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叔同大师的人生历练课
45087300000029

第29章 历练生活之苦——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4)

在红尘俗世中生活的我们,总是要面对很多的诱惑,这些诱惑羁绊了我们的人生。名与利是这些诱惑中最可怕的两种。生活本应该是一个向前的过程,而名利的诱惑使得我们的人生轨迹成了一个圆形,圆心就是名利。当我们沿着这个圆形的轨迹做圆周运动的时候,就失去了人生的意义。佛家讲人生七苦,其中之一就是“求不得”,也就是有所求而无所得,这是凡夫俗子痛苦的根源。一个人若是痴缠于名利,那么名利就会占据他生活的全部,当这种想法被无限制放大之后,他将无法感知生活乐趣。名利还有一点最可怕,那就是他一旦进入人的内心就无法满足,即使我们能够求得名利,依然也难以体验到生活的快乐,因为我们的名利之心还在作祟,它鼓动我们再去争取更大更多的名利。

有一个好人,一生勤勤恳恳,却仍然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一个偶然的机缘,他碰到一位神仙,就向神仙倾诉了自己的苦恼,他说,自己最大的理想就是住在一栋不漏雨的房子里,能吃饱饭,出门有衣服穿,此外别无索求。神仙感念他的勤劳善良,决定帮帮他,告诉他一处藏宝的地方,并叮嘱啊说,你拿到财宝后,千万要在太阳出来之前离开,否则就没命了。

好人按照神仙的指点找到了宝藏,数不胜数的金银珠宝令他大喜过望。他首先拿了一坛子金元宝,心想,这下够全家人吃一辈子吃穿了。正要离开,一低头,又发现一个装满首饰的盒子,远处还有闪闪发光的宝石……好人的口袋装满了,却还是不知足,他把衣服脱下来用来包那些宝石,但是还是不够用,他的眼睛总能捕捉到更诱人的宝贝,他开始懊恼自己怎么没多带几个袋子呢?他已经疯狂了,他的脚舍不得走出洞口,就在他陶醉在那些财宝里面的时候,太阳出来了,他被溶化在宝藏中。

在有道德和修养的人眼里,名利是虚浮的,这种华而不实的东西不是他们的追求。因而他们能够超脱人生的痛苦,能够在修养上达到至高的境界。名利能够满足我们的虚荣心,然而,当名利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痛苦也就相伴而生。在这个世界上,能够求名得名、求利得利的人毕竟是少之又少,我们普通人又何必为了名利而痛苦呢!不如试着看淡名利,走出名利架构起来的藩篱,当我们真的能够走出来的时候,我们会享受到以前都不曾享受到的快乐。

成功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个人的价值观是判断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准则,在凡人眼里,取得名利就是成功,在有修养的人眼里,个人的提升就是成功。成功是心灵的满足,而不是表现在外在的,我们所追求的成功只是为了赢得他人的掌声而进行的表演。当我们的表演得不到众人的认可时,我们就会感到沮丧和难过。事实上,生活是自己的,生活是痛苦还是快乐全都由自己决定,当我们能够堪破名利,心中无所牵绊的时候,任何一种生活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幸福的。

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高人忘却自我,神人忘却功业,圣人忘却名利。那么也就是说名利是阻碍一个人王圣人境界上升的障碍。一个人若是不能抛弃名利之心,那么必然难以静下心来修身养性,自然也就不能达到圣人的境界。我们凡人不求达到圣人的境界,只求能够心安,能够摆脱名利的桎梏,超脱生活的痛苦,寻找生活的快乐。

9.珍惜生,却不畏惧死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李叔同

李树同在临死的时候留下了“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的话,这句话道出了李叔同对于生死的看法。李叔同在活着的时候,活得很成功,说明他珍惜活着的时光,对生有着深深的眷恋,然而他也不畏惧死亡。李叔同去世的时候很安详,他对自己的一生很满意,因而能够安详地逝世。珍惜生,却不畏惧死就是李叔同的生死观。

生死哲学一直是中国传统哲学里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儒、释、道三家都对生死进行过探讨。其中庄子关于生死的讨论,和李叔同的最为相似。他说:“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庄子不仅强调人们应该看透死亡,而且强调人们应该珍惜生命。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不能超越的自然规律,然而世人却总是不能参透。因此,佛家将其列入了人生“七苦”之中。看不破生死成了很多人一生痛苦的根源。不仅是人,任何一种生命体都是既有其生,就必有其死的,即使像乌龟一样长寿,也有其死亡的一天。然而世人总是看不破生死的,大多数的人都是厌恶死亡,而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但是自然规律是不可逆转的,谁也不能享受特殊的待遇,最终人都难免会死亡。那些看不破生死的人,他们总是畏惧死亡,担心自己会死去,于是他们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来阻止死亡的到来。他们的人生就会在这个过程中失去意义。

死亡是一个结果,生活是一个过程,既然结果已经注定,为何不好好地享受过程,非要阻挡结果的出现呢?世人之所以会畏惧死亡,就是因为死亡是未知的,从来没有人能够告诉我们人死之后会是什么样子。其实,我们不仅是因为未知而害怕死亡,最重要的是我们眷恋于红尘俗世中的很多事情,就因为放不下,害怕死亡之后,再也不能享受到生活的一切,所以我们总是会拒绝死亡。生与死是人生的两种状态,我们在生的时候做的事情,得到的功名利禄都只能在生的时候享有,只要我们不辜负造物主赋予我们的生命,完成生存的意义,就已经足够了。死亡则引领我们走向另外一种状态,所谓“人死如灯灭”,除了一具尸体以外,什么都留不下,那个时候,什么恩怨情仇都不再是我们所能够掌控的。

秦始皇雄才大略,统一六国,建立了万世不拔之功业,可说是震铄古今。然而他也怕那人人都会得的瘟疫——死亡。于是乎,这位伟大的英主做出了一个荒诞不经的决定,派人寻求长生不老药。他派徐福带着3000童男童女到东海去寻药。徐福走后,秦始皇还曾经亲自到东海去观望。秦始皇不愧是一个英主,他知道徐福未必能够成功,于是做出了两手准备。他为自己建造了一个举世罕见的陵寝,他梦想着死后还能在他的地下王国里继续称王。

人活着的时候,可能会有诸多的不同,有的雄才大略,做出丰功伟业;有的卑微渺小,平凡一生。但是死后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妄想在死后依然能够掌控一切的人,活着的时候也不会心安。他明知道死是注定,依然抱着一丝不死的希望,因而忐忑不安地等待,在焦虑中度过自己的一生。

这个世上还有一部分不畏惧死亡的,他们并非是真的不畏惧死亡,而是觉得生无可恋,对生已经失去了兴趣,转而想要尝试死亡的感觉。这样的人比之那些畏惧死亡的更加可恶。生命的存在尤其自身的规律,上天赋予了我们生命,我们就应该好好地生存下去,无论是怎样的生活,我们都应该坚持下去,静静地等待死亡的到来。选择提前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对生命的亵渎。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是有很多的挫折与困苦的,无论是来自肉体还是心灵的折磨,都会使我们痛苦异常。我们所看到的那些生活的很好的人,他们也许也有着不为人知的痛苦,既然别人都能坚持,我们为什么要放弃生命。有一句话叫“生下来容易,活着难。”的确如此,活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上天赐予我们生命的同时,也会给予我们很多生活的磨难,这种磨难不是为了让我们生活得非常困难,而是为了让我们生活的更加有意义。轻易地放弃生命是懦弱的行为,放弃生命不是看破红尘,而是缺乏生存的勇气。

归根到底,无论是厌恶死亡,还是厌恶生存的人,他们都是因为没有找到人生的意义所在。一个人只有在了解了生命的价值,知道了生存的意义和明白了自己的生活方向之后,才能真正地看破生死。看破生死不仅仅是指的不畏惧死亡,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懂得如何生存。造物主给予了我们生命,我们应该怀着感恩的心来安排自己的人生。只有善于生存的人,才能善于死亡,以平常之心对待生死,这才是对生命的最高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