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精粹
道德不是记熟几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要重在实行。
——蔡元培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是社会新风的倡导者,是人才成长的铺路石。步入新世纪,我们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师肩负着神圣的责任和光荣的使命。广大教师应该积极响应江泽民总书记的号召,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修养,大力提倡顾大局、讲风格、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努力培养自身的坚定信念、高尚情操和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真正成为国中之范,人中之表,家中之模。
社会公德
一、社会公德及其要求和原则
二、社会公德的一般规范
三、社会主义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公德及其要求和原则
(一)社会公德及特征
社会公德,就是在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必须共同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准则。这种道德准则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一般的关系。社会公德具有以下特征:1.全民共遵。所谓全民共遵,是指全社会的所有成员,无论阶级属性、职业、年龄、性别、职位如何,只要是在公共的场所,或是在公共场所里与他人发生个人之间的交往,就要遵守这种最起码的、最简单的行为规则——社会公德。这种全民共遵性,是其他的道德类型所不具备的,是社会公德最突出的特征。2.简明易行。所谓简明,就是指社会公德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比较简单明了。社会公德一看就懂,一讲就知。例如:在会议室“禁止吸烟”。所谓易行,就是指社会公德在道德实践上没有太大的难度。只要愿意去做,就能做到。3.相对稳定。社会公德在历史发展中比较其他的道德类型,更多地具有相对稳定性。社会公德的稳定性特征使社会公德表现出较强的历史继承性。社会主义社会公德是对历史上优秀社会公德传统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此外,社会公德还具有从属性的特征,也正因为如此,才有社会主义社会公德与其他社会公德的区别。
(二)遵守社会公德是做人的最起码道德要求
人要维持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争取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和赞誉,就必须遵守做人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社会公德。不遵守社会公德的人,令人厌恶,为社会所不齿,也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资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地位、职责、思想觉悟等存在着很大差别。但是,在遵守社会公德这一点上,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必须毫无例外。有的人认为,讲不讲社会公德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这是极端错误的,也是非常有害的。经常违反社会公德的人不可能培养出高尚的道德品质,也不可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作为人民教师首先是一个公民,首先要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善于克制自己,处处按照社会公德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师的道德完善从遵守社会公德开始。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社会,每个教师只有遵守社会公德,才能做一个受社会欢迎的文明人。
(三)人道主义是社会公德的根本原则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以“人”的身份与他人平等地发生联系和交往。因此,处理这一领域的道德关系的行为规范都应该服从并遵循人道主义原则的精神。我们所宣传和实行的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第一,相互尊重。即相互尊重对方做人价值、权利和尊严。第二,相互平等。无论一个人在社会分工中所处的身份、地位如何,都必须平等相待。第三,相互关心。即关心他人的物质生活状况和精神生活状况,尤其是对那些身处逆境、身陷灾难中而生活艰难、精神痛苦的人更要特别予以关心。第四,相互帮助。即做到一人有难,众人相帮,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尤其对那些遇到困难的人,要及时地伸出援助之手。第五,爱护人民,仇恨敌人。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体现了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们之间最基本的道德关系,对于整个社会公德规范体系中的其他部分具有统帅作用,对于人们的言行具有总的导向意义和最根本、最普遍的约束力,一切社会公德规范都体现着这一根本原则的要求和精神。
二、社会公德的一般规范
(一)公共场所道德规范
公共场所道德规范,主要是指社会每个成员在公共场所中应当遵守的最起码的行为准则。这些行为准则主要包括:1.遵守公共秩序。遵守公共秩序,不仅要遵守国家所颁布的有关法令,还要遵守特定公共场所的有关规定。2.爱护公共财物。自觉地爱护公共财物,使之不受任何侵犯,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道德义务。
(二)公共卫生道德规范
公共卫生道德规范,就是指为了保持公共场所的整洁、舒适和干净,保障社会成员的身体健康,每个公民都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公民是否遵守公共卫生道德规范,关系到公共卫生的质量,而公共卫生质量,不仅直接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而且会影响到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乃至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声誉。要树立以讲究公共卫生为光荣,以破坏公共卫生为耻辱的社会新风尚,营造每个人都自觉爱护公共卫生的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公共交往道德规范
公共交往道德规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1.彼此尊重、互谦互让。即尊重对方的人格、愿望、感情、兴趣和爱好,不能侮辱他人,不要恶语中伤他人,不嘲笑讥讽他人,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善于自制,有气量,有涵养,不与人争利,把方便留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先人后己。2.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团结友爱,即做到思想上精诚团结;工作和生活中,同心同德,互相配合,积极协作;感情联系上,坦诚相待,真挚友好。助人为乐,就是指把帮助别人看做是一种快乐。当发现他人需要自己帮助的时候,主动相助,不以任何要求为前提条件,不希望对方给自己任何报偿。在危急时刻,能够置个人安危于度外,挺身而出,见义勇为。3.尊老爱幼、尊重妇女。就是要继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高尔基曾说过:“没有爱,便没有幸福,没有妇女,便没有爱,没有妈妈——既不会有诗人,也不会有英雄!”尊重妇女,就是要尊重她们的人格,维护她们的尊严。坚决反对那些男尊女卑,满口脏话、痞话,耍流氓,以强欺弱的不道德的思想和言行。4.为人正直,诚实守信。要做到对他人不起坏心、不怀偏见,富有正义感,讲究原则性,言行一致,实事求是,忠于诺言,说话算数,准点守时。坚决反对和抵制趋炎附势、吹拍逢迎、见风使舵、争功诿过、挑拨离间、造谣污蔑、落井下石、弄虚作假、口是心非、阳奉阴违、奸诈诡谲等恶劣行为。5.敢于斗争,见义勇为。就是指在关系到人民幸福、正义存亡的严重局势下,能是非分明、正义凛然、见危受命、舍生取义、赴汤蹈火而在所不辞。
(四)公共生活道德规范
公共生活道德规范主要内容是:1.移风易俗,新事新办。即不搞封建迷信活动,反对“法轮功”邪教,不影响社会公共正常秩序,不破坏社会公共卫生,不铺张浪费,不污辱他人人格,不搞精神污染,不损害他人身心健康,不影响社会进步。2.邻里相安,注意公益。邻里之间的社会公德要求主要有:不乱扔垃圾杂物;不占据公用通道堆放私人东西;不在邻里住房的外墙上乱贴乱画;休息时间,不大声喧闹;深夜看电视不要把音量开得太大;邻里之间相互礼让、相互帮助,积极参加居民区的公益卫生活动等等。3.语言文明、仪表大方。语言文明就是要说话注意场合、和气文雅、有理有节、分寸适度,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仪表大方就是要讲究个人卫生、面容干净、头发整齐、穿着整洁、朴素大方、美观得体。
三、社会主义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我国现行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这“五爱”既是社会主义道德的主要规范,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公德的高层次要求。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光荣历史使命,不能仅仅停留和满足于遵守社会公德的一般规范,而应该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自觉地做到“五爱”。
(一)爱祖国
热爱祖国,是人们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深爱之情表现在意识形态上就是爱国主义。爱祖国,集中表现为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表现为对自己祖国的河山、历史、文化、人民以及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无限珍爱;表现为个人与祖国共命运的忠贞以及义无反顾地献身祖国的责任心和实干精神。祖国以土地、山林、河流和古老而常新的思想文化,养育了自己的儿女,每一个中国人在祖国面前,只有尽心报答这如山恩情的义务,绝无怨愤、忘怀乃至背弃祖国的权利。
热爱祖国,虽然在每个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和具体要求,但是,它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是共同的。这就是:1.不畏艰险,世代相承地开发祖国的自然资源,改造祖国,建设祖国,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财富,为祖国的繁荣进步做出贡献。2.反对分裂民族和国家的行为,维护民族的团结和祖国的统一。3.在外敌入侵面前,团结对外,抵抗侵略,用生命和鲜血坚决维护祖国的主权和独立。4.自觉地同一切妨碍祖国进步的反动阶级、反动社会势力以及反动制度作斗争,推动祖国朝着繁荣富强的方向发展。
热爱祖国,绝对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感情上,必须通过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体现出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当今振兴中华的历史时期,每个教师都应该把爱国之情化为报国的行动,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教书育人,为祖国富强、人民富裕建功立业,时刻听从祖国的召唤,用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建设可爱的祖国。
(二)爱人民
爱人民,最重要的是要有为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利益甘愿做出自我牺牲的精神。爱人民,就要在政治上关心人民的解放,争取保护人民的权利。爱人民,就要在生活上关心人民的疾苦,努力使人民摆脱贫困,逐步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爱人民,就要在一切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注意尊重群众,发挥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多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做实事。
爱人民还应该做到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摆在高于个人利益的地位,个人利益服从并服务于人民大众的利益。作为人民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对学生态度要和蔼可亲,发扬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精神,勤勤恳恳地教书育人,满腔热忱地为学生服务。
(三)爱劳动
劳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它对人类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对劳动的态度是衡量每一个公民道德品质好坏的重要尺度之一。人民教师要树立劳动是美好的,劳动就是幸福的观念。尊重劳动成果,珍惜劳动机会,讲求劳动的质量,要把劳动视为一种愉快而高尚的事业。劳动中要认真负责,严格按照规程操作,不能马虎了事,要遵守劳动纪律,保质、保量、保时地完成劳动任务。
给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这是贯彻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体现,但是,不能只想到为了报酬而劳动,更不能搞“按酬付劳”,“无酬不劳”。对此,人民教师已用崇高的敬业精神交了一份满意答卷,特别是一些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教学条件和生活条件都比较落后和艰苦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教书育人,痴心不改,充分体现了当代师表的高尚情操。
(四)爱科学
科学不仅是人们用来认识自然规律,控制自然力量,获得物质财富的手段,而且是人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进行社会革命,达到精神解放和道德进步的武器。提倡热爱科学,努力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面临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向中华民族的道德进步提出的严格要求。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就是爱科学的活生生的体现,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继续发扬光大这一科学精神。
人民教师要热爱科学就应该做到:第一,要有学习和掌握科学技术的强烈愿望。只有树立科教兴国的伟大理想,才会产生学习科学、掌握技术的强烈愿望和持久动力。第二,要刻苦钻研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各门具体业务知识。第三,要把所学的科学技术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努力创新,力求在科学技术上突破前人的水平。第四,热爱科学,还要勇于同一切伪科学作斗争,特别是要同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的“法轮功”作不懈的斗争。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民教师只有真正学好了科学知识,才能在工作中履行好自己对社会的道德责任,才能无愧于一个教师的光荣称号。
(五)爱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