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一看就懂的博弈论
45081000000032

第32章 投资中的博弈术——有人赢就一定有人输(1)

在投资中,有人赢就必定有人输,有庄家赚取了最大的利益,就必然有散户成为最大的输家,而且无论何时,散户永远都无法在股市的跌宕起伏中掌控、扭转局势、不仅股市如此,房市、银行、彩票莫不如此,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不要让自己成为那个“最大的笨蛋”。

“智猪博弈”:你说我容易吗

散户的力量很有限,所以不太可能支付得起这些高额成本,更没有可能进行控盘操作。在这样的情况下,散户的最佳策略就是像小猪一样等待,充分利用资金灵活、成本低和不怕被套的优势,发现并选择那些机构投资者已经或可能坐庄的股票,等到对自己有利的股市行情出现时再进入。

金融证券市场是一个群体博弈的场所,其真实情况非常复杂。在证券交易中,其结果不仅与单个参与者自身的策略和市场条件有关,与其他人的选择及策略也有很大关系。这种博弈关系有点类似智猪博弈。

我们知道,在“智猪博弈”的模型中,大猪常常是比较占据优势的,但是由于小猪没有更好的选择,就使得大猪为了保证自己也能吃到食物而不得不辛勤忙碌,反而让小猪搭了便车,坐收渔翁之利。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其关键原因在于猪圈的设计即按按钮的成本。一旦这个成本有了变化,大猪奔忙而小猪不劳而获的状态就会有所改变。

在证券市场中就有很多这样的情形。例如,如果庄家想在底位买入大量股票,他们就必须付出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成本,而且除非等到价格上升再撤退,否则庄家就只能面临亏损的事实。因此,就像大猪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去踩踏板一样,只要大势还没有糟糕到一定程度,庄家就一定会尽可能地抬高股价,以便从中牟取暴利。这时,散户就可以搭便车,对这只股票追加资金。当然,如果散户要想顺利搭上庄家这个便车,就要积极寻找有这种情况存在的猪圈,并冲进去当聪明的小猪。

散户与庄家的这种策略选择为广大散户的操作行为提供了很大的参考意义。例如,操作股票是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的,像行业分析、企业调研、财务分析等都需要时间和金钱上的巨大付出,所以一旦已经付出,庄家就会尽可能地收回投资,并获得巨额回报,而不是就此放弃。散户的力量很有限,所以不太可能支付得起这些高额成本,更没有可能进行控盘操作。在这样的情况下,散户的最佳策略就是像小猪一样等待,充分利用资金灵活、成本低和不怕被套的优势,发现并选择那些机构投资者已经或可能坐庄的股票,等到对自己有利的股市行情出现时再进人。更重要的是,作为“小猪”,散户还要具有一些特立独行的胆量,不要被其他“小猪”的行为所左右,而要始终根据“大猪”的行动去采取相应的策略。但遗憾的是,在股市中很多处在“小猪”位置上的散户并没有意识到等待策略的重要性。

当然,股市中的金融机构毕竟不能等同于智猪博弈中的大猪,他们要聪明得多,而且不会完全遵守游戏规则,更不会心甘情愿地为“小猪们”踩踏板。事实上,他们常常会破坏这个游戏规则,并不时建立起新的游戏规则,例如,某些不法机构会和上市公司事先串通好消息,并散布出虚假的利空消息,在踩踏板之前骗“小猪”离开食槽,而自己则乘机饱餐一顿。不过有时候,也有一些金融机构表现欲过强,过分地创造市场反应、操纵价格,其结果就只能使自己在市场大潮中提前倒下。

总的来说,在证券市场上,“大猪”有“大猪”的难处,“小猪”有“小猪”的难处。但无论是谁,要想生存下去,唯一的方法就是尽力理性行事。

散户警示: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市场上的机会很多,但赚钱的机会并不多。如果把自己的投资目标定到一个不切实际的高度上,冒巨大的风险去追逐不值得追逐的回报,其结果就是被市场和庄家抓住漏洞,而付出惨重的代价。

在股市中,庄家与散户既是冤家,也是伙伴。虽然吃亏上当的大部分都是散户,但在利益的驱使下,每个散户好比经不起诱惑的鱼,庄家则是抛撒这些诱饵的钓客。在这种诱惑与被诱惑的条件下,庄家与散户就构成了一对永远无法解脱的“情侣”,这种关系就是一场不断重复的博弈。

在这场博弈中,先让我们来看看庄家为了吸引散户所散布的“诱饵”。一般来说,庄家在操纵股市的时候,都有四个阶段,即吸筹、拉升、派货、回落。而庄家惯用的“诡计”就是需在股市的底部,顺利地以低价位吸到廉价的筹码,并能在顶部顺利地以高价位出掉手中积存的筹码。为了达到攻心为上、以小换大的目的,庄家常在顶部骄纵多头的势头,常在底部助长空头的威力,就等着趋势转折那一刻的到来。

在行情顶部,庄家为了达到在顶部区域轻松出货的目的,不惜以暂时性的加仓追买,增加成本的代价,来不遗余力地抬升指数,抬高股价,尽其全力来营造涨了还要涨的人气与氛围,让绝大多数轻仓和空仓的投资者加价加量在比其进货成本更高的位置上疯狂强筹。这里的“擒”表现在主力表面镇静,实则急不可耐的出货用意;这里的“纵”则指的是其为营造人气而拉升股价与指数暂时增加其相应持仓成本的行为。

如果出货出得顺利的话,有心的主力只需要一擒一纵间就可以了。如果出货出得不是很顺利的话,那么,主力可以学习诸葛亮的“七擒七纵”法,来进行多次拉升、强行逼空的操作,由不得散户不急,逼使他们最终因经不起股价“能涨了还涨”的诱惑而在高位空翻多,将大量的资金套死在高位而换回满仓的高成本筹码。

因此,为了避免中了主力在行情顶部“欲擒故纵”的诡计,散户就应当有自己的主心骨,分清行情之顶部,股指之高低。在“高处不胜寒”时,一旦看到主力可以营造出的逼空长阳,不但不应当加仓,反而应当分批减仓,甚至是彻底空仓,和市场主力及其他散户进行反向操作,才能保全自己,回避风险。

当然,我们也可以反过来看行情底部,为了达到在底部区域轻松进货的目的,主力往往不惜以不计成本的,买高卖低的方式,来打压股价,压低指数,这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砸盘式”的破坏性操作。进行砸盘,为的是进行一种近乎于“击鼓传花”似的博傻引诱广大散户不断地以比主力更低的位置,不计成本地抛售出比主力用以砸盘的筹码更大量的廉价筹码,以实现主力轻松获取并收集低成本筹码的目的。这里的“擒”表现在主力表面上抛售,实则急不可耐等着进货的真实目的;这里的“纵”则指的是主力为“欲先取之,必先予之”打压指数和股价,在关键点位与价位所进行的破坏性的抛售行为。

在主力“一擒一纵”或多次擒多次纵的刻意打压下,弱者恒弱的思维定式便在绝大多数散户的脑海中深深地刻画出印迹,直到因最后一刻无以复加,无法承受的恐惧而导致信心崩溃,不计成本地斩仓割肉,而中了主力在更低位置大量吸筹的“奸计”。

因此,为了防止在底部上当受骗,散户应当洞明现实的风险远小于潜在的收益这一事实,跟着主力的不断打压,越跌越买,直到开出一根令“死多头”胆寒的见底之长阴线时全部满仓为止。

一般来说,为了识破庄家的阴谋诡计,散户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无往而不胜。

但是,庄家也不是傻子,它只希望散户在高位接货,而不愿意充当“轿夫”,当然不会总按老套路布局和出牌。假如投资者不能识破庄家的诡计,就必然会掉进庄家精心设置的陷阱里,或在低位被震仓出局,从而丧失了绝好的赚钱机会;或在高位盲目追进,成为庄家的“哨兵”。但事实上散户可以抓住的股市机会比起机会的总量来说是非常有限的,而有可能为散户带来收益的不过是可以抓住的那部分机会,否则就是拥有再多的机会也是于事无补的。遗憾的是,很多散户常常分不清可以抓住的机会和市场总机会的差别,以为市场上总机很大,自己赚钱的机会很多,就把自己的投资目标定到一个不切实际的高度上,冒巨大的风险去追逐不值得追逐的回报,其结果就是被市场和庄家抓住漏洞,而付出惨重的代价。

明白了这一点,散户也就可以以平常心看待自己被扎空的事实了。因为绝大部分散户根本没有足够的信息供作判断,所以根本没有办法判断出大量的涨跌,也就是说,股市上的机会对于散户来说其实并不是可把握机会。既然如此,也就无所谓有没有被扎空,只不过没有挣到本来就不该挣到的钱而已,并不值得惋惜。

有人说,的确有人在股市上把握机会赚到了钱,为什么说散户没有可把握机会呢?事实上,所谓的可把握机会就是股市参与者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能够判断出来的机会。占有的信息不同的人能够判断出来的机会也是不同的。在信息占有量大的一方看来发展的方向很明确的机会对于信息占有量较少的一方来说就不是机会。而在中国的股市上,流传在市场上的信息绝大多数并不符合实际,而真正的信息也并不是一个资金非常有限的散户所能掌握的,所以对于中国的股民来说,绝大多数散户并没有什么可把握机会。

当然也有人说,如果股市上有一群散户高手,他们拥有大量的一手资料,掌握了足够的信息,他们是不是就可以正确操作,抓住属于自己的机会,并且不犯错误,最终稳定地从股市中获取利润?答案是肯定的。但这只是假设而已,而实际情况是,这些散户在任何一只股上所能把握的机会都比这只股的庄家所能把握的机会少。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即使是散户高手们,他们在任何一只股票上的获利的总和都会比这只股的庄家的获利的总和少,除非庄家出现了严重的错误操作。

博傻理论:谁是那个最大的笨蛋

说到底,股市其实就是庄家与散户的一种博弈。在这场博弈中,虽然许多人都觉得自己是最精明的,但其实任何股市的博弈都是一场博傻游戏,其依据便是博傻理论。

博傻理论是由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凯恩斯为了能够专注地从事学术研究,免受金钱的困扰,曾出外讲课以赚取课时费,但课时费的收入毕竟是有限的。于是他在1919年8月,借了几千英镑去做远期外汇这种投机生意。

仅仅四个月的时间,凯恩斯便净赚一万多英镑,这相当于他讲课十年的收入。但三个月之后,凯恩斯把赚到的利润和借来的本金输了个精光。七个月后,凯恩斯又涉足棉花期货交易,又大获成功。

凯恩斯把期货品种几乎做了个遍,而且还涉足股票。到1937年他因病而“金盆洗手”的时候,已经积攒起一生享用不完的巨额财富。

与一般赌徒不同,作为经济学家的凯恩斯在这场投机的生意中,除了赚取到可观的利润之外,最大也是最有益的收获是发现了“笨蛋理论”,也有人将其称为“博傻理论”。

关于博傻理论,凯恩斯举例说道,专业投资大约可以比作报纸举办的一次比赛,比赛的内容是由读者从100张照片中选出6张最漂亮的面孔,谁的答案最接近全体读者作为一个整体得出的平均答案,谁就能获奖。因此,每个参赛者必须挑选并非他自己认为最漂亮的面孔,而是他认为最能吸引其他参加者注意力的面孔,这些其他参加者也正以同样的方式考虑这个问题。现在要选的不是根据个人主观判断标准确定的真正最漂亮的面孔,甚至也不是按一般人的标准所认为的真正最漂亮的面孔。我们必须做出第三种选择,即运用我们的智慧预计一般人的意见,认为一般人的意见应该是什么。这与谁是最漂亮的人无关,你关心的是怎样预测其他人认为谁最漂亮,又或是其他人认为其他人认为谁最漂亮……

“博傻理论”所要揭示的就是投机行为背后的动机,投机行为的关键是判断“有没有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只要自己不是最大的笨蛋,那么自己就一定是赢家,只是赢多赢少的问题。如果再没有一个愿意出更高价格的更大笨蛋来做你的“下家”,那么你就成了最大的笨蛋。下面这个故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有位老教授拿出100元钱交给班长让其组织同学来一次现场拍卖,规定从零元起每五元一个台阶,出价最高者便可以得到这张百元钞票。但是,出次高价的人在得不到钞票的前提下也必须要交钱,也就是说,如果出最高价的人报价是100,则出95元的那位也一定要照价付款。接下来这场竞价游戏开始了。以下是在拍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结果:

第一种:报价价位——50元

这个报价是比较符合人们的理解的,因为竞争的是一张100元的钞票。在出最高竞价的人通过50元得到100元的同时,报次高价的人也损失了45元,这样两人的合计支付是95元,总共还净赚了5元。如果最高报价者出55元的话,则与次高价者共用105(55+50)元竞争得来100元,这种结果就无利可图。但事实并非如此,出价50元的学生是绝不可能得到这张钞票的,因为这是一场拍卖,如果你出50元,接下来必会有人出55元。此起彼伏的叫价一直会持续上升,直到100元为止。再者,次高价者也不可能会让自己白白损失45元,所以他必定也会采取跟价的策略。

此时,有人会提出这样自以为聪明的建议:为什么事先就不能有两位同学串通好,一个报价45元,另一个跟进50元,然后他们再去分配所得的5元利润呢?关键是这种竞价和合作方式太浅显了,一般人都能想到,这样便会出现N对合作者,在公开的场合谁与谁合作便能一眼识破,所以这种小儿科的诡计是不可能得逞的。

第二种:理性者的最高报价是100元

在市场公开的前提下无法通过内幕交易达成低价后,只要报价超过50元便会直逼100元。这个价位也不难理解:如果用100元竞得同值的这张百元钞票虽然没有赚,但也不会赔。

第三种:非理性者的最高报价是自己的承受能力

然而,此时新的问题又出来了,因为前提中规定报次高价者也必须要支付95元,有哪个傻瓜会眼睁睁地看到自己白损失95元?所以他必会破釜沉舟地继续跟价,选择105元,因为他认为这样自己顶多只会损失5元,相比95元要少多了。当然,刚才出价100元的也会打着同样的算盘,他也不想吃这个哑巴亏,便会进而将价位提升至110元,于是,新的一轮竞价大战又开始了。其实,此后的竞价已经从谋利变成了止损,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演绎的是两个傻瓜间的对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