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避免不了的。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在面对千变万化的局面日寸,常会出现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情况,在这些特定的场合下,实话实说往往会令人尴尬,伤人自尊。如果能够有巧言妙语的本事,灵活地应对各种各样的局面,那么你必定能够在交际场上八面玲珑。特别是当你陷入被动时,凭借伶俐的口齿就可摆脱困境,古往今来这样的事情还真是不少。尤其是与人针锋相对的时候,如果处理得当,就可以抓住机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不但保全了自己的人格尊严,还能达到自己预期的交际目的。
巧言妙语=交际中的八面玲珑
在人们交际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我们在面对千变万化的局面时,常会出现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情况,如果能够有巧言妙语的本事,灵活地应对各种各样的局面,那么你必定能够在交际场上八面玲珑。特别是当你陷入被动时,凭借一口伶牙俐齿就可摆脱困境,古往今来这样的事情还真是不少。尤其是与人针锋相对的时候,如果处理得当,就可以抓住机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不但保全了自己的人格尊严,还能达到自己想要的交际目的。
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说巧话、说妙话,最多的是拿自己开涮。在交际中,有时会碰上因为自身的缺点或其他原因而出现的尴尬事,要是你懂得“自嘲”,巧妙地“揭自己的短”,反而会使自己败中求胜,树立良好的交际形象。
麦克阿瑟一贯以傲慢著称。有一次,杜鲁门会见他时,他不慌不忙地取出烟斗,装好烟丝,取出火柴准备点燃的时候,才问杜鲁门:“我抽烟你不介意吧?”
麦克阿瑟显然并不是真心征求杜鲁门的意见,这使杜鲁门十分难堪。因为如果现在表示很介意的话会显得有点霸道。
此时,杜鲁门看了看麦克阿瑟,说:“抽吧!将军,别人喷到我脸上的烟雾,要比喷在任何美国人脸上的烟雾都多。”
杜鲁门的这番自嘲,不但使自尊心得到保护,而且还向美国人民显示出他的大度与宽容。还有,他把自己摆在“受害者”的地位上,可博得美国大众的同情与支持。
再一招就是借物说事式的明话暗说。在交际中,常可以利用身边的实物来说明某种道理或者摆脱困境,或以某件能与话题搭上关系的物品来进行对比,达到…种形象化的效果。
有一个地方官僚禁止男女同学同泳,一度闹得满城风雨。鲁迅先生对这种做法十分看不惯。于是,他夸张地说:“男女同学同在一个泳池里游泳,偶尔会皮肉相碰是必然的,这样会有碍男女之间的大防。禁止可以,不过即使禁止了男女同泳,但是男女仍然一同生活在天地中间,呼吸同一片天地间的空气。空气这种气体流通也比较快,它会从这个男人的鼻孔呼出来,被那个女人的鼻孔吸进去;而后又从那个女人的鼻孔呼出来,被另一个男人的鼻孔吸进去,如此一来,淆乱乾坤,岂不是比皮肉相碰更加有伤大雅吗?如果要完全男女授受不亲,干脆下一道命令:男女老幼、诸色人等,一律戴上防毒面具。这样不但禁止了男女之间的交融还防止女子抛头露面。这样就会每个人都……喏!喏!”鲁迅站起身来,模拟戴着防毒面具走路的样子。台下的人们都笑得前仰后合。
鲁迅的语言虽然夸张,但正是这种夸张的效果才指出了事情的荒诞。而他就是运用这种旁敲侧击的讽刺法把想说的道理讲深刻、讲明白,更鲜明地揭露出封建官僚们的假道学面貌。
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必须立即回答一些难以回答的或者是具有挑衅性的问题时,我们的一些巧言妙语常常可以起到防御的作用。我们大可以以某种巧妙的、非逻辑的方式作出解答,从而摆脱困境。
作为大国总理,周恩来时常处在记者的包围之中。有一个美国记者见周恩来案头放了一支美国“派克”牌钢笔,便问道:
“总理阁下,您作为中国总理,为什么要用我们美国的钢笔?”
周恩来淡淡一笑,回答说:“这是一位朝鲜朋友在抗美战争中缴获的战利品,他要赠给我作个纪念,这么有意义,我当然得收下。”
另一个美国记者问周总理:“你们走的路为什么叫马路?”
周总理诙谐地说:“因为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就是马路。”
这个记者又问:“我们美国人都爱仰着头走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总是低着头走路?”
周恩来略加思索后回答:“走下坡路的人总是爱仰着头,走上坡路的人自然是低着头了。”这个记者听后,羞得无地自容。他接着又问道:“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
这不仅牵涉国家机密,语气中还明显含有讥笑我们国穷民弱的意思。周总理既不好厉声拒答,从而伤了和气,又不能和盘托出,泄露机密。
于是,他稍顿了一下,正色回答说:“18元8角8分,中国人民银行信誉可靠,人民币币值稳定!”全场的记者为之一呆:“这怎么可能?”
在记者还未转过弯来时,总理接着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货币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这十种人民币加起来正好是18元8角8分。”
可见,周总理的这种妙语巧答法看似答非所问,不合逻辑,实则以巧解困,妙趣天成。周总理的回答不仅回避了列举具体数字的问题,而且进一步说明了中国人民银行有全国人民做后盾,信誉卓著,不容置疑,坚定地维护了我国银行的地位。从具体的“多少”到抽象的“多少”,周总理的联想,不仅使局面变得缓和、主动,而且维护了中国外交和金融的良好形象。
其实,我们若想让自己的嘴巴能够经常地冒出这种“巧言妙语”,就得要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巧言妙语”的来源主要是在于联想。这种联想可以是形象上的,也可以是逻辑上的,这样既能回避窘迫的话题,也能表达自己的主旨和意图,实有一举两得之效。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登长城,因腿病只上了三个台阶,就无力再登了。这时,偏偏有位记者走过来,想“将”他一“军”:“总统先生,您为何不登上最高峰?”
尼克松笑了笑说:“昨天我与毛泽东先生的会见已经是最高峰了,何必再来一次高峰呢?”
记者的问话足够刁钻,大有猝不及防之势。可尼克松却抓住了其诘难的关键词“最高峰”,然后突破了“长城最高峰”的本义局限,临时联想到“最高领导人的会晤是出访的最高峰(峰会)”,一举摆脱了有心攀登却举步维艰的窘境。
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避免不了的,同时说话的双方彼此都希望对方能对自己实话实说。但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下,如顾及面子、自尊,以及出于保密等,实话实说往往会令人尴尬,伤人自尊,因此,实话是要说的,但应该巧说。
该如何才能把实话巧妙地表达出来呢?说得既让人听了顺耳,又能欣然接受呢?处处留心,常常联想,就自然能够妙语连珠,妙笔生花,妙语巧辩。“妙”来自于联想,来自于突破思维的局限。这样,你就拥有了巧言妙语,你的嘴巴就更能够说动人。
巧妙的嘴巴容易说服人
俗话说:以“德”服人。但事实上,真正能帮助你说服别人的并不是你的“德”,而是你的巧言妙语。巧言妙语是说服别人最有力的工具。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曾说过,“一个人的威功,约有百分之十五取决于技术知识,百分之八十五取决于你的巧言妙语。”由此可见巧言妙语的重要作用,为此,你将不得不精心打磨你的舌头,知道何时寒暄冷暖,何时花言巧语,何时装聋作哑,何时察言观色。总之,练就一张巧嘴巴,就能让你在说服别人的时候轻松自如,游刃有余。
一个乡下来的小伙子去城里最大的百货公司应聘做销售员。百货公司的老板问他:“你以前卖过东西吗?”
他回答说:“当然卖过,我从15岁起就在干这个,我以前是村里挨家挨户推销的小贩。”老板被他的自信和机灵吸引了:“你明天可以来上班了。等下班的时候,我会来看你的工作成果。”
每到星期六,时间总是显得格外的漫长。到了下班的时间,老板真的来了,问这个小伙子:“你今天做了几单买卖?”
“一单。”小伙子回答说。
“只有一单?”老板很吃惊地说,“一般来说,我们这儿的售货员每天基本上可以做成20到30单生意呢。那你这一单生意卖了多少钱?”
“30万美元。”年轻人回答道。
老板目瞪口呆,半晌才回过神儿来问道:“30万美元?你怎么卖到那么多钱的?”
“是这样的,”乡下来的小伙子说,“一个男士进来买东西,我先卖给他一个小号的渔钩,然后是中号的渔钩,最后是大号的渔钩。接着,我卖给他小号渔钩用的渔线,中号渔钩的渔线,最后是大号渔钩的渔线。我问他上哪儿钓鱼,他说海边。我建议他买条船,所以我带他到卖船的专柜,卖给他长20英尺有两个发动机的纵帆船。然而他说他的大众牌汽车可能拖不动这么大的船,我于是带他去汽车销售区,卖给他一辆丰田新款豪华型‘巡洋舰’。”
老板难以置信地问道:“一个顾客仅仅来买个鱼钩,你就能卖给他这么多东西?”
“不,他不是来买鱼钩的。”小伙子回答道,“他是来给他的妻子买卫生棉的。我就告诉他:‘看来你的周末算是毁了,干吗不去钓鱼呢?’”
相信这个例子会让所有的人感到惊叹并为之折服。虽然我们并不知道那个小伙子究竟是怎么说服那个顾客在他那里花掉30万美元的,但这个故事却向我们充分地展示了语言的力量。的确,或许那个小伙子碰见的是一个亿万富翁,30万美元对他来说只是九牛一毛;或许那个小伙子只是“碰巧”让那个人想起自己还少一套渔具,但不管怎么说,小伙子出类拔萃的口才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换成是一般的售货员,在把卫生棉卖给那个人之后,肯定就不会再有之后的一系列生意了。
事实上,生活中最难说服的人恐怕就是顾客了。就像那个小伙子一样,做销售这一行,最重要的素质就是要善于说服别人,推销员说服了顾客,推销当然也就成功了。而在推销当中,说服能力的高低,其主要表现为说话是否巧妙,你的语言是否能征服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人的心灵。因此,这就要求推销人员的话具有强烈的诱惑性和渲染色彩。引申到生活中也是一样,只有你真正看穿了对方想要什么,然后用与众不同的鲜明的语言引导着对方得出你想要的结论,你就可以说服对方了。
美国一个著名书商跟当时的总统关系不错。有一次,他新出了一本书,然后派人给总统送去了一本。过了一段时间,他打电话问总统对这本书有什么看法,总统礼节性地答道:“很好。”结果第二天,书商便在报纸上为该书打广告:“这是一本连总统都称赞的书……”
书商出了第二本书,又派人送给总统一本。隔了一段时间,又打电话去问总统书写得怎么样了,总统由于有了上一次被书商利用的经验,于是搪塞道:“还没看完。”结果第二天,书商又一次打出广告:“这是一本总统都爱看的书……”
书商出了第三本书,再派人送给总统一本。隔了一段时间,再打电话去问总统书写得怎么样。总统这次学了乖,干脆避而不答。结果第二天,书商在报纸上打出广告:“这是一本引发了总统长时间思考的书……”
书商出了第四本书,仍派人送给总统一本。由于再三被书商利用,总统终于生气了。暴跳如雷的总统连看都没看当场就把书撕得粉碎。结果第二天,报纸上还是打出了广告:“这是一本令总统暴跳如雷的书……”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无法去考证。故事中的书商很会做生意,懂得运用语言技巧,巧妙地让总统成为自己产品的“形象代言人”。或许书商的行为我们很多人不屑为之,但我们又何尝不惊叹于他的智慧,从销售的立场出发,曲解总统的意思,充分地唤起顾客的兴趣和购买欲望,使顾客主动并乐于购买产品,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报纸上那几句妙不可言的广告语的功劳。
战国时期,齐国派禽先生为使臣跟随楚国派到齐国的使臣王史大夫去回访楚国,以促成齐楚两国的联盟,共同对抗魏国。而楚国提出的条件则是齐国必须交出大名鼎鼎的孙膑,不然是不会和齐国结盟的。齐威王无奈,只得让王史大夫把孙膑押回楚国。
在回楚国的路上,禽先生连哄带吓说服王史大夫放走了孙膑,结果到了楚国,老奸巨猾的王史大夫翻脸不认人,将禽先生捆去见楚王,对楚王说是禽先生私下放走了孙膑。这一下禽先生就处在了非常不利的位置上。当然,他还有一个辩解的机会,但只要一言不慎,马上就会招来杀身之祸。于是禽先生对楚王说孙膑是自己逃走的。
楚王问禽先生:“就算孙膑是自己逃走的,那你为什么不去把他追回来?”
禽先生回答说:“我之所以没有去追孙膑,是因为孙膑逃走这件事对楚王您有百利而无一害:第一利,孙膑逃走,可免庞涓因此而再次骚扰楚国,庞涓的骚扰不可怕,可怕的是隔壁的秦国趁火打劫,这样楚国必腹背受敌而不能兼顾;第二利,齐国将领都是孙膑的知交好友,孙膑逃走,可使他们减去对楚王您的不满之心,这样一来,日后楚国请齐国出兵相助时,则齐将皆尽心尽力;第三利,可得齐国大将军田忌送来的珍宝,本来田忌送宝并不是心甘情愿的,而是为了让楚王不伤害孙膑,孙膑一走,田忌也不会再过问珍宝之事;第四利……”
不等禽先生说完,楚王就打断了他的话,问他:“你为何处处为孤王着想?”
禽先生说:“我是齐国使者,一心致力于齐楚交好,如果齐楚两国能够结成同盟,那么魏国决不敢再侵犯我们两国。所以说,我其实不是为您着想,而是为了我们齐国着想。”
楚王觉得禽先生的话很有道理,于是不但没有追究禽先生的责任,还给禽先生以礼遇,而且答应了齐楚两国结成同盟的事。
战国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那个时代有很多像禽先生一样的人,只凭一张嘴就可以决定天下的大势,这其中最有名的当然就是苏秦和张仪。王史大夫因己利出卖禽先生后,禽先生却并没有慌乱,他在楚王面前陈述孙膑“逃走”对楚国的好处,而且讲得有理有据,从而得到了楚王的礼遇。禽先生这次能够办成放走孙膑和促成齐楚同盟这两件事靠的是什么呢?正是他那“三寸不烂之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想说服对方按照我们的想法做事或是为我们做事,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人家又凭什么一定要听你的呢?而如果你能靠你的巧言妙语向对方陈明利害,说出一番让对方心悦诚服的话,那么用你的嘴说动别人的腿也就不是什么“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巧言就要随机应变,借题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