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华处世经典:谦忍大智慧
45109300000019

第19章 真金不怕火来炼——忍恶扬善二(4)

吐谷浑的使者来到长安,李世民亲自接见,苦口言利弊,晓以祸福,希望可以改善关系,重开丝绸之路。吐谷浑的使者表面应允而去,实际上伏允并无悔改之心,仍然不断地骚扰边境。唐太宗对这种阳奉阴违的做法实在是忍无可忍,决定重新打通通往河西走廊的路线。

他先派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为西海道行军总管,率众出征,虽获几次小胜,可是无损吐谷浑丝豪,伏允越加猖狂。唐军一来,他就率部驱马携帐而走,大军一退,他又卷土重来。唐太宗决心大举进攻吐谷浑,派老将李靖为帅出征。贞观九年,以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任城王李道宗、兵部尚书侯君集为副帅。唐军到达鄯州,伏允看到唐军大批人马开进,遂引军西逃,试图以险恶的地形,多变的气候为有利条件,使距大后方路途遥远,运粮困难的唐军大败而归。李靖根据这种情况制定了“连续作战,速战速决”的方针。大军到达库山后,马上分兵千余骑绕过库山,从背后偷袭伏允。伏允腹背受敌,仓皇而逃。

为阻截唐军的追击,伏允下令焚烧粮草丛生的草原,退往砂碛。唐军追了过来,却不见一敌,只见满目焦土,赤地千里。无草缺粮的唐军陷入困境,有人主退,有人请战。副帅侯君集以为:“前时,段志玄前脚刚到鄯州,敌军后脚已到城下,现在吐谷浑如鼠逃鸟散,取之不难,现在不追,将来万一敌人有了喘息之机悔之不及。”于是下令兵分南北两路,深入敌境夹击逃敌。对这类不识大体、出尔反尔的敌人千万不能放松,否则后患无穷。

李靖率一部北进,势如破竹,一败吐谷浑于曼头山,再败敌军于牛心堆。侯君集率南军穿越2000里的无人区,一直追到乌海(今青海省兴海县西南),才看到吐谷浑的营帐,唐军当即端营杀入,伏允仓皇遁逃而去。唐军紧追不放,连战连捷,吐谷浑大多将领非死即降,伏允走投无路,窜入沙漠之中。李靖率军穷追猛打入沙漠,将士们唇焦舌干,只能刺出马血,吮吸解渴,最终在一天傍晚,追上了正准备安营扎寨的伏允。唐军将士英勇杀敌,斩杀千余,收缴杂畜20余万头。伏允儿子慕客顺被迫率众投降。伏允吓得魂不附体,率亲信数十骑向沙漠深处逃去,未过几天,部众散尽,伏允自杀。伏允凶顽不化,不识大体,不但造成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战争,使自己的势力全部瓦解,并且也落个自杀身亡的悲剧下场。

六、适可而止的沉迷——无益之忍

深迷某种爱好并不一定是坏事,也不一定要说三道四的。

但是,无益东西必须忍耐,否则会产生如下的悲剧。

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建立过许多显赫的功绩,但是他的晚年昏庸无道,任用奸佞。江充就是他最信任的一个无耻之徒,施用过许多奸谋坑害无辜,把国家搞得一团糟。

江充原来是赵国邯郸人,当过赵王的门客,因谋害了赵太子,改名换姓,潜逃到长安。

他有一副精明的头脑,又有一张灵巧的嘴巴,很快就在宫中混上了差事,巴结上了汉武帝。

当时,汉武帝已经立了卫皇后生的刘据为太子。后来,武帝宠幸的钩弋夫人生下了弗陵,深得武帝的喜爱,江充就认为,将来当皇帝的肯定是弗陵,便处心积虑地在汉武帝面前进太子馋言,离间他们的父子之情。

有一天晚上,汉武帝梦见许多木头人拿着棍棒打他,吓得他惊叫起来。从此,他得病卧床。江充觉得,这是一个进馋言的好时机,便煞有介事地对武帝说:“陛下的病全是由别有用心的人使用巫蛊之术造成的。臣请求捉拿这些不敬陛下的人,把他们千刀万剐,使陛下早日恢复健康。”

所谓“巫蛊之术”是当时风行的一种迷信把戏,据说把木偶人埋在地下,用巫术诅咒就可以伤人害命。汉武帝本来就很迷信,再加上晚年日益严重的猜忌心理作怪,就相信了江充的话,真的认为有人在用“巫蛊之术”谋害自己。于是,他就授予江充权力,调查法办这些诅咒自己的人。

江充捧着汉武帝的圣旨,带着土兵衙役毫无顾忌地到文武官员和老百姓的家里去调查,凡是挖掘出埋在地里木头人的人家,一律被处死。在不长的时间里,由于沾上这件事而受害的人有好几万。弄得全国上下,人心惶惶,全国笼罩在一派恐怖气氛之中。江充有一个心腹叫檀何,吹嘘自己能够用肉眼识破“巫蛊之术”。他对汉武帝说:“据我施用法术观察,宫里邪气很盛,有人正在用巫蛊术谋害陛下。如果宫里的邪气不消,陛下的病永无法好。”汉武帝便糊里糊涂地给江充下了一道诏书,让他到宫里查办。其实这正是江充耍的鬼把戏,以便达到谋害太子的目的。江充指挥随从闯入宫中,到处挖掘,果真挖出不少木头人,特别在卫皇后和太子住的两个宫中挖出的特别多。太子宫里还刨出了一条布帛,上面写着咒骂皇帝的话。江充见到这些“罪证”,脸上露出了阴笑。扬言要上奏皇帝。他又想,太子已经被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这样把太子交给皇帝,太便宜他了,于是派人去请太子过来,要当众好好侮辱他。

其实太子根本没有埋过什么木头人,那条布帛也是别人栽的赃。太子想,现在江充一手遮天,即使自己能够对父亲当面解释,也是不会取得信任的。太子被逼得走投无路,不得不先下手为强。在江充没有报告武帝之前,他就先派武士把江充一伙逮住。江充被押回来之后,太子指着他骂道:“你这个无耻小人,算计了赵太子还不够,现在又来谋害我们父子!”

说罢,命令武士杀掉江充。那个自称能识破“巫蛊术”的檀何,则被用火烧死,得到应有的下场。

但是,太子的这一举动可把事情闹大了。江充的几个亲信逃到甘泉宫,向武帝夸大其辞地说太子谋反了,杀了江钦差。武帝信以为真,派刘丞相带兵去捉太子。太子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自己能聚集的人都组织起来,真的造起反来了。双方拉开了阵势,在长安城里混战了好几天,伤亡了数万人,把一个好好的京城糟蹋得一塌糊涂。最后,太子兵败逃走,在被围捕时自杀身亡。他的三子一女都同时遇害。卫皇后也因受到连累而被迫自杀。

然而,这场悲剧并没有结束。第二年,刘丞相和在边关抗击匈奴的将军李广利也被诬陷从事“巫蛊”活动诅咒皇帝。刘丞相被杀,李广利的家属被逮捕审查。李在一气之下投降了匈奴,他统领的七万大军全军覆没。汉武帝一生多次取得对匈奴用兵的胜利,最后却由于“巫蛊”之祸在军事上遭到如此惨败,不能不使他受到巨大震动。后来他察觉出所谓“巫蛊”活动,纯属江充等人制造的冤案,于是又下令诛灭江充全家,以此给受害者昭雪。汉武帝知道真相后,对太子的死倍觉懊悔,为了寄托哀思,汉武帝下令修了“思子宫”、“归来望思”台,可是,这对于江充之流造成的灾难又能有什么补偿呢?江充称得上是一位谋略老手,不过他搞的是坑害他人的阴谋。他凭阴谋发迹,凭阴谋害人,最后却陷进自己挖下的阴谋陷阱这中,落得个身首异处,遗臭万年的可耻下场。历史上有些人过份沉迷于某种爱好、忘了自己本份,结果弄得忘国忘身。

李煜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帝王诗人。他是南唐的最后一位皇帝,史称南唐后主。

李煜继承了他父亲南唐中主李瞐的风流作风,酷爱诗词书画艺术,且造

诣很高。即位后,仍然爱读书、吟诗、填词、作画,整天和南唐有名的文人如韩熙载、冯延己、徐铉等人一道,谈论文学、艺术。

他情感上充满了艺术家的浪漫气质,加之沉迷于娥皇和小周后的温柔乡中难以自拔,导致政事不治,国力荒废。

但是,李煜还常常以自己的喜好去干涉法律。当时,有个爱作诗的和尚,中秋对月赋诗,得句曰:“徐徐东海出,渐渐入天衢,此夜一轮满,”没吟完,卡住了。为这苦思冥想,寝食不甘,直折腾到第二年中秋,半夜里忽然灵感发现,续出末句:“清光无处无。”高兴得跺脚拍巴掌,一边颠来倒去朗声诵读,自我陶醉;一边将寺钟乱击一通,想让全城人一道分享他的快活。

夜晚钟声格外清楚。官员百姓们都以为城里出了大乱,狼奔豕突,争着逃跑,自相践踏,死伤无数。惊乱甫定,诗僧被系归案,鉴于他骚扰京城治安,大理寺判他死刑。

这事让后主听到了。他听说诗僧是因为吟诗得了佳句,得意忘形中闯的祸,就传诏大理寺,释放了他。大概因为自己酷爱诗词,所以对有点文才的人总会另眼相待吧!

如此荒废政治、破坏法令,使南唐小国国内危机日益加重,加上性情软弱的后主又缺乏励精图治的坚毅毅力,使得外敌有了吞并南唐的有力时机。

北方的宋朝宋太祖,以南唐违命为借口,令大军水陆并进,浩浩荡荡进攻南唐。

这时的南唐军力微弱,无法和宋朝大军相抵抗。为了挽救国家、后主派能言善辩的徐铉去宋都汴京,想以口舌驰说来保卫国家。

徐铉见到宋太祖后,问道:“李煜无罪,有什么理由要出师进攻呢?”

宋太祖则直截了当地说:“南唐主有罪无罪无所谓。天下本是我赵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无奈的后主在宋军的攻打下,只好躬身投降。

李煜身为皇帝,却不问政事,在其位而不谋其政,这是南唐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七、古人以不贪为宝——贪婪之忍

毋贪,主要是指不贪图名利。这在人际交往中,是个人善于掌握处世分寸的一种体现,也是评价个人修养的标准之一。

洪应明说“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得一世”。

广州石门有一泉水名为“贪泉”,据说饮贪泉者,即使是清廉之士,饮后也会变得贪婪无比。晋朝的吴隐之在前往广州任刺史时,路经此地,他酌泉而饮,并写了这样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大意是说,自古相传口含过贪泉之水的人,就会变得贪心,假如类似伯夷与叔齐这些自古相传的清廉节义之士也饮了贪泉之水,想来他们也绝不会抛弃清廉高洁的人品精神的。吴隐之本人其后到了广州任职,操守清廉,日常菜谱不外是青菜加干鱼而已;他手下的人为了讨好他,每次都去掉鱼骨之后,才把鱼肉呈献上来,他毫不领情,还对他们严罚。

类似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尚有不少。以不贪为宝,强调的是以自律来实现自我节制,放弃贪得无厌的欲望,从而维护自己的高洁人品,增长智慧。这在人际交往尤其是官民、强弱双方的交往时,对于处于官方、强方者更为重要,子罕辞玉,正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而从吴隐之的诗中,我们不难看到设计贪泉的无名者是何等的聪明、何等的善于教化后人,一方面,大凡是贪官污吏,总怕人斥骂其贪,所以,他们见贪泉,必是道貌岸然而不敢饮,但这并不证明他们就不贪;另一方面,对于清官言,正因其不贪,因此,他们就不会因饮了贪泉之水而变贪。相反,类似吴隐之式的清官能以此作镜,明白贪泉设计者们的良苦用心,在关键时刻,时时处处以此意志来自持自律,使自己在廉贪的取舍上,变得更理智,也更清醒,这也正是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所讲的“酌贪泉而觉爽”。

在处世中,贪婪者因其保持有永无停止的贪婪意识,有时也能占到一些小便宜,而这又进一步刺激起了他们的贪婪之心,殊不知,此时已经埋下了得不偿失的隐患,用宝珠来弹打小小的鸟雀,因弹雀而掉入井中,就是贪婪者个人命运的一种境遇。更大的方面,如在与敌方交战中,明智的统帅总会以一些小利益来诱使敌方的首领上钩,从而夺取更大的胜利,战国时的秦惠王就是如此,他一直计划要攻占蜀地,但苦于大批兵马难以通过艰险的蜀道,后来侦知当时的蜀侯本性十分贪婪,秦惠王就令工匠雕琢了一些石牛,将许多金子置放在石牛之后,并称这是牛粪之金,以此来赠送给蜀侯,蜀侯听说,就派人劈山填谷,迎取石牛回去,秦军大批兵马随后循路而至,攻占了蜀地,蜀侯也就因贪小利而亡国灭身,成为世人的笑柄。

不论是处理何种人际交往关系,坚持毋贪的原则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实际的,并应将此与人生的进取心理密切地联系起来。春秋末期,晋国有一个当权的贵族叫智伯。他名叫智伯,其实一点都不聪明,相反,却是个蛮横不讲道理、贪婪无为的人。他自己本来有很大一块封地,他还嫌不够。有一回,他平白无故地向魏宣子要求土地。

魏宣子也是晋国一个贵族,他很厌恶智伯的这种行为,不肯给他土地。他的一个臣下叫任章,很有心计。任章对宣子说:“您不如满足其要求。”

宣子不理解,问:“我凭什么要白白地送给他土地呢?”

任章说:“他无理求地,一定会引起邻国的害怕,邻国都会讨厌他;他如此利欲熏心,一定会不知满足,到处要求,这样便会引起整个天下的忧虑。您给了他土地,他就会更加骄横起来,以为别人都怕他,他也就更加看不起他的对手,而更肆无忌惮地搔扰别人。那么他的邻国就会因为害怕他、讨厌他而一起来对付他,那他便不能这样长久下去了。”

任章说到这里,顿了一下,见宣子点头称是,似有所悟,便又接着说:“《周书》上说,‘将要击败他,一定要暂且给他一点帮助;将要夺取他,一定要暂且给他一点好处’,就是说的这个道理。所以,我说,您还不如给他一点土地,让他更骄横起来。再说,您现在不给他土地,向您发动进攻。您还不如让天下人都与他为敌,他便成了众矢之的。”

宣子非常愉快,马上改变了主意,割让了一大块土地给智伯。

智伯尝到了不战而获、不劳而获的甜头,接下来,便伸手向赵国要土地。赵国不答应,他便派兵,把赵国包围了。这时,韩、魏联合,趁机从外面打进去,赵在里面接应,里应外合,内外夹攻,智伯便灭亡了,果然如任章所料。贪欲不忍,给自己带来灭亡。

东汉时,有一个叫羊续的人到南阳郡担任太守。南阳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的老家,这个地方北靠河南省的熊耳山,南临湖北省的汉水,土地平坦,条件优越,农业生产和工商经济比较发达。由于生活安定富裕,这里的社会风气比较奢侈浮华。郡、县等各级中请客送礼、托门子办事、讲排场、比吃喝之风颇盛。羊续到任后,对这种不良的风气十分不满。但是,他知道要纠正这股风气,先得从郡衙开始,要从郡衙开始,必须从做郡守的开始。

于是,他决定从自身做起,扭转南阳请客送礼等不良风气。一天,郡里的郡丞提着一条又大又鲜的鲤鱼来拜望羊续。他向羊续解释说,这条鱼并不是花钱买来的,也不是向别人要来的,而是自己在空闲时从白河里打捞上来的。接着他又向羊续介绍南阳的风土人情,极力称赞白河鲤鱼的鲜美可口。他又表白说,这条鱼绝非送礼,而是出于同僚之情,让新到南阳的人尝尝鲜,增加对南阳的感情。羊续再三表示自己心领了,但是鱼还是不能收。那郡丞无论如何不肯再把鱼拿回去。他说,要是太守一定不肯收,就是不愿意同他共事了。羊续感到盛情难却,只好把鱼收下。郡丞放下鱼,欢天喜地地辞别走了。郡丞走了以后,羊续提起那条鱼想了一会儿,就让家里人用一条麻绳把鱼拴好,挂在自己的屋檐下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