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南来北往,沿着一定的路线飞行。科学家用雷达观察,发现在夜里飞行的候鸟比在白天飞行的多得多。这真奇怪,难道夜里比白天更容易识别方向吗?人们因而想到,也许有的候鸟是靠星星来认路的。
为了证明这种猜想,科学家对北极的白喉莺进行了实验。这种鸟每年秋天从巴尔干半岛向东南飞,越过地中海,到达非洲,再沿着尼罗河向南飞,到这条河的上游去过冬。它主要在夜间飞行。
科学家把白喉莺装在笼子里,带进了天象馆里,那里有人造的星空。当天象馆的圆顶上映现出北极秋季夜空的时候,站在笼子里的白喉莺便把头转向东南,就是在秋季飞行的那个方向。然后,人造星空根据白喉莺飞行的方向逐渐改变位置,白喉莺随着星象的变化,使自己始终朝着它所要飞行的方向,仿佛正在作一番长途的秋季旅行。
这个实验证明,白喉莺能根据它看到的天空里的星星,来辨别自己的航向。
人们还发现,在大海中回游的生物也有这种本领。
鱼类和海龟迁徙的准确性也不逊色。一种鳗鱼从内河游入波罗的海、横过北海和大西洋,而后便准确地到达百慕大和巴哈马群岛附近产卵。生活在巴西沿海的绿色海龟,每年3月便成群结队地游向2200千米之外的产卵地——大西洋中长仅几千米的阿森匈岛,在岛上产卵后,6月间又游回巴西沿海。
动物远程导航的奇异本领,以及它们精巧的天然导航仪,长时间以来一直吸引着许多研究工作者。人们逐渐弄清楚,许多鸟类和其他动物体内都有精确计算时间的“生物时钟”,可以根据时间确定太阳或星星的方位,因而能够利用太阳或星星作为定向标;而另外一些种类的动物则可利用海流、海水化学成分、地磁场、重力场等进行导航。
人类早就知道在航行中利用星星来辨别方向了。然而利用眼睛识别星星的本领,比起那些动物来差多了。
现在人们设计了一种由光敏元件,电子计算机和操纵机构组成的导航仪。光敏元件就像“眼睛”,它能够一直瞄准星星,当星光偏离预定航线时,“眼睛”就会向“电子计算机”这个大脑报告,“大脑”马上就能计算出应当校正的误差,命令操纵机构自动调整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