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敢于提出问题
我国的教育正处于素质教育时机,学生在创造性思维方面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是有许多的学生仍旧习惯于把从教科书、报刊书籍、电视广播媒体中听到的、看到的东西事实、科学真理和自然规律,甚至有些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传说、迷信的东西也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毫无疑问,这样的学生缺少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缺少自己的个性和主见,凡事总要依赖标准答案,缺少批判性思维。由此可见,在强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同样非常重要和必要。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随着科学的进步,知识的产生和传播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有人说这个时代是知识爆炸时代,也有人说是知识泛滥时代,但一个事实是,知识在无情的增长,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多种多样,即便互联网能快速地对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任何一个问题提供无数的答案,但是如果人们不知道答案的确切含义,无数的答案只会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以权威杂志美国化学文摘公布的数据为准:到1998年底,世界上已有化合物种类1880万种;到2000年底,世界上化合物种类已超过2000万种,而且,每年新增化合物种类达100多万种。所以,时代的发展必然要求人们要学会选择。只有具有足够批判性思维的人,才不会被信息时代浩如烟海的知识所淹没。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点和出发点。《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创新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课堂教学应以创新要求为归宿。而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密切,在高奏创新教育主旋律的同时,我们不应该也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要创造,就要求人们善于发现问题,善于从普遍认为是真理、定律、不可更改的事实中找出不合理的因素,善于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遇到的一切事物。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有批判精神,还要有进行批判所必备的心理素质。
各种各样的学科都有着自己的知识要点,这些素材对于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无论从化学教育培育人才的四大职能(传输职能、塑造职能、高效职能、变革职能),还是从化学学习过程三环节、四阶段以及化学学习过程的特点(学习目的和对象的特殊性、学习顺序的特殊性、学习手段的特殊性、学习过程对人类化学认知经验的依赖性),尤其是化学实验、化学思维和化学语言,更有其独特而充实的批判性思维知识。这就为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供了基础。在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固然很重要,但若仅仅为创新而进行创新教育,没有学生的独立人格和批判性思维,缺少学生的主动参与,恐怕很难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教育效果。
(第二节 )批判性思维分类及特点
思维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应,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
按照人们的观点,批判性思维可以分为很多类。一种解释把批判性思维看作是一种能力,如恩尼期(R.Ennis)认为批判性思维指个体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决策的能力;另一种解释把批判性思维当作一种过程,如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测验把批判性思维定义为一种有目的性的,对产生知识的过程、理论、方法、背景、证据和评价知识的标准等正确与否做出自我调节性判断的思维过程;我国一些学者则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个体对产生知识的过程、理论、方法、背景、证据和评价知识的标准等正确与否做出自我调节性判断的一种个性品质,它包括批判性思维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批判性思维的个性倾向性反映个体的批判性精神,批判性思维的个性心理特征反映个体的批判性能力。把批判性思维定义为能力、过程或品质并不矛盾,它们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审视。
由上面的解释可知,批判性思维主要包含三个组成部分:批判性精神、批判性思维的基本技能和批判性思维的自我调节与监控能力。1.批判性精神包含:①真理性;②思想开发性;③思想的独立性;④对否定的自信心和乐观性;⑤责任与使命感;⑥认知的成熟性;⑦坚持性;⑧对事物的探究性与好奇心;2.批判性思维的基本技能包含:①解析能力;②评价能力;③推测与假设能力;④检验推测与假设的能力;3.自我调节与监控是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和重要的基础,它直接影响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自我调节与监控作为元认知能力,在批判性思维中具有自我意识、计划、调节的功能;由于它是一种内隐的心理过程,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养成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和关注的习惯,使学生能经常意识到自己是如何思维和正在思考什么,并学会对它进行调节。
根据批判性思维的涵义和组成,批判性思维的特点主要有:1.分析性。在思维过程中不断解决问题所依据的条件和反复验证业已拟定的假设、计划和方案。2.策略性。在思维课题面前,根据自己原有的思维水平和知识经验在头脑中构成相应的策略或解决课题的手段,然后使这些策略在思维任务中生效。3.全面性。在思维活动中善于客观地考虑正反两面的论据,认真地把握课题的进展情况,随时随地坚持正确计划,修改错误方案。4.独立性。即不为情景性的暗示所左右,不人云亦云,盲从附合。5.正确性。思维过程严密,组织有条有理;思维结果正确,结论实事求是。
(第三节 )批判性思维的形式
在化学教学中,化学学习过程由三环节、四阶段构成,其一般结构可用三环节来表示。
三环节包括:定向环节、行动环节、反馈环节。其中行动环节又有四个阶段:感知预备阶段、加工形成阶段、联系巩固阶段、应用发展阶段。
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定向活动是使学习者初步认识学习的目的、对象和方法,知道学习活动的主要步骤、重点和难点,预知或想像学习的结果,概括地了解学习过程,知道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样学。
化学学习过程中的行动环节是建立在对化学知识学习过程、实验操作技能学习过程、化学计算技能学习过程基础上,充分比较、高度概括出来的一般结构。在这个环节的四个阶段中都贯穿着批判性思维的精神和技能。
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反馈环节,可以使学习者知道学习是否正确,哪里对、哪里错,从而调节学习活动,强化或者修正学习的结果,保证学习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化学学习中的反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我反馈(又叫内反馈),另一种是外反馈。自我反馈是很重要的一种反馈,其正确与否对学习结果影响很大,学习者的元认知是自我反馈中的最重要的成分。所以,元认知又译为反思认知、次认知等,其实质就是我们所讲的反省思维,亦即批判性思维的核心。
怀疑选择否定继承发展创新
批判性思维的形式
怀疑是批判性思维的出发点,有了怀疑,才会产生问题。正如黄全愈先生所说:“自由与开放式的追问风气”就是鼓励独立思考的批判性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显然,有“疑”才有“问”,“怀疑”是发现问题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
否定和继承可以说是一种“扬弃”,把原知识、原信息等进行加工,错误的、不合理知识否定,合理的、有用的知识继承。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习者能够做出自我调节性判断。
创新是批判性思维的落脚点,从教学角度说,是学生对知识的再加工、完善和发展。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学生,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才能真正培养具有创造性的有用人才。
(第四节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途径
1.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孕育人格健全、个性张扬的学生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基石
在化学教学中,要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学生,首先要树立新型的师生观。要把学生当作完整的、独立的人看,而不是把学生当作学生看,师生之间应是民主、平等、合作、共融的密切关系,这种关系是能相互交流和对话的开放体系,其中,教师具有批判性思维至关重要。应摒弃那种“师道尊严”、“唯我独尊”的传统封建教育思想,正如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绝对权威或个人专断下的学术气氛和教育环境,都可能造成奴隶性人格或创造精神的摧残。”其次,从生理、心理角度来讲,中学时期正是学生人格需要健全、个性充分张扬的最佳发展期,也是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因此,凡是体现学生个性化的东西都应该作为一种资源加以保护,并且,对不同的个性应能予以宽容,在引导中加以开发。试想,若一个缺少主见、毫无独立性的人,能有很强的批判性思维吗?所以,孕育人格健全、个性张扬的学生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基石。
2.审视化学学习系统,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否定,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化学学习系统包括化学知识学习、化学技能学习、化学能力学习和情感、态度、习惯学习。化学知识学习主要含有化学概念、观点、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方法等的学习,化学技能学习主要有化学语言、计算、实验、心智等的学习,化学能力学习主要有观察、实验、思维、自学等能力的学习。审视化学学习系统,面对众多的化学信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不应该是盛放知识的容器,而应该是选择知识的主人,在选择中学会否定。有人比较中美教育之间的差别发现,中国的家长按照自己的设计来改造孩子,美国的家长是让孩子自己来选择人生。学会否定,从态度上要敢于否定,从情感上要乐于否定,从技巧上要善于否定;学会否定,就是要向权威挑战,打破常规不惟上、不惟师、不惟书。事实上,不少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对一些明显的错误都不敢否定,不能否定,不会否定。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否定,显然是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比如,在化学实验中,实际所做到的化学现象很难与教科书上的描述完全一致,这时应怎么办?又比如,元素周期表形式的选择性问题,典型的元素周期表有:短式周期表、长式周期表、圆柱式周期表、建筑群式周期表、塔式周期表、螺旋时钟式周期表、树式周期表,每一周期表的设计都力图用一定形式对元素周期性作一定的说明,但为什么教材上用长式周期表而不用其他形式的周期表,还有没有更好形式的周期表……
3.创设化学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发展中学会创新,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化学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大量具体的化学知识(概念、原理、定律和规律)以及化学的方法和思路,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并加以应用,还有待于在教学中得到反馈。创设化学问题情境,就是把已学化学知识和规律与新的化学现象、合成方法、物理性质和实验数据甚至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形成新的问题情境,有的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涉及的知识和方法在课本中没有明确的落点,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发展并进一步学会创新,的确有独到之处,也是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化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设计为专题型,也可以设计为两难讨论型;可以是发散性的,也可以是聚敛性的;可以是学科内还可以是学科间等等。比如,通过开设STS课程,解决环保问题、饮用酒精问题等;又比如,有这样一道题目:在沥青中存在一系列稠环化合物,它们彼此虽然不是同系物,但是其组成和结构都是有规律的变化的:(1)该系列化合物中,相邻两化合物递增的CmHn值中m和n的数值分别是m=n=,(2)该化合物里的碳的最大质量分数是。
常规解法是先写出A、B、C的分子式并由此推导出通式,再由通式运用数学极限思想求出碳的最大质量分数,这种解法,不但过程繁杂,运算较难,而且易造成思维障碍。教学时充分让学生讨论,多种方法很快出现,其中,有人从数学平面几何角度,找出这些图形之间的差别,实质是无数图形单元结构在重复,即得递增系列“C6H2”,再转化“C3H”形式,碳的最大质量分数也就唾手可得,这样最大程度发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批判性思维是一个人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性思维的孪生兄弟,从某种程度上讲,没有批判性就难有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应该是学校教育目标之一。如果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能真正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并在学科教学中注重研究和实践,那么,就能真正实现教育之目的:一切为了人和人的发展,不仅仅做社会角色的人,还应该做一个自己生命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