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拳出击,让货币和信贷增长能持久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2009年中国金融管理机构的主要工作内容。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谈到2009年中国政府主要工作任务时说,2009年要调整金融信贷结构,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温家宝总理说,货币政策要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一是改善金融调控。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广义货币增长17%左右,新增贷款5万亿元以上。二是优化信贷结构。加强对信贷投向的监测和指导,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切实解决一些企业融资难问题。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贷款。三是进一步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证资金渠道畅通。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的优势和特点,创新和改进金融服务,满足合理资金需求,形成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合力。四是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各类金融企业都要加强风险管理,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处理好金融创新、金融开放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测和管理,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要加强产业、贸易、土地、投资、就业政策与财政、货币政策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形成调控合力。
针对温家宝总理的指示,中国相关部委正在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力图在金融危机之下让中国的金融市场发挥积极作用,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经济基调支持和服务,直肠子务,使得中国的货币信贷增长能够持久。
国务院召开常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提到,要“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在加强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方面,资本市场具备其他金融机构不可比拟的效率和优势。
原本在2008年6月底就可推出的创业板,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推出时间延后,但是目前顺应形势的需要,其准备工作已经充分,完全可以适时推出。在此基础上,应扩大股份报价转让系统试点范围,支持中小企业创新融资方式。
政府还提出要“扩大债券发行规模,优先安排与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等相关的债券发行”。2009年4月初,国家和地方同时发行国家债券和地方政府债券。此外,在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方面,成熟市场经验说明,资本市场的低迷期恰是企业并购的高涨期。当前,我国经济中不少行业产能过剩,如果产业资本利用较好的市场机会乘势而上,推进购并,提高行业集中度和规模效应,将为国民经济未来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很好的产业基础。
作为中国中央银行的中国人民银行在召开行长办公会议上具体提出了五大措施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人民银行将加强对经济金融运行的监测分析,深入研究制定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具体措施,切实做好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各项金融服务工作。提出要切实按照“快、重、准、实”的要求,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这些措施包括:
一是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
二是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加大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
三是加强窗口指导和政策引导,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改进金融服务,加大创新力度,加大对重点工程建设、中小企业、三农、灾后重建、助学、就业等的信贷支持,加大对技术改造、兼并重组、过剩产能向外转移、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信贷支持,同时继续限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劣质企业的贷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出口信贷的规模,探索在出口信贷中提供人民币中长期融资。
四是进一步发挥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大力发展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快发展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平台。
五是进一步改进中央银行金融服务。
对于政府和央行出台的货币适度宽松政策及落实这一政策的相关措施,中国的经济学家从执行层面的微观角度对其分析提出了需要探讨的问题。
经济学家认为,利率在这轮宏观调控中仍能发挥重要作用。在世界各国通行的两大宏观经济政策中,货币政策通常被看作是一种总量政策。作为货币政策的一种,利率政策不但具有对所有行业都“一视同仁”的一般性特征,而且与准备金率这种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在治理宏观经济时以温和著称。如果把利率的作用置于当前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之下进行考虑时,我们就可以发现利率对这轮增长中的结构性问题也能发挥作用。
放松信贷管制有利于利率工具作用的进一步发挥。我国宏观经济领域出现通货紧缩,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银行惜贷、企业慎贷。由于货币信贷下滑是由微观主体造成的,利率变动很难发挥启动经济的作用。
在宏观调控中采用一些信贷管制措施是必要的,对于迅速遏制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良倾向往往能够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信贷管制在调控过程中往往要直接干预微观经济个体的经营行为,与我国市场化改革总体思路并不兼容。其次,既然信贷管制措施为人所定,一段时间过后就难免碍于各方利益和人情而最终流于形式,调控效果往往很难持久。政府宜尽快放松信贷管制,注重采用相对市场化的利率手段来解决当前经济中出现的矛盾。
人民币汇率放开宜采取渐进路径。虽然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范围已经不可避免,但在扩大汇率浮动区间过程之中,始终都要关注现行经济政策与政策改革到位之间差异对汇率的潜在影响,即注意使汇率浮动区间中心水平接近潜在均衡汇率。
经济学家们对2009年中国政府推出的货币宽松政策的解读以及中央银行和其他部委提出落实政策,其最终目的就要要保证中国的货币和信贷机制能够长久地为中国经济发展增长服务。
2.“就业组合拳”,资金支持应一步到位
“中国社会稳定面临着威胁,人们担心它可能阻碍中国经济发展。”这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提出的观点。他的理由是自去年爆发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大约有2000万民工失去工作,这个数字大约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实行国企改革的4年中减少的工作岗位的总和。人们担心,这些民工有可能因为不满而走上街头。
“我们没人怪政府。我们不会这样看问题。”这句话是刚被公司裁员的江西农民工李陆元说的。他之前在深圳从事房地产中介行业。中国民工并不是一个愤怒的群体,而且,就眼下来说,他们大多数人都相信,政府在抵御全球金融危机方面是站在自己这一边的。中国政府必须谨慎行事,不要辜负了他们的这种友好心态。
金融危机发生了,中国的经济增量受到影响,失业人数猛增。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面临着生存的现实问题。在这个困难时刻,农民工兄弟们和大学生们是可爱的,他们知道是大环境的影响,不会怨天尤人。中国政府部门这个时候应该抛开那些“社会稳定受威胁”的无聊担心,积极行动起来,从政策和经济方面为这些失业者创造一个生存空间。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9年《社会蓝皮书》显示:中国城镇的实际失业率为9.4%,比此前公布的“登记失业率”高出约一倍;中西部居民的就业压力更大,失业率超过10%;大学生的实际失业率为12%,比登记失业率高三倍。目前已有650万~910万农民工因失业提前返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610万,加上往年毕业而未能就业的高校生,待业大军将高达1000万人。
面对这棘手且很现实的失业形势,中国政府早已开始积极行动起来了。
由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牵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税务总局和工商总局参与制订的一份《关于保就业的组合政策措施》的建议已经上交国务院。
这一保就业组合拳主要针对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和退伍军人等群体。针对大学生就业,方案建议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发展、锻炼;鼓励大学生创业,在工商税务上出台优惠政策。
对于返乡农民工,国家将稳定粮食和食品价格,利于农民工返乡务农提高收入;通过社会培训机构,加强对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城乡劳动者的创业培训以及对农村初高中毕业生的培训,培养成新一代产业工人。
关于如何保证失业农民工的再就业问题,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孙春兰给出了具体的措施:为支持农民工自主创业,工会系统将争取政府和社会资金,为农民工提供多种形式的低息或者无息贷款。全总将力争从两大途径解决返乡农民工的生计问题,其一为引导再次就业,其二为支持自主创业。同时,要建立健全农民工援助资金使用监管制度,对农民工的就业培训、职业介绍和资金帮扶实行实名制管理,援助工作实施全过程督导检查和工作通报等。在支持农民工个人或集体进行自主创业方面,孙春兰认为当前最关键的是解决小额贷款的担保问题。工会将力争为集体创业的农民工提供捆绑式小额贷款担保,同时在全国10个地级城市进行工会小额贷款担保试点。
人保部副部长张小建将目前的政府推出的就业政策总结为“六大组合拳”。
1.紧密结合扩大内需,更多地拉动就业。
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鼓励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2.针对那些目前生产遇到困难的企业,通过“五缓(缓交五项社会保险)”、“四减(降低四项保险费率)”、“三补(给予困难企业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两协商(企业和工会或者职工双方平等协商)”等措施来减轻企业的负担。
3.鼓励自主创业。通过实施税费减免、场地安排、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提供创业咨询服务,为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4.结合基础设施和新农村建设项目,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结合当地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5.为困难企业职工提供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转业培训,为农民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为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培训,为新生劳动力提供劳动预备培训,为退役士兵提供免费的职业培训。
6.针对城乡劳动者求职就业的需要,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职业指导、信息服务、能力测评、政策咨询服务、就业失业登记等。
金融危机之下,为解决好农民工和大学生失业及再就业问题,中央政府已经提出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为地方政府及企业如何操作指明了方向。但是,我们知道中国来说政策关键还在于如何执行,是否执行。
国家关于保就业的政策,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它们认为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问题。因此如何保证所有促进就业政策的顺利执行,从中央政府就开始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资金要一步到位。同时要做好投入的资金能够真正发挥作用,这是关键。
3.果断决策,经济政策调整
忧则兴,预则立。形势复杂多变,机遇转瞬即逝。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影响有正反两个方面。中国的经济肯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放缓,中国制造业将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另一方面,金融危机爆发对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是一次契机。中国的经济发展不能再走过去的老路。在应对危机中调整变化,在调整变化中实现升级,将成为未来更长时间内中国的经济发展之路。
对于2009年的经济发展基调的定位,中国政府经过反复的论证,中央已经传达出2009年“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经济总基调。
2008年中国经济总基调之所以多次变化,其背后是过去10个月中间,中国宏观经济本身变化起伏,而且每次变化关口都面临着多舛的命运。
2008年初,宏观总调定位为“防过热和防通胀”。当时无人怀疑此基调的必要性,因为2月份中国通胀率高达到8.9%。当时一些有前瞻性的经济学家去沿海调查,发现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企业——外贸企业和中小企业正被过紧的宏观调控所伤害。之后,全国各地陆续传出中小民营企业大批破产的消息。
而在此时,中国政府依然不能更改“双防”的基调。因为当时国内通胀率依旧在6%之上。当时对中国宏观经济,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三个不共识,有两派力量在起作用,一派认为通货膨胀是当时中国经济当中的首要问题,另一派认为增长的问题比通货膨胀可能还要严重。
2008年7月初,中央最高领导分头去全国各地进行企业调查,中国经济和企业的严重情况被反映上去;国务院分三次召开了金融和地产讨论会、经济学家的讨论会和中央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之后确定为新的“一保一控”(即保经济增长和控通货膨胀)的经济总基调。这次调整是2008年经济总基调的转折点,以此为界,“控通胀”被放到“保增长”之后。
然而到了2008年9月份之后,美国次贷危机恶化,演变成全球的经济危机,全球经济危机叠加中国宏观经济下滑周期,中国经济下滑的趋势加快。在此情况下,单一的“保增长”口号略显单薄,中国经济需要更加有力的措施来支持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于是在11月,“扩内需”被加入政府促动经济发展的总基调中,经过国务院多次会议修正,最终形成了11月28日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口号。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是2009年宏观调控的目的,而与此相应的是各类经济政策的修正和调整。
中央政府最先改变的是投资政策的调整。2008年11月10日,国务院确定了4万亿元人民币的财政刺激方案,此方案被国人称之“投资十条”。
国家发改委也相继推出全面刺激国内消费的方案,业内称其为“消费十条”。
针对社会保障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提出了稳定就业岗位,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努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等“就业和稳定劳动关系十条措施”。
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为2009年经济政策中的一大重点。过去的改革开放30年,中国建立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现在已经没有办法持续了,未来中国的竞争一定是产业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