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应变,借题发挥最能展示一个人的口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这些意外情况常常会让我们陷入相当不利的境地当中。更何况在这些时候,我们很难得到深思熟虑的机会,因此,快速地做出反应,或随机应变,或借题发挥,用你的巧言妙语使自己脱离窘境甚至反败为胜,就非常考验人的口才了。即兴的说话总是很难的,但同时,即兴的说话也是最容易出彩的。
孙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围魏救赵是他的经典战例,他的《孙膑兵法》到处蕴涵着变通的哲学。
孙膑初出茅庐去的是魏国,魏王要考查一下他的本事,以确定他是否真的有才华。
于是,魏王召集众臣,想要给孙膑出一个难题,看看他到底像不像传言中的那样机智。
魏王坐在宝座上,对孙膑说:“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从座位上下来吗?”
孙膑回答说:“大王坐在上面嘛,我是没有办法让大王下来的。不过,大王如果是在下面,我却有办法让大王坐上去。”
魏王听了,得意扬扬地说:“那好。”说着就从座位上走了下来,“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办法让我坐上去。”
周围的大臣一时没有反应过来,都在嘲笑孙膑不自量力,等着看他的洋相呢。这时候,孙膑却哈哈大笑起来,说:“我虽然无法让大王坐上去,却已经让大王从座位上下来了。”
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对孙膑的才华连连称赞。魏王也对孙膑刮目相看,孙膑因此得到了魏王的重用。
说话是一门艺术。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按照常规思维去思考,如果我们能像孙膑那样,说话懂得灵活变通,那么其实很多所谓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有一天,“推销之神”原一平打算向某公司的总经理推销一份保险。
原一平有一个习惯,在拜访一个客户之前,一定会对对方做一番严谨周密的调查。根据调查显示,这位总经理是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脾气很怪,很暴躁,而且没什么嗜好。
对于推销员来说,这样的人是最难打交道的一种。
来到客户的公司,原一平向前台小姐自报家门:“你好,我是原一平,已经跟贵公司的总经理约好了,麻烦你通知一声。”
“好的,请等一下。”
接着,原一平被带到总经理室,总经理正在埋头看文件。过了一会儿,他终于抬起头,看了原一平一眼,却没理他,继续低下头看文件。
就在眼光接触的那一瞬间,原一平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他分明感受到了对方的冷漠,对方是想用这种方法叫他知难而退。
面对这样尴尬的场面,原一平忽然大声地说:“总经理,你好,我是原一平,今天打扰你了,我改天再来拜访。”
总经理愣住了。
“你说什么?”
“我告辞了,再见。”
原一平的反应显然出乎总经理的预料。
原一平站在门口,转身说:“是这样的,刚才我对前台小姐说给我一分钟的时间,让我拜访总经理并向您问好,如今目的已经达到,我可以告辞了,谢谢您,改天我会再来拜访您。再见。”说着,原一平转身走出了经理室。
第三天,原一平又硬着头皮去做第二次的拜访。
“嘿,你又来啦,前几天怎么一来就走了呢?你这个人蛮有趣的。”
“啊,那一天给您添麻烦了,真是不好意思……”
“请坐,不要客气。”
接下来的谈话很顺利,客户买了原一平的保险。
在尴尬的场面中,原一平能够随机应变是很明智的。正因为如此,才让一个高傲自大的总经理感觉他与别的推销员不同,从而对他产生了兴趣。因此在第二次拜访时,很容易就达到了目的。卡耐基曾经说过,掌握机智的应变技巧,无论是对演讲还是对于谈判来说,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在演说或表达时有良好的表现,必须口齿伶俐,具备既快又清楚的表达能力,但最重要的是要有灵活应变的能力。因为受说话人的潜在内容和听话人的种种反应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完全按预定的想法一口气把话说完。因此,在说话的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随机应变。
在现实生活当中,经常会遇到因说错话而陷入尴尬困境的情况,这或多或少会给人际交往带来负面的影响,因而错话说出以后如何进行补救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使错误能够及时得以补救,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境,最重要的是掌握必要的纠错方法。“将错就错,借题发挥”就不失为一个应对此种情况的好办法。
错话一经出口,在简单的致歉之后立即转移话题,有意借着错处加以发挥,以幽默风趣、机智灵活的话语改变场上的气氛,使听者随之进入新的情境之中。因此,巧妙结合当时的情况“诡辩”一番,不仅可以反败为胜,而且会赢得人们的好感。
大太监李莲英是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而他油滑、灵巧的嘴巴则是他能够“长盛不衰”的关键。
慈禧酷爱京剧,常常召戏班子到紫禁城里来给自己演戏。唱得好了,慈禧总是赏赐艺人一点东西。
一次,她看完京剧名家杨小楼的戏后,心情非常舒畅,于是把杨小楼召到眼前,指着满桌子的糕点说:“这些赐给你,带回去吧!”
杨小楼叩头谢恩,但他不想要糕点,想要一些更具纪念意义的东西。看慈禧太后心情不错,便壮着胆子说:“叩谢老佛爷,这些尊贵之物奴才不敢领,能不能另外赐给奴才点别的……”
“你想要什么?”慈禧心情高兴,并未发怒。
杨小楼又叩头说:“老佛爷洪福齐天,奴才要是能求得老佛爷一副墨宝,那可就是光宗耀祖的事了。”
慈禧听了,一时高兴,便让太监捧来笔墨纸砚。大笔一挥,就写了一个福字。
站在一旁的小王爷看了慈禧写的字,悄悄地说:“福字是‘示’字边,不是‘衣’字边的呢!”
杨小楼一看,这字写错了,若拿回去必遭人议论,有欺君之罪;不拿回去也不好,慈禧尴尬之下说不定就会杀了自己泄愤。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他一时急得直冒冷汗。
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慈禧太后也觉得很尴尬,既不想让杨小楼拿去错字,又不好意思再要过来。
旁边的李莲英脑子一动,笑呵呵地打圆场说:“老佛爷之福,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点’呀!”杨小楼一听,脑筋转过弯来,连忙叩首道:“老佛爷福多,这万人之上之福,奴才怎么敢领呢!”
慈禧正为下不了台而发愁,听这么一说,急忙顺水推舟,笑着说:“好吧,隔天再赐你吧!”就这样,李莲英为二人解脱了窘境。
在日常交际中,任何人都有可能说出不得体的话或是因一时紧张做出可笑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及时补救的话,就会造成尴尬局面。这时,如果能巧妙地运用随机应变、灵活变通的说话技巧,就可以轻松地摆脱窘境了。在一些场合中,人们总是会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将错误一笔带过,之后借题发挥转移视线,只要掌握说话的技巧,就能扭转不利的局面,将尴尬的场面一扫而空。
油也能“灭火”,“油”嘴巴让别人消消气
无论是在职场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难免会遭到别人的“炮火攻击”。无论你是真的做错了事,还是别人误解了你,都需要你用自己的巧言妙语来让自己转危为安。事实上,别人冲你发脾气也不完全是一件坏事。要知道,别人的事比你多得多,别人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对你发火,说明你在他的心中还是有一定位置的。如果别人根本就不在乎你,那他才懒得对你发脾气呢。所以说,别人对你发火,尽管不是什么好事,但也别把事情看得太糟糕。挨了“炮轰”不可怕,重要的是这些“炮轰”你打算怎么去挨,怎么去给别人“灭火”。如果话说得巧妙,火“灭”得彻底,那么被“炮轰”带来的不良后果自然就会消失于无形。
“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在一次用餐时,发现厨官献上的烤肉上缠着一根头发。文公叫来厨官,大声责骂他说:“你存心想让我噎死吗?为什么烤肉里有头发?”
厨官磕了两个响头,拜了两拜,恭恭敬敬地说:“小臣犯了三条死罪:我找来细磨刀石磨刀,刀磨得像宝剑那样锋利,可以把肉轻松切开,可是却没把粘在肉上的头发切断,这是小臣的第一务罪状;拿木棍穿上肉块却没有发现头发,这是小臣的第二条罪状;炉子里的炭火烧得通红,把肉烤得稀烂,可是头发竟然没有烧焦,这是小臣的第三条罪状。”
文公说:“你讲的有道理,但这头发究竟从何而来呢?”
厨官说:“君王的厅堂里莫非有怀恨小臣的人吗?”
文公立刻叫来厅堂外的侍从责问,果然发现厨官是被人诬陷的。
在这个历史故事中,无辜的厨官被晋文公抓到“过错”一根不应该出现的头发,结果惹得晋文公大发雷霆。这时候,如果他只是一味地为自己申辩“臣实无罪”,那么盛怒之下的晋文公或许不等他说完就已经把他给杀了。然而,厨官却聪明地用自己的巧言妙语救了他自己。面对晋文公的怒火,厨官做的第一件事是认错,他说“小臣犯了三条死罪”。这句话既维护了晋文公的尊严,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继续说下去的机会。文公听了这句话会不由自主地生出好奇心:“我倒是想看看他会怎么编排自己的罪名。”接下来,厨官开始为自己辩护,有理有据有节,晋文公不是昏君,当然也就明白了厨官是被人诬陷的。
平时,如果我们在某些方面惹到了别人,使别人对我们发火,如果我们以为自己没错,往往就忍不住直接向别人解释事情的原委,有时甚至会和别人争辩起来。这时在辩论中败北的人往往会恼羞成怒,结果伤了相互之间的和气。事实上,当很多事情严重到了非辩不可的地步(就像那个厨宫,如果他不辩解,那就是死罪),或是别人的指责严重侵犯了你的尊严,那就应该大胆地站出来,用你的“油嘴滑舌”让别人消气。如果你能做得像那个厨官一样完美,既照顾到了别人的尊严又为自己洗清了冤屈,那么别人说不定还会因为你在处理这件事情上所显露出来的机智而更加看重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