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庄子品读
44891800000051

第51章 朝三暮四

——莫执着成见

“原文”

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二》

“译文”

什么叫做“朝三”呢?养猴人给猴子分橡子,说:“早上分给三升,晚上分给四升”。猴子们听了非常愤怒。养猴人便改口说:“那么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吧。”猴子们听了都高兴起来。名义和实际都没有亏损,喜与怒却各为所用而有了变化,也就是因为这样的道理。

有些我们朗朗上口的成语,现在常用的意思与它最初的的用法已经非常不一样了。“朝三暮四”就是一例。现代人说这四个字,是批评某人心志不坚、操守不定,有见风转舵、随风摇摆之意,有时候还专治在男女感情上的不专一。但是,古人的用法却完全不是这样。

关于“朝三暮四”比较完整的版本可见于《列子?黄帝》。故事大意是:宋国有个养猴子的人,时日久了能与猴子互通心意。他省吃俭用来照顾猴子,后来实在没钱买足够的栗子,只好减少猴子的食物供应,但是又怕它们不再听话,于是心生一计。他对猴子说:“以后给你们吃的栗子,早上三升,晚上四升,可以吗?”猴子听了都很生气。他再改口说:“那么,早上四升,晚上三升,可以吗?”猴子听了都很高兴。接着,列子总结说:“圣人以智笼群愚,亦犹狙公之以智笼众狙也。”名与实并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可以左右众人的喜怒。

在这里,智者让步、蠢者固执。所以要懂得变通,做一个不固执成见的智者。下面这个故事里面的董事长,就是一个这样的智者:

自从成立就蒸蒸日上的公司,今年的赢余却大幅滑落。这决不能怪员工,因为大家为公司拼命的情况,丝毫不比往年差。马上要过年,照惯例,年终奖金最少加发两个月,多的时候,甚至再加倍。今年可惨了,算来算去,顶多只能给一个月的奖金。董事长忧心地对总经理说:“让习惯了加发两个月奖金的员工们知道,士气真不知要怎样滑落!”总经理也愁眉苦脸了:“确实。好象给孩子糖吃,每次都抓一大把,现在突然改成给两颗,小孩一定会吵。”

“对了!”董事长突然触动灵机:“我想起小时候经常到一家店里买糖,并且总喜欢找同一个店员。因为她每次都抓不足重量,然后一颗一颗往上加。现在看最后拿到的糖没什么差异。但我就是喜欢。”

没过两天,公司里开始有小道消息在流传——

“由于营业不佳,年底要裁员。”

于是,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但很快,总经理宣布:“公司虽艰苦,但不会牺牲共患难的同事,只是年终奖金,决不可能发了。”听说不裁员,人人都放下心头上的一块大石头。那不致卷铺盖的窃喜,早压过了没有年终奖金的失落。

除夕将至,人人都做好了过个穷年的打算。突然,董事长召集各单位主管紧急会议。看主管们匆匆上楼,员工们面面相觑,心里都有点儿七上八下:“难道又变了卦?”是变了卦!

没几分钟,主管们纷纷冲进自己的单位,兴奋地高喊着: “有了!有了!还是有年终奖金,整整一个月,马上发下来,让大家过个好年!”整个公司大楼,爆发出一片欢呼,连坐在顶楼的董事长,都感觉到了地板的震动……群猴欢呼的胜利是真的胜利吗?有意义吗?员工们的庆祝呢?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不是一回事嘛?“名实未亏”嘛,就是说一天分配到的板栗总数(工资待遇)还是七个,没有多一个,也没有少一个。

庄子借猴子骂世人的不悟:现实中很多人,明明他是个老师,你称呼他教授,虽然受之有愧,心理也高兴得不得了。你叫他一句混蛋,他气得跟你吹胡子瞪眼;明明是个普通人,你送一顶高帽子给他戴,他就笑得合不拢嘴。这些人哪,在庄子看来,都是被人家玩弄。对于好听的话,要学会警惕,人家是说着玩逗你开心的,你不要当真就好。

在庄子看来世人很多活得比较可怜,众人役役,被物质牵着鼻子走,只得接受物质对我们的影响,无可奈何。为琐事争个是非短长,为蝇头小利,劳心费神,最终都是没有意义的,你只要站在高一点,就知道这一切何等地可笑。只有得道的人才可以自由,才可以做变化之主,才可以逍遥。不合道的人,都在上当。

不要小看这个故事,社会学、经济学、哲学的道理都在内,政治上的道理也一样,领导政治的人很困难,一个政策一转变,明明这个办法拿出来,全社会全世界都有利的,开始老百姓绝对反对,因为不习惯,就像习惯“朝四暮三”的猴子。

而如果一件坏的事情习惯了,叫他改变也会觉得不习惯。所以我们读历史,经常感叹。历史上有“民曰未便’这种事,老百姓习惯了的,法令要有改变,便闹起来造反了。就像反对“朝三暮四”的猴子。实际上闹了半天,改变了的只是狙公赋予的不同方式而已,实质没变。

历史上的商鞅变法,当时改变政治的“法治”主张,第一项是针对周公的公产制度。商鞅在秦国的变法,首先是经济思想改变,主张财产私有。由商鞅变法,建立了私有财产制度以后,秦国一下子就富强起来了。但商鞅开始变法的时候,遭遇打击很大,关键就在四个字:“民曰不便”。这一点大家千万注意,这就讲到群众心理、政治心理与社会心理。大家要了解,人类的社会非常奇怪,习惯很难改,当商鞅改变政治制度,在经济上变成私有财产,社会的形态,变成相似于我们现在用的邻里保甲的管理,社会组织非常严密,可是这个划时代的改变,开始的时候,“民曰不便”,老百姓统统反对,理由是不习惯。可是商鞅毕竟把秦国富强起来了。他自已失败了,是因为他个人的学问修养、道德确有问题,以致后来被五马分尸。可是他的变法真正成功了,商鞅这一次在政治上所做的改变,不止是影响了秦国后代的秦始皇,甚至影响了后世三千年来的中国,中国后来的政治路线,一直没有脱离他的范围。

商鞅变法,无疑是运用智慧与“民曰不便”作斗争并取得胜利的典范。

由商鞅一直到西汉末年,这中间经过四百年左右。到了王莽,他想恢复郡县,把私有财产制度恢复到周朝的公有财产。最终失败。王莽的失败,又是“民曰不便”。王莽下来,再经过七八百年,到了宋朝王安石变法,尽管我们后世如何捧他,在他当时,并没有成功。王安石本人无可批评,道德、学问样样都好,他的政治思想精神,后世永远留传下来,而当时失败,也是因为“民曰不便”。这“不便”两个字,往往毁了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也毁了个人。

联系现在的生活,所谓“代沟”,就是年轻一代新的思想来了,“老人曰不便”。就是不习惯,实在便不了。这往往是牵涉政治、社会型态很大的。

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对于这种心理要完全懂;一个精明的管理者,也要学会处理这种心理的技巧;一个独立的个人,更要了解透彻从而使自己而不盲目悲观或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