“那老爷想想,或许能想起内容来。”武县令想了想,说:“我记得有个‘马’字。”
因为当时的考试题目都出自《四书》,主考官一听,赶紧命人搬过《四书》,一页页寻找,终于找到了几条。有“至于犬马”,有“百姓闻王车马之声”。武县令看了看,说:“不对,我记得那个‘马’字在最前面。”范围在缩小。终于,主考官哈哈大笑,大家一看,是“马不进也”。但武县令看了看,还是摇摇头说:“那个字数要多。”这下,人们犯了难。
武县令长叹一声蹲坐在椅子上。就是这一蹲,武县令忽然想起来了,对啊,那天我就是坐在这里,把试题塞到靴筒里的。他一弯腰,从靴筒里抽出试题,大声说:“找到了,在这里。”大家喜不自禁,赶紧拿过试题一看,差点笑喷了。原来,考试题目是:“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这件事一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几天以后,有人把这件事当笑话告诉了左宗棠。左宗棠一听,不但没笑,还长叹了一声,说:“只怪我用人不当啊。”说着,提笔写下一首打油诗:“焉作马时马当焉,恰似当年跨马前。冲锋陷阵猛于虎,何必荐其弄笔尖。”
于是,左宗棠大笔一挥罢了武县令的官,又让他回军中冲锋陷阵了。
【感悟】
知错就要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犯错以后是立即改正还是执迷不悟,却是两种不同的处事方法。有的人要面子,明知道错了也不去改正,致使错误越来越大,最后连自己都无法收场。偶尔犯一次错误是可以原谅的,但犯了错误不改,就不可原谅了。
作忠勤的老黄牛
【家训】
“一生愿做老黄牛,负重行远不言悔。”
【故事】
一天,左宗棠吃饱喝足,抚摸着自己的大肚子,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家里的仆人们则忙得不亦乐乎,有的收拾他吃饭的桌子,有的拖地,有的用鸡毛掸子拂去书桌上的尘土,摆好笔墨纸砚,只等左宗棠写诗作文。
左宗棠转了几圈,突然问身边的一个女仆:“你说我这大肚子里装的都是什么?”那个女仆愣了一下,突然想起左宗棠曾经讲过苏东坡的故事,故事里苏东坡也曾经问过他的仆人这样的问题,最后的结果竟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女仆没念过书,自然不知该说些什么,只好红着脸摇摇头,继续忙手里的活。
左宗棠笑着说:“随便说,说什么都行。”说着,又对旁边几个仆人说,“你们都说说,看谁说的更准确。”
一个仆人说:“苏东坡说他肚子里一肚子的‘不合时宜’,但老爷就不同了,老爷肚里装的全是锦绣文章。”
左宗棠摇摇头。
另一个说:“虽然老爷肚子里有锦绣文章,但不全是,更多的是行军打仗的韬略。你说是不是,老爷?”
左宗棠还是摇摇头。
又一个说:“你们都说的不对,其实老爷肚子里全是治国安邦的好办法。”
左宗棠依然摇头。
这下,大家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左宗棠再和平常人不一样,也不能返璞归真,说自己肚子里全是肠子吧?
正在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如何作答之时,帐下一位小营官说话了:“这事我知道答案。”
“噢,你说说看。”左宗棠笑眯眯地看着他。
“依我看,老爷肚子里全是马绊筋。”
此言一出,左宗棠哈哈大笑道:“你讲得太对了。哈!太对了。”
有个仆人摸摸后脑勺,不解地问:“什么是马绊筋?”小营官说:“就是牛吃的青草。我们湖南人叫马绊筋。”那个仆人更纳闷了:“老爷,他说你肚子里满是牛吃的草,你不但不怪他,还笑?”左宗棠说:“我不光不怪罪他,还要给他连升三级。”
就这样,那个小营官在正确的时间,对正确的人说了一句正确的话,就轻而易举地连升三级。
原来,左宗棠虽然属猴,但他最喜欢的却是牛,喜欢牛能负重行远,为此他不惜诡称自己是牵牛星降世。不仅这样,他在自家后花园里,专门凿了口大池子,左右各列石人一个,样子酷似牛郎和织女;又雕了一头栩栩如生的石牛,置于一旁,借此表现他忠勤的一面。
【感悟】
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对牛有过这样的评价:“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借用这句话来评价那些为国家为民族尽心尽力、无私奉献的人,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但很多人却不愿做勤勤恳恳的牛,而愿意自己和自己的孩子都能成为青云直上的龙。所以,能做到“俯首甘为孺子牛”,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多年的磨炼才能“修成正果”。
观察思考后的神机妙算
【家训】
“学问日进,不患无用着处。”
【故事】
有一次,左宗棠带兵打了一个大胜仗。在班师回来的路上,大军找了一个地方安营扎寨。于是,兵士们有的搭帐篷,有的埋锅造饭,一片繁忙景象。正在这时,左宗棠突然命令部队拔营前进。疲惫的士兵们一时叫苦连天。
一个军官看不下去了,进账请求左宗棠收回命令。左宗棠大怒:“是听我的还是听你的?我现在就走,看哪个但敢违抗军令!”说完,左宗棠跨上战马,照着马屁股一鞭子,战马飞一般向前奔去。众人一看,只好赶快收拾东西,一路急行军,跟着左宗棠就下来了。
大约行进了四十余里地,左宗棠才停住,命令再次安营扎寨。
左宗棠坐在大帐里,不吃不喝,端坐着看着外面。一个侍卫说:“大人,别生气了,吃点东西吧。”
“生气?我生他们的气?哈哈,你也太小看本帅的度量了。”
侍卫一听左宗棠没有生气,就把饭送到他面前,左宗棠却挥挥手让他放下,说等等再吃。
“大人在等什么?”侍卫又小心翼翼地问。
“我在验证一件事。”
左宗棠话音没落,哨兵来报,说刚才扎营的地方发生剧烈爆炸,那个地方已经变成了一个大深坑。左宗棠点点头,说:“好了,吃饭。”
这时,刚才那些心里不服气的将领们都进账请罪,其中一个问左宗棠是怎么知道那地下有炸药的,左宗棠说:“我怎么会知道哪里有炸药,我又不是神仙。”
“那您是因为什么让我们拔营的?”众人越听越糊涂。
“哈,我不过想得比你们多点而已。”
原来,左宗棠知道回部虽然归顺,但并非诚心,出于勉强,必定怀恨,想暗中报复,所以,可能会在驻军的地方设下机关。军队驻扎后,左宗棠静听更鼓,地下似乎有回声,就像里面是空的一样。所以急忙命令军队迅速离开。
“可是大人您当时为什么不说明情况呢?”众人依然大惑不解。
“当时我只是怀疑,又担心后来不能应验,所以,只好无理地要求你们赶快拔营了。”说完,左宗棠哈哈大笑。
不久,又发生了同样的事,也是大军刚扎营,左宗棠就命令拔营。有人说:“左大人怎么变得疑神疑鬼起来了,这里不会再有炸药吧?”于是,大家派人去劝说左宗棠,以天晚为由,不愿拔营。左宗棠还是老脾气,谁不听命令,斩!大家虽然心里不服气,但军令如山倒,没人拿自己的脑袋开玩笑,于是,一声炮响,全体拔营。
这次又让左宗棠猜对了。到半夜下起了大雨,原来扎营的地方水深达一丈多,全军将士幸免于被淹没,感到诧异和神奇,无不把左宗棠当成神人。
左宗棠听后还是笑着说:“我只是看到蚂蚁搬家,知道将有大雨,才命令拔营的。哪里有什么神啊鬼的。”
人说“无独有偶”,但左宗棠料事如神的故事却还有很多。一次平叛,经过数次激烈战斗,大军已经逼近了敌人的营寨,叛军头目很是害怕,答应第二天投降。左宗棠就答应了他们,命令各营就地安营扎寨。
这时,众将军走进左宗棠的大帐,一个说:“大人,此次平叛,已到了收尾的时候了,为什么说停就停了?叛军是什么人,他们的话也能听?如果他们半夜跑了或是自杀,我们不是功亏一篑了?”左宗棠笑着问:“那你说该怎么办?”众将都说:“生擒贼首!”谁知,左宗棠转身就睡,好像屋里没别人似的。大家面面相觑,但又不敢违抗军令,只好怏怏地回去了。
第二天早上,这些将领刚起来,就听说叛军首领早已跪在帐外负荆请罪了。众将悬着的那颗心总算落了地。
左宗棠说:“我之所以如此有把握,是因为我们已扼守所有要道,叛军已无路可逃;贼首若是想死,哪里会等到今天?所以我认为不如高枕而卧,等天亮后他自己就会来降。”众将无不佩服左宗棠的算计。
【感悟】
将知识化为智慧:在学校,人人都读一样的书,但为什么一到社会上,人与人的能力就差别这么大呢?这就因为有一大部分人读书是为了升官发财,只是死记硬背知识点,没有理解知识背后的东西,致使自己形成“教条人”,因循守旧,不思活学活用,只是用来认识世界的点。其实,要真正认识这个复杂的世界,还要认真研究知识点后面的那根线,和线后面越来越大的面。
以维护国家尊严为对外底线
【家训】
“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
【故事】
清政府由于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致使清朝末期中外力量对比悬殊。大臣们也没有认识到列强欲瓜分中国领土的意图,他们自欺欺人地认为,洋人只不过想来中国做买卖,挣钱是他们的目的,根本没有觊觎中国土地之心。
这天,已是午时还没有散朝,慈禧太后坐在帘子后面,听着下面的争论。
李鸿章说:“老佛爷,您也听到了,大家虽然争来争去,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现在不能和洋人开战。再说了,各国的条约已经定好,很难更改啊!”郭嵩焘接着说:“是啊,老佛爷。洋人其实就是想多赚钱,觊觎中国土地之说,纯粹是无稽之谈!”说完,他和李鸿章相视一笑。
这时,一直没说话的左宗棠站了出来:“我同意他们的观点。当今中国像一个大病初癒的人,不能轻易对外开战。但我们的思想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而是为了日后能反弱为强,立足于大国之林。”
李鸿章看了一眼老对头,阴阳怪气地说:“那以左中堂之见,我们该如何才能反弱为强呢?”
左宗棠没有理他,而是继续说:“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用已经签订的条约限制列强进一步攫取新的权益,一定不要在条约之外同意列强的再次要求。外国人来做买卖,他们最怕的是赚不到钱,我们就要抓住他们的这一弱点,先相安无事,然后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反弱为强。”
慈禧太后边听边思索。国家强盛自然也是她愿意看到的结果。虽然这些官员的观点大致相同,但仔细分析起来,却又有不同。李鸿章是一味妥协,而左宗棠则抓住时机就“挺”一下。
俄国侵占伊犁后,左宗棠请求带兵收复新疆,李鸿章又抛出了他的理论,建议放弃那块荒凉之地,留下钱加强海防。左宗棠听后非常生气,掷地有声地说道:“我虽然也说不和洋人打仗,但那是不主动打。如果洋人想占我们的领土,那是绝对不行的!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这个观点,何时都不会改变!”慈禧太后被左宗棠的精神所感动,毅然任命左宗棠总督新疆事务。左宗棠果然不负众望,秋风扫落叶一样将入侵的洋人赶出新疆。
同治五年(1866年),法国驻华公使阿礼国向总理衙门“控告”左宗棠,说他在对待法国驻福州领事贾禄时,没有开门鸣炮,属于失礼行为。左宗棠对此不屑一顾,拒绝了外国领事的无理要求。左宗棠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口角取胜,而是要维护中国的尊严,反对在外国人面前唯唯诺诺的妥协媚态。这种态度在他担任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时,表现的更为突出。
这件事以后,连慈禧太后都对左宗棠赞赏有加。
【感悟】
态度决定一切:这个世界从来就是弱肉强食的世界,你是羔羊,命就不在自己的手中掌握;你是狮子,即使有比你强的动物,也不会束手就擒。大而言之,在大是大非面前,任何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应该明辨是非,不卑不亢;小而言之,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操守自尊的底线,不要轻易被别人所“俘虏”。
妥协是最大的敌人
【家训】
“和戎自昔非长算,为尔豺狼不可驯。”
【故事】
鸦片战争时期,左宗棠还是一介布衣,但他没有只顾耕耘那几亩薄田,而是时时关注着局势的发展。但一个一个的坏消息接踵而至,大大刺伤了左宗棠的自尊心。他针对琦善在广东的投降行径,做诗写道:“和戎自昔非长算,为尔豺狼不可驯。”《南京条约》的签订,更使他痛心疾首。
也就是从那时起,左宗棠开始研究“海国故事”,企望有朝一日能向清廷进一家之言。但当时在翰林院任编修的曾国藩,却发出了这样天真的声音:“如果从此以后,外国人不再犯边,签订这样的条约,也不失为上策啊。”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左宗棠尚在湖南巡抚幕府。虽然当时他在帮着清廷镇压太平军,但却关注着英、法侵华战局的变化。
咸丰八年(1853年)的一天,左宗棠正在整理一份公函,一个官差进来了,对他说:“别忙活了,英法联军曾攻占大沽,侵至天津郊外,并声言进攻京师,皇上已经和他们签订《天津条约》了。唉,看来,我们就等着卷铺盖卷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