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我国西南部,包括云南省东部,贵州全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和四川、湖北、湖南等省边境,是我国南北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两组山脉的交汇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它大致以乌蒙山为界分为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两部分。西面的云贵高原海拔在2000米以上,高原地形较为明显。东面的贵州高原起伏较大,山脉较多,高原面保留不多,称为“山原”,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相连在一起,分界不明,所以合称为“云贵高原”。云南高原位于哀牢山以东的云南省东部地区,因其在云岭以南,故称为云南高原。高原面保存良好。云南高原上的山地顶部多呈宽广平坦地面,或呈和缓起伏地面,有“高山顶上路宽大”的说法。连绵起伏的山岭间,有许多湖盆和坝子。云南有1200多个坝子,占全省耕地三分之一,低陷的成为盆地,有的积水成湖。如以昆明为中心的高原面上,分布着滇池等许多大小湖泊,被称为“滇中断陷湖区”。湖盆四周由于湖水外泄和四周山地沙泥淤积,大多数已发育有湖岸平原。这里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是高原的主要农业区。贵州高原位于多雨的季风区,雨量充足,因此有“天无三日晴”的说法。由于多雨,高原上的河流水量大,许多河流长期切割地面,形成许多又深又陡的峡谷。贵州高原的地貌可以大致分为三级地形面:山原、盆地和峡谷。高原上最高的一级是山原,以贵州西部最明显。高原面因长期受河流切割而呈山原形态。在这个高原面下,分布着一些盆地(坝子),最大的是贵阳盆地,是高原上的主要农耕地带。峡谷是河流长期下切形成的,如乌江河谷深达300~500米,在这里“对山唤得应,走路要一天”。北盘江打帮河上源的黄果树瀑布,宽约20米,从50多米高的陡崖上直泻犀牛潭,水花飞溅,气势磅礴,是我国最大的瀑布。云贵高原最大的特色之一,是个被溶蚀的高原,喀斯特地形显著。云贵高原上石灰岩厚度大,分布广,经地表和地下水溶蚀作用,形成落水洞、漏斗、圆洼地、伏流、岩洞、峡谷、天生桥、盆地等地貌,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最发育的典型地区之一。云贵高原面上有一层固结的红色土层(又叫风化壳),表示地面是个久经风化的地面。当它被剥蚀去后,就出露石灰岩,形成大片石芽地。路南石林就是石芽地中发育得最好的一片。这里奇峰兀立,如柱如塔,如笋如菌,高的10米以上,矮的5~10米。人们在望峰亭或狮子亭眺览,就可欣赏40多万亩石林的奇景。
地质与地貌
地质构造复杂,其中地处云贵高原的云南东部属扬子准地台的康滇地轴和上扬子台褶带,并包括华南褶皱系右江印支褶皱带。除右江印支褶皱带外,大部分地区成陆早,比较稳定。滇西一带是由三江(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褶皱系和冈底斯及念青唐古拉褶皱系组成的横断山脉区,区内为古特提斯海的一部分,长期被海水淹没,成陆较迟,褶皱较强烈,时代较新的地层和岩浆岩、变质岩分布较广,尤其是西北部,近期仍在强烈抬升。
就板块理论而言,滇东、滇中是欧亚板块的一部分,南与西南同印度板块相邻,印度板块不断向北向东移动,将其前锋部分插入欧亚板块下部,不断把接触地带向上掀开,形成喜马拉雅山脉及青藏高原和东部的横断山地及滇东高原。横断山地的一些深大断裂带就是缝合线的所在地区。
总体而言,云南地质构造有下列特点:①滇东与滇西的构造类型完全不同,分属于两大构造单元。②巨大的断裂带较发育,大而长的断裂带与次一级断裂近于正交,组成地面主要的构造型式。③西部的构造线多为南北向或近似南北方向,构造线间距小。东部构造线方向较复杂,有西北—东南向、南北向、东北—西南向等。
复杂的构造体系为云贵高原矿产资源的生成提供了优良的地质条件,因而金属矿和非金属矿均甚丰富。非金属矿以煤分布最广,其中古生代煤田以石炭二叠纪最为重要;中生代煤田主要产于三叠纪;新生代煤田产于第三纪地层中,以褐煤为主。磷矿形成于寒武系初期的梅树村组内。岩盐、钾盐、石膏等非金属矿则形成于中生代。金属矿以有色金属矿为主,种类多,储量大,尤以个旧锡矿、东川铜矿以及储量名列全国前茅的钛矿著名于世,有“有色金属王国”之称,其形成以燕山运动影响较大。铁矿有形成于早期变质岩中的,也要形成于泥盆系砂岩中的浅海相沉积铁矿。
近期又有较强烈的抬升,沿深大断裂带常发生大地震,是中国多地震地区。在近千年中,有记载的地震即达700余次,其中破坏性地震约500余次。主要集中于包括东川—宜良—通海—建水等地的小江断裂带;泸水—腾冲—龙陵—澜沧断裂带及丽江—剑川—大理断裂带。1988年11月澜沧、耿马、沧源、双江等地又发生7.6和7.2级两次大地震。此外,云南亦为中国四大泥石流分布区之一,主要分布于金沙江沿岸、滇东北山区的小江流域、龙川江流域及滇西山区大盈江流域。
其中云南省地貌以山地高原为主,坝子星罗棋布,垂直高差悬殊。全省94%的面积为山地高原,其间有1平方千米以上的坝子1440多个,面积占6%。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下降。最高点位于西北部滇藏交界处的太子雪山主峰卡格薄,最低点为东南部河口县元江及其支流南溪河交汇处,两者高差达6000多米。
云南地质构造和地貌上均以元江河谷为界,分为东、西两大部分。西部属于巨大的反S形构造,其北部在青藏地区,南部进入中南半岛。中段位于滇西北,表现为压缩得较紧密的山地,称横断山系纵谷区,由高黎贡山、怒山和三岭等高大陡峭的山脉和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深切峡谷相间组成;东部地质构造体系复杂,分别属于通海山字型和文山山字型构造,是组成云南高原的骨架。云南高原又由次一级的滇东、滇东南喀斯特高原、滇东北高原及滇中红色高原组成。从地貌成因看,具有流水、喀斯特、冰川等地貌,尤其在东部石灰岩地区发育了较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高原顶部以高石芽、石丘、溶蚀洼地、溶斗为主,边缘斜坡地区以峰丛、石山、塔状峰林、桶状洼地等占优势。路南石林是闻名中外的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风景旅游区。
气候与水文
云贵高原是贵州高原和云南高原的总称,包括贵州全省、云南省,哀牢山以东地区、广西的北部地区和四川、湖南、湖北交界的地方,海拔高度在1000~2000米之间,与西北黄土高原相仿。但贵州高原和云南高原在气候特色与自然景观方面有着不完全一致的特点。
贵州高原的气候特色可以简单地概括为,雨量较丰,雨势和缓,雨日较多,全年多云雾,少日照,气候湿润,温度年变化和缓,有冬暖夏凉之感。贵州高原全境,年雨量除西部威宁、赫章、毕节地区稍微少些,大约在900~1000毫米左右以外,其他地区一般都在1000~1250毫米左右,逐年之间变化较小,降水是比较充沛而稳定的,气候也是比较温润的。贵州高原的年雨日数一般都在170~180天左右,贵阳在年雨日数最多的1929年,竟高达259天。在贵州高原上,无论哪一个地区,一年之中也不论哪一个月份,雨日数一般都在10天以上,这一事实,反映了贵州高原普遍多阴雨天气的一般气候特征。
贵州高原多云雾,多阴天,多雨日,因而,日照时数大大偏少。贵州高原的年日照时数,一般在1200~1400小时左右,大概只有黄土高原的一半,平均每天只有4小时的日照时间,从全年的日照时数来看,贵州高原是全国最少的地区之一,这是它气候上的一个不足之处。
贵州高原的日照时数虽少,热量条件还是比较优越的。以无霜期来说,高原西部稍微短些,大约在225天左右,其他地区一般都在270天左右,热量条件最好的高原南部地区,则长达335天以上,几乎全天都是生长期。高原上的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5℃~20℃以上,冬季1月份的平均气温一般在6℃以上,南部更高一些,在7℃~8℃以上,夏季7月份的平均气温通常在24℃~26℃之间,总的来说,贵州高原的气候冬季比较暖和,夏季比较凉爽。
在云南省境内,以哀牢山为界,大体上可以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哀牢山之西,为我国著名的横断山脉;之东,为云南高原。云南高原的地形地势,自北向南和自西向东逐渐降低。高原中央的海拔高度,一般在2000米左右,整个云贵高原,因为地理位置偏南,地理纬度较低,所以都属于亚热带高原。云贵高原的气候条件优越又奇特,它的地理纬度偏南,使它具有低纬度亚热带气候特色,但是它的海拔高度较高,又使它不完全同于亚热带气候,高原地形和海拔高度的影响,大大丰富了云南的自然景观和它的气候状况,使云南高原的气候别具一格,另有特色。从温度特征来说,云南高原的大部分地区,总的可以说是,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度适宜,四季如春,一年之中分不出明显的四季变化,昆明在我国气候中,一向享有春城的美称。高原上平均气温大致在15℃~20℃之间,4月份的平均气温,一般都比10月份高,也就是说,春温高于秋温,春季多晴朗天气,秋季多阴雨天气。从降水特征来说,云南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在一年之中,也分不出明显的春夏秋冬四季,而只能划分为干湿两季。每年从11月份至第二年的四月份为干季,从5月份到10月份是湿季。5月的雨量要比4月份的雨量多出3~10倍左右,而10月份的雨量比11月份的雨量也要多出3~10倍左右,因而有4月是干季尾,5月是湿季头,10月是湿季尾,11月是干季头的说法。云南高原,每年从5月起开始进入湿季,从5月至10月的半年,湿季是云南各地在雨量,雨日和阴天日数方面都比干季半年(11月~4月)显著增多。例如,昆明湿季的雨量是980.4毫米,雨天是98天,阴天日数是114天,晴天日数只有16天;而干季的雨量是109.8毫米,雨日是25天,阴天日数只有31天,晴天日数是91天。云贵高原基本上是半年湿季,半年干季。干湿季节气候上的一种显著差异,显然是我国冬、夏季风进退变化的结果。
其中在云南境内河流具季风性山区河流特点,水位季节变化大,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受山脉走向控制,滇西北地区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顺地势自北向南平行流动,其间最近处相隔仅76千米,向南渐疏展。金沙江流至丽江石鼓附近突然折向东流,怒江和澜沧江流至北纬25°附近呈辐射状散开,以形似扫帚而称“帚形”水系。本省河流分属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元江和南盘江6大水系,分别注入印度洋和太平洋。受巨大断裂影响,省境呈南北向条状分布的断层湖多达40余个,如滇池、洱海、抚仙湖、程海、泸沽湖等。
自然环境与资源
位于云贵高原东部的云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药材之乡”的美誉。云南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不仅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植物种类,而且还有许多古老、衍生、特有的以及从国外引种的植物。在全国近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就有1.8万种,占全国总数的一半还多。
目前已发现可用矿产150余种,占全国已发现矿产种类的93%,其中保储量的潜在价值可达3万亿元。按潜在价值计,燃料矿产约占40%,金属矿产占7.3%,非金属矿产约占52.7%。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92种,矿产地2700处。在保有储量矿产中,有13%的矿种居全国前列,2/3的矿种在长江流域及南部地区占重要位置,其中居全国第一的矿种有锌、铅、锡、镉、铟、铊、蓝石棉等。
云南省雨量充沛,河流湖泊众多,多年平均产水量2222亿立方米,加上过境水量1600亿立方米,两项合计人均拥有约1万立方米,为全国人均拥有量的4倍。丰富的水资源形成了丰富的水能资源,并且成为最大的能源优势。
贵州的绝大地域都属以云贵高原。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峰,绵延纵横,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娄山,自西向东北斜贯北境,川黔要隘娄山关高1444米;中南部苗岭横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东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净山高2572米;西部高耸乌蒙山,属此山脉的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2900.6米,为贵州境内最高点。而黔东南州的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为147.8米,为境内最低点。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出露)面积10908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