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学理科课程资源-透析化学教学
45102500000025

第25章 学会学习(3)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多思考、勤动笔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养成通过深入思考、认真分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要训练学生养成做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的习惯,如圈点批划、摘抄要点、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善读者善用工具书。要教会学生在预习、自读、自学过程中,运用工具书,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阅读卫生的习惯。要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好阅读与环境、阅读与自身健康的关系,讲究阅读卫生。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荐读物。要给学生推荐那些思想内容健康、能鼓舞学生上进、语言文字规范堪为楷模的读物。读物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与课文有联系,使课内课外相互促进,同时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阅读水平。读物的种类和类型尽可能要广泛多样,使学生广采博收,扩大知识面。及时检查评比课外阅读的成绩。其形式大致有:调查统计阅读篇目、字数、笔记、卡片等;举行阅读竞赛、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卡片、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有针对性地指导阅读。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目的和水平,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如集体指导,个别性指导,指导写读书笔记等。

二、学会理解

学生感知的书面语言符号要经过大脑一系列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复杂的思维活动,正确而敏捷地认识文章本质意义的能力。理解能力是构成阅读能力的核心成分。阅读理解能力有复杂的结构,主要包括理解词语的能力、理解语言构造(句、段、篇章思想)的能力、理解表达方法的能力和理解修辞格的能力。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一般要经历由语言到思想、由形式到内容、由外表到内部、由部分到整体的理解,再进一步由整体到部分、由内部到外部、由内容到文章表现形式、由思想到语言的理解。只有经历了这样一个循环的心理活动过程,才是全面地完成了对一篇文章的阅读理解过程,才能真正认识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意义。

三、学会想象

心理学对想象的定义为:想象是人的大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成新形象的过程。学生直接感受对象时不以机械、消极地感受为满足,而总是积极地调动和改造由于审美对象的刺激再现出来的过去记忆中的表象并创造新形象。此时此刻,师生精神是自由的,他们足以超越现实,创造一个自己的理想世界。由此可见,无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都需要丰富的想象力。

想象不是凭空胡思乱想,它必须在理解所蕴藏的知识内容、知识背景、知识应用等基础上进行。将想象活动巧妙地运用到教学中,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变成具体的感受。就像一个优秀的画家一样,只有在思想中先把所要绘制的蓝图想好,才能把它绘制出来。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就不难提高能力。

任何一种艺术都需要想象,缺乏想象的结果是非常可怕的,就像庄稼缺了肥料长不壮,鸟儿折断了翅膀飞不起来。因此在声乐教学中,一定要充分运用想象的翅膀,把抽象的东西变为形象的、有血有肉的有机生命。

教学中,通过要求让学生根据知识的情绪想象出所表现的画面,再根据画面的这种直观手段来确立知识形象的思维,达到理解知识所表现的意境,降低知识的难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也可以适当的选择一些不同的图画画面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知识所表达的情绪及意境。

当然,知识给人的无穷魅力光靠几张图片的画面是无法具体地表现出来的,但通过声与画的结合,确实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在想象中与知识产生共鸣,大大提高了能力。

具有想象力的学生,才能在知识中思绪纷飞、遐想联翩,让我们大胆张开想象的翅膀,去感受知识、表现知识、享受生活。

阅读想象力是人们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词语所提供的间接表象,重新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学生在阅读时,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之后,只有借助于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在头脑中再造出文章所描述的人物、场景、情节、思想感情等,并把它们与现实生活和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使新旧知识之间相互触发,从而进一步丰富、加深对文章的感知和理解。想象力架起了抽象与具体、概念与实体之间的桥梁。

四、学会欣赏

阅读鉴赏力是指人们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文章结构、艺术技巧、写作风格等方面进行鉴别、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鉴赏能力是阅读能力发展的最高阶段,它直接关系到阅读的质量和效果。理解是从形式到内容,认识文章的意义,解决的是文章是什么的问题。鉴赏是从内容到形式,是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领悟文章内容的是非好坏和表达方法技巧的优劣高低,解决的是文章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鉴赏也可以说是理解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

学会阅读,享受阅读。

(第八节 )新课程教学的优化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是与充满了希望和活力的新世纪,一起来到我们中间的。它带给我们教师很多宝贵的馈赠:不仅是新“课标”,还有新理念、新方式,新思维、新行为……可以说是从根本上挑战了教师的生存方式,撼动着教师的生存状态。那种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虽然,在短时间内确实可以立竿见影,可以取得客观的教学效益,但是,这种短期效应,显然是违背了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妨碍提高全民族素质这一总目标的实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中心。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应该抓好每一个环节。新课程教学优化,优化全程教学,为新课程实施奠定良好的环境。

一、优化教学模式

1.创设情意,展示热点

“情景”包括外部情景和内部情景,外部情景是指教学设备、环境、气氛;内部情景是指学生的兴趣、注意力、求知欲、思维启动等。良好的情景是开展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2.巧妙设问,提出疑点

设问,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一种教学艺术,能起着激励、启发、点拔、反馈的作用。

3.实验探索,切中要点

通过创设情景和巧妙设问以后,教师立即抓住时机,点出研究的主题,引发学生思维和进行实验探索活动。

4.问题讨论,掌握重点

讨论是一种集体活动,是在个人独立思维,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只对那些理解不深、认识不一致的重点问题进行讨论,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问题的小结,归纳内容的关键点和重点。

5.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点拨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拨正学生的思维方法。要突破难点,这就需要教师恰当的点拨、分析,要注意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教学设计时既要符合学生的认识结构,又要改造海陆空生不合理的认识结构。

在教学模式的操作上,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问题的方法

(1)指导阅读课内外读物;

(2)课前小实验;

(3)对生活中某些经验的思考;

(4)教师课前制作多媒体课件。

2.巧妙设问的要求

(1)设问要有中心,要突出重点;

(2)设问要有启发性和激励性;

(3)设问要有直观性和灵活性;

(4)设问要有系统性和连贯性;

3.实验探索的步骤

(1)根据问题提出研究的内容;

(2)设计实验方案,探索研究;

(3)得出实验结论,归纳总结规律。

4.问题讨论的内容

(1)交流探索性实验共同的疑点;

(2)针对焦点内容,围绕热点内容进行讨论;

(3)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4)按照想象规律鼓励求异创新。

5.教师点拨的方法

比喻点拨;

类比点拨;

提高点拨;

再实验点拨。

二、优化教学目的、任务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有着广泛的联系,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组织一堂课,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目的任务是教学的纲,教学目的、任务一要具体明确,二要全面恰当,在知识技能方面明确哪些应该理解,哪些应该掌握。在能力、思想品德方面,通过哪些内容、活动或练习,培养哪些能力和思想品德。一堂课,一方面有主要的一两项目的。如学习新知识,或进行某种技能训练。同时,要全面考虑发展双基和教育的各项任务以及能力的培养,如何贯穿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例如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要求教师不仅做好实验,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就要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掌握相当的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以适应实际需要,防止出现教学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指导,认真研究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理清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态度和教育目标,并有意识强化能力目标和态度思想观念目标。例如,高三有关平衡内容的综合复习教学,教师在分析归纳教材的基础上,建构教学目标时,首先思考的不应该是知识的梳理,归纳再现,应确立的核心教学目标影视知识拓展、思维的启迪等方面,可出一些与其他知识有密切联系的问题或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实践探索。如让学生(1)用pH计测定0.2mol/LCuSO4溶液的PH值。(2)将足量Mg条投入5ml0.2mol/LCuSO4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当观察到有气体产生,先产生的蓝色沉淀,后又全部转化为白色沉淀时,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兴趣,从理论探索的强烈愿望油然而生。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和选修课中学到得溶度积规则解释蓝色沉淀消失和白色沉淀生成的原因,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或互相争辩以形成对问题的共识,并写出实验中全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学生的探索既是对教材内容的深化理解,也是对所学内容的拓展、延伸,更重要的事让学生处于发现化学事实的地位合伙的心理体验,在实施创新行为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探索和创新精神。

三、优化知识教学

现行的化学教材是面向全国的。它只是根据教学大纲提出一般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地传授,是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钻研教材不仅是对教材的理解、领会、还包括对教材的加工处理。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实验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驾驭教材。注意知识、技能、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并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习新知识时,还要注意为以后学习作好铺垫。

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重点概念要使学生透彻理解,重点的技能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要形成一个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前后有序,张弛适宜的知识结构。课堂知识教学是由教师的语言和板书表现出来的。教师能否掌握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语言规范准确能使学生得到严格的训练,形成一丝不苟的学风。反之,讲课模棱两可,实验结论似是而非,将使知识的本来面目全非。因此教学语言应字斟句酌,完全符合学科知识,不允许有半点疏漏。此外教师语言还要求既精练、丰富、生动活泼,又有幽默感,同时还要速度适中,这样可以增添课堂活跃气氛,减少疲劳,激发兴趣。

板书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好的板书能够帮助教师表达讲课的程序和内容,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能够体现出讲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好的板书还能弥补教师讲授的不足,起着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作用;好的板书便于学生记笔记,有利于学生进行课后复习,理解和巩固知识。因此板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定要精心设计,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重点、难点设计出最合理的板书,排列出的纲目以及图表等要清楚,字迹要工整,规范。一堂课一般一个板面,并分主、副使用。如一个板面不够,可用投影片或小黑板。

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实践中,我注重抓好以下三个环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目标导学,打准主体参与教学的支撑点。教学目标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中介。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和适时释放目标,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激趣、设疑,充分调动主体的参与意识,打准参与教学活动的支撑点。在宏观上,根据学科大纲、教材的具体要求,学生“双基”、智力、非智力的发展水平,本着突破中间抓住两头、激活全体的原则,对教材作部分整合,从宏观上制定具体的、有系统性的、有序的、前后衔接的、上下一贯的单元形成性教学目标、章终结性教学目标、总复习教学目标网络、平行配备达标测试题,为教师进行整体学科教学,提供优化调控的理论依据,也为主体从宏观上全程参与教学活动找到了准绳。

在微观上确定课时的三级目标:先行目标为一级目标,即新课必备的预备知识、技能;达成目标是二能目标,即课堂主攻解决目标;发展目标是三级目标,是与本课牵连的后续课的教学目标;达成目标又分成四个层次: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情感目标,其中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又分成上、中、下三个动态层次。在课堂教学中,随机展示,并配合目标的分层测试题及时反馈矫正,把管理机制引入每一节课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实行自我控制,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良好的学习心态,激发不同层次的学习欲望,在立足本层次目标达成的基础上,探索更高一层的学习,把主体的参与意识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变化设疑,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成分。传统的课堂教学偏向对学生复合思维的训练,缺乏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使学生思维狭隘呆板,即使学会一定的知识,也不能展开和具有创造性,进而影响知识的获取和复合思维的发展。课堂教学中,只有给学生在创造性的天空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