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以慧眼观世界,以无上法力普度众生,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追求的境界。但是凡夫俗子的我们始终难以割舍人世间的一切。李叔同先生却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他出家之后,所作所为和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精研佛法的他教化众人,导人向善。学习李叔同先生的禅理对于我们人生境界的提高有莫大的帮助。
1.慈悲心生,蚍蜉颜开
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子伏着,突然坐下去,会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避走。
——李叔同
这段话是李叔同出家之后,有一回去丰子恺家去的时候说的。李叔同去丰子恺家的时候,丰子恺请他坐在藤椅上,他就先摇晃一下,然后再坐。丰子恺不理解他的行为,就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于是就有了李叔同上面的回答。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李叔同的慈悲之心是无处不在的。世上标榜自己有慈悲之心的很多,但是能够像李叔同这样身体力行的人实在是太少。李叔同能够成为律宗的大师,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在佛祖的眼睛里,众生平等,任何一个生命体都是应该值得关心。即使再卑微的生命也应该在天地间占有一席之地,人们是不可以随便杀死他们的,于是佛家语说:“一滴水中有四万八千虫。”
真正有修为的人“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在这样的人的眼里,万物是平等的。然而世上之人却很好有人能够意识到这一点,能够真心地爱护他人的性命。在很多人的眼里,不仅仅是人和其他生命体有尊卑之别,人与人之间也是有等级差距的。高高在上的人可以任意屠戮下面人的生命。这就是为什么人类之间战争不断的原因。
在奴隶社会,奴隶的生命永远是掌控在奴隶主的手中的,甚至奴隶还要给奴隶主殉葬,这种残忍的做法是大违天道的。到了封建社会,这种情况有所好转,但是君主具有生杀大权依然是不平等的。不仅君主拥有生啥大权,那些权贵们依然可以通过各种合法化的手段去残酷迫害普通民众。即使是到了宣扬民主的现代,人们依然没能逃脱这种命运,生活在底层的人们依然受到来自上层的压迫,各种不平等的事情依然时有发生。在佛祖的眼里,世间的生命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人们应该以慈悲之心对待那些弱势的人,只有这样,大自然才可以和谐相处。然而世人总是看不透这一点。只有当天灾到来的时候,生命的平等才可以体现出来,任何生命在天灾面前都是无能为力的,无论是谁,都无法逃脱。既然人们已经能够感知生命的平等,在生活中为何就不能给人以平等的地位呢?为何就不能尊重他人呢?
在达尔文没有提出生物进化论之前,人们无法找到理论依据来支撑自己不尊重生命的做法,只能在制度上强化这种意识。等到“丛林法则”出现之后,人们就更加肆无忌惮地进行这种行为。在他们的眼里,这种行为是促进人类进步的行为,只有将那些劣等的民族,卑微的生命除去,才能使得人类的基因更加优良。
“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对犹太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种族灭绝。在纳粹德国的眼睛里,只有高贵的日耳曼民族才是应该存在的民族。犹太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只能占用更多的资源。于是大屠杀开始,集中营到处都是,犯下了累累罪行。
日本在“二战”的时候也是如此,在他们的眼里,大和民族是世上最优秀的民族,中国、朝鲜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的人都是劣等民族。于是他们在这些国家进行了大屠杀,以各种暴力的行为对待这些国家的民众。
再后来伊拉克对库尔德人大屠杀,卢旺达种族大屠杀,波黑塞族大屠杀。人类用这种惨绝人寰的方式解决各种争端,这是整个人类的悲哀。
关于人生而平等的言论已经谈了很多年,然而始终是不能实现。人们为了各种利益,已经不能顾及这些了。他们打出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来粉饰自己的恶劣行为。自然界本应该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本应该和谐相处,但是在人类的破坏之下,这种平等已经被打破,身为高级动物的人类,肆意地杀戮其他生命,以谋取利益。在人类强有力的破坏下,自然失去了原有的平衡,各种灾难也就悄然而至,然而人类还是没有觉醒,一方面想尽办法,希望能够逃脱自然界的惩罚,一方面还在做着那些令自然界进一步失衡的事情。
近年来,听说了很多骇人听闻的事情。有人居然发明出了活吃猴脑的办法。在桌子上留一个刚好能够伸出猴子脑袋的圆孔,然后将猴脑紧紧地箍住,用一把小锤直接敲开猴脑,人就用勺子吃新鲜的猴脑。不仅如此,还有什么生烤鹅掌、生取的马肠子,活剜鸡胸肉、活剜鸡腿肉,生割驴肉等等令人发指的事情。人类对生命的不尊重一至如斯,让人不寒而栗。
造物主安排了各种生命降世,是让他们充实这个自然界的,不是让他们互相争斗的。人类在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自然界的主宰,为何还要将这种残忍的事情延续下去。身为自然界的统领,人类有责任去维护每一个生命,维护每一个生命的尊严。在我们的眼里,很多生命是微不足道的,我们动动手脚就可以置他们于死地,然而我们为何就没有恻隐之心呢?看着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在我们面前消失,难道我们的心里就没有一丁点的震撼吗?
无论是人与其他各种生命,还是人与人之间都应该互相尊重,尤其是身在自然界最高层的我们,首先我们要尊重其他生命,其次我们要在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演绎了几千年的人类战争史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了,如果我们一意孤行,依然视人命为儿戏,那么人类;离灭亡之期也就不远了。那些醉酒驾车的人,那些黑心的煤老板们,希望你们能够珍视生命,留给他人点滴的爱心。
2.悲悯之心济苍生
水边垂钓,闲情逸致。是以物命,而为儿戏。刺骨穿肠,于心何忍。愿发仁慈,常起悲悯。
——李叔同
佛家讲究普渡众生,李叔同出家之后对这一点也是深有体会。他在《悲智颂》里说:悲智具足,乃为菩萨。只有生存的智慧而没有半点悲悯之心,别说做菩萨,就是做个人都不合格吧?李叔同认为悲悯之心是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因此他说:“愿发仁慈,常起悲悯。”所谓仁慈,悲悯就是怜天下之人,并以一己之力救天下之人。人若是没有这种品格,那也就只是披着一张人皮而已。
在人类的社会中,各种丑恶的现象时有发生,杀人、抢劫。偷蒙拐骗之事数不胜数。面对这些信息,人们似乎都麻木了,不再感觉到新奇,于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这就出现了公交车上两名抢劫的人能够把一车的人都抢了,面对强奸的事情,一车的人能够熟视无睹的情况。这就是李叔同说的,只有生存能力而没有悲悯之心的人,是没有资格为人的人。人们漠视弱者被欺凌。漠视生命的消失,连发生在自己眼前的事情都可以置之不理,更何况怜惜天下人,并为天下人谋福利呢?
儒家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实际上就是已经给人以可趁之机,给人以借口,让人们为自己的漠然辩护。李叔同就非常不客气的说,没有悲悯之心的不配为人。佛家的道理为何就那么激进呢?在佛家看来,佛、菩萨等等都是没有私心的,他们的作为自然都是为天下人的。庄子也曾经说过:“有亲,非仁。”他驳斥了孔子所讲的仁爱的顺序,在他看来,只有没有任何私心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仁”,才能兼济天下。南怀瑾先生曾经说过,假如孔子同释迦佛站在河边,两个人的妈妈都掉到河里了,请问,释迦佛是先救你的妈妈,还是先救孔子的妈妈?如先救你的妈妈,后救孔子的妈妈,这就不够慈悲了!因为众生平等,你妈妈我妈妈都是妈妈啊,你不能分别啊!我们儒家不同,孔子是毫不客气地先救了自己的妈妈,再来救你的妈妈。
其实李叔同在这里强调的就是一种大公无私的精神,以这种精神处世,必然能够兼济苍生。当一个有了悲悯之心之后,他就会同情天下人的遭遇,对于众生的苦厄都能感同身受,这个时候就会发愿救济天下人。这个时候就需要有大公无私的精神了,否则同情就不能转化为行动。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这样高尚品格的人,他们光辉事迹照耀古今,因此,他们为世人所敬仰。这些人和那些踏着累累白骨完成巨大功业的人不同,他们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了改变人们的生活状况,而那些人则是为了完成自己的功业。因此,他们是活在普通百姓人的心中的,而那些人则为部分有极大野心的人所崇拜。
开封是北宋的都城,是皇亲权贵们聚集的地方。因而开封的知府也是最难当的。据记载在北宋政权存在的一百多年间,出任开封知府的竟有一百八十多人,平均每个知府的任期只有半年多。包拯在任知府期间,不畏权贵,执法如山,为民做主。当他得知自己的侄子犯法之后,不顾他人劝阻,毅然将之斩首,以正国法。
包拯在历代官员中算是最无私的一个。抛弃私欲的他时时刻刻将国法、百姓放在第一位,事事以此为先,故而能够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与当朝权贵周旋;能割舍亲情,还百姓一个公道。
当一个人达到无私的境界的时候,他的言行举止莫不会惠及他人。无私的人心里装着的永远是他人,做任何事情都会首先考虑到他人的利益,为他人谋福利。这样的人就会刚直不阿、公平公正,关键时刻,能够不必凶险,为他人挺身而出。这样的人,他们的仁爱之心惠及天下,仁爱之举泽被苍生,因而他们成了人们心目中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秦皇汉武都曾经立下千秋功业,要是论及他们在历史上的作用,比之包拯这样的人要大得多,但是他们虽然彪炳史册,千古留名,却不能深入人心,为天下人熟知。这就是因为他们做事的出发点不是为了旁人而是为了自己的功德。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虽然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却伤害了百姓的利益。
当年周总理去世的时候,联合国为他降半旗致哀。当时很多国家的外交人员很不服气。他们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的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的大旗升得那么高,中国的总理去世,为什么要为他下半旗呢?”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联合国为周总理降半旗,不为他是新中国成立的功臣;不为他一生兢兢业业为国操劳;也不为他一生致力于世界和平事业,建立不朽的功勋。而是为了他的一无所有。一个国家的总理一无所有,正是他大公无私的最好表现。
佛祖慈悲,是因佛祖心中装着万物众生,而唯独没有装着自己。佛祖怜世人忧患,发大智慧力,欲拯救万民脱离苦海。这就是无私,佛祖以其无私之行,成就其修行。这就是无私成其有私。我们在个人的修养中也要培养这种无私的精神,即使我们不能像望着先贤们那样泽被苍生,也要尽自己所能,关爱他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就自己的修行。
3.存善念,行善行
至于做慈善事业——尤要!既为佛教徒,即应努力做利益社会之种种事业。
——李叔同
在李叔同看来,修行是不一定要剃度的,佛家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导人向善,而不是非要人出家。一个人只要心存善念,行善行,那么出家和在家都是一样的。李叔同认为佛教徒是要多行善事的。我们不可能每一个人都出家,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行善事。在佛家看来,每个人都是有罪孽的,人这辈子所吃的苦就是为了还上辈子所造的孽。因此,佛家说,只要一个人肯勤修功德,多做好事,必然能够有福报。佛家以此道理来感化众人一心向善。
道理是大多数人都懂的,但是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却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很多因素制约了人们的善念、善行。生活在这个世上,很多人首先都是要考虑自己的利益。只有在自己利益满足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对他人行善。然而,也许穷极人的一生也不能满足自己的利益,因而很多人一生都在损害别人的利益。李叔同说:“应努力做利益社会之种种事业。”不仅是说给佛教徒听的,而是说给所有人听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积累功德,即使不能如佛家所说,为下一世赢得福报,起码也是可以为自己赢得尊重的。
有一个叫周处的年轻人,孔武有力,乡人们都不敢招惹他,因而他横行乡里。惹是生非,欺行霸市,乡里的人大为头痛。因此,私下里,人们就把他和山上的老虎和水里的蛟龙一起成为“三害”。
周处知道乡人们对自己的评价后感到很惭愧。于是决意弥补自己的过错,以改变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于是他到山上把吃人的老虎给杀了,然后又到河里把为祸百姓的蛟龙也斩杀。而且从此以后,周处发奋读书,加强自身的修养,待人恭敬有礼。后来,他出任地方官吏,造福一方百姓,备受百姓的称颂。最后,周处牺牲在疆场上,乡亲们得知他战死的消息后,都非常悲伤。为了纪念他,人们特意修建了衣冠冢和周王庙。
心存善念,做善事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需要考虑自身的情况,也不需要深思熟虑,这就像是条件反射一样。在我们的周围存在很多标榜自己是善良的人的人,他们整日里说自己很善良,经常做善事,但是需要他们尽力的时候,他们则会推三阻四,找出各种借口来搪塞。特别是有的人经常会说自己能力有限,帮不了别人,因而就不帮了。这样的人是伪善的人。比如说,当我们看到一个乞丐在行乞,如果第一个闪进我们脑子里的念头是要帮他,那么你就是一个善良的人;如果第一个闪进我们脑子的念头是要多的远远的,那么你的善良也就有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