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里生活的人,维持一天体内水分平衡需要补充的水分约是2400毫升,通过尿排出约1400毫升,汗腺排出约600毫升,粪便约300毫升,其他如口水鼻涕等约100毫升。
在短途穿越时,如已知途中补水困难就应带足饮用水,每人每天大约2升,根据天气情况增减,宁多勿少。长途穿越时,可在途中的溪瀑、江河、湖塘取水,但一定要观察其污染情况,如附近有无人畜活动,有无动物尸体,有无粪便及其他污染物,是否发黑发臭等,根据观察到的情况,采取沉淀、过滤、离析等方法处理后才饮用。蚂蟥多的地区,打水时要用敞口或透明的容器,以便能及时发现水中是否有蚂蟥。
如果无法确定水源是否可以饮用,则最好先用少量水涂擦嘴唇,等过3~5分钟后,嘴唇不发麻发痒、无臭无味才可饮用。野外补充的水,有条件的话最好煮沸五分钟再饮用。饮水要以量少次多为原则,还要主动,不要等口渴了才被动饮水。每次喝两三小口为好,太口渴了可以缩短间隔,增加饮水次数,一次饮水太多,身体吸收不了浪费不说,还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一般的徒步等野外运动消耗水分的补充方式最好是250毫升/15分钟为好。正常的徒步时间里排尿也应该是1次/4小时,可以通过观察排解的尿液颜色,了解自己体内水分脱失症状。尿液呈深黄色,微感口渴,脉搏速度正常为轻微脱水症状;尿液呈暗黄色,口内黏膜干燥,口渴,脉搏速度加快但弱为中度脱水症状;重度脱水症状为无尿液,脸色皮肤苍白,呼吸急促,口渴昏睡,脉搏快而无力。
单纯补充清水不能有效地缓解脱水和恢复体力。虽然口渴感消失,但机体细胞的缺水状态并未改善,也就是“体渴”并未缓解。而在运动后饮用含气的饮料也不合适,这类饮料不仅不含电解质,而且气体在胃内产生饱胀感妨碍了水分的充分吸收。运动过程中饮用含糖量较高的果汁也不合适,过高的糖分不仅不能缓解“口渴”与“体渴”,并且造成胃部不适。含有适量钠、钾等电解质成分和碳水化合物成分的运动饮料是最合适的补液用品,适量的电解质和糖浓度能刺激饮用,加快小肠对液体的吸收,提供运动所需的能量,促进脱水状态恢复。
在炎热天气里运动易导致脱水和热疾病。无论对于运动员还是普通人,任何可能导致出汗的活动,都须注意补液,以保障健康。运动前、中、后尽可能饮用足够的水。尽量选择含有适量糖分与电解质的运动饮料。在缺水地区饮水要按计划分配饮用。除特殊情况外,在找到水源前绝不要把水饮尽。在缺水地区长时间活动,应学习其他野外采水方法。
五、徒步穿越消除疲劳的技巧
也许有人认为行走在山野中,跟平常走路一样,没有什么区别。但在“全副武装”地走上三四个小时之后,距离目的地还有一两个山头时,腿部肌肉开始发出抗议,疲劳使人无精打采,由于困倦而产生的瞌睡现象不停地诱惑,让人觉得路程越来越漫长。
1.消除疲劳的技巧
预防疲劳的关键在于,步姿正确,不要心急,走小路而不走平坦的公路,即使走公路也不走平坦的中心而是走高低不平的路边。运用合适的走路方法,会使山野中的行走过程少一些疲倦,多一些乐趣。所以只要能理解和掌握下列方法,并灵活的运用,一定会受益匪浅。
(1)慢步行进
在长途行走过程中,不要以为昂首阔步地大步向前就行了。要知道步幅大是利用腿部肌肉的爆发力,而我们需要的却是一种持久力,凡事都不能一步登天,所以步幅小一些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要充分利用我们腿部肌肉的韧性打“持久战”。
(2)调节呼吸
要调节我们的呼吸,努力让呼吸与运动呈有节奏的状态。要让肌肉缓慢而持续地运动,辅以平稳均匀的呼吸,也就是差不多每走一步呼吸一次。如果我们不习惯的话,也可以强迫自己呼吸,只要大口地吹气就可以了。但要注意不要太过强求,不然会拉伤肺部和肋间的肌肉。调匀呼吸是保持体能的好方法。
(3)充分利用肌肉
要使走路变成有节奏的最自然的有氧运动,上下坡时,也要随着这种节奏尽量利用肌肉的运动,尽可能地减少骨骼和关节的负担。尤其是在下坡时,特别是那些长程的下坡路,这时要善于利用双脚,使其可发挥立刻停止的作用。因为与其在长程下坡后骨骼和关节有不良反应,倒不如让肌肉承担多一些会比较好。
(4)补充休息
休息的时间间隔一般为半小时一小停,三小时一大停。小休息时不要坐下,不要放下背包,休息时间一般为2~3分钟。而大休息则可以坐下,放下背包,调整背包的背负系统,队员们互相帮助,体能好的为体力稍弱的减少背负,休息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休息时应摄取一些马上能转化成能量的糖类和水分,使身体及时得到补充,以求快些恢复体力。可松开鞋带,但必须记住未到宿营地前,千万不要脱下鞋子。因为在长途行走中,双脚会稍微发胀,中途脱鞋,剩下的路只会更加苦不堪言。
2.旅途操放松练习
出外旅游难免会腰酸背痛,而旅途操对于消除疲劳很有效果。
①颈部伸展运动:双手抱头,两肘内颊夹,稍用力下压使颈部前屈,然后颈部用力尽量后仰,做8次,每次静止1秒至2秒。
②肩部伸展运动:十指交叉上举,掌心朝上,然后由慢到快用力后振10次。
③胸背伸展运动:两臂屈肘前平举并含胸低头,然后两臂向侧后平行伸展,抬头挺胸,做10次。
④体侧伸展运动:一手叉腰,另一手臂伸直上举,上体稍侧屈,手臂用力向侧上方伸展5次,然后换另侧做,每次静止1秒到2秒。
⑤腰腹伸展运动:两手抱头,体前屈,然后上体后仰,肘关节外展,尽量把身体伸直,保持3秒至5秒,慢速做5次。
⑥腿部伸展运动:坐直,双腿屈膝置于胸前,然后两腿同时伸直,脚尖前伸,做10次,每次静止1秒到2秒。
此外,快步走路也是消除疲劳的妙方。正确的方式是一定要快步走,而且要持续15分钟到20分钟,这样才能平衡全身肌肉并帮助大脑运动,达到消除疲劳的目的。
3.预防脚起泡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徒步穿越时,脚起泡比较常见,不但会影响穿越的顺利进行,处理不当还会引起感染发炎。预防脚起泡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①鞋袜要合适,不宜过大或过小。在前文中有关鞋子的挑选的章节已有详细的介绍,在选购时要多加注意。如果出现脚的某个部位有疼痛或摩擦感,可以在该处贴上一块医用胶布或在鞋的相应部位贴一块单面胶。鞋垫要平整,袜子无破损、无皱褶,鞋内进沙应及时清除,要保持鞋袜干燥。
②徒步前进应该循序渐进,先近后远,脚步要均匀,落地要稳,不可时快时慢。
③如果有条件,在临睡前要用热水烫烫脚,以便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足掌部位要用手进行按摩。
若已经发生脚泡,就需要先用热水烫脚5分钟到10分钟,然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对脚泡做局部的消毒,再用消毒的针刺破脚泡,使泡内的液体流出。要注意不能把泡上的皮剪去,以防引起感染。
六、徒步穿越的危险
1.对野生动物的防范
一旦遇见兽类,应迅速让自己冷静下来,正视它的眼睛,让它看不出你下一步的行动。切忌大声尖叫和乱跑。除了饥饿的肉食动物或受伤的猛兽以外,一般的动物很少主动袭击人类,除非受到惊吓而误认受攻击而反击。所以要保持警惕,但不要主动发动攻击,这样会暴露自己。不要背对对方,在自然界中这样做等于表明自己是被猎者。要面对对方,慢慢向后退。同时不能让它看出你想逃跑。如果它跟进则应立即停止后退。在后退时一定要以匀速慢慢地走,即使对方没有跟近也不要快跑——野外是野生动物的天下,它可以轻易地追上你,你快跑等于表明自己是被猎者。尽可能不要上树,上树等于自断退路,兽类善于等待。如果它不认为你是猎物,并且发觉你不会对它造成伤害,观察一下之后它就会离开。世界上只有很少的毒蛇是好斗并主动发起攻击的,除非你不小心踩到它,使它愤而自卫。
在行进过程中大声地说话、吹哨子,都会惊动一些野兽,它们会识趣地离开。如果与熊、野猪等猛兽不期而遇,也不要过分惊慌,看着它,慢慢地后退,有时野兽会自己走开。熊一般只在两种情况下才会主动袭击人类:你站在母熊和小熊之间,或者是你站在熊和熊的食物之间。所以在有熊出没的地方行进时,最好在身上带上铃铛,熊能听见,知道是可怕的人类来了,就会自动躲开。
狼是最危险的动物。狼大多是群体活动,如果在行进中只发现一头狼,千万不要轻视它,特别是当它远远跟随的时候——狼很少独自发起攻击,当它认为不能独立获取猎物时,会通知其所在群体,并远随猎物之后,在路途中留下记号,吸引更多的狼加入,入夜时分即会发起攻击。当发现有狼跟随时,要尽快回到公路或营地。狼怕火,可以利用这一点脱险。千万不要想着把那只跟随的狼消灭即可脱险,相反,这样只会引发狼群的仇恨,当狼群想复仇或想救援被捕捉的狼时,会召集其他狼群一起进攻,这时,火也无法让其退缩。
古印第安部落流传这样一个忠告:千万不要无故伤害野生动物,大自然是它们的天下,自然界同样有着“法律”,狼就是它的执法使者。
在碰到野狗时,千万不要转身逃跑,应蹲下身捡拾石头、木棍。实际上你只需要紧记“蹲下”即可,不管有没有石头都要蹲下。野狗马上就会跑开。但疯狗除外。当你在路上看见垂头丧气、伸出舌头的狗时,请远离它。万一被盯上,要背靠石壁或大树,防止它们从后面袭击,并伺机爬到树上避难。
蚂蟥即我们常称的水蛭,生长于潮湿的地方,会咬破人的皮肤吸取血液,其所分泌的唾液含有水蛭素,可防止人的血液凝固,且唾液中的组织胺可使人的小血管扩张便于吸血。蚂蟥一般都是深褐色,大多活动在道路边的草丛上。人经过时会惊动它们,第一个人往往无事,后面的人一不注意就会被它们的吸盘“粘”住,并很快爬到皮肤上来。防治蚂蟥有两种办法,一是防范,二是斗争。防范可以将裤脚扎紧,撒上点风油精,在腿上、手上涂一些万金油等刺激性的药物。在蚂蟥多的地方,还要不时地挽开裤袖察看。斗争就干脆挽起袖子,让皮肤暴露出来,一旦有蚂蟥叮上就很容易觉察,发现蚂蟥吸血可用盐巴或烟草撒在其身上,因盐分很容易被蚂蟥吸收,会将蚂蟥体内的水分渗透出来使蚂蟥死亡,同时可在被叮处周围拍打使蚂蟥震落。蚂蟥若叮入太深,切勿用手将其用力拉出以免蚂蟥被扯断成两截,造成处理上的困难。
在野外经常会在无意中踩到蛇,或者抓树枝触到蛇,也可能在早晨收拾背包时发现蛇等。这基本上是因为人闯入了蛇的领地而引起的。在穿越一些潮湿的草丛、林间及灌木丛时,不论是否有蛇,都应拿一根棍子,边走边打草,使蛇惊吓而逃。如果蛇已被惊动并且立起前身准备攻击时,不要惊慌,要原地不动,慢慢地拿出手巾之类的东西,抛向别处以将蛇的注意点引开,随后,要么用带叉的长棍灭之,要么避开。如果发现了毒蛇,最好避而远之。另外,进行野外活动时,特别是在经常有蛇出没的地方要戴好帽子,穿长袖外套,以及穿有强韧护脚的裤子和坚韧的靴子并带好蛇药。
需要捕捉或杀死毒蛇时,应尽量用石头或“丫”形树枝打或控制住毒蛇的头部,尽量不用手去接触蛇,并将蛇放在布袋里。因为毒蛇的毒牙向内弯曲,在布袋内不易伤人。如不幸被毒蛇咬伤,在无法判断是否是被毒蛇咬伤时,应先当做有毒处理,除紧急处理外,心理的平稳会将生存的可能性提高数倍。
2.应付恶劣天气的措施
从事野外活动,平常即应学习天气方面的知识,以便了解野外天气的特征以及天气为何产生变化等。从而学会在实际活动时必备且必能有所助益的观测天气的方法,以及天气图的绘制、判识方法。倘能把握野外天气的变化规则,即使陷入天气急剧变化造成的紧急事态,也不至于犯下严重错误。在出发前应先准备获知天气的收音机与天气图用纸。收音机要以小型、重量轻、且能收听短波广播的型号为佳。也不可忘记带备用干电池。为了避免备用衬衫、裤子等淋湿,应将其装入塑胶袋内。食物方面,个人均应注意随身携带干粮。干粮以易于下咽、易于消化与热量高等为主要选择标准,一吃下去立即转化为热量的食物尤佳,譬如羊羹、炼乳、巧克力等。
(1)应在天气恶化前采取预防措施
如果预测天气可能相当恶劣,则可以先穿上衬裤。预备替换的衣物必须收藏妥当,并再度检查,避免弄湿。如若不然,一旦遇上天气恶化之后,再做准备的话,可能已经太迟了,因为一旦全身上下都湿透了,不仅消耗体力,而且难度非常大。
(2)全队行动应先确认行程
确认路线有无变更、下一站的休息地点、露营区的位置等。还有各个队员的状况如何、有无落队者、行李分配是否可维持原状并无须调整等,都应加以检查。最重要的是,全体采取一致的行动。在恶劣天气之中,队伍很容易离散,以致难以指挥;因此,有时会造成非常危险的状况。
(3)了解恶劣天气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随时调整队伍此应视天气的恶劣程度与队员拥有的能力作出决定。假使队员仍能支撑到目的地,且并非是无法行动的恶劣天气,而且应付恶劣天气的装备亦很充足的话,则不妨按原定计划行动。
在恶劣天气中,行动时间表难以控制,队员所感觉到的疲劳也会比平常更显强烈,要仔细考虑这些状况之后再采取行动。行动中,领队应确实掌握指挥权,发挥协调合作的精神,向目的地勇敢前进。但也不要勉强行动,在恶劣天气之中勉强行动,往往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4)在相当恶劣的天气里应考虑露营
遭遇恶劣天气侵袭之后,临时决定露营,不但找寻场所困难,在准备工作上亦非常吃力;因此,务必在发觉天气恶化之前,尽快做出露营的决定。有关露营的方法前已有述。不过要尽可能避免露营,相比之下,尽快进入附近的民居点较为安全可靠。
遭遇恶劣天气之时,不要勉强行动,待在帐篷或小屋内,静候天气转好即可。贸然采取行动,很可能会遭遇危险。珍惜生命永远是正确的。
3.判断自己的方向和位置
在野外,不小心迷路了可不是一件小事。为了避免迷路,除了跟随经验丰富的领队、向导活动外,每一个参与者在徒步的时候,都要多留心自己的位置与方向。如果队伍中有几位这样细心的“识途老马”,即使迷路一般也能回到来时的路上。
①在前进的时候,要随时注意所经过的明显的自然标志,如河、湖、岩壁、形状比较有特点的山头等,这样一旦迷路也可以根据这些明显的标志找到来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