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一看就懂的博弈论
45081000000033

第33章 投资中的博弈术——有人赢就一定有人输(2)

当然,竞价不可能这样无休止地喊下去,因为竞争者要以手头现有的资金来跟价,最后一个傻瓜跟到了245元,而另一个傻瓜则以250元竞得了这张百元钞票。最倒霉的是跟价的那个傻瓜,因为他身上只有245元,否则的话他绝对会选择继续跟进。而最幸运的不是提前退出竞价的那些学生,而是坐在一旁偷着乐的那位教授,因为只用了一个小时他便获得了400%的利润。

从一开始精明的教授便设下了一个保赚不赔的陷阱,从竞价者角度来看,这次竞价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100元以下可视为理性投资,而100元以上则是典型的非理性投资,谁喊得越高谁损失得就越惨重,但教授所赚取的利润却会越丰厚。

可以这样说,在股市中很多时候庄家就像这个老教授一样坐收渔利,而很多股民就是那个以250元竞得了那张百元钞票的人,他们信奉的无非是“最大的笨蛋”理论。他们不在乎股票的理论价格和内在价值,购人股票,然后就等待将来更傻的人以更高的价格从他们手中接过这“烫手山芋”。

对此,有“股神”之称的巴菲特有句投资名言:“投资要用大脑而不要用腺体。”腺体只会让人凭本能、凭感觉去做事,而大脑要做的是判断企业经营前景和大众心理趋向。但是,股民们在买卖股票前,却很少去做这些研究。

所以,在进行股市博弈的时候,“要博傻,不要最傻”。虽然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非常不容易。当投资大众普遍感觉到当前价位已经偏高,需要撤离观望时,市场真正的高点也就真的来了。因为到底还有没有更多、更傻的人出现是不容易判断的。一不留神,博傻者就很容易成为接到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的傻瓜。

1720年,英国股票投机狂潮中一个无名氏创建了一家莫须有的公司。自始至终无人知道这是一家什么公司,但认购时近千名投资者争先恐后把大门挤倒。没有多少人真正相信这家公司获利丰厚,而只是预期有更大的笨蛋会出现,公司股票价格会上涨,自己能赚钱。饶有趣味的是,著名物理学家牛顿也参与了这场投机,并且最终成了最大的笨蛋。他因此感叹:“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但人们的疯狂实在难以估计。”

俗话说“接火棒烫手”。“博傻”操作就像接火棒,最后拿在手中烫手,想甩掉又没有人敢接,从而落得可悲的下场。作为明智的投资者,股市上的每一步行动都要用理智去指导,而绝不能以冲动代替。许多人都不相信自己会是最后一个接火棒的人而去博傻,但结果自己偏偏成了最后跑不掉的那个人,成了最大的傻瓜。因此,理性的操作才是成功的基础,盲目的炒作是最大的冒险。

例如,前几年有人明明知道“亿安科技”是在庄家的恶炒下非理性地涨到126元,但居然还有人去接货买套,就是因为他们认为还会有比他们更傻的人出150元甚至200元每股的价格去买他手里高价买进来的“货”;“基金湘证”上市涨到10元,有人明明知道这是荒唐至极的庄家炒作,但仍然去追赶,就是因为他们认为庄家能量大,价格还会涨。1999年10月28日,“基金湘证”以2.45元开盘,这几乎是当天的最低价。其后价格不断地攀升,到中午快收盘的时候,涨到了2.7元,下午开盘后,价格不断越过3元、4元、5元,最后竟猛涨到10元。还有更让人不敢相信的,当时竟然出现过28.8元的卖单。在盘面上几乎见不到卖单的影子,凶猛的买盘近乎疯狂,不计成本地横扫一切卖盘。面值为1元的“基金湘证”首日收盘价达6.20元,日升幅高达520%,日震幅为317%,最高成交价为10元,最大升幅达900%……让人不可理解的是,庄家炒作如此疯狂、明显,但竟然还有许多大胆吃河豚的股民跟风,结果无一幸免,全部套牢,其损失之惨重让许多股民至今还心有余悸。

由此可见,“博傻”行为纯属一种冒险操作,其中孕育的风险相当之大。许多人认为只要有题材的刺激,股价就还会上涨,新的买主还会不断出现,他们就可以以更高的价格卖出他们高价买进来的股票。他们自以为比别人聪明,可以在这场赌局中领先一着,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只想别人来当替死鬼,谁知自己成了他人的“砧上肉”。

其实,并不是所有参与题材炒作的股民都真正相信这所谓的题材有多大的作用,许多人也知道这题材是庄家炒作的借口,是牵强附会的东西,但他们依然热衷于题材炒作,其想法是“不管题材是真是假、有用无用,只要能把股价炒起来,我能够以高价抛出手中的‘货’,就能赚钱”。

想法固然美好,但结局却大都不能如愿:都以为会有人来高价接自己手中的货,事实上却是自己高价接了别人的货;都以为自己是聪明的高手,会有比自己更傻的最终接棒者,结果自己成了最大的傻瓜。

其实,要想不成为股市中最大的傻瓜,方法十分简单,那就是要适可而止。

可见,在股市中,大众心理是难以猜测和揣摩的,一个聪明的股民一定会为自己设定好底线,随时做好急流勇退的准备。

零和正和:成败输赢总有时

股民对钱既要超脱又要关注,超脱表现在把钱仅仅看做博弈中用以计算胜负的一种符号,关注表现在不受干扰地认真对待这些符号。

毫无疑问,股市就是一场竞局,一场博弈。根据在竞局中的获益情况,有人把股票看成是没有内在价值的筹码,仅以钱来计算收益。按这种算法,股市等同于赌局,而且由于筹码不能兑换,所以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赌局。还有一种观点就是考虑到股票的内在价值,在计算收益时考虑到的是股票的未来一定期间内的上升潜力,按这种观点,股市是一个分配社会资源的场所,可以通过它来合理地配置社会资源,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发展,造福国家和社会。按第一种观点,人倾向于以持币为主,因为筹码本身是没有价值的,拿着它实在不保险。按第二种算法,人倾向于以持股为主,因为股票可以升值,而货币经常是在缓慢贬值。

两种计算方法中第二种方法是科学的,因为股票毕竟是有价证券而不是无价的筹码。但在现实中,抱这两种思路的人都是存在的,一个市场表现得更像什么,决定于市场参与者抱什么态度。事实上,垃圾股的表现更接近第一种算法,而绩优股的表现更接近第二种算法。由于按照第一种观点市场更为残酷,所以抱有这种观点的人在股市中的操作也更富有攻击性,如果市场参与者以这种观点为主,则市场会更为动荡。

不管是按哪种方法计算,股市竞局都是一个变和博弈,其中交易税和佣金是一个负的因素,对第一种算法,正的因素是上市公司以派息的方式向市场注入的资金,总的结果是注入资金减去税金,目前中国股市的情况是税收和佣金远远大于派息,所以是负和博弈;对第二种算法,正的因素是上市公司的赢利,最后结果是公司利润减去税金,按这种方式计算,中国股市不一定是负和博弈,至少负的程度是要大大减小的。

不论按以上哪一种方法计算股市收益,股市基本上都是一个负和博弈或总和很小的正和博弈,都可以近似地看做是零和博弈。

既然股市就是一场零和博弈,有人赢,就必然有人输。

在零和博弈中,一个人的胜利必然建立在其他人的失败之上,自己的赢就等价于别人的输,自己想赢就等价于想让别人输,以自己赚钱为目的而研究行情就等价于以让别人输钱为目的研究行情,以自己赚钱为目的进行操作就等价于以让别人输钱为目的进行操作。所以,股市计算的基本思路不能是简单想办法怎么赚钱,而是在想办法的同时就先想明白,这么做的结果将是赚到谁的钱,为什么他会让我赚到这个钱,赚这个钱凭的是什么,我有什么从他手里赚到这笔钱的硬道理,他有什么把钱输给我的硬道理,这些都想明白再设计操作办法,这才是股市巾正确的计算思路。简言之,得先找到输家,想明白他输的道理,再没汁一套使之就范的操作,这样才能赢得明明白白。如果落实不到这个程度,那么这个操作计划就只是一个美好的幻想而已。

众所周知,股市是输的人多、赢的人少的一场博弈,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首先,零和博弈的局面决定了股市上只有一部分人能赢。这是很显然的,因为零和博弈中有人赢的前提就是有人输,赢的人所赢的就是输的人所输的,所以永远只能有一部分人赢。就好比下棋,有人赢就有人输,不可能都赢。

但从零和博弈只能推论股市中将有一部分人输一部分人赢,不能确定输赢比例。如果假定输赢是平均分布的,那么理论上应该是一半人输一半人赢。但根据经验,股市中实际情况是只有少数人能赢,这又是为什么呢?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