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十几岁时曾当过村里杂货店的店员,有一次,一个顾客多付了几分钱,他为了将这几分钱退还给顾客跑了十几里路。还有一次,他发现少给了顾客二两茶叶,就跑了几里路把茶叶送到那人家中。他诚实、好学、谦虚,每到一处,都受到周围人的喜爱。
1834年,25岁的林肯当选为伊利诺伊州议员,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836年,他又通过考试当上了律师。
当律师以后,由于林肯精通法律,口才出众,因此在当地很有声望,很多人都来找他帮忙打官司。但他选择自己的当事人时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当事人必须是正义的一方。许多穷人没有钱付他劳务费,但是只要告诉林肯:“我是正义的,请你帮我讨回公道。”林肯就会免费为他辩护。
一次,一个很有钱的人请林肯为他辩护。林肯听了那个客户的陈述,发现那个人是在诬陷好人,于是就说:“很抱歉,我不能替您辩护,因为您的行为是非正义的。”
那人说:“林肯先生,我就是想请您帮我打赢这场不正义的官司,只要我胜诉,您要多少酬劳都可以。”
林肯严肃地说:“只要使用一丁点儿法庭辩护的技巧,您的案子很容易胜诉,但是案子本身是不公平的。假如我接了您的案子,当我站在法官面前讲话的时候,我会对自己说:‘林肯,你在撒谎。’谎话只有在丢掉良心的时候,才能大声地说出口。我不能丢掉良心,也不可能讲出谎话。所以,请您另请高明,我没有能力为您效劳。”
那个人听后,什么也没说,默默地离开了林肯的办公室。
可见,在现实环境中,道德因素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个人理性与群体理性之间的矛盾,从而维系整个社会的稳定。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道德对于某些危害他人利益的不合理行为确实可以给予惩戒。因为久而久之,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对那些不道德或不正义的行为进行谴责,或者对不道德的人采取不合作的态度,使其遭受损失,从而达到抑制不道德行为的目的,而这也不失为破解“囚徒困境”的好方式。
不过,道德的力量其实并不强大,它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如果只凭借道德的力量来约束不道德行为的话,就难免会碰壁。比如,对于一个穷凶极恶的行凶者,单凭道德的力量远远不能给其足够的惩戒。所以,必要的时候,只有多种手段并用,才能真正维持社会的稳定。
诚信是博弈中获胜的关键
按照“一报还一报”的规律,恪守诚信的人势必会获得同样的甚至是更大的收益,这样,双方才能形成共赢的局面。不讲诚信的人只能为自己种下苦果。
诚信在市场的经营活动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现在网络购物非常流行,消费者与商家之所以敢于在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交易平台上发生交易行为就是因为彼此信赖。一旦这种信赖不存在了,网络购物这种购物方式就将无法存活。现在我们假设企业和客户互为博弈对手,这样就会出现以下四种可能的博弈结果。
可以看出,如果双方都讲诚信,企业按约交货,客户按约付款,大家就可以各得其所,双方得到的收益就都是10。
如果企业诚信而客户不诚信,企业交了货而客户不付款,那么客户可以获得自己的最大利益,也就是15。而企业吃亏了,只能得-10的收益。
如果企业不诚信而客户诚信,即企业收了钱而不发货,那么企业的利益实现了最大化,得到15,而客户吃亏,只得-10。
如果企业、客户双方互不信任,也互不守信,那么这单生意就没有办法进行下去,双方的收益就都为0。
可见对交易双方而言,只有当对方诚信而自己不诚信的时候才有可能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但如果大家都不讲诚信,那交易就无法进行下去,而这样的商家在市场竞争中也是无法存在下去的。企业要想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在市场竞争中取得长远的发展,就要选择合作性博弈,不要为了占一次便宜而牺牲掉继续合作、长期获利的机会。
为人必须要有诚信,诚信才能赢得市场。在你与对手进行博弈时,诚信便成为对方对你采取策略的重要依据。当你在与对手进行多回合的囚徒困境的重复博弈之时,恪守诚信会为你带来更大的收益。因为按照“一报还一报”的规律,恪守诚信的人势必会获得同样的甚至是更大的收益,这样,双方才能形成共赢的局面。否则,就很可能为自己种下苦果。
在德国,一些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是自助售票的,也就是无论你想到哪个地方去,都只需要根据目的地自行买票。没有检票员,甚至连随机性的抽查都非常少。一位留学生发现了这个管理上的漏洞,于是,很庆幸自己可以不用买票而坐车到处溜达。在几年的留学生活中,他一共只因逃票被抓过三次。
毕业后,他试图在当地寻找工作。
他向许多跨国公司投了自己的简历,虽然这些公司都在积极地开发亚太市场,可他都被拒绝了。一次次的失败使他愤怒,他认定这些公司都有种族歧视的倾向,排斥外国人。最后一次被拒绝后,他冲进了人力资源部经理的办公室,要求经理对于不予录用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理由。
下面的一段对话很令人玩味。
“先生,我们并不是歧视你,相反,我们很重视你。因为公司一直在开发亚太市场,我们需要一些优秀的本土人才来协助我们完成这个工作。所以你一来求职的时候,我们对你的教育背景和学术水平很感兴趣,老实说,在工作能力上,你就是我们所要找的人。”“那为什么要拒绝我?”“因为我们查了你的信用记录,发现你有三次乘公车逃票被处罚的记录。”
“我不否认这个。但谁会相信,你们就为这点小事而放弃一个自己急需的人才?”
“小事?我们并不认为这是小事。我们注意到,第~次逃票发生在你来到这里后的第一个星期,检查人员相信了你的解释,因为你说自己还不熟悉自助售票系统,因此只是给你补了票。但在这之后,你又逃了两次票。”
“那时刚好我口袋中没有零钱。”
“不,先生,我不同意你这种解释,你在怀疑我的智商。我相信在被查获前,你可能有数百次逃票的经历。”
“那也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干吗那么较真?我以后改还不行?”
“不,先生。此事证明了两点:第一,你不尊重规则,不仅如此,你还善于发现规则中的漏洞并恶意使用。第二,你不值得信任,而我们公司的许多工作是必须依靠信任才能进行的,如果你负责了某个地区的市场开发,公司将赋予你许多职权。为了节约成本,我们没有办法设置复杂的监督机构,正如我们的公共交通系统一样,所以我们没有办法雇用你。可以确切地说,在这个国家甚至整个欧盟,你可能都找不到雇用你的公司,因为没人会冒这个险的。”
因此,在为人处世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地在诚信的范围内做事。当这种诚信的行为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的时候,人与人之间就会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收敛锋芒才能更安全
光彩夺目有时候也是一种劣势,力量最强大的人反而最容易受到攻击,而最没有威胁性的人很可能是最安全的人。在人际交往中与其时时刻刻咄咄逼人,不如适时收敛锋芒,隐藏自己的实力。
博弈论中有这样一个枪手博弈的经典案例。在美国西部一个小镇上,有三个快枪手相互之间的仇恨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这一天,他们三个人在街上不期而遇,每个人的手中都握住了枪把,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因为每个人都知道,一场生死决斗马上就要开始。
三个枪手对于彼此的实力都了如指掌:枪手甲枪法精准,十发八中;枪手乙枪法不错,十发六中;枪手丙枪法拙劣,十发四中。那么我们来推断一下,假如三人同时开枪,谁活下来的概率大一些?
也许你会认为是枪手甲,但结果可能会让你感到有点意外,因为最可能活下来的是枪法最差的丙。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从下面的分析中得到证明。
假如这三个人彼此痛恨,都不可能达成和解协议。那么作为枪手甲,他一定要对枪手乙开枪,这是他的最佳策略。因为此人威胁最大,这样他的第一枪不可能瞄准丙。同样,枪手乙也会把甲作为第一目标,很显然,一旦把甲干掉,下一轮(如果还有下一轮的话)和丙对决,他的胜算较大。相反,如果他先打丙。即使活到了下一轮,与甲对决也是凶多吉少。丙呢?自然也要对甲开枪,因为不管怎么说,枪手乙到底比甲差一些(尽管还是比自己强)。如果一定要和某个人对决下一场的话,选择枪手乙,自己获胜的机会要比与甲对决大一点。于是一阵乱枪过后,甲还能活下来的机会少得可怜,只有将近一成,乙有两成,而丙则有十成把握活下来。也就是说,丙很可能是这一场混战的胜利者。
在很多情况下,规则决定结果,如果换一种玩法:三个人轮流开枪,谁的机会更大呢?
这又是一个琐碎的排序问题,但不管怎么排,丙的运气都好于他的实力。至少,他不会被第一枪打死。而且,他很可能有在第二轮首先开枪的便宜。
例如,轮流开枪的顺序是甲、乙、丙,甲一枪干掉了乙。现在,就轮到丙开枪了——尽管枪法不怎么样,但这个便宜还是很大的:那意味着他将有近一半的机会赢得这次决斗。如果乙幸运地躲过了甲的攻击呢(毕竟甲也不是百发百中的)?他一定会回击甲。这样即使乙成功,下一轮还是轮到丙开枪,自然,丙成功的概率就更大了。
另一个问题是:如果三人中首先开枪的是丙,他该怎么办?他可以朝甲开枪,即使打不中,甲也不太可能回击,毕竟这家伙不是主要威胁。可是万一他打中了呢?下一轮可就是乙开枪了……最终策略可能会令你感到有点奇怪,但事实就是——丙的最佳策略是乱开一枪!只要他不打中任何人,不破坏这个局面。他就总是有利可图的。
事实上,不管其他人怎样选择,除非其他两人懂得隐藏自己的实力,否则实力最弱的枪手丙存活的概率比甲和乙要大得多。因为对其他两人而言,他的威胁性最小,所以他反而是最安全的。
可见,光彩夺目有时候也是一种劣势,就像枪手博弈中那个枪法最好的枪手注定会被最先杀死一样,力量最强大的人反而最容易受到攻击,而最没有威胁的人很可能是最安全的人。这也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与其时时刻刻咄咄逼人,不如适时收敛锋芒,隐藏自己的实力。
小柳、小陈和小穆同时进入一家公司做销售员。两年过后,小柳销售业绩突出,连续两年打破了公司的销售纪录;小陈思维敏捷,公关能力强,很善于处理突发事件;小穆做事认真负责,总是能按时完成任务。这三人都是整个销售系统里最好的销售员,但相比而言,小柳的能力无疑是最强的,小陈居中,而小穆的能力则最弱。后来由于工作需要,公司需要从三人中选一位提拔为销售部经理。此时,公司所有人都认为小柳最有希望,而小穆希望最小。但最后的结果出来后却让人们大吃一惊,能力被认为最差的小穆当选了。
原来,平时表现并不是那么突出的小穆实际上一直在隐藏自己的实力,让人以为他是实力不强、不与人争、和颜悦色、为人低调的人,所以在公司里没有人会把他当成竞争对手,有人甚至忽视了他的存在。于是,当小柳和小陈为了获得经理一职斗得天翻地覆、两败俱伤的时候,小穆却突然作了一番让众人吃惊的业绩出来,而他在这次职位竞争中所表现出来的低调大方也为人们所欣赏。因此,平日里老老实实、处于劣势的小穆却在关键时刻因发挥超常,最终成为笑到最后的人。
一个人是否能够在人际交往中获得好人缘,走得顺风顺水,很多时候并不在于你有多大能力,而在于你是否让别人感到了威胁。就像三国时期的杨修,其才华不可谓不高,但他却被曹操诛杀,就是因为他过于恃才傲物让曹操觉得他的才华高过了自己。事实上,那些平时看似实力较弱的人最终之所以能出人头地,就是因为他们隐藏了自己的锋芒,使他人消除了对他的戒备。
所以,必要的时候,你要学会放低姿态,表现得谦逊、低调、圆融、平和,这样你才能免于受意外的伤害,最终成为生活的强者。
两败俱伤是怎样出现的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双方都不愿意让步,就会出现“负和博弈”,双方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双方都受挫,并最终使双方更加不和。
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人类其实是一种群体动物。每一个人都难免会与他人进行这样那样的交往,没有人可以例外,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往往是与某种利益联系在一起的。一旦双方的利益发生冲突,而且达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就很容易出现两败俱伤的局面,虽然有时候这种冲突并不是什么太大的冲突。
很久以前,有一位技艺高超的木匠非常擅长用木头制作各式各样的人物,他所做的女孩雕像容貌美丽,穿戴时尚,而且能活动自如,诸如斟茶递酒、招呼客人之类的事情都能做。除了不能说话以外,其他的看上去就像真人一样,见到的人都感到非常神奇。
有一天,一位画师来到这位木匠所住的地方拜访,这位画师的画技非常好,所画的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木匠很早以前就听说过这位大画家,一直很想和对方认识一下。于是,他备上丰盛的酒菜,专门请画师来家做客。席间,木匠让自己所做的木女孩给画师斟酒端菜,照顾得十分周到。画师看到女郎秀丽娇俏,不由得心生爱恋。木匠看在眼里,不禁暗暗发笑,但什么也没说。
两人酒酣饭饱之后,天色已经很晚了,于是,木匠留画师住在自己家里。晚间,木匠为画师安顿好以后就转身去了自己的卧室,临走时,他故意将女郎留下照顾画师,并对画师说:“留下她与你做伴吧。”画师听了非常高兴。等木匠走后,女孩一脸娇羞地站在灯下,看上去愈发可人,画师心中一动便叫她过来,但是女孩却安安静静地站着不动。画师以为她害羞,便上前去拉她,这时,画师才发觉女孩原来是木头人,他觉得自己被木匠愚弄了,而且越想越生气,于是最后决定想办法报复。随后,他在门口的墙上画了一幅自己的像,画像中人的穿着和自己的一模一样。画师还在那人颈间画了一条绳,看上去就像是上吊死去了一样。最后,画师又在画中人的嘴边画了一只苍蝇。画好像后,画师便躲到床底下睡觉去了。
第二天早上,木匠见画师很晚都没有出来,敲门也没有人应声,于是透过门窗缝隙向内望去,却惊骇地看到画师上吊了。木匠惊恐万分地撞开门,急忙用刀去割绳子,才发现原来那不过是画在墙上的一幅画。木匠恼火不已,抓起画师就打了一顿。从此以后,两人再也不来往了。
其实,刚开始时画师根本不知道女孩是木头做的,看见女孩秀丽便十分爱慕,如果这时木匠能说出事实,或者如果画师在知道真相后,不去报复木匠,也就不会有后来的事情。但因为他们都采取了不该采取的措施,最终使原本应该皆大欢喜的事情出现了两败俱伤的结果。
在博弈中,这种两败俱伤的现象其实就是负和博弈的典型表现,它在生活中很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