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马场原有拜将台,是用木材临时搭建的,用后即拆。1928年辛亥革命志士在此建八角亭纪念,1948年又因亭毁而改立石碑一座及铁柱两根。1955年2月,武昌区政府将这石碑及铁柱改建成了紫红色水磨石的纪念碑。该碑呈方锥形,远看似剑,直刺苍穹。其朝北正面镌刻“拜将台辛亥首义鄂军都督黎任黄兴为总司令在此授印”,朝南背面则有两行题款,一为“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十月十日辛亥首义同志会敬立”,一为“公元一九五五年二月武昌区人民政府改建”。1956年9月,三烈士亭与三烈士街一并划入武昌造船厂厂区(1981年三烈士亭从原址向北移动了约20米)。这年值得一说的还有,孙中山九十诞辰前夕,新华社邀请武昌熊秉坤、沔阳江炳灵、黄陂喻育之、汉川梁瑞堂、鄂城范叔衡、安陆耿伯钊、汉川冯亚佛以及祖籍山西的温楚珩等辛亥人士,在红楼孙中山先生铜像前合影,以供发表。11月12日,武汉各界出席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座谈会,与会者在一幅绸缎上的签名现藏武汉市档案馆,上面70多人签名,不少为辛亥革命志士。
从历史图片看,1957年4月5日,鄂城县委暨政协人士上鄂州西山祭扫“三烈”之一彭楚藩烈士墓,墓上似有国民党党徽;6月13日,彭楚藩妻秦玉枝、女儿彭小藩和辛亥老人等在重建后的墓前合影。两张图片对照一看,相隔不到两月,墓地迥然不同,国民党党徽没有了,这是可以想象的。
“1957”是一个令人联想到政治灾难的数字。这一年的“反右”斗争国人皆知,不知有多少辛亥老人难逃厄运。他们若惊弓之鸟,见面心照不宣,大哥不说二哥,都是“菩萨保”、“前后左”哦,“歇后”的是那个“右”字。《长江日报》1957年10月21日上有“揪出喻育之等5个右派分子”消息,文中说他是国民党湖北省党部主任委员、伪省财政厅厅长、何成浚的龟蛇二将之一。其写的一诗与宋江在浔阳楼所题“反诗”没什么区别:“革命功成一刹那,英雄早已见阎罗。便宜几个害民贼,上将头衔赏赐多。”被定性为“声称要与共产党平起平坐,参与决策。”其他4个右派是谢平难、晏勋甫、耿伯钊等,当然个个“罪恶昭彰”。
1961年,辛亥革命迎来半百之年,也是国人的饥馑之年。9月30日人民大会堂有一顿美餐,总理周恩来举行国庆招待酒会。武汉的熊秉坤参加了,被安排跟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见面。从狱中释放不久的溥仪恭敬地对熊秉坤说,感谢您打了第一枪,使我成为一个公民。熊秉坤喏喏,打了个哈哈。长春满洲国行宫现有一副溥仪和毛泽东的合影照,导游词是:毛主席说,溥仪呀,40多年前我还是你的一个臣民哩。溥仪也像熊秉坤一样不无拘束地笑了。这年10月10日,北京举行“辛亥革命50周年纪念大会”,主席台正中悬挂孙中山和毛泽东像。周恩来主持会议,董必武、何香凝作讲话,当时健在的溥仪、载涛出席了。武昌举行了“辛亥革命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张体学省长与辛亥革命老人合影。这年,国务院公布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不久,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红色风暴席卷中国大陆。辛亥革命人士能够活过这场劫难已属万幸。据说曾设计九角十八星旗的巴东籍人赵师梅(本名赵学魁,因初恋变故改名“思梅”、“师梅”,56岁才成家)未能幸免挨斗架飞机,愤而作词:“众口诚能铄金,积毁可以销骨。身在管制中,指责罪儿全无。全无全无,顶到水落石出。”老骨头还是够硬的。倾巢之下,岂有完卵。武汉乃至全国(除台港澳外)有关辛亥革命的活动乏善可陈,留下近20年的空白。
转眼到了1981年,辛亥革命耳顺之年与“改革开放”之初不期而遇。这年10月10日,北京各界隆重集会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胡耀邦等出席。湖北省暨武汉市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大会在武昌洪山大礼堂隆重举行,李先念出席并接见了幸存的十位辛亥老人。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首次发行“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邮票”,8分面值三枚,画面分别为孙中山像、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和武昌首义后成立的湖北军政府旧址。
这年确实是武汉的“辛亥年”,值得肯定的是,尽管对辛亥革命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思想政治上的禁锢打开了,城市建设敢于在“红色革命”主题外大做文章,使首义文化得以弘扬。对武昌首义历史遗存的保护和纪念性设施建设纳入政府议程,一大批首义项目得以实施:首义公园名副其实,主题突出。先后修复建立了武昌起义纪念碑、蛇山炮台、第一枪铜雕等,其中首义人物群雕规模宏大,以红砂石雕塑了4组共计15位辛亥首义人物,居于中央者为孙中山、宋教仁、黄兴,居于左侧者为刘公、孙武、蒋翊武、刘静庵、吴禄贞,右侧者为刘复基、熊秉坤、吴兆麟、蔡济民、詹大悲,黎元洪和汤化龙这两位“非革命党人”,摆在了次要的位置。当年还重新修复起义门,其城门楼高度和歇山顶式双层建筑已非原貌。城门洞上额有叶剑英题写的“起义门”三字。湖北军政府旧址“红楼”经全面修葺后辟为辛亥革命纪念馆并正式对外开放,宋庆龄题写了“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匾额。还有一批辛亥首义名人墓多是在那些年得以修复。
“逢十大庆”过后,房地产开发热潮滚滚而来。烈士祠内主体建筑享堂和连桥、鱼池和参天大树,但均被铲除建了楼房。和烈士祠的命运一样,辛亥首义发难处工程第八营所在地尚存的三栋营房原物,差不多同时都被拆除。1987年在其遗址上兴建了一座纪念性雕塑,以形似汉阳造的3支步枪所组成。基座刻有记述工程营发难始末的碑文,后来又配套兴建了古典式碑廊,廊中立有冯天瑜撰文的石碑。
1980年代,不知是经哪位政协委员的提议,龟山上重建了红色战士公墓和向警予墓,而原辛亥铁血将士公墓没有迁回。这样厚此薄彼,还是当时尚处僵化的政治观念所致。作为汉阳惟一的辛亥革命纪念遗迹,假如它仍在这里,不仅阳夏保卫战有了依据,也与龟山东头的黄兴铜像有了呼应。
“涉广纷纷起草莱,江湖亡命揭竿来。几多代价兴民国,白骨如山埋土抔。”(罗汉《汉口竹枝词》)首义之光,世代传承。进入新的21世纪,首义主题成为武汉最大的文化营造。2001年,由原武昌阅马场改造的首义广场建成,推出了面积5万多平方米的主题广场,较为集中地分布有湖北军政府旧址、孙中山先生铜像、拜将台纪念碑、彭刘杨三烈士塑像。施工中出土一块当年“咨议局界碑”,作为纪念物树在广场上,别具一格。没过十年,新的首义广场重新构思,高达百米的纪念性碑塔将崛起,那将是武汉打造的首义纪念品牌,使首义之区的特色更加显著,以迎接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百年机遇,百年期待。作为首义之区,武汉将向世界奉献什么、展示什么?
中华民国是世界上第三个共和国。回顾武昌首义催生中华民国建立之前,1886年,美国独立战争100周年,法国赠送自由女神雕像给美国,让它耸立在美国哈得逊河口自由岛上;费城举办了百年博览会,展出了著名的贝尔电话机等近代先进成就。1889年,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埃菲尔铁塔以其独特的现代造型和全部铁制构件,在显示法国人异想天开式的浪漫情趣、艺术品位、创新魅力和幽默感的同时,把法国乃至欧洲人对现代机器工业文明的崇拜表现得淋漓尽致。
新的辛亥革命纪念碑塔将耸立在武昌首义广场上,它的寓意任人评说。上海世博会湖北馆主设计师——湖北大学教授余艳波最近提出,首义纪念要体现中华民族探索国家体制这一重大主题,它对中华民族的现在和未来都有重要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