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一看就懂的博弈论
45081000000022

第22章 人际交往中的博弈术——众人拾柴未必火焰高(6)

晚上,阿威来到小樊宿舍,小樊正一个人闷闷地躺在床上,看到阿威,他神情淡淡的。阿威诚恳地道:“小樊,我是来向你求救的。何经理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你知道的,我文笔很一般,你写文章是高手,我已经和主任说了,能不能请你帮帮忙?”小樊先是惊愕,继而露出了惭愧、感激的神情。他眼中泛着泪光:“阿威,真想不到你心胸这么宽广,还这样对我。其实上次文件是我……”“过去的事不要再提了,”阿威微笑着打断他,“从今以后我们一定要团结,不管最后走的是谁!”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第二天,他们分工合作,阿威负责总结部分,小樊负责计划部分。他们相互切磋,相互鼓励,不到半个月,初稿便出来了。交给老总后,老总大为赞赏,略作修改便通过了。

从此以后,小樊和阿威成了好朋友。

三个月到了,出乎他们意料的是,他俩都转正了。谈话时何经理告诉他们,其实公司当初确实只打算留下其中一个人,但他们的团结和出色使公司最后决定把他们两人全部留下。

在斗鸡博弈中,要想双方都获利,就必须有一方先撤退,尤其是占据优势的一方。这样不仅会给对方留下回旋的余地,还将给自己带来胜利,双方都将成为利益的获得者。

下过围棋的人都知道为了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就必须放弃一些棋子。人生也是如此,俗语“舍得舍得,先舍后得,没舍就没得”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有时放弃是很苦的,但这样做了以后你会赢得成功。在知识方面也是这样,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学完,不懂得放弃的话,我们终会碌碌无为。这也就告诉我们要学会放弃,放弃并不等于失去,相反,有的时候只有放弃才能够得到更多你想拥有的。有很多的人总是不愿放弃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因此他的选择往往是吊死在一棵树上。如果能够更多地从利他的角度出发,更多地想到自己能为他人做什么,而不仅仅是思考怎样去获取功利,那么我们的胸怀会开阔许多,我们的人生之路也会宽广许多。

人多未必力量大

“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前提是——团结。如果没有这一前提,情况就会变成“两个厨子烧一锅汤,不是太成就是盐没放”。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富翁有五个儿子,他们整天不是打就是吵,谁也不帮谁。富翁看到后非常伤心,他就想用个办法激发自己的儿子们团结起来。有一天,他拿出一把筷子,然后叫来他的五个儿子,对他们说:“我给你们一人一根筷子,看谁可以把筷子折断。”儿子们全都笑了,并且说:“这有什么难的!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然后每个儿子都是一下子就把这根筷子折断了。富翁又分给每个儿子一把筷子,说:“现在谁可以把这把筷子一次折断!”五个儿子试过后,没有一个人能折断这一把筷子。富翁就对他们说:“你们看!在只有一根筷子的时候,你们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它折断。可是当一把筷子结合在一起后,就不容易折断了。筷子就如人,一个人的力量很脆弱,可把很多人结合起来,就非常厉害了。”

在这个故事中所蕴涵的就是“一根筷子比一把筷子更容易被折断”的论断,而又由这个论断推导出来一个哲理,那就是——人多力量大!

“人多力量大”,是一句被多数人接受的“公理”。因此,在语言上,有许多这方面的俗语。在国内,有着“众人拾柴火焰高”“万人万双手,拖着泰山走”“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人行必有我师”“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等名言。在国外,也有“蚊子如果一齐冲锋,大象也会被征服”(伊朗谚语)、“一个手指握不成拳头”(阿尔巴尼亚谚语)等哲理名言。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相对的一面。还有这样一个三个和尚挑水的故事: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小和尚。他每天挑水、念经、敲木鱼,给观音菩萨案桌上的净水瓶添水,夜里不让老鼠来偷东西,生活过得安稳自在。不久,来了个大和尚。他一到庙里,就把半缸水喝光了。小和尚叫他去挑水,大和尚心想一个人去挑水太吃亏了,便要小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两个人只能抬一只水桶,而且水桶必须放在扁担的中央,两人才心安理得,这样总算还有水喝。后来,又来了个胖和尚。他也想喝水,但缸里没水。小和尚和大和尚叫他自己去挑,胖和尚挑来一担水,立刻独自喝光了。从此谁也不挑水,三个和尚就没水喝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理论。

如果依照“人多力量大”的“公理”来推导,那么三个和尚就会比一个和尚应当更有水喝,但事实是反而没水喝,这是为什么呢?这不是和“公理”相悖了吗?而且这种悖谬在社会上还有着相当的普遍性。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其实道理非常简单。“人多力量大”这一“公理”,必须附加一个前提,那就是——团结。如果没有这一前提,那么就会产生“两个厨子烧一锅汤,不是太咸就是盐没放”的情况。

事实也的确是这样的。虽然俗话说,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焰高。但如果人多了心不齐,柴多了火烧的不是地方,那就是事与愿违了。法国心理学家林格尔曼曾经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由一些青年人分别以单人、两人、三人……直到八人小组的形式拔河,用测力计量器记录他们在不同群体下用力的情况。当单个人拔河时平均拉力为63公斤,按力的平均叠加计算,两人组应是126公斤、三人组应是189公斤、八人组应是504公斤拉力。但实际上两人组为118公斤,比叠加值少8公斤;三人组为160公斤,比叠加值少29公斤;八人组为256公斤,比叠加值少248公斤。这说明,人多未必力量大。

人多之所以会力量小就在于缺乏一种团结的精神。只有团结起来,人多才会力量大。正如在空中迁徙的大雁一样,它们天生就都知道合作的价值。毫无疑问,在天空中你经常会看到它们以V字形飞行,而且V字形的一边比另一边长些(V字形的一边比另一边长的理由是因为有较多的雁)。这些雁定期变换领导者,因为为首的雁在前头开路,能帮助它左右两边的雁造成局部的真空。科学家曾在风洞试验中发现,成群的雁以V字形飞行,比一只雁单独飞行能多飞12%的距离。这就是“人多力量大”的道理,但必须建立在团结基础上。

同样,人类也是如此,只要能跟同伴合作而不是彼此争斗的话,往往能飞得更高、更远,而且更快。因此,处在这世事的弈局之中,一个善于处世的人,会懂得与他人合作来实现人多力量大的作用,同时也实现自己的最大化利益。

公共资源的悲剧

用这种理论分析,你会发现世界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财富、资源、机遇都是有限的,个别人、个别地区和个别国家财富的增加必然意味着对其他人、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掠夺,这是一个“邪恶进化论”式的弱肉强食的世界。

美国学者哈丁曾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一群精明的牧民共同拥有一片向他们无偿开放的草地,由于多养一头牛的净收益也会相应增加,所以每个牧民都想多养一头牛。于是这片草地上的牛很快就会多起来,以至于草地因为过分放牧而得不到恢复,平均草量直线下降,整个牧区牛的单位收益也开始下降,但每个牧民仍然想尽可能多养几头牛。这样不久之后,最坏的结果就很可能会出现:草地被过度放牧,已经不能满足所有牛的食量,有的牛开始被饿死,其他的牛也因为草不够而不能健康成长,最终将导致所有牧民的牛均饿死的结局。这就是个体由于过于精明而导致的悲剧,也是一个悲剧性的博弈过程。

在一个信仰自由的社会,如果每一个人都在无限制地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毁灭就将会成为所有人不能逃脱的命运。

这正是“零和游戏”的基本内容:游戏者有输有赢,但整个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零和游戏”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人们发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存在与“零和游戏”类似的现象。用这种理论进行分析,你会发现世界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财富、资源、机遇都是有限的,个别人、个别地区和个别国家财富的增加必然意味着对其他人、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掠夺,这是一个“邪恶进化论”式的弱肉强食的世界。这种分析方式用在人口爆炸、污染、过度捕捞和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等问题的思考上也是合理的。而哈丁对此的结论是,世界各地的人民必须意识到有必要限制个人作出这些选择的自由,接受某种“一致赞成的共同约束”。

对公共资源的悲剧有许多解决办法,哈丁说,我们可以将之卖掉,使之成为私有财产,也可以作为公共财产保留,但提高准入门槛,实行准人限制。

哈丁认为,这些意见虽然都有可反驳的地方。“但是我们必须选择,否则我们就等于认同了公共地的毁灭,只能在国家公园里回忆它们了。”哈丁说,像公共草地、人口过度增长、武器竞赛这样的困境“没有技术的解决途径”。所谓技术的解决途径,指“仅在自然科学中的技术的变化,而很少要求或不要求人类价值或道德观念的转变”。对公用资源悲剧的防止有两种办法:一是制度上的,即建立中心化的权力机构,这种权力机构可以是公共的,也可以是私人的;第二种便是道德约束,道德约束通常与非中心化的奖惩联系在一起。

在公共资源方面,每家都能得到的公共品和私人品的性质很不一样。私人品是私有物用,除了像别人穿得漂亮你看着也舒坦那样十分问接的效应以外,别人很难沾什么光。公共品则不一样,不管是谁提供出来的,许多人都可以共同享用。比如路灯,只要有人装了,路人都将得到好处,哪怕他没有为此贡献过一分钱。

设想农村某地有一个只有两户人家的小居民点,由于道路情况不好,与外界的交通比较困难。如果修一条路出去,每家都能得到三的好处,但是修路的成本相当于四。要是没有人协调,张三、李四各自打是否修路的小算盘,那么两家的博弈形势如下:如果两家联合修路,每家分摊成本二,各得好处三,两家的最终受益都是一;如果一家修另一家坐享其成,修路的一家付出四而得到三,最终受益是负一,而不劳而获的可以白白获利三。结果就是两家都不修路,谁都没有好处。

在这个博弈中,运用严格劣势策略消去法,你会发现,修路是张三的严格劣势策略,这是可以放弃的;同时修路也是李四的严格劣势策略,所以也应该放弃,最后就剩下了严格优势策略均衡:两家都不动手,大家的收益都得零。

一般来说,该地方如果张三只有李四一家邻居,李四只有张三一家邻居,他们多半会相互帮助,关系比较好。这样的两家自然会好好商量修路的问题,一起把路修好,大家都得到好处。相反,两家有仇也是可能的,那就麻烦了,问题就不仅是修路不修路了,而是迟早要出事。但是,博弈论所牵涉的局中人,都是条件上所要求的“理性人”,他们虽谋求自己的利益,但是并不刻意害人。现在城市公寓里面的不少居民在邻里关系上,有时候差不多就是这种理性人的关系。对于他们来说,都市化进程的一个副产品,就是即使是近邻也形同陌路。如果没有公寓物业管理方面的制度,就会出现新公寓家家装修一流,可是楼道却杂乱无章,或者路灯坏了,却长久没有人修理等现象。修路灯也和修道路一样,是一个大家都袖手旁观才是“严格优势策略均衡”的博弈。这就是公共品供给的囚徒困境:如果大家都只从自己得益多少考虑问题,大家都只打自己的小算盘,结果就是谁也不作为,对局锁定在“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局面,排除了合作双赢的前景。

对于这样的情况,要想彻底改变局面,使大家都从中得到真正的实惠,就需要强有力的外部干预,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规则,对不作为的一方作出惩罚,同时对做出实际行动的一方给予相应的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