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出纳必读
45100500000004

第4章 出纳的核算与账证(1)

出纳的核算方法

出纳核算方法是完成出纳任务的手段,与整个会计核算方法基本相同,主要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审核和填制凭证、登记账簿、财产清查、编制报表,以及对出纳核算资料进行分析和利用等方法。

设置账户

设置账户是对核算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反映和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就出纳核算而言,要按现金、每一种银行存款、每一种有价证券设置账户进行记录和核算。出纳工作常设账户有:“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结算户存款”、“银行存款日记账——××专户存款”、“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投资(××股票)、“短期投资——股票投资(××股票)”等。

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法,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方法。使用复式记账法,由于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做了登记,因此,在账户之间自动地形成了一种平衡关系。根据账户记录的结果,不仅可以了解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还可以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正是因为如此,复式记账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与单式记账法相比较,复式记账法有如下两个特点:

1.由于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做记录,根据账户记录的结果,不仅可以了解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通过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全面、系统地了解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2.由于复式记账要求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同时记账,因此可以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复式记账法包括几种具体的方法,有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等等。其中,借贷记账法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记账方法,在我国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记账方法,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中国境内的所有企业都应该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就是在相关账户中记录各项经济业务,它可以清晰地表明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同时也便于试算平衡和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出纳账务处理的程序

账务处理程序,是指会计信息的记录、整理、归类、汇总、呈报的步骤和方法,具体而言是从原始凭证的整理、记账凭证的编制、各类账簿的登记、到会计报表编制的步骤和方法。目前,我国企事业单位的常用会计账务处理的程序主要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各种账务处理程序的主要区别在于对汇总凭证、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和办法的要求不同。在各种程序下,对于出纳人员来说,出纳业务处理的步骤和方法基本相同。

出纳账务处理的程序:

1.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严格审核原始单据,办理各项收付款业务,并同时登记发票、支票、收据使用登记簿。

2.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对于转账投资有价证券业务,还要直接根据原始凭证登记有价证券明细分类账。

3.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有价证券投资业务的企业还要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详细地登记债券投资明细账、股票投资明细账。

4.现金日记账的余额与库存现金每天进行核对,与现金总分类账定期进行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与银行存款总分账进行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的当期全部记录与开户银行出具的银行存款对账单进行核对(一单一对,逐笔勾销):债券投资明细账、股票投资明细账与库存有价证券进行核对。

5.根据日记账和明细账的记录、计算情况,按照经营决策者的管理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地报送出纳报告,提供出纳信息。

审核与填制凭证

审核并填制凭证,是为了保证会计核算质量,审查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而采用的一种专门方法。出纳人员对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在过账前,也要复核有关原始凭证,填制或复核记账凭证。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的书面证明,是记账的依据。对记录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进行严格的审核,并根据经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然后再据以记账,可以保证核算质量,明确经济责任。出纳人员对原始凭证的复核与专管费用报销人员对原始凭证的审核是两个不同的过程:出纳人员的复核是一种复查性的,是保证会计核算质量的重要的和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是出纳工作的一个步骤:而费用报销的审核则是一项专门的财务管理工作。出纳人员不得兼管费用报销等审核工作。

登记账簿

登记账簿是根据记账凭证,在账簿上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经济业务的一种专门方法。按照记账的正规方法和程序登记账簿,并定期进行对账、结账,可以提供完整的、系统的核算资料。出纳日记账要逐笔序时进行登记,定期结出借贷发生额与余额,出具明细报告单与总账会计进行核对。其中现金日记账还要每日结出余额,并与库存现金核对。

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对各项资产物资进行实物盘点、账面核对以及对各项往来款项进行查询、核对,以保证账账、账实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资产物资、债权债务、所有者权益等情况,加强物资管理,保持账证与实存的一致性,并为编制报表提供可靠的资料。出纳人员要每天清点、核对库存现金,经常性地与银行进行账目核对,适时清点、核对库存各种有价证券和结算票据。

编制会计报表

编制会计报表是以表格形式,定期总括地反映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的一种专门方法。编制会计报表,可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预算、计划的执行情况,为企业增产节约、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可靠的资料:为有关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提供有关信息;为投资人、债权人进行投资决策提供所需资料。出纳部门主要是报告本单位现金收支与结存情况,现金收支计划的实现情况,资金利用情况,资金使用效益等情况。

会计分析

对核算资料进行分析利用,是对核算资料所反映的各项经济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挖掘收入潜力,找出降低成本办法,扩大经营成果。

上述专门方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总体,它们是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的,必须一环紧扣一环。缺少哪一环,或在哪一个环节上出了问题,都将影响整体核算质量。

出纳的基础会计知识

基础会计知识的熟练程度决定了出纳工作者工作的熟练程度,因此必须掌握好,并且能在工作中轻松自如地运用。

了解会计的六大要素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可以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六个会计要素。

1.资产资产就是企业所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例如,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产成品、半成品、固定资产等资产;而专利权、商标权等摸不着的也是资产;投资也属于资产。资产必需能够控制,租用别人的东西,不能算做自己的资产,而租给别人的东西,虽不在自己手里,但仍算做自己的资产。资产必须能够用货币进行计量而且必须是经济资源。所谓经济资源就是能赚钱的东西,像报废的机器就不应记作资产。

2.负债负债是企业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后用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它又分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一般指时问较短的,一般在一年内或者比一年长但是在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比这个长的就是长期负债。如短期借款属于流动负债,期限为几年的银行贷款就是长期负债了。只有目前和过去的业务才会形成当前的债务。对于预期要发生的业务所产生的债务,不能作为会计上的债务。负债是将来要支付的经济责任,即使现在没有支付货币也要作为负债。比如,借款的利息一般半年支付一次,但每月都要记账,把应付利息作为一项负债处理。负债必须可以估价并且是在以后用现金或其它资产或劳务来偿付的确实的债务,需要有凭有据。

3.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是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资金来源有两部分,一部分是股东投的钱,即所有者权益;另一部分是借来的钱,也就是债权人的钱。由于借款是一定要还的,当企业经营不好或亏本时,减少的钱是所有者权益,也就是说,亏只能亏股东的。当然,当企业盈利时,所有者权益也会增大,所以所有者权益并不一定等于股东初始的投资额,而是随企业经营好坏而增减。所有者权益不同于负债,所有者权益表明企业归谁所有,不用偿还。负债表明企业欠谁的钱,是要还的。所有者权益不需要付利息但可参加分红,负债则需要付利息但不可参加分红。在企业破产清算时,要先还负债,有剩余才会偿还给投资者。

4.收入收入是企业业务中产生的收益,是企业卖出产品、提供劳务所发生的和将发生的现金流入或债务的清偿。收入要能用货币计量,且有据可查,必须与相关费用匹配。收入会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扣除相关费用后的净额可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故收入是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企业经济效益好坏的一项基本指标。

5.费用费用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可以理解为成本。包括为取得营业收入而花的所有可以用钱来衡量的人、财、物的耗费。费用一般包括料、工、费。“料”指材料;“工”指人工,可以理解为为人工花的工资;“费”指各项管理费用(管理人员花的工资)、财务费用(支付利息)和销售费用(如广告费)。费用与收入要匹配,即凡是取得收入都要付出代价,若费用增长而收入不变,所有者权益就会减少。

6.利润收入减费用就是利润,要是费用比收入还大,那就是亏损。

认识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六大要素的进一步分类,它们是账户的名称,也是出纳作账和编制报表的主要内容。举个例子:货币资金放到银行里,会计科目名称就叫“银行存款”,仓库里放的各种货物,会计科目就叫“库存商品”等。其实会计科目就是一种称谓,像人的名字一样。

每个会计科目的名称及所反映的内容都有统一的规定。

如果是工业企业发生的业务就要对部分科目进行改动,如:商品采购改为材料采购等。

当然不同的行业,由于会计对象的差别,出纳在设置会计科目时也不完全相同。不过出纳在设置会计账户、编制会计凭证时所用的总账科目一般应当以相应的行业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为依据。至于具体的明细科目可以根据自己单位的业务特点与实际情况以简洁实用为前提灵活改变。

掌握会计账户的设置

1.什么是会计账户

账户,就是按照规定的会计科目在账簿中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系统、连续记录的一种手段。会计科目仅仅是会计对象分类核算的项目或名称,而核算指标的具体数据资料,则要通过账户记录来取得。所以,设置会计科目后,必须根据规定的会计科目开设一系列反映不同经济内容的账户,用来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记录。会计科目就是账户的名称。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不同概念。其共同点在于:都要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都说明一定的经济业务内容。其不同点在于:会计科目只是经济业务分类核算的项目或标志,本身没有什么结构。账户则可具体记录经济业务内容,可以提供具体的数据资料,具有登记增减变化的相应结构。

2.账户的结构

账户的结构,是指用来记录经济业务的账户的具体格式。由于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变动在数量上表现为增加或减少两种情况,因此,账户在结构上分为两个基本部分,通常是“左方”和“右方”,每一方再根据一定的需要细分成具体的栏目,用来分别反映会计要素增加和减少的数额,以及增减变动后的结果。

(1)账户的内容

实用的账户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①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

②日期和说明经济业务内容的摘要。

③增加或减少的金额。

④账户记录所依据的会计凭证号数。

(2)账户左右两方所记录的内容

账户左右两方分别记录的内容主要有: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

①本期增加额

本期增加额,是指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月、季或年),账户在左右两方分别登记的增加金额的合计数,一般又可以将其称为本期增加发生额。

②本期减少额

本期减少额,是指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月、季或年),账户在左右两方分别登记的减少金额的合计数,一般又可以将其称为本期减少发生额。

③期初余额

期初余额,就是会计期间(月、季或年)开始时,上期留存的余额。

④期末余额

期末余额,就是会计期间(月、季或年)结束时,本期增加发生额与本期减少发生额相抵后的差额,也就是下一期的期初余额。它们四者的关系可以用下列关系式来表示: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3.账户的分类

(1)按经济内容分类

账户的经济内容,也就是账户所反映的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作为每一个会计要素,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经济内容,都是由更细小的经济要素所组成的,因此必须为它们各自设立一类账户进行核算。

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可以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费用类和损益类账户五种。

①资产类账户

它是反映资产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按照资产的流动性和经营管理核算的需要,又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类账户。核算流动资产的账户有“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原材料”、“产成品”、“库存商品”等账户;核算非流动资产的账户有“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②负债类账户

它是反映负债的形成和偿付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按照偿债期限的长短又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两类账户。核算流动负债的账户如“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等;核算长期负债的账户如“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③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它是反映投入资本、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未分配利润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如工业企业常用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本年利润”等账户。

④成本费用类账户

它是反映成本费用的发生情况的账户。如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账户。

⑤损益类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