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舍人曹义达为高宗所宠,县民陈信家富于财,谄事义达,信父显文恃势横暴。玠①乃遣使执显文,鞭之一百,于是吏民股栗,莫敢犯者。信后因义达谮玠,竟坐免官。玠在任岁余,守禄俸而已,去官之日,不堪自致,因留县境,种蔬菜以自给。或嗤玠以非百里之才②,玠答曰:“吾委输课③最,不后列城,除残去暴,奸吏局蹐④。若谓其不能自润脂膏,则如来命。以为不达从政,吾未服也。”时人以为信然。皇太子知玠无还装,手书赐粟米二百斛,于是还都。
《陈书·文学·褚玠传》
【注释】
①玠:指褚玠,南朝陈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文学家,做官山阴令、御史中丞。
②百里之才:出自《三国志·蜀·庞统传》,指治理一邑的才能。
③课:赋税。
④局蹐:畏缩不安。蹐:走小碎步。
【译文】
当时舍人曹义达为陈高宗所宠爱,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陈信家很有财,就用财巴结曹义达,陈信父亲陈显文仗势横行霸道。县令褚玠派人把陈显文抓起来,抽了他一百鞭子,从此,官吏百姓都非常害怕,没有人再敢建法乱纪。陈信后来通过曹义达诬陷褚玠,褚玠竟然因此被免了官。褚玠担任山阴县令一年多,非常廉洁,除了领取自己的俸禄,再无其它收入,以致离职的时候,没有行装返都,就留在山阴县,种蔬菜来自给。有人因此嗤笑褚玠没有治理一县的才能,褚玠回答说:“我给国家上交的赋税最多,不比别的县少;我替民去除残暴,奸吏因而畏缩不安。如果说我不能搜括民脂民膏,那就等我来世说吧;如果认为我为官从政上不通达,我不能服气。”当时的人认为他确实是这样。皇太子得知褚玠没有还都的行装,就亲笔批文赐给他粟米二百斛(二百石),褚玠于是还都。
富妻不嫌穷夫
梁末,侯景寇乱,京邑大饥,饿死者十八九。孝克①养母,饣亶粥不能给。妻东莞臧氏,领军将军臧盾之女也,甚有容色,孝克乃谓之曰:“今饥荒如此,供养交阙,欲嫁卿与富人,望彼此俱济,于卿意如何?”臧氏弗之许也。时有孔景行者,为侯景将,富于财,孝克密因媒者陈意,景行多从左右,逼而迎之,臧涕泣而去,所得谷帛,悉以供养。孝克又剃发为沙门,改名法整,兼乞食以充给焉。臧氏亦深念旧恩,数私致馈饷,故不乏绝。后景行战死,臧伺孝克于途中,累日乃见,谓孝克曰:“往日之事,非为相负,今既得脱,当归供养。”孝克默然无答。于是归俗,更为夫妻。
《陈书·徐陵传附弟孝克传》
【注释】
①孝克:指徐孝克,很有孝行。
【译文】
梁朝末年,侯景作乱,都城建康一带大饥,饿死者达十分之八九。徐孝克奉养母亲,穷得连粥都喝不上。他的妻子臧氏是领军将军臧盾的女儿,长得很美,徐孝克就对她说:“现在如此饥荒,大家生活都很困难,无法奉养母亲,我想把你出嫁给富人,这样,我们大家都可指望生存下去,你觉得怎样?”臧氏不同意。当时有个侯景的战将孔景行,他很富足,徐孝克就暗中叫个媒人给他说亲,孔景行随从大伙来到徐孝克家,强行迎娶臧氏,臧氏哭哭啼啼地去了。徐孝克从中得到的聘礼,都用来供养母亲。他自己削发当和尚,取名法整,同时。又乞讨食物来补充供给。臧氏也深念旧恩,经常私下里送来钱粮衣物,所以,徐孝克和母亲也还能够勉强度日。后来,孔景行战死,藏氏在路上等候孝克,几天后,终于相见,藏氏对孝克说:“过去的事情实是万不得已,并不是哪个忘恩负义,现在既然事情已经过去,我们应当一起回家供养母亲。”徐孝克沉默不语,于是还俗,两人重新结为夫妻。
姚察①遗嘱薄葬
年七十四,大业二年,终于东都,遗命簿葬,务从率俭。其略曰:“吾家世素士,自有常法。吾意敛以法服,并宜用布,土周于身。又恐汝等不忍行此,必不尔,须松板簿棺,才可周身,土周于棺而已。葬日,止粗车,即送厝旧茔北②。……瞑目之后,不须立灵,置一小床,每日设清水,六斋日③设斋食果菜,任家有无,不须别经营也。”
《陈书·姚察传》
【注释】
①姚察(公元533年—606年):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武康镇)人,史学家,历仕梁、陈、隋三代。信佛教。
②厝旧茔北:厝(cuò措):停柩待葬。茔:墓地。
③六斋日:佛家语。每月有六天守诫,过午不食,以积善积德。
【译文】
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7年),姚察74岁,死于东都洛阳,临终前,遗嘱薄葬。丧事务必从简。遗嘱大概这样说:“我家世寒微,丧事自有它固有的标准。我死之后,希望用法衣装敛,用布包裹着尸体,草草土葬就可以了。但是,我担心您们不忍心这样做,如果一定不这样,最多可用松板做一个简陋的棺材,能装下尸体就行,埋葬时泥土庶盖棺材就行。安葬那天,只可用粗劣的车子,把棺材送到家族旧墓的北边。……我死之后,不要立灵位祭祀,做一个小架子,每天摆设些清水就行,遇上六斋日,可以摆设些斋食果菜,家中有什么就摆什么,不要专门为了这个去置办。”
陈霸先识人
初,高祖在京城,尝与诸将宴,杜僧明、周文育、侯安都①为寿,各称功伐。高祖曰:“卿等悉良将也,而并有所短。杜公志大而识暗。狎②于下而骄于尊,矜其功而不收其拙。周侯交不择人,而推心过差③,居危履险,猜防不设。侯郎傲诞而无④,轻佻而肆志。并非全身之道。”卒皆如其言。
《陈书·侯安都传》
【注释】
①杜僧明、侯安都和周文育均南朝陈著名将领,开国元勋。
②狎:亲近而不庄重。
③差:不同寻常。
④(yān烟):安静。
【译文】
当初,高祖陈霸先在都城建康(今南京)与诸将宴饮,杜僧明、周文育和侯安都三人向他祝寿,大伙夸耀各自的战功。陈霸先说:“您们这些人都是良将,但各有不足之处。杜公志大才疏,对下属过于亲近,对上级骄横无礼,炫耀功劳而不知退让。周候交友不择对象,同谁相交都推心置腹。处危险之境,却毫无防人之心。侯郎傲慢、荒诞而不庄重,举止轻佻、放肆而不检点。这些都不是叫哲保身之道。”后来三人的结局果真像他说的这样。
欧阳頠恪守信用
初,交州刺史袁昙缓密以金五百两寄頠①,令以百两还合浦太守龚,四百两付儿智矩,余人弗之知也。頠寻为萧勃所破,赀财并尽,唯所寄金独在。昙缓亦寻卒,至是頠并依信。还之,时人莫不叹服。其重然诺如此。
《陈书·欧阳頠传》
【注释】
①頠:指欧阳頠,南朝陈长沙临湘(今湖南临湘)人,官至散骑常侍。
【译文】
当初,交州刺史袁昙缓秘密地寄五百两金子给欧阳頠,要他把百两还给合浦太守龚,其它四百两给他儿子智钜,这件事情只有他俩知道。不久,欧阳頠被萧勃击败,家财都被掠夺尽,只有袁昙缓寄来的五百两金子还在。袁昙缓不久去世,欧阳頠仍然依照袁昙缓信中的要求,把金子给了龚和他儿子。对此,当时的人没有不叹服的。欧阳頠就是如此恪守信用。
侠御将军
翙字子羽,少有志操。……永定元年,授贞毅将军、步兵校尉。迁骁骑将军,领朱衣直阁①。骁骑之职,旧领营兵,兼统宿卫。自梁代以来,其任愈重,出则羽仪②清道,入则与二卫通直,临轩则升殿侠侍。翙素有名望,每大事恒令侠侍左右,时人荣之,号曰“侠御将军”。
《陈书·韦载传附族弟翙传》
【注释】
①直阁:在台阁中当值。
②羽仪:仪仗中用鸟羽装饰的旌旗等。
【译文】
韦翙(huì)字子羽,从小就有志操。……永定元年(公元557年),陈高祖授予他贞毅将军、步兵校尉。后调任为骁骑将军,身着红色制服,侍卫台阁。骁骑将军的职责,以前统率骑兵营兵马,兼管夜晚警卫工作。从梁代以来,它的责任越来越重,皇帝外出时则簇拥着彩旗飘扬的仪仗队,负责警戒,入则与殿中二卫一道担任警卫,皇上临朝时则披甲执仗侍卫在旁。韦翙向来声望好,每每有什么大事,陈高祖总让他在身旁侍卫,当时的人以此为荣,称他叫“侠御将军”。
对答如流
寄①字次安,少聪敏。年数岁,客有造其父者,因嘲之曰:“郎君姓虞,必当无智②。”寄应声答曰:“文字不辨,岂得非愚?”客大惭。入谓其父曰:“此子非常人,文举③之对不是过也。”
《陈书·虞荔传附弟寄传》
【注释】
①寄:指虞寄,南朝陈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官至太中大夫。
②郎君姓虞,必当无智:虞(yú)与“愚”谐音,故有此说。
③文举:指孔文举,即孔融,东汉末学者,幼有奇才,能言善辩。
【译文】
虞寄字次安,自幼聪明、敏捷。几岁的时候,有个客人来拜访他父亲,知道他的姓名后,就取笑他说:“你这个小朋友姓虞,必定是无智。”虞寄即刻应声答对:“先生连文字也不知道辨识,难道不是愚蠢?”客人大为惭愧。进屋后,对虞寄父亲说:“你这小孩非同一般,孔融的应答也超过不了这个。”
避利免祸
侯景攻陷台城,百僚奔散,允①独整衣冠坐于宫坊,景军人敬而弗之逼也。寻出居京口。时寇贼纵横,百姓波骇,衣冠士族,四出奔散,允独不行。人问其故,允答曰:“夫性命之道,自有常分,岂可逃而获免乎?但患难之生,皆生于利,苟不求利,祸从何生?方今百姓争欲奋臂而论大功,一言而取卿相,亦何事于一书生哉?庄周所谓畏影避迹②,吾弗为也。”乃闭门静处,并日而食,卒免于患。
《陈书·萧允传》
【注释】
①允:指萧允,南朝陈兰陵(今江苏常州)人,为人淡于名利,历官黄门侍郎、光禄大夫。
②畏影避迹:出自《庄子·渔父》。本意是害怕自己的影子,逃避自已的脚迹,比喻不必要的顾忌。
【译文】
侯景攻陷梁宫城,百官逃散,只有萧允一个人衣帽整齐地静坐在太子官署,侯景军人深感敬畏,也不逼迫他。不久,他出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当时,侯景之兵到处烧杀抢掠,平民百姓惊慌四出逃命,官绅士族也逃散各方,只有萧允不去逃命。有人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大概性命之道,自有它的本分,人难道可以逃脱命运的安排吗?大凡患难的产生,都是由于利益所致,如果不贪求利益,怎么会招致灾祸呢?当今天下大乱,人们竟相奋力求取功劳,希冀指日获得高官厚禄,这些同我一介书生有什么关系呢?庄子所谓畏影避迹,我是不会干这样没有必要的事情的。”于是,闭门静处,两日一餐,终于免遭祸患。
岁寒知松柏之后凋
祯明三年,隋军来伐,隋将贺若弼进烧宫城北掖门,宫卫皆散走,朝士稍各引去,惟宪①卫侍左右。后主请宪曰:“我从来侍卿不先余人,今日见卿,可谓岁寒知松柏后凋也。”后主遑遽将避匿,宪正色曰:“北兵之入,必无所犯,大事如此,陛下安之。臣愿陛下端正衣冠,御前殿,依梁武见侯景故事。”后主不从,因下榻驰去,宪从后堂景阳殿入,后主投下井中,宪哭拜而出。
《陈书·袁宪传》
【注释】
①宪:指袁宪,南朝陈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官至侍中。尚书仆射。
【译文】
祯明三年(公元589年),隋军南伐陈,隋将贺若弼进攻、焚烧陈宫城北掖门。宫中侍卫人员都逃散了,朝中官员也都陆续逃走,只有袁宪一人侍卫在陈后主身边。后主对袁宪说:“我待您从来不比待其他人好,但从今日之事来看,可以说是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啊。”陈后主吓得慌慌张张地要逃避、藏匿起来,袁宪脸色严肃地说:“北兵攻进来后,肯定不会冒犯皇上的,大事既然如此,陛下就不必惊慌了。希望陛下正衣帽,坐在前殿,依照梁武帝接见侯景的惯例接纳贺若弼。”后主不听,就下床跑着离开,袁宪从后堂景阳殿进去,只见陈后主投入井中,袁宪哭着叩拜后主后,就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