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很多主角演技平平,但是配角演得有声有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企业就是一个大舞台,各个岗位都在扮演各自的角色。主角出场次数多,表演分量重,一言一行举足轻重,但是配角也有自己的台词和动作。无论主角的表演好不好,配角都是按自己的角色出场,说自己的台词,做自己的动作,就算主角演砸了,配角也要表演他的角色。记得读小学时,在全区儿童节汇演上,我与同学表演了一个相声,演的是孙悟空大闹天宫与玉帝对话,我演孙悟空是主角,另一个同学演玉帝是配角,当我打着鹞子翻身站到玉帝面前,我忘记台词了,我急红了脸,最后让玉帝抢了词,“玉帝”表演者获了一等奖。我常常记着这个表演,主角演砸了,配角演出头了。配角不但能够坚守职责,而且还能纠正主角的偏差。工作中尤其如此,上司作为主角,难免犯错误,不到位也是可能的,作为下属不但要演好自己的配角,也有责任和义务纠正上司的失误,避免公司的损失。在职场这个舞台上,与你的搭档演好一台戏,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与上司争角色,这样你会吃不了兜着走,为了让上司的表演更精彩,你必须有牺牲精神,必须要协助上司把这戏演出色。角色无大小,但一定要用心去演,尽职尽责,要理解透彻角色定位,要融入角色中,演什么是什么,做的有板有眼。每一个角色都可以做到“最佳”,要有演好配角的心态,还要有演好配角的决心,相信自己出演的配角一定是“最佳配角”。
不管什么角色,哪怕是跑龙套的,一定要演得有血有肉,有情有义。配角虽然很辛苦,很无奈,只要把自己融入团队,也可以很精彩。配角没有主角的光彩,自然也没有主角的压力,主角在台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点瑕疵就会被人们挑剔,配角也许是上场捧场衬场,可以展示“昙花一现”的精彩。每个人必须经历配角的锻炼,才有可能去当主角,做配角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把配角当好,就是做主角的预演。有些人可能一辈子只做配角,古代的谋士,既不带兵打仗,也不为主子定夺,只是出谋划策,也许一生也做不了主角,每当打胜仗,主子庆功他们也只是旁座,但是他们从不觉得自己是配角,他们的计谋能为主子决定乾坤,这是他们的骄傲。要做一个让主角值得骄傲的配角,就必须要有这样的精神:比主角想得更多,工作细节到位,让主角跳出繁琐的小事,专心于演好主角,无后顾之忧。不放过细节末枝,宁愿损害自己的角色,也要维护主角的形象。做一个好的配角,还应该用你的角色衬托主角的光辉形象,只有主角演成功了,这戏才算是成功,你与主角永远在一个团队、在一条船上,主角成功就是你的成功,主角失败就是你的失败。即使你演成功了,人们记住了,但是你的主角失败了,你也没有光彩。要有“人人为我做配角、我为人人做配角”的思想。在团队里,你可以做任何人的配角,任何人可以做你的配角,不同角色,目标是一样的,与团队共同成长,与团队共同前进。
岗位无贵贱,角色无大小,但工作中的人们很多不喜欢跑龙套的角色,不喜欢被人呼来唤去。当然大多上司也不大喜欢使唤别人,他希望大家都主动工作,主动配合,因为你没有尽到配角的义务,没有主动配合上司,你反而有了配角感受。如果你不想做配角,更加需要做好现在的配角,如果你不想听主角使唤,你就要用做主角的心态去做配角。什么工作都做到让主角无话可说,你永远就是自己的主角。
6.能做与愿做
能做是一种能力。在工作中,能做是人们的口头禅,“这个我也能做”,“那个也能做”,可以说这人有多方面的才能,也可以说这人样样会,样样不会。一件事,能做的人不止一个,但是去做的人也许只有一个。能做是一种潜力,是一种能力储备。常说,通百艺而精于一,要让自己具备多种“能做”的能力。在企业管理上,老板是真正的多面手,他是从某一岗位做起,到公司方方面面都“能做”,这是他的工作需要。能做是一种机会,你突破了一种“能做”,具备了多种才能,你获得成功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有一个这样的故事:阿杰只是一个办公室的普通文员,阿连是操作开料软件的师傅,车间的五金生产完全靠阿连操作控制。他们两个的座位是连在一起。阿杰工作空闲的时候,就会坐在后面,看着阿连操作那些数据和图形。每次看一点,他就记录一点,又常去车间对照看。虽然阿连防着他,但是几个月过去了,阿杰也掌握得差不多了。一次恰逢阿连要请长假,经理急了,没有人代岗,车间意味着要停产,如果去香港请大师傅来,成本相当高。正当经理为难的时候,阿杰走进了他的办公室,他说他能试试。这样,在阿连请假的时间,阿杰顶替阿连操作软件,车间正常开工,没有出差错。企业不可能在每一个岗位备用一个闲置的人力,所以非常需要阿杰这样的多面手,哪里有空缺,就补在哪里。每一个人在专注于自己工作的同时,可以尝试在空闲时学习其他工作技能,增加自己“能做”的能力,就是为自己增值。像阿杰这样学习钻研,具备“能做”的另一种能力,他的待遇就会大幅提升。说到“能做”,该问问自己还能做什么。除了能做这个,其他一概不知,你的职业就潜藏危机。初入职场的人士,可尝试多种职业,将“能做”的范围扩大一些,然后再专注某一职业,这是非常好的职业策略。
愿做是一种心态。能不能做好工作,不一定是能力问题,有时更可能是态度问题。有时想不想做,比能不能做更重要。愿做是一种良好的工作意愿,是想去做,乐意去做。但有时也是心不由己地说违心话,比如在求职时,老板通常会问及愿不愿从事这个行业。迫于找工作不容易,即便有些人并不喜欢这个职业,他也会违心地说愿意。这种“饥不择食”的就业在过去是身不由己,现在环境改善了,大可不必这样,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不要勉强自己,不要浪费企业与个人的时间。做的意愿很勉强,做起来也就不那么努力,工作成绩不会好到哪去;“愿做”的意愿很强烈,语气中充满对工作渴望,这样的人对得到的工作才会倍加珍惜,投入才会百分百。有一个岗位三个求职者应聘,他们的表现都不错,老板对他们的印象也非常好。为了公平起见,更为了不能有遗珠之憾,老板再次分别与他们谈,老板不是直接问他们是不是迫切需要这份工作,而是绕了一个圈:如果你没有被录用,你怎么打算?前面两个都回答说,没关系。第三个回答说,是不是我的表现不如他们,我很喜欢这份工作,能不能给我一个机会?老板录用了第三个,理由是第三个有强烈的入职意愿,愿做者才能做好工作。当一个机会给了你,就要让愿做成为一种驱动力,让愿做的意愿带动你的工作兴趣,让兴趣成为你积极工作的发动机。
说能做,一定得说说港资企业的文化。港资企业在用人上相当现实,常以“能做”什么作为用人标准,以“还能做什么”作为留人标准。面试时无一例外地会问到如果录用你“你能做什么”,能做摆在第一位。在港资企业老板们看来,企业与学校的区别在于,学校是储备知识和才能的地方,企业是使用知识和才能的地方。企业不是学校,不是培训机构,很多企业老板认为招聘的人才不是来学习的,是来工作的,他们把工作与学习割裂开来。人必须有“使用价值”,你能做什么,入职后对公司能产生什么价值,这是企业关注的核心。还有些企业在面试时,要求职者写方案,方案越是详细越好,这是企业考核人才的无能,还是企业要窃取求职者的方案呢?此处不做人性的假设了。企业老板太重视“能做”,人还没有招聘进来就在盘算着招进这个会不会亏本,或者说,老板太看重人力的成本了。俗语说,又想马儿能跑,又想马儿不吃草。很多企业一直在做这种自相矛盾的人才游戏,不想调工资,又想留住人才,不想给高薪,又想有高效,想的是美好,常常事与愿违。因为一百块工资没有加,流失了一个技术工人,招进来的新员工却高了五百块的成本,这种得不偿失的事经常在企业发生。企业停留在“能做”的表面,就跳不出“人力成本”的框框。老板是这样,看谁都不顺眼,人人都是成本,都是负担,企业如此,谁能用心做事,又何谈发展?
台资企业这些年迅猛发展得益于“愿做文化”。在台资企业,高管们招聘员工有时完全打破了条条框框,如果他们看到有合适的人才,招工广告上没有的职位,他也会考虑另作安排,往往也会让求职者如愿以偿。台资企业招人并非不看“能做什么”,相对而言企业更看重于素质,尤其是对于年轻的职场人士。在他们看来,你的桶里装了多少水不如你的桶里能装多少水。在台资企业高管们看来,你是一张白纸没关系,只要你愿做肯做,这张白纸就可以填上最美的图案。如果你是一张填得乱七八糟的纸,就得先擦干净再重新填写。你的经验多有时不是好事,反而是累赘。在台资企业,普遍的人才观念是素质重于经验,有才能就能得到重用,哪怕你的才能似乎与企业风马牛不相及,这与港资企业的人才实用主义完全不同。你能做,但是你不愿意做,你能干,但是你不好好干,这一切都是没用的。只要你有好的个人素质,愿做肯做,他们愿意手把手教你,直到你会做能做为止。强调做的意愿,其实就是重视素质,能做不如愿做,企业形成这样的用人风气,必赢在未来。
在文化素质普遍提升的今天,一件工作,你能做,别人也能做,能做并不代表你能干。能做是做到六十分,还是八十分,还是满分,这是“能做”的标准。做工作不能停留在能做上,要变能做为能做得怎么样,能做到什么程度,能不能做到满分。工作不能停留在会做,也不能只是能做,要把能做变成愿做,把愿做变成决心去做,让能做激发愿做的热情,让愿做培养能做的动力。只有能做,不愿做,干不好事,干不彻底,结果是不如不做;只有愿做,不能做,只能是做得更糟糕,所谓好心办坏事就是愿做不能做的结果。
7.培养不厌烦重复的精神
人们总是崇尚创新,把循规蹈矩、因循守旧当作是不思进取的惰性思想。殊不知万事万物在重复中永生,没有重复就没有创新,没有重复就没有人类社会,没有人类文明。人类是类人猿在无数次重复直立训练中站立起来的,人类在无数次重复钻石取火实践中找到了火种,经历无数年月重复的刀耕火种生活,才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几乎每一个人几乎每一天都在重复着自己的昨日。虽然达·芬奇说不可能画出两个一模一样的蛋,但是你的生活、你的工作模式可能是一模一样的,只有量的变化,没有质的改变。电焊学徒工在无数次的弧光中重复自己的生命,终于成了焊工师傅,无数次重复烧焊,把角铁焊成了铁架床,把钢铁焊成了飞机、轮船;木工使用刨子在无数次重复往返中将木料制作成了精美的家具;老师今年从第一课开始,明年还是从第一课开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十年如一日,重复他的教学内容。万事万物都在重复中诞生与消亡。事物的发展永远离不开重复,重复并非停止,而是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应该重新审视“重复”这两个字,它与“创新”是社会存续与发展必不可少的两种形式。
有的人一生可以浓缩为一日,因为他的一生在专注做同样一件事,从家到工作岗位,从工作岗位到家,每天这样反复,同样的时间开始,同样的时间结束,同一个坐姿,重复同样的手势,他的生命看起来如此简单,但是你仔细想想,这又是多么的不容易。你可以说,他这是无聊的一生,也可以说,他这是无趣的一生,还可以说,他这是麻木度过的一生,但是你不能否定他专注专业的精神,你不能否定重复自己的生命而让企业日新月异的默默奉献,正是他的甘于平凡、不怕枯燥的重复精神,使企业走向一次次新生!不厌烦重复工作的人,他就是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的人。有些人对新的工作只有三天的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他为什么不能持之以恒,因为他没重复自己的精神。有些人看上去有很多好想法,既想南京买马,又想北京求名,满脑子歪点子,也不乏金点子,还有些猎奇的思想,但是他就是不能踏实下来做一件实事,做一下就放一下,一旦重复,他就感到厌恶,骨子里的浮躁使他无法安心于每天如一日的“重复”。也许,每天都从头开始新的生活他才有斗志,这样他只能永远在起跑线挣扎着。重复是工作的必然,要让自己习惯重复,安于重复,只有在重复中你的生命才可以有基点,只有有了基点,才有作为可谈。频繁跳槽的人,毛病就出在对工作喜新厌旧,在同一件工作上没有重复自我的精神,厌烦重复会让他耐不住寂寞,所以说,重复是一种耐心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