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在中高纬度沿海地区比较多见。因为形成雾凇的条件主要有两个:较低的气温和近地面层空气中充足的水汽含量。热带和副热带沿海地区虽然水汽条件满足,但没有足够低的温度使雾滴凝结,因此很少见到雾凇的身影。中、高纬度内陆地区冬季虽有严寒,但由于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少,也不容易出现雾凇。在海雾频繁现身的地区,如山东的成山头、青岛等地,在温度低于零度的雾天,容易有机会观赏到雾凇的美丽风采。
低空急流是什么?
在我国夏季发生暴雨或冬季发生强降水(雪)时,常常在离地面1000米到3000米左右的大气中出现狭窄的、与水汽输送有关、风力大于6级的强风速带。人们把这种强风速带称为低空急流。暴雨(雪)区一般出现在低空急流的左前方。低空急流一般的流向为西南向东北,至少都有比较大的南风分量。这是因为南方的气温高,水汽含量大,有利于为暴雨区提供更多的水汽。
为什么某些高温洋面上的降水量特别少?
一般来说,在海面水温高的地区,由于海水向大气中提供的热量和水汽多,海水温度和气温的差别大,容易引起大气的上下对流,因此降水量比较多。但是,在副热带海域,特别是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海区,由于高压控制区内天气晴朗,太阳向海表面的辐射特别强,海水的温度可以很高,但由于高压内部下沉气流的影响,海表面大气中的水汽不能输送到高空凝结,降水量也会很小。1997年青岛海洋大学的“东方红”号科学考察船在副热带海区作业时几乎每天都观测到比较高的海温,但在近一个月的科学考察中几乎没有观测到降水。
因此,高温洋面和上升运动同时具备的海区,才会出现比较大的降水量。
沿海地区雷雨多发生在夜间吗?
无论是在海洋上还是在陆地上都有雷雨的发生.但两者的发生特点是不一样的。陆地上的雷雨多出现在夏天的午后。因为从太阳初升到下午14时以后,接近地面空气的温度达到最高。在适当的条件下,当热空气上升,大气出现对流运动,在对流云的云顶高度达到零下20℃空气所在的高度时,我们就会听到雷声了。但在海洋上,由于海水吸收热量的能力特别大,午后大气上下温差的对比并不容易使大气出现对流。海洋上容易发生对流的时间是在深夜或凌晨。因此,海洋上或沿海地区的雷雨多出现在夜间或凌晨。从雷雨出现的季节来看,温带地区陆地上的雷雨多出现在夏天,而海洋上的雷雨多发生在秋天。
什么是云团?
云团是人类社会出现人造地球卫星以后才出现的一个名词。人造地球卫星从外部空间可以观测到地球上的风云变幻,并将云的图像用无线电发送回地球,于是就有了云图。云图的出现大大丰富了人类观测天气变化的手段,通过对云图进行分析,可以得到许多天气变化的信息,用于天气预报,提高预报的准确性。
通常情况下,在海洋上空进行气象观测代价是非常高的。但是,如果对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云图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到许多海洋气象的信息了。气象学家通过对云图分析发现,在热带地区卫星云图上经常出现直径达400千米以上的白色密蔽云区,云区之下常常会出现大风和暴雨。许多热带天气系统的发展也常与上述密蔽云区有关,因此,人们给卫星云图上的这类密蔽云区起了个名字叫做云团。
云团有几种类型?
卫星云图上的云团形状具有不同的特点。为了分析研究的方便,人们将云团根据不同的特点划分出三种类型。在全球范围内,云团可分为尺度较小的“爆米花状”云团,这种云团是由一些离散的积雨云群组成的云团;第二种是一般的热带云团,是发生热带气旋、台风、东风波等系统的主要来源;第三种被称为“季风云团”,它可是地球上最大的云团,南北可在1000千米以上,东西范围可达2000千米~4000千米。
爆米花云团是什么样的云团?
爆米花云团是热带云团中尺度最小的一种。这一类云团多发生于南美大陆的热带地区和青藏高原,由一些离散的积雨云群组成。一个直径100千米的积雨云群又是由10个左右的积雨云组成。这种云团的一个主要的特征是存在明显的日变化,一般在午后的若干小时内迅速成长发展到极盛,而爆米花状的实体在夜晚就消失了。
季风云团出现在什么地方?
季风云团肯定与季风有关,但并不是所有的季风区都可以出现季风云团。季风云团发生于热带印度洋和东南亚地区。在这种云团中常产生季风低气压,自孟加拉湾侵入印度东北部一缅甸,造成该地区的特大暴雨。印度的“雨极”与季风云团也有密切的关系。影响我国西南地区的降水,除了与冷空气的活动有关以外,还与侵入并出现在雅鲁藏布江一布拉马普特拉河谷的季风云团密切有关。
副热带高压带是怎么回事?
海洋中的副热带地区,存在着许多由高气压组成的东西向的高压地带,气象专家把它称为副热带高压带。从赤道到极地的海洋上,副热带高压带的海平面气压是最高的,在它的向赤道一侧,是赤道低压带,在它的向极地一侧,是盛行西风带。副热带高压带的形成是赤道上升气流在地球旋转作用影响下,在副热带下沉的结果。副热带高压在海面附近通常分成许多单个的高压.其中位于北太平洋上的一个副热带高压因中心位于夏威夷群岛附近被称为夏威夷高压,位于北大西洋上的一个副热带高压因中心位于亚速尔群岛附近被称为亚速尔高压。在南半球大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则分别被称为南太平洋高压、南印度洋高压和南大西洋高压。北印度洋因为范围较小和受青藏高原的影响,不存在副热带高压。
海上副热带高压的天气有什么特点?
洋面上的副热带高压内部,盛行下沉气流,水平风力微弱,风向不定。由于高压内部空气中的水汽无法上升到高空凝结,因此高压内部通常天气晴朗,卫星云图上是一片深色区。由于云量稀少,太阳辐射几乎毫无阻碍地到达海面,因此副热带高压控制区内海面水温和气温都比较高。在副热带高压的南侧,是赤道辐合带,多对流运动和台风活动;而在副热带高压的北侧,则是西风带系统,低压槽和海面上锋面气旋活动频繁,阴雨天气较多,风力较大。如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北侧,受冷空气活动的影响,可以发生比较剧烈的天气。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我国的天气变化有多大影响?
位于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它的向西伸展的脊,简称为“西伸脊”。西伸脊的位置和强度对我国天气的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盛夏季节,如果西伸脊的位置偏西,则被西伸脊控制的地区赤日炎炎,闷热异常。长江流域8月份经常出现的伏天干旱,就是西伸脊长期控制的结果。如果在副高的南部有台风存在,则台风会在副高西伸脊的引导下深入内地,造成狂风暴雨。如果西伸脊南侧的热带辐合带活跃,则常常为内地的降水输送大量的水汽,与西风带系统的冷空气配合,形成内陆地区的暴雨。
为什么雨带的位置会随季节变化?
雨带为什么会随着季节的变化,作南北方向位置的变动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应当首先弄清楚雨带与冷暖空气的关系。在地球上,赤道海洋上的空气温度高,湿度大;而高纬度大陆上的空气温度低,湿度小,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无论是从赤道海区的暖湿空气,还是从高纬度大陆上的干冷空气来说,一年到头,都在与另一方进行无休无止的“抢夺”地盘的游戏。冬季,冷空气的地盘大,夏季,暖空气再不断的“收复失地”,在冷暖空气相接的“前沿阵地”上,则发生着为冷暖空气的“角力”呐喊助威的风霜雨雪,即雨带。因此,雨带的季节性变化,实际上是连绵的冷暖空气的“前沿阵地”随季节的变动。从冬到夏,暖空气势力不断壮大,雨带随冷暖空气交界面的北进而不断向北移动;从夏到冬,雨带的位置则不断南缩。
西北太平洋副高与我国的雨带有什么关系?
西北太平洋上副高西伸脊的位置和变化对每天的天气变化影响很大,同时,还决定着影响我国雨带的位置和强度。当西伸脊位置偏南时,造成我国雨带位置偏南;当西伸脊位置偏北时,雨带的位置也偏北。一般而言,春季4月~6月份,当西伸脊线位于北纬15度和20度之间时,雨带在南岭附近,是华南地区的前汛期雨季;6月中旬开始,西伸脊线北跳到北纬25度左右,雨带也北移到长江流域,是江淮流域的梅雨季节;7月下旬,西伸脊线再次北跳到北纬30度左右,雨带也北移到华北地区,是盛夏季节华北、东北地区的雨季。
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雨带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副高控制区的天气阳光灿烂,但雨带的变化与副高关系密切,你知道为什么吗?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应当知道,副高系统是由相对温暖的空气形成的,它代表的是一团大范围的暖空气。围绕着副高的中心,风场作顺时针的旋转,源源不断地将低纬度海上的暖湿空气输送到与冷空气相接的“前沿”。从高纬度南下的冷空气与暖空气进行的争夺地盘的游戏,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在与副热带高压进行“角力战”。当有新鲜的冷空气加入游戏的行列时,副高会暂时南撤东退,而当冷空气减弱时,副高又会不失时机地抢占失地。在冷空气与副高相遇的西北侧,冷空气由于密度大,“钻”到暖空气的身下,把海洋上增援过来的暖空气高高地举在空中,水汽因之凝结成雨而降落下来。可以这样说,雨带中的“云行雨施”是海上暖湿空气与高纬度干冷空气相互争斗的杰作。缺少了哪一方,都不会有雨带的产生。
“马纬度”有什么来历?
地球上对纬度的表示,是把赤道作为零纬度,南北两极点作为90度来进行划分的。经度则是将地球在东西方向上分成两个180度,将零度定在英国的格林尼治,分别向东180度和向西180度。如青岛的地理纬度是北纬36度,东经120度。但是,在气象、海洋及航海界的书籍、文献和海图中,经常在地球南、北纬25度~35度附近的洋面出现一个马纬度的古怪名字。马纬度是什么纬度呢?
马纬度名字的出现跟航海史有密切的关系。出现这个名字的根本的原因,是大洋上空的副热带高压。15世纪末期,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后,殖民主义者蜂拥而至,抢占地盘,掠夺财富。由于美洲缺乏马匹,大量的马匹被从欧洲经大西洋贩运到西印度群岛。当时,机械动力驱动的运输船还没有发明出来,大洋航运靠的是风力驱动的帆船。当浩浩荡荡的帆船队航行到马纬度所在的纬度时,出现了麻烦。连续几个星期海面上平静无风,船队无法航行。加之天气炎热,淡水和粮食用尽后,只得宰食马匹。人尚如此,何况马匹。大批饿死或渴死的马匹被投入海中,海面上漂浮着众多的马尸,于是人们就把当时船队所在的纬度称为“马纬度”了。
为什么马纬度中的天气风力微弱,天气炎热呢?原来,这个纬度恰好就是副热带高压中心经常控制的海区。
什么样的船可以选择“马纬度”航线?
在以风力驱动的航运史上,马纬度是航运界的“禁区”,航海者选择航线时千方百计要避开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动力驱动船只的出现,帆船航行逐渐变成了一种体育运动。机械动力和核动力变成了海上航运船只和海上军事舰船的主要动力装置。同帆船时代相反,除了进行帆船航行比赛等活动,马纬度不再是海上航行的禁区,反而变成了海上航行的安全坦途。取马纬度的航线进行洲际航行,避免了风浪的袭击,安全性大大增加。即便海面上一丝风也没有,运送马匹时也不需要再将它们扔进大海了。
东风波是什么?
在热带海洋上空副热带高压区以外靠近赤道一侧,5千米高度以下的东风带里,常存在着一种自东向西传播的热带波动。这类波动与西风带中的波动在移动方向和结构上都有明显的不同,被称为东风波。
东风波的波长一般在1000千米~1500千米,少数可达4000千米~5000千米。在卫星云图上,太平洋面上对应的东风波云系为涡旋状,而大西洋面上的东风波云系为对称的、尖顶在北方的V形云系。
东风波如何在海面上移动?
东风波的移动方向一般是自东向西。移动的速度比较稳定,大约为每小时20千米~25千米。因此,在热带海洋上发现东风波后,如果波动的强度变化不大,可以很容易的作出海洋天气预报。东风波从台湾移到广州一带,需要两天左右的时间。当东风波发展,振幅增大时,移动速度会变慢。
在西北太平洋上发生的一些东风波,当向西移过菲律宾后,会沿着副热带高压西南部的气流向西北转向。
东风波可以变成台风吗?
东风波在热带温暖的洋面上移动时,受波动的影响,在波谷附近的暖湿空气会上升凝结,有时可以造成比较大的降水。由于水汽凝结对高层大气的加热可以使海平面的气压下降,促使更多的潮湿空气上升。因此,对于幅度较大、发展迅速的东风波,对流运动导致的凝结潜热释放可以在海面上发展出热带低压,少数可以发展成为台风。
因此,盛夏季节对于海上发展比较迅速的东风波,应当给以足够的重视。因为东风波一般自东向西传播,一旦发展成台风,已到陆地附近,常常使人措手不及。
赤道辐合带出现在赤道上吗?
在副热带高压向赤道一侧的海面上空,存在着一条南北半球气流的汇合地带,称为赤道辐合带。赤道辐合带还被称为热带辐合带、赤道锋,是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压之间气压最低、气流汇合的地带。赤道辐合带是热带地区主要的、持久的大型天气系统,有时甚至可以环绕地球一周。但赤道辐合带是在赤道上吗?
赤道辐合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位置偏北,冬季则偏南。在中南半岛的经度上(东经105度左右),赤道辐合带的活动范围是北纬25度到南纬10度。在热带东太平洋,赤道辐合带一年四季都位于北纬5度附近。因此,赤道辐合带并不出现在赤道上。
赤道辐合带对海上天气有什么影响?
赤道辐合带对热带地区的长、中、短期天气变化都有很大的影响。辐合带中存在的低层辐合上升运动经常使热带低压或台风在辐合带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