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学理科课程资源-透析化学教学
45102500000024

第24章 学会学习(2)

面对知识经济世界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教育应走向多元化。每个青少年,应该有怎样的属于自己的未来呢?这都需要中学生和他们的家长,自己去制定目标并努力实现。就像一个起步期间的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确定自己的主打产品和适当的营销方式,并且不断调整一样,实现中学生自我管理和经营是走向成功人生的第一步。传统教育中父母对孩子,多采取保姆式关怀,劳心费力,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孩子在教师及家长的指导下应学会自己把学习、生活、娱乐等事情建立为一个完整的项目,用管理学理论实行目标和时间管理。我们应关注下一代综合培养、全面发展的问题,看孩子的分数有多少,远不及看孩子面对复杂事务怎样作出抉择更重要。这为我们打开了教育与学习成长的一个广阔视野,怎样教育?怎样学习?怎样成长?这个重要的话题,已经变成了一个沉重的话题,我们已经把它打造得极其沉重了,它变成了一种包袱,压在教育者、家长与学生的身上。教育本来应该是一种快乐的事业,教育本来应该是一种美丽的事业,学习本来应该是一种快乐的事情,学习本来应该是一种美丽的事情。成长本来应该是一种快乐的事情,成长本来应该是一种美丽的事情。然而,它们现在是那样的沉重。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父母应理解支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终身受益,学生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每个孩子的情况各不相同,只要孩子尽了力,就是最大的成功,不给孩子下达不切实际的目标,过高的期望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给孩子施压,还要注重给孩子“松绑”。育人教育胜于传授知识,良好品性拓宽成长空间 。有开阔的胸怀的人是智者,这样才会不断地为自己拓宽成长的空间。

教育是一种快乐的事业,教育是一种美丽的事业。学习是一种快乐的事情,学习是一种美丽的事情。成长是一种快乐的事情,成长是一种美丽的事情。

学习并快乐着。

(第五节 )用爱浇灌

只有带着爱的教育才能算是教育。教育,使用爱浇灌的事业。

因为爱所以爱。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这是一项用爱浇灌的事业。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虽然我们无法像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们却可以像母鸡爱护小鸡一样,关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任何班集体中总有那么几个性格孤僻或者顽皮的孩子。前者平时少言寡语性情忧郁,后者上课不注意听讲,小动作不断,影响上课,大多不被同学们喜欢。因此,在课堂上以爱为出发点,从多方面激发他们的兴趣,用执著的爱,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参加和表演的机会,尽量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哪怕是简单的一个回答“yes”或“no”我们都要及时给予表扬与肯定,让他们意识到被信任、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自信。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是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是神。教师要爱自己的孩子,同时也要爱别人的孩子。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在铸造“灵魂”的过程中,作为老师,既要有满腔热忱,又要有慈母的温情,深刻含蓄的情感,更容易使学生受到感染,引起他们强烈的内心体验。我们可以多用目光去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召唤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师生情感沟通了,教育自然就会在孩子身上产生明显的效果。

爱,是一种力量。有人作过一项调查,喜欢渊博知识型老师的学生占31%;而喜欢具有师爱型的学生达到53%,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温和、可亲,具有爱心。由此可见,在学生们的心中,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老师的魅力。学生表示:对有爱心的老师他们会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十分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教师合作,把教师看成是父母亲般的亲人。他们也愿意向老师袒露内心世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爱的魅力,光芒四射。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这种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除此之外,我们也要学会尊重学生,对学生不偏不倚,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成为“孩子们的同志和朋友”。我们要时常记住教育家们的谆谆告诫:“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爱,是阳光。爱,是雨露。在学生心灵中栽下一棵尊重的幼苗,用爱心去浇灌,必将伴随其生命的成长竖起人格的参天大树。“万紫千红随风去,冰心一片载玉壶”,这就是一位普通教师的高风亮节!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我想,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种叶的事业——平凡而伟大。

让爱伴随教育始终。教师,是用爱浇灌的事业。“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践,才是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用爱浇灌的事业,是美丽的事业。教师,因为爱,才伟大。

教师,因为爱,才令人敬仰。

(第六节 )开发创新和培养创新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21世纪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创新,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所从事的产生新思想和新事物的活动,它的本质特征是变革、进步和超越。在化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应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积极探索、勇于开拓,保持这种积极向上的心理取向和精神状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素质,是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在化学教学中应进行对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培养,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把学习看作是发掘自我,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广阔舞台。把学习作为学生学习力和创新力成长的肥沃土壤,进行学习讨论、交流、总结,有效地整合大家的智慧,达到成果共享。采用互动、相互咨询、反馈等方法,使学习的效果提升。建立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循环周期,使学习通向更富有成效、更丰富多彩的途径。

一、使学生把学习力、创新力作为自己发自内心的追求不懈的愿望和景象

学习愿景为我们孕育出无限的创造力。态度决定一切,行为说明一切,细节成败一切。思想观念要创新,思想观念要超越,并打造完美的学习能力。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管理者,管理自己的思想,管理自己的身体,管理自己的行为,管理自己的才能,管理自己的情感,管理自己的全部。改善心智模式,消除智障,自我超越,系统思考,精业干事,高效学习。提高学习力,提高发展力,提高竞争力。知识提升自我,创新成就未来。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有一位哲人说过,每一个人都是一座喜马拉雅山,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太平洋,如果潜力发挥出来,要多高就会有多高,要多深就会有多深。学会自我激励。学习和成长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要勇敢地面对艰难险阻,转换心智模式,以新的眼界、新的精神、新的力量,在挑战中获得新的能量释放。山在高高不过人头,路再长长不过脚板。坚定只有登上顶峰,才能一览众山小的信念。要学会创新,敢于迎接挑战。学习创造未来,开拓创造辉煌。每一个学生都应成为自己奋斗的规划师、管理者,每一个学生都应成为自己事业的设计师、开拓者。不断完善自我,建立一个良好的、积极的、向上的、有开拓精神的心理环境。

二、善于发现问题、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

要不断锻炼自己的创新精神,应始终使自己的学习与创新“接轨”,不要消极的“吸纳”,而应善于发现、勇于探索,以创新意识进行学习,以学习推动创新意识。

三、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空气成分的发现史、氢气的发现、一些化学原理的建立与发展,一些元素的发现等,可以使学生从中学习、感悟科学家的治学态度和不断探索真理的创新品格。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滋养创新品质。

四、课堂教学改革

营造培养创新意识的良好环境,要让学生充分表达思想和情感冲动,鼓励学生用非平常方式观察、思考、理解事物,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大力实施开放式教学、研究式学习、探究式教学,倡导一种主动、鲜活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良好的基础。依据教材的不同,可分为横向探索与纵向探索。横向探索也为发散探索,其探索方向不具有确定性,因而思维是发散的、是多方向性的。从出发点沿某一方向是否能达到目标具有或然性。一个人的创新思维能力大小与他的思路是否宽阔、灵活,是否能把已知知识、方法变通运用,广泛迁移到新情景中去是密切相关的。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至关重要。纵向探索是指探索具有目标确定、方向确定从出发点到达目标具有逻辑的必然性。设置一个通道,但是,要让学生自己走向目的地。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以完备的知识作基础,而有意识地训练至关重要。我们应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动机,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创新智能,保持高昂的创新激情,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21世纪这一创新世纪而努力。

(第七节 )享受阅读

阅读是可以给人美的享受的。自古以来,教育家们就十分重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是课内阅读的补充,而且对课内阅读会起到强化和促进的作用。同时,学生在大量的、多种方式的课外阅读实践中反复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知识和方法,就能逐步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顺利地进行阅读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在阅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结构系统。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鉴赏力等是构成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成分。

不断提高学生对书面语言准确而快速的感知能力,具体指认知字形,认读字音、初步了解文字意义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认读能力主要表现在:视读广度、感知的精确性、感知的选择性、敏锐的语感等方面。视读广度是指阅读时视知觉范围的大小。视读广度越大则知觉单元越大,理解越完整,阅读能力越强。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视读广度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大。感知的精确性是指学生在阅读时能够正确辨认输入感觉器官的言语符号和它们之间的组合关系,并准确地将这些符号化为语义加以吸收。感知的选择性是指感知文字符号时,学生总是随着自己的思路,依据先前的信息预测后继的信息,并从冗长的文字符号中选择最精炼、最需要的语言讯号重组意义,不断证实和修正自己的预测结果。敏锐的语感是指学生迅速而有效地感知表层文字与深层内容的联系和统一。人的大脑和感官在接受语言文字信息时,是否能迅速地作出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感知能力的强弱。

一、学会阅读

自读与教读相结合,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质量。自读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地钻研课文、理解课文。教读是由教师对学生作必要的启发、点拨和讲解,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并进行阅读训练。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读是为自读服务的。自读既是教读的基础,也是教读所追求的目标。一方面,通过教读,教师给学生以必要的讲解、释疑、示范和讲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技巧和正确的阅读方法。另一方面,学生自读能力的提高,又强化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并给教师以反馈信息,从而使教师及时调整、改进后继教学内容、步骤、方法和进度,促进教读取得更好的效果。当然,自读要明确学习目标,深入钻研,积极思维,质疑问难,展开讨论。教师要在阅读方法、步骤、规范、心理训练等方面作合理的安排,让学生进行充分的练习和实践。自读和教读是课堂阅读教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运用朗读、默读、速读、口头复述、背诵、精读、评析等多种形式对中学生进行阅读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朗读。它是阅读的最基本方式,是眼、口、耳、脑并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它要求学生在掌握语音、词汇、语法规则的基础上更丰富、更完美地表情达意。掌握朗读的方法,一般要经历正确清楚的朗读、准确流畅的朗读和传情达意的朗读三个依次递进的阶段。默读和速读。默读时大脑将视觉获得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和言语活动,这既有利于提高理解水平。速读也叫快读,是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地获取文章内容的一种快速阅读方式。速读可以节省时间,加快理解,增强记忆,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默读与速读都要有专题训练,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进行,从而使学生不断提高有效的阅读速度。复述和背诵。复述是学生对课文内容保持原样或重新组织语言叙述的一种阅读方法。它有利于对课文内容加强理解和记忆,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背诵有利于强化记忆,巩固阅读成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语文课发展学生的记忆力,主要是通过复述和背诵训练而实现的。精读和评析。精读是逐章、逐段、逐句、剖析字词的阅读方法。评析是阅读中的鉴赏活动,要求对文章的突出特点作出恰当的评价。精读与评析往往是同时进行的。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示范讲解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深刻的阅读知识,把握阅读要领,提高自我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