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大学论·行为规范论
44874200000029

第29章 天下兴亡我勇担当(3)

人生的角色责任是人生责任的具体化,人生责任则是各种角色责任的总和。因此,角色责任与人生责任的关系,是个性与共性、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如果没有角色责任,人生责任就无法得以体现,也就失去了现实存在的基础。因此,个人必须对他人承担一定的责任。个人能够在社会中生存,是因为有他人的存在。如果没有他人的存在,社会就不成其为社会,个人也不能存在。人与人之间的这种相互依赖性,在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是如此,在具有社会化大生产特征的现代社会更是如此。这就决定了人与人之间必须相互承担责任,每个人的生存都依赖于他人对其负责,是他人对其负责的结果。同样,个人的发展也必须依赖他人的帮助。个人的知识和能力不是先天就有,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而是需要他人的帮助和教化。个人的成长进步是受惠于他人对其负责的结果,因此,任何人都有责任帮助他人发展。在人生价值的实现过程中,既需要个人主观努力,也有赖于他人的配合和协作,这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更是如此。而且,人生价值的内容本身,就包含着对他人承担一定责任。正如邹韬奋先生所说:“自己无论怎样进步,不能使周围的人们随着进步,这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极其有限的,绝不以‘孤独’、‘进步’为满足,必须负担责任,使大家都进步,至少使周围的人都进步。”

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社会中的每一个体,都应该同情、关心、爱护其他社会成员,特别是应该关心周围的普通劳动者、普通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要关心和帮助他人成长与进步,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学识和技术等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人。同时,也要真诚地帮助他人改正其缺点和错误。若害怕批评得罪人,对他人的缺点和错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明知不对,少说为佳,这实际上是一种对他人不负责任的表现。有许多人,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原因,陷入各种灾难、困苦、不幸和失意之中。对于身陷逆境的人,尤其是那些因受到不公正待遇而处境困难、生命垂危,以及遭遇各种挫折打击而受到很大痛苦的人,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消除痛苦,并在精神上给他们以慰藉和鼓舞,以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关心和帮助他人,还意味着要以言论和行为来制止那些危害他人生命、财产的行为,与危害他人利益的人作坚决的斗争。但是,对于一切愿意接受教育改造的人,则同样给予关心和帮助,促使他们重新做人。

大连市公汽联营公司702路422号双层巴士司机黄志全,在行车途中突然心脏病发作,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他做了三件事:把车缓缓地停在路边,并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地下了车;将发动机熄火,确保了车和乘客的安全。他做完了这三件事,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这只是一名平凡的司机,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所做的一切也并不惊天动地,然而许多人却牢牢地记住了他的名字。

据黄志全的同事评价,黄志全平日里为人和善,工作勤勤恳恳,虽鲜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助人为乐的好事却难以计数。人总是要死的,但黄志全死在了自己的岗位上。但岗位特殊,关系到几十个乘客和路上行人的性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和平建设时期的黄志全也同样面临了董存瑞、黄继光等无数英雄一样的“千钧一发”!黄志全选择了尽心尽职,对自己所负使命的忠诚和信守;选择了利国安民。在做出如此选择之后,也选择了他的安详归去。黄志全之死,显得平静,但它同样让人感到人生的价值、精神的可贵。在这里,美好的人性与人性的美好在黄志全的身上得到了诗意的表现与升华,令人揪心、动心、刻骨铭心。

第三个维度:对社会负责

人生的社会责任是一个人对祖国、民族、人类的繁荣和进步,对他人的生存和发展所承担的职责和使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这句名言,数百年来一直激励着千千万万志士仁人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奋斗。由于人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地位不同,从属的阶级不同,因而人生的社会责任就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今天,21世纪的大学生,社会责任的首先是“忠诚祖国,振兴中华”,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承担起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伟大使命,为中华的崛起而努力学习、努力奋斗。其次,“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是个人的基本职责。要把大众和社会的利益摆在首位,置个人利益于大众的整体利益之中,个人利益服从大众的整体利益,必要时,自觉牺牲个人利益。一切向人民负责,个人的言行要力求给人民带来益处,凡有损于人民利益的事,应当避免和反对,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遵守职业道德。再次,对人类的未来负责,是个人对社会的最基本责任。人类社会赋予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是“解放全人类,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历史上只有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同全人类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能够在铲除剥削制度的斗争中创造客观条件,消灭一切不道德现象的根源和后果,真正对全人类的共同命运和共同发展负责。对人类的未来负责,要求每个人都要致力于个人的完善与全面发展;致力于帮助他人完善和发展,致力于全体人民的完善和发展,由此推动社会的繁荣进步。今天,作为中国人,我们应当致力于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就是争取中国对人类、对世界有较大的贡献,对人类的未来负责。

总之,人生的自我责任、角色责任和社会责任构成了完整的人生责任,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自我责任是前提,角色责任是条件,而社会责任则是根本。没有自我意识的觉醒,也就不会有自我责任,更谈不上对他人和社会的负责;对他人的责任是我们做一切事情的着眼点。无论是自我责任,还是社会责任,都是通过对他人负责而体现的;而在所有的责任中,社会的责任感和时代的使命感则是这些不同责任的生命线,是人生责任的核心和灵魂。

第三节让责任成为习惯

人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过程,人生责任的履行是人生实践的基本要求,我们要让责任成为习惯。从这个角度而言,有四个方面应该认真思考。

直面人生,重责任

科威特著名作家穆尼尔·纳素说:“责任心就是关心别人,关心整个社会。有了责任心,生活就有了真正的含义和灵魂。这就是考验,是对文明的至诚。它表现在对整体,对个人的关怀。这就是爱,就是主动。”俄国的托尔斯泰也曾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有无责任心,将决定生活、家庭、工作、学习成功和失败。这在人与人的所有关系中也无所不及。有了责任心,就能主动地关心别人,对他人负责。同样,有了责任心,就会忘我工作,对社会负责任,担负起人生的责任。反之,如果没有责任心,或者说责任心不强,就不可能充分发挥能动性,也不可能主动地担负起人生的责任。

责任感是关于责任的承担和承诺的履行,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言论、行动、许诺等持认真、积极主动的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和反应。责任意识是人的自我意识中最基本、最深的层次。自我的本质,就在于它是一定社会关系中的责任主体。因此,一个人只有深刻地认识和体验到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依靠社会的发展和别人的劳动,以及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他才会可能产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也才会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落实到行动中,才会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承担起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一个行为只有当它出于对社会和人民利益的责任时,才具有道德价值;一个人只有出于责任,履行责任,对社会和人民做出贡献时,才能实现其价值。这就需要社会对其社会成员进行坚持不懈的教育,不断强化每一个人的责任意识,完成责任从他律性向自律性的飞跃,从而使责任主体“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地服从责任、履行责任。

道德就是履行责任,从这个意义上,不论以往的道德教育以何种形式出现,我们都可以说,道德教育实际就是责任教育,就是教人负责的行动。因此,“责任教育在历史上始终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把责任作为道德哲学的核心,开了义务伦理学的先河。中国历来重视责任教育。尧舜禹汤文武的“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孔子的“当仁不让”,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李大钊的“铁肩担道义”,无不显示着对国家的崇高责任感。从当代世界文明发展的趋势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这一报告中,就明确提出,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是使每个人承担起包括道德责任在内的一切责任;1989年该组织将“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的主题确定为“学会关心”,呼吁一种道德关怀与道德责任。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品格教育,特别注重教授价值观。品格教育主要代表人里可那在《品格教育》一书中,把“尊重(Respect)和责任(Responsibility )”视为普遍道德价值观的核心,是学校必须教授的3R 课程(读Reading 、写Writing 、算Arithmatic)之外的第4R 和第5R 课程,它们对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都有客观的重要价值。

如果说,责任的重要使责任教育成为永恒,那么,现实中见惯不惊的责任丧失则使责任教育变得刻不容缓。即使不能完全否认我们在道德上已经取得的效果,但也必须指出:社会公德失落、职业道德下滑、家庭道德混乱、生态观念淡漠却是不争的事实。血泊中的求救者有人竟然从容地讨价还价;见义勇为者却因救火毁容而遭受百般歧视;医生误把手术刀遗忘在患者腹中;大学生硫酸泼黑熊;风烛残年的老人和身患残疾的幼童被遗弃街头;社会保证每个成员的选择权利,但同时要求人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以维护社会安定,保证人际和谐,保护生存环境,完善人的德性。

忠于职守,须敬业

事业与职业往往具有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在很大程度上,职业是事业的基础。相对职业来说,忠于职守在很大程度上,是事业的基础,具有敬业精神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同时,也只有具备这种基本职业道德,才有可能使职业向事业升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对人才合理配置问题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但是,越是完善的市场经济就越是要求从业人员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不管从事哪种工作,只要在岗位一天,就要忠于职守,具有敬业、精业、乐业精神。

所谓敬业指的是聚精会神、全心全意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朱熹曰:“敬者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也。”这种“不怠慢、不放荡”的敬业精神,正是从业人员搞好本职工作所应具备的思想品格。韩愈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只有做到“精勤不倦”,才能达到“精益求精”的境界。总之,敬业、乐业、勤业、精业意识,是搞好一切工作的思想基础。从业人员只有具备这一品格,才能做好本职工作。这种敬业精神,对于我们今天的职业道德建设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德国的一个火车小站里,一个扳道工正要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一辆徐徐驰进的列车搬动道岔。这时,在铁轨的另一头,还有一辆火车隆隆驰进车站。假如他不搬道岔,这两辆火车就会撞在一起,酿成巨大的灾难。这时,他无意识地回头看了一眼。突然,他发现自己的小儿子正在铁轨的那一端玩耍。怎么办?他可以立即飞奔过去,把儿子救上站台。但是,迎面驰来的列车上将会有数百人面临丧生的厄运。

他强忍巨大的痛苦,决定不违反自己肩负的安全职责。这位工人向他的儿子大吼一声:“卧倒”,随即快步跑向岗位搬动道岔,一眨眼功夫,这辆列车安全地进入预定的铁轨。

他的儿子由于平素就习惯了服从长辈的命令,没显出丝毫的慌张,立即笔直地卧倒在铁轨中央。一列满载的火车从他的头顶呼啸而过。

车上的旅客们毫不知情,他们的到来给一颗崇高的心灵带来了多么巨大的痛楚,他们的生命也曾千钧悬于一发。那位父亲向着儿子的方向飞奔而去,不敢想象儿子那惨不忍睹的情状。然而他的儿子活着且毫发无损!

据说,德皇知道此事后,奖给他一枚荣誉勋章,一是奖励他极端尽职的勇敢行为,二是感谢他教育出一个遵从纪律的好儿子。

纪律是事业成功的保证,职责是人们对社会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