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注杜诗》 清钱谦益(1582或1580—1664)撰。二十卷。对杜诗诠订笺释,简明扼要,纠正旧注中不少误解与偏见。最大特色在以史证诗,从杜甫所处时代环境出发揭示诗的内容,对诗中人名、地名、典章、文物考释亦有独到之处。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据清康熙静思堂原刻本断句排印,附钱编《少陵先生年谱》,全二册。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
《倭文端公(艮斋)遗书》 清末倭仁(1804—1871)撰。十五卷。内有讲义、奏疏、日记、诗词、书信等,在清末政治、经济、文化诸问题上,坚持守旧派立场。在1867年上奏同治皇帝疏中表示,反对奕等选用科甲官员入同文馆学习天文、算学,认为“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所著诗文乃至书札无不流露封建卫道士的思想。收入《洪氏唐石经馆丛书》。此前有光绪六年(1880)六安涂氏求我斋刊本单行。
《徐霞客游记》 明徐宏祖(1586—1641)撰。十卷、又作十二卷或二十卷。宏祖字振之,号霞客,又号震逸。南直隶江阴(今属江苏)人。博览古今史地秘籍,性好名山胜水,无心仕途经济,专事旅游。足迹所到,北至燕、晋,南至云、贵、两广,旅途备尝艰险。按日记载,不仅描绘了祖国河山的壮美,而且对山脉、水道、地质、地貌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尤其对西南地区的石灰岩地貌、类型及其成因的记载与研究,成就卓著。卒后其友人季会明将积案遗稿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一书,成书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不仅富有地理学价值,而且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文笔生动,记述精详,是一部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名著。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褚绍唐等整理铅印本。全书四十余万字。
《阅微草堂笔记》笔记小说。清纪昀(1724—1805)撰,二十四卷。门人盛时彦曾为是集作序,他说:“河间先生以学问文章负天下重望,而天性孤直,不喜以心性空谭标榜门户,亦不喜才人放诞诗坛酒社,夸名士风流,是以退食之余,唯耽怀典籍,老而懒于考索,乃采掇异闻,特作笔记以寄所欲言。《滦阳消夏录》等五书,俶诡奇谲,无所不载,洗洋恣肆,无所不言,而大旨要归于醇正,欲使人知所劝惩。”集中对各种异闻生动的描写,蕴含不少深刻的思想。即便有宣扬封建道德的糟粕,也有劝世警人的积极因素。有文明书局石印本行世,1980年,天津古籍书店据此刊复印本。
《浙西水利书》明姚文灏著。三卷。取宋至明初浙西水利者辑为一编,大义以开江、置闸、围岸为首务,而河道及田围则兼修之。其于诸家之言,间有笔削弃取,盖斟酌形势颇为详审,不徒采纸上之谈云。有《四库全书》、《豫章丛书》(胡思敬辑)等本。
《海瑞集》明海瑞撰。二编十七辑。此集原有自编《淳安稿》、《淳安县政事》、《备忘集》;万历二十二年阮尚宾刊《海刚峰先生文集》;天启六年梁子璠刊《海忠介公全集》;康熙二十七年其六世孙海廷芳汇辑诸本,编定《海忠介先生备忘录》。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海瑞集》,是由陈义钟搜集诸本重新编校。全书分上、下二编,上编八辑以其活动时期为次编入各体散文;下编九辑包括论著类、序跋类、赠序类、书牍类、赞颂哀祭墓志类、杂记类、四书讲义、诗类、专著,附录有海瑞传记、年谱、文集的序跋以及参考资料。海瑞为官清正廉洁,民间歌颂为“海青天”。其学问文章亦具刚直正气,集中奏疏、公移居多,颇具史料价值。1981年中华书局再版。
《海国图志》世界地理书。清魏源(1794—1857)撰。原刻五十卷,道光二十六年扩至六十卷,咸丰二年增补为一百卷。受林则徐嘱托,据《四洲志》等译稿,参考中国历代史志,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成书。叙述世界各国历史地理;介绍西方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强调“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对改良运动有一定影响。传至日本,竞为翻译。图文并茂,论述兼长。有咸丰三年(1853)古微堂刻本,光绪二十一年(1895)上海书局石印本。
《浮生六记》小说。清沈复撰。原为六卷,今存四卷。复字三白,江苏吴县人。书中描述夫妻情爱和家常琐事,一乐一愁,皆出肺腑。文辞优美,风格清新,略带感伤情调。今存前四卷:《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后二卷《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已阙。有独悟庵丛抄本,及雁来红丛报本。198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俞平伯点校本,收入《中国小说史料丛书》。
《浣花集》五代前蜀韦庄撰。十卷。此集为其弟所编,因庄入蜀定居浣花溪杜甫旧宅而定名。收诗二百二十四首。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为其代表作。自宋以来,残缺不全。通行本有明正德间朱氏文房刻本,汲古阁本,清康熙间有席鉴刻本,绿君亭刊本等。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据《四部丛刊》影印明正德朱氏文房刻本校点刊行,附补遗诗和词集,更名《韦庄集》。
《家训笔录》宋赵鼎撰。一卷。分三十项,举凡治家、孝友、读书、廉勤、经营土地、岁收租课、婚嫁、祭祀等皆有训示,后附《自志》。言简意赅,多有教益。有《函海丛书》和《丛书集成初编》本。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君实)撰。294卷。是我国古代继《左传》之后的一部空前规模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全书约三百万字,上起周威烈王23年(前403)下至后周显德6年(公元959年),共记16朝1362年史事。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用19年多的时间修成此书。其书选材“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所以对封建统治是“有资于治道”的,历来受到特别的重视。在封建社会里成为最高统治者的必读教科书,士人学子也把它作为学习历史的主要课本。其书网罗宏富,体大思精,考证精详,为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史学名著。宋末元初有胡三省为之作注,更为通行。195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有标点本。
《资政新篇》太平天国洪仁玕(1822—1864)撰。写于1859年,不分卷。在这部书中,洪氏提出了事物变通的理论,制定巩固天国政权的四项重大措施,即:一、用人要“禁朋党之弊”;二、移风易俗,革除封建陋习;三、政治经济文化要应时改革,四、要健全法制。同时还提出一些兴办银行、鼓励私人开矿等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都是洪氏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史料。本是向洪秀全提出建议,天王已批准颁发执行,未及实施,天国被清镇压而失败。初刻于1859年,收入195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排印罗尔纲辑《太平天国文选》。
《读通鉴论》史评。明末清初王夫之(1619—1692)撰。三十卷。书成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每卷根据《资治通鉴》所列帝王世系,又分若干篇;每篇则选择该时期历史事件、人物若干,进行分析和评论,史实皆略而不载,为王夫之史论之代表作。书末附《叙论》四篇,阐明著书宗旨。有1975年中华书局铅印本。
《读四书大全说》 哲学著作。明末清初王夫之(1619—1692)撰。十卷。此书约写成于清康熙四年(1665)。全书按《四书》(《四书大全》,明永乐年间由胡广奉敕编纂,搜集宋元以来程朱有关《四书》的解释,括有《四书章句集注》。)原来篇章顺序排列。王夫之通过批判此书,研究宋明理学,考辨各家异同,围绕理气关系、道器关系、心物关系、知行关系、理欲关系和理势关系,阐述自己的哲学思想,为王夫之中年时的重要哲学著作。有《船山遗书》本。
《诸葛亮集》 三国蜀汉诸葛亮(184—234)撰。十一卷。收文四卷、附录二卷、故事五卷。文集部分是诸葛亮的著作。附录大多是辑自《三国志》中有关诏策、书信及后人所作关于诸葛亮的论、赞、碑、铭。故事部分为采摭各书中的有关材料,分列诸葛亮的家世、遗事、用人、制作、遗迹。卷首之末,附入《诸葛亮著作考》。有1960年中华书局出版段熙中、闻旭初编校本。
《陶渊明集》 晋陶潜(365或372或376—427)撰。七卷。前有梁萧统序。诗四卷,收四言诗九首,五言诗百十八首;后三卷为辞赋、记传赞述、疏祭文等十二篇。诗朴质自然,平淡清朗,独具风格。《饮酒》之篇历受称道,《桃花源记》与《五柳先生传》久所传颂,皆表现出作者的人格意识与生活信念。但在南朝当时不为所重。至唐方被诗家所推崇。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皆写诗赞颂,宋元之际则影响日广。陶集传抄、补辑、校订、刊布遂多。明清两代屡见重刻。今本有1979年中华书局版之逯钦立校注本。
《难经》 相传为秦越人(扁鹊)撰。又名《黄帝八十一难经》。一卷。成书年代当在《内经》之后。内容包括人体生理、解剖、病理、诊断、病证、治疗等方面。书中首创独取寸口和分寸关尺的三部诊脉法,为祖国医学脉学之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提出了与《内经》不同的三焦、命门说;系统论述了奇经八脉的循行、功能、病症,补充了《内经》经络学说,论述了五腧穴、原穴、腧穴、募穴的作用,并阐发了“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的针灸治疗原则;在疾病理论上提出了广义伤寒、五脏生积、六腑成聚等问题。是书是祖国医学经典著作之一,影响甚巨。今有《医要集览》本。
《通书》 原名《易通》,又称《濂溪通书》、《周子通书》,宋周敦颐撰。一卷。此书与《太极图说》并出。本书继承《中庸》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宣扬“乾元”为诚之本源,诚又是五常之本,百行之源。还提出“物”、“神”的概念,指出“神”就是精神性的“太极”。提倡“无欲”、“静处”。这种立诚、主静,无欲之说,成为宋、元唯心主义理学思想的特征。有《四部备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