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公共汽车上的人挤得像火柴盒里的火柴一样。”
老师批道:“火柴没那么挤。”一位教诗词的教授为人风趣,只是上课时吞云吐雾,烟不离口。某日,一位坐在第一排的女同学被烟熏得受不了,便礼貌地向他建议:
“教授,可不可以不抽烟?”
教授略微地低头,沉吟了一会儿,于是把烟头灭了,抬头说:“你既然不愿意接受我的熏陶,那我也不勉强了。”一大学教授习惯在课前对学生考勤,他注意到有些学生常替那些缺席的同学答“到”。有一次他喊:
“齐雅德!”
没有人回答,他又叫了一次:“齐雅德!”
仍没有人回答,他恼怒地望了望,然后大声说道:“难道这个可怜虫就没有一个朋友吗?”老师要求学生写作文,题目是:“我长大了要干什么。”
米歇尔写道:“我长大要当一名警察去帮助大家,去抓坏人。”
老师的评语是:“很好的愿望!先注意你的同桌罗伯特,他说过长大了要去抢银行。”老师:“今天我们上午只上半天课。”
学生:“万岁!”
老师:“下午上另一半!”老师:“尼古拉,为什么你迟到了?”
尼古拉:“我妈妈病了,我给她买药去了。”
老师:“你呢,雷蜜?你为什么迟到?”
雷蜜:“我的表慢了。”
老师:“你呢,赛尔日?”
赛尔日:“我头疼。”
老师:“安图瓦,你呢?”
安图瓦:“他们都说了,我再没什么可说的了。”一位老师在上课时说,她常常觉得,她是处在“知识的汪洋大海”之中,而她可用来汲取知识的工具,却只有一把小小的羹匙。
这时候,突然响起一个学生伤心而又绝望的话声:“可是,老师,我却常常觉得,我手里拿着的只是一把叉子呀!”老师对吵闹不休的女学生说:“两个女人等于1000只鸭子。”
不久,师母来校,一名女生赶紧向老师报告:“老师,外面有500只鸭子找您。”老师:“犯一次错误,应该吸取一次教训。”
学生:“这我清楚。”
老师:“那你为什么屡教不改?”
学生:“我是为了吸取更多的教训才这样做的。”教授:“我很高兴,你的数学成绩今天竟有八十二分。”
学生:“要是你肯给我一百分的话,我相信你会更高兴了。”老师:“同学们,今天是家庭问题讨论课。沃尔夫,你认为要解除家长与学生不和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沃尔夫回答:“老师,最好的办法是:你在我的学习通知单上全填上满分。”老师对全班的学生问:“考卷已经交给印刷厂去印了,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要问吗?”
教室里一片寂静。突然从后面有人问了一声:“请问是哪一家印刷厂?”老师:“阿伯特,如果你一定还要讲话,那我就只好把你送到校长办公室去了。”
小学生:“哦,是不是校长需要有个人去同他谈话呢?”老师:“希望你在新的一年中克服所有缺点。”
学生:“希望你也能这样。”
老师:“可是,我的孩子,你的朗读没一点进步,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在你这个年龄,已经朗读得十分流利了。”
学生:“毫无疑问,这是因为您的老师比我的老师好。”一年级的教室里乱嚷嚷一片,老师生气地对孩子们大声说:“肃静!坐在教室里应该保持绝对安静,甚至能听见一只苍蝇飞过去的声音。”
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终于忍不住喊了起来:“老师,您到底还等什么呀?快放苍蝇吧!”“如果教务长不收回他今天上午对我说的话,我就退学。”
“他说些什么?”
“他要我退学。”老师:“你的考试成绩怎么不能像你打篮球那么好呢?”
学生:“打篮球有人合作,可考试没人合作。”老师与学生家长某人想送他的儿子到学校念书。老师说:“我们可以收下他,只是你要交足20个法郎的学杂费。”
“什么,20个法郎?这么多呀!我可以用它买一头驴了。”
老师回答说:“假如你真用这20个法郎去买驴,而不让孩子上学的话,那将来你家就会有两头笨驴了。”父亲跟老师谈论自己的儿子:“请您告诉我,我儿子历史学得怎样?当初我念书的时候,就不喜欢这门课程。有一次我历史竟考了个不及格。”
老师回答说:“历史在重演。”
约翰不知该送什么东西给他的同龄女友做生日礼物。于是他问祖母说:“祖母,要是明天是你的16岁生日,你想要什么?”
祖母开心地回答:“我什么东西都不要了。”年轻人:“您已经快70岁了,您的愿望是否都实现了?”
老年人:“我小时候父亲骂我时总揪我的头发,那时我想我要是个秃顶多好呀!我现在终于实现了我的愿望。”一个老人申请当兵。负责登记的中士问:“您多大岁数了?”老人答:“62岁。”中士说:“你可知道这个岁数当兵太大了!”老人说:“当士兵也许大了些,可你们难道不需要一位将军吗?”“我能为你买什么样的生日礼物,小别佳?”
“就买唱片吧,爷爷。”
“但我不知道你喜欢什么样的唱片?”
“让售货员放给你听听,你就给我买那些你最不爱听的唱片。”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头在海滩上遇到一个孩子,便问他:“你几岁了?”
孩子答道:“六岁,老爷爷!”
老人说:“都六岁了,还没我的伞高!”
孩子走近伞,站在伞旁边使劲伸长脑袋问:“您的伞几岁了?”老人:“年纪大了,失去记忆力,什么都忘了。”
青年:“我有方法医治。”
老人:“怎么治?”
青年:“你借一百元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