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一看就懂的博弈论
45081000000019

第19章 人际交往中的博弈术——众人拾柴未必火焰高(3)

比如妈妈给哥哥弟弟两人买了两个玩具,一个是金发碧眼、身穿民族服装的捷克娃娃,一个是自动的玩具越野车。兄弟两人认为那个捷克娃娃是给女孩子玩的东西,就都喜欢上了那个越野车。但越野车只有一辆,哥哥和弟弟都想要,于是矛盾便出现了。最后,哥哥一气之下把越野车扔在地上摔坏了,这下两人谁也得不到了,还都被妈妈训了一顿。

可见,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双方都不愿意让步,就会出现“负和博弈”,使双方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使双方受挫,最终使双方更加不和。

小童和小胡在同一家公司的同一个办公室工作,但她们两人因为性格的原因不是很和谐。一次,小童因小胡擦地时弄湿了她本不应放在办公室的一个纸箱而大动肝火,让小胡下不来台。而小胡因一时冲动也出言不逊,结果两人大吵一架,领导也不得不找她们两人谈话。结果是,战火虽然停熄,但两人从此互不说话,有时候两人还会互相拆台。最后,无奈的领导只好把她们其中的一个调出了这个部门。

事实证明,这种两败俱伤的“负和博弈”非常不利于人际交往,其结果无论对哪一方来讲都是不利的。它不仅无益于弥合双方之间的裂痕,反而会使双方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加大,使双方都将付出惨重的代价,可谓得不偿失。

所以,在人际交往中,这种“负和博弈”是我们要极力避免的。在这种冲突刚开始的时候就要胸怀开阔,尽量容忍对方,积极寻找解决之道。必要的时候还要做一些让步或牺牲,最起码可以满足一个人的意愿,这样彼此间的关系会更加和谐。

打败对方未必就是赢

在人际博弈中,之所以会出现“零和博弈”,大多是因为某人见利忘义,想吞并别人的利益。而这样的人往往从一开始就心存恶念,不安好心,整天想着算计别人,自然便会用欺诈的手段来达到自己那为人所不齿的目的。

说到底,拔河比赛其实也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博弈活动。在拔河比赛中,胜就是胜,负就是负,两者之间没有中间地带。只要有一方赢,就必然会有一方输,这就是博弈论中所谓的吃掉一方的“零和博弈”。

所谓“零和博弈”,就是指在参与博弈的双方中必定是一输一赢的博弈模式。一般来说,在零和博弈中双方打平的情况几乎为零。“零和博弈”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但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打败另一方未必就意味着赢,甚至会给人们带来更大的麻烦。

一群人到一家火锅城为一个朋友过生日,大家吃饭吃到一半的时候其中一人拿着自己已吃过了的蛋饺要求火锅城更换。对此,火锅城因有明确规定顾客吃过的东西不能换,于是拒绝了他。由此,双方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最后还打了起来。后来,由于人多势众,火锅城在打斗中占了上风,不仅赶走了这些人,饭钱也一点没少收。

表面上看,在这场博弈中,火锅城打败了另一方,取得了胜利,但事实上,他们并没有胜利。也就是说火锅城的胜利是建立在顾客的不满和愤怒上的,这日后必然会影响这家火锅城的生意。试想,谁会到一个店员敢打顾客的店里就餐呢?

这就是人际博弈中的“零和博弈”,胜利一方的所得与失败一方的所失相同,两者相加为零,胜利的一方什么也得不到。可以说,这种吃掉一方的“零和博弈”简直是人际博弈中最糟糕的一种。

比方说,在一个院里住着四五家人,由于平时大家都忙,邻里之间就如同陌生人一样,各家都关起门来过日子。后来,这个院热闹了,原来,有一家的大人为家里的儿子小米买了一把小提琴,小米没有学过琴,拉得难听极了,更要命的是小米还总挑人们午休的时候拉,弄得整个院的人都有意见。矛盾产生了,有性格直率的人直接找上门去提意见,结果闹了个不欢而散,小米依然我行我素,大家私下里议论纷纷。有人发了狠说,干脆一家买一个铜锣,到午休的时候一齐敲,看谁厉害。结果,几家人一合计,还真那样做了,终于让那个小米不再拉提琴了。但到了后来,小米见了邻居如同见了仇敌一样,小米一直认为,是这些人使自己不能再拉小提琴的。如此一来,邻里之间的关系自然更是糟糕透顶了。

公道地说,这种一方吃掉另一方的零和博弈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就这件事而言,其实双方可以有好几种选择。对于小米这一家来说,他们可以让儿子去培训班参加培训;在被邻居告知后,完全可以改变儿子拉琴的时间;再就是在被邻居告知后,不去理会。而邻居也可以有如下选择:一来,建议这家的父母让小米学习一些有关音乐方面的知识;二,建议他们让小米不要午间休息时拉琴;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选择了最糟糕的方案。很多事实表明,在人际博弈的过程中,参与者很多时候都是在不知不觉中作出了最不理智的选择。这些选择都是因人们的为己之利所得出的结果,要么是负和博弈,要么是零和博弈,而这都是非合作性的对抗博弈。

另外,在人际交往中,要心胸开阔,能够互相体谅。这是避免发生“零和博弈”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实,人际交往中很多令人不爽的事情之所以会发生,就是由于人们心胸不够开阔,遇事不够理性。比如,邻居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如果一方心胸开阔些,另一方体谅一点,就不会发生邻居间感情不和的事情了。

再者,要诚心对待别人,忍一时风平浪静。人与人交往,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以诚相待,容忍对方一些事总会有雨过天晴的一天。

小敏的邻居喜欢计较些小事。一日,她发现小敏手提的小筐与自家的相似,而自己的小筐又于几天前不见了,就问小敏是否错拿了自己的筐。小敏虽知并非如她所说,但也了解邻居的脾气,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笑眯眯地把筐送给了邻居。

后来,邻居发现自己错了,十分抱歉地来给小敏还筐,而小敏笑嘻嘻地说了句:“不是你的,那我就拿走了。”

小敏把握关系的分寸是很合适的。关键不在于那个筐到底是谁的,而在于多用一份心思去体谅别人,做到恰到好处,人际关系自然而然就会相处得很好。和美的人际关系是靠自己点滴用心积累而成的,何不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让自己多为他人想一些?事实上,体谅别人并不难做。只要我们放宽眼光,就会有更多的收获。古语有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为了有和美的人际关系,就不能对小事斤斤计较,多为他人想一点,你将拥有灿烂而愉快的生活。

总之,面对博弈中的人际关系,一定要理性地去分析,不可为了一己之利,或一时的胜利而使良好的人际关系呈现出一种吃掉一方的“零和博弈”的现象。

不必剩勇追穷寇

在对手处于劣势的时候,你最好的选择是展现必要的风度,给对手留下一定的余地。要知道,兔子急了尚且会咬人,更何况是人呢?

在博弈论中,有一个著名的“斗鸡博弈”,描述的是势均力敌、旗鼓相当的两只公鸡相遇,它俩各有两个选择:进攻,或撤退。如果一方退下来,而对方没有退下来,则对方获得胜利,这只公鸡很丢面子;如果对方也退下来则双方打个平手;如果自己没退下来,而对方退下来,则自己胜利,对方失败。如果两只公鸡都前进,则两败俱伤。

因此,对每只公鸡来说,最好的结果是,对方退下来,而自己不退,但是此时面临着两败俱伤的风险。

在现实生活的,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很多人常常为了一些不足挂齿的小原因拼尽全力也要争出一个胜负,哪怕是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当自己占有优势的时候就更是得理不让人,一定要赶尽杀绝。但很多时候,在对手处于劣势的时候,你最好的选择是展现必要的风度,给对手留下一条活路。要知道,兔子急了尚且会咬人,更何况是人呢?

著名作家尤风伟的小说《泱泱水》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主人公是一个处于两大对立面夹缝中的人物。他所在的村子两姓家族的争强斗胜由来已久。而主人公又不愿受制于家族的束缚,他桀骜不驯,不满意于族长为他设计好的道路,因而招致族内外势力的巨大打击。两姓和解不成,自由恋爱不成,他还被绑捆看押,即将受到族规更严厉的惩罚。他忍无可忍,挣脱绳索,扒开堤坝,让泱泱大水灌进村庄,顿时一片汪洋汹涌。

可以说,主人公惨无人道的行为与世俗势力的不断逼迫很有关系。这告诉我们,在为人处世中,即使是对待那些奸诈小人时也要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切莫逼兔咬人,以免引火上身。

《孙子兵法》中说过“穷寇勿追”,意思是说在打仗的时候对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去逼迫他,因为这时候的敌人往往已经无所顾忌、视死如归,一旦遭遇打击,就会拼死抵抗。这样,就算你最后取得了成功,也会大伤元气,付出一些不必要的代价。因此,为人处世的时候要学会给人留下回旋的余地,即使是竞争对手之间也要给对方留条后路,不要把人逼到绝处。

鲁先生所在单位有人搬迁,单位决定把这套即将空出的房子分配给鲁先生住。在移交过程中,原房主因为买下房子后曾作过装修,就提出让鲁先生从经济上做一些补偿,但这个补偿条件有些令人难以接受:按原物价照价支付。鲁先生爽快答应了。可临到交钥匙的时候,原房主又要求鲁先生交付他在前段时间购房款的利息。

鲁先生说:“太过分了。他那些旧东西现在市场上半价就可以买新的,我宁愿吃点儿亏成全他。自从他提出退房后,我就交纳了我的购房款,也就是说从他提出退房到真正搬了出去的一年半时间里,是我出钱他住房。他竟然还要我赔偿利息!”

一气之下,鲁先生撬锁砸门,破门而入,他理直气壮地对原房主说:“我不是收破烂儿的,请把你的东西统统搬出去!”房主理屈,只好强饮下自己酿造的苦酒。

所以很多时候,狭路相逢要主动给对手留下余地,适可而止,见好就收,而不必无所不用其极,将对手逼到绝路。你要明白,给对手留有余地就是为自己留下退路。如果在得势时处处咄咄逼人,不能深谋远虑,日后你很可能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互利互惠是人际交往的基础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人可以不依靠别人而独立生活,社会本来就是一个需要互相扶持的大家庭。先主动伸出友谊的手,你会发现原来四周有这么多的朋友。在生命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和他人互相扶持,一起共同成长。

一块农田旁边有三丛灌木,每丛灌木中都住着一群蜜蜂。农夫觉得这些灌木没有多大用处,就想把它们砍掉当柴烧。

农夫动手砍第一丛灌木的时候,住在里面的蜜蜂苦苦哀求他说:“善良的主人,这丛灌木是我们唯一的家,您就高抬贵手,放过我们吧。”农夫根本不听,毫不犹豫地毁掉了第一群蜜蜂的家。

农夫去砍第二丛灌木的时候,里面的蜜蜂冲出来对农夫嗡嗡大叫道:“你要敢毁坏我们的家园。我们绝对不会善罢甘休!”蜜蜂还在农夫的脸上狠狠地蛰了好几下,农夫一怒之下一把火把整丛灌木烧得干干净净。

农夫去第三丛灌木的时候,蜂窝里的蜂王飞了出来对农夫柔声说道:“主人,您看这丛黄杨树的木质多么细腻,成材以后准能卖个好价钱!您再看看我们的蜂窝,每年我们都能生产出很多的蜂蜜,还有最有营养价值的蜂王浆,您可以拿去卖钱啊!如果你把这些灌木给砍了,你除了一堆柴火之外什么也得不到,为什么不留下这些灌木呢?”农夫听了蜂王的话心甘情愿地改变了主意,这些蜜蜂的家也得以保住了。

在这场人与蜂的博弈中,面对农夫,三群蜜蜂做出了三种不同的选择:恳求、对抗、合作,而第三群蜜蜂正是通过与农夫互惠互利达到了最终的目的。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如果双方博弈的结果是“零和”甚至是“负和”,其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如果人与人之间学会共赢,努力使双方的博弈结果变成“正和博弈”,人际关系就会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有一个人在天使的带领下去参观地狱,其间他们进了一个屋子,他发现屋里有一张长长的大桌子,桌子旁都坐着人,桌子上摆满了丰盛的佳肴。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把勺子,勺子柄很长,超过了手臂的长度。虽然他们不停地试着让自己的嘴巴能够吃到食物,但由于勺子柄太长,所以每次都失败了。没有一个人能吃得到那些美味,因此这里的人个个愁苦满面。后来他们到天堂去参观,发现那里虽然是同样的桌子和长柄勺子,但大家却吃得兴高采烈,因为每个人都把菜喂给别人吃,结果使每个人吃得都很尽兴。

从上面所讲的故事来看,同样是一群人,同样的处境,其结果却有天壤之别。其实在这场博弈中,他们都有如下两种选择:第一,双方之间互相合作,大家都吃到食物;第二,互相不合作,各顾各的,大家都挨饿。不难看出,在这场博弈中,只有那些互相合作、相互帮助的人才能够真正达到双赢或多赢,走向正和博弈。

可以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人可以不依靠别人而独立生活,主动伸出友谊的手,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变得更轻松、更快乐。因而,在人际交往中,要想获得最大的利益,就不能以自己的意志作为相互交往的准则,而应该取长补短、相互谅解,最终达成统一,实现双赢。

第一,要有爱心和勇气。正和博弈是双方都赢或一方得利而另一方也不会受到损失的博弈,要想取得这样的博弈结果,爱心和勇气就是必不可少的。爱心可以使你关心他人,照顾到对方的利益;勇气则使你能够坚持自己的立场,维护自己的利益。如果缺少这些,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不可能建立起来。

第二,要诚实守信和信赖他人。诚实守信可以使你获得别人对你的信赖;信赖他人可以使你不会对别人总是充满怀疑与排斥,更不会因为要与人交往就犹豫不决、充满恐惧。在这两者的支撑下,你定会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三,要善于理解他人和表达自己。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离不开沟通和交流的,只有通过倾听和表达,人与人之间才能有效交流,从而减少冲突或矛盾,使人际向着“正和”的状态发展。

第四,要学会感激和宽容。成功学家安东尼说过:“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一颗感激的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又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我们常说应施恩不图报,受恩不忘记,事实上也确实如此。那些过河拆桥的人是不会走远的,而及时回报他人的善意,而且能够用善良之心去对待他人的人往往会赢得必要而有力的支持,从而避免陷入不必要的麻烦。

酒吧问题与从众效应

成功的机会以及可以助我们成功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只有少数人才能拥有。因此,要想在多人博弈中取胜,就必须抛弃随大溜的举动,做人群中的少数派。

“酒吧问题”是美国人阿瑟于1994年在《美国经济评论》杂志发表的《归纳论证和有界理性》一文中首先提出的,后来1999年著名的《科学》杂志上发表的《复杂性和经济学》一文对这个博弈问题进行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