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思想课堂-典籍笔记
45131100000008

第8章 七至十画(3)

《放翁家训》南宋陆游撰。一卷。陆游晚年为训诫子孙,特作此《家训》;于治家、节俭、立身和为人处世等方面对子孙后代提出了要求和训诫,反映了陆游严格教育后代和为人处世的思想,于今天仍多所补益。有《知不足斋丛书》和《丛书集成初编》等多种版本。

《庙堂忠告》官箴著作。元张养浩(1270—1329)撰。一卷。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荐任东平学正,累官礼部尚书。正直敢言,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云庄类稿》等书。是书分十章:修身、用贤、重民、远虑、调燮、任怨、分谤、应变、献纳、退休等。主张为官要严以律己、端正思想、修养品德,强调必须忠于职守,尤要重民,施政要有应变能力,并能协调人际关系。告诫臣吏要“忠直为国”,“知进”“知退”,慎勿“恋慕荣宠”。这些思想和观点,虽主旨在维护其封建统治,但对后人不无启发和借鉴作用。有《四部丛刊三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河防通议》元赡思(1278—1351)撰。八卷。赡思,又译作沙克什。早在南宋初年,周俊著有《河事集》,其收录北宋屯田员外郎沈立所著《河防通义》八篇。金代都水监又有《河防通议》一书。赡思将以上二书删削重复,重新组编合为一书。包括河议、制度、料例、功程、计工法、运输、算法等六部分。反映宋元时期治水灌溉的技术水平。有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收入《中国水利珍本丛书》第一辑。

《郑板桥集》清郑燮(1693—1765)撰。中华书局编辑所辑印。六辑。《家书》、《词钞》、《小唱》、《题画》五辑系据郑氏自刻本排印;《补遗》一辑系从公私藏家及有关报刊、书籍、碑拓中收录郑氏集外作品编成。本书有插图照片三十二帧,书末附有《清史列传·郑燮传》、《扬州府志》、《兴化县志》、《清代学者像传》、《郑燮小传》、《书事》、《墨林今话》、《铜鼓书堂遗藁》,还附有《郑板桥年表》等有关郑板桥生平的资料,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

《定庵全集》清龚自珍(1792—1841)撰。十三卷。包括文集三卷,续集四卷,补文一卷,诗二卷,杂诗一卷,词选二卷。文集、续集皆作者手定,同治间吴煦刻。补文为后来所增。之后,又有《定禽文集补编》四卷,光绪间朱之榛所刻。此外有《未刻诗》等印本。1935年世界书局汇编《龚定禽全集》。1959年中华书局整理出版《龚自珍全集》,共十一辑。收入三百篇文章和近八百首诗词。书后附有清吴昌绶编《定禽先生年谱》、诸家序跋及《佚著待访目》等,为现存最完备的校点本。

《官场现形记》章回小说。清末李伯元(1867—1907)撰。六十回。该书谴责晚清官场的黑暗腐败及种种罪恶,塑造出封建官僚的群丑图。全书由许多独立故事连缀而成,略同《儒林外史》,而讽刺艺术不及。作于1901—1905年,最初连载于《世界繁华报》,后有粤东书局石印本和崇文堂石印本。现通行本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张友鹤校注本。

《空同集》明李梦阳(1475—1531)撰。六十六卷。其中赋三卷,诗三十四卷,文二十九卷,另有附录二卷,为嘉靖间其甥曹嘉所刻。另有明万历间李思孝刻本为六十四卷,又有光绪间刻诗集三十三卷单行本。

《诗经》先秦称为诗,汉尊为经典,始称为《诗经》。收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民歌及朝庙乐歌三百十一篇。内小雅有笙诗六篇,有目无诗,实际存数三百零五篇。全书分风、颂、大雅和小雅四体。汉代传诗者有齐、鲁、韩(今文)毛(古文)四家。齐、鲁诗先后亡遗,韩诗仅存外传。毛诗晚出,独传至今。今称《诗经》即《毛诗》。有《十三经注疏》本。后世传注释本颇多。

《诗品》一名《二十四诗品》。唐司空图撰,一卷。图论诗主言外之音韵外之致。书中把诗创作分为二十四品,各以四言韵语,表其意境,所列诗格,诸体皆备。许印芳《二十四诗品跋》说:“(图)曾撰《二十四诗品》,分题系辞,字字创新,比物取象,目击道存。”司空图肯定诗歌风格的多样性,强调诗歌的艺术意境,以及诗歌创作与批评中的直觉性与感悟性。196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今人郭绍虞《诗品集解》与《续诗品注》合册刊行。

《诗品》南朝梁钟嵘(?—约518)撰。三卷。取汉魏至梁能诗者一百零三人,分上、中、下三品,论其优劣高下,每品各冠以小序,每人又加以评论,为我国最早的诗歌理论批评著作。《诗品序》所表述的诗歌理论观点,并首标滋味说,影响至为深远。有人民文学出版社陈延杰《诗品注》本。

《诗广传》论著集。明末清初王夫之(1619—1692)撰。五卷。是书为作者读《诗经》时所写的杂感,从哲学、历史、政治、伦理及文学观点出发,对《诗经》各篇加以引申发挥,故名“广传”。是书于学术颇有价值。

《诚斋集》宋杨万里撰。一百三十三卷。是集由其子长孺所编。分《江湖集》七卷,《荆溪集》五卷,《西归集》二卷,《南海集》四卷,《朝天集》六卷,《江西道院集》二卷,《朝天续集》四卷,《江东集》五卷,《退休集》七卷。今合并于此集中。是集有周必大题跋,南宋诗人之作流传于今数量最多者,唯杨、陆二家。有《四部丛刊》影印宋写本,《四部备要》本。1962年中华书局有《杨万里选集》出版。

《诚斋易传》初名《易外传》,又名《易斋先生易传》。南宋杨万里(1127—1206)撰。二十卷。曾与程颐《易传》并刊流行,谓之《程杨易传》。是书大旨本程氏易说,广引史传以证之。有《丛书集成初编》本。

《诚意伯文集》明刘基撰。二十卷。此集包括御书、诰诏、颂表等一卷,《郁离子》三卷,文四卷,赋骚一卷,古乐府一卷,诗八卷,《春秋明经》二卷。其诗文均有特色,且影响较大,故与宋濂并为一代文宗。“其诗沉郁顿挫,自成一家,足与高启相抗;其文宏深肃括,亦宋濂、王袆亚之。”(《四库总目》)。以《四部丛刊》本通行。

《详解九章算法》南宋杨辉撰,十二卷,成书于景定二年(1261),现传本非完书,部分内容已失传。该书是在贾宪《黄帝九章算法细草》的基础上写成的。杨辉从《九章算术》246题中选择80题进行详解,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解题”、“法”、“比类”和书末的“纂类”中。“解题”即提示算法要点或解释数学名词,以利初学;“法”多为在原术基础上总结出的一般方法;“比类”体现了作者的演绎思想,书中以法御题,不仅出现新题型,而且出现新的数学分支——垛积术,这是在沈括“隙积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阶等差级数理论。“纂类”变《九章算术》的先题后法为先法后题,以算法为纲,对原书习题重新分类,这是数学思想的一个进步。有《丛书集成初编》本。

《视学》清年希尧(?—1738)撰。成书于雍正七年(1729)。是在吸收西方透视知识的基础上写成的画法几何专著,书中的图形分为立体图和平面图,都很精美。立体图又分两种:轴测图和透视图。轴测图是通过一组平行光线按一定角度把物体投影于平面,这样的投影图可同时显示三个互相垂直的侧面,工程上多用这种图。透视图是用一点射出的一组光线把物体投影于平面,其特点是所画景物在画面上远小近大,适用于美术。年希尧是我国第一个系统研究立体图画法的人。另外,该书平面图中的二视图和三视图为年希尧所创,但是图的位置不够规范。

《孟子》战国孟轲(约前372—前289)著。共七篇。此书继承孔子学说,以性善论为出发点,兼言“仁政”,主张恢复井田制,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教”,“黎民不饥不寒”的理想社会。反对兼并战争,谴责暴君污吏,提出“民为贵,君为轻”。孟子思想中有重视发挥人的主观精神作用的一面,但其错误在于过分夸大。从强调养心、养气等内心修养工夫,发展为“尽心”、“知性”、“知天”,“万物皆备于我”的主观唯心论体系,被称为思孟学派,代表孔门学术思想正传。宋代列为四书。后人在原七篇基础上增入七篇、外书四篇。最有名的注本为汉赵岐、宋孙奭、朱熹注本。今有1962年北京中华书局铅印近人杨伯峻撰《孟子译注》本,《百子全书》本。

《孟子正义》清焦循(1763—1820)撰,三十卷。焦氏博采经史传注以及清儒著作中有关《孟子》的资料,先为长编,再荟萃精义,删繁补缺,纂成《孟子正义》。此著作于训诂名物考证最详,于仁义道德性命之义理亦阐述精微,可谓集《孟子》注疏之大成。范希曾曰:“清儒注《孟子》,焦书最完善。”(《书目答问补正》)。有《焦氏丛书》本、《皇清经解》本、《四书古注群义汇解》本、《四部备要》本。

《孟浩然集》一名《孟襄阳集》。唐孟浩然撰。四卷。其诗由王士源辑集并序,称孟集有诗二百一十八首。今传此集共二百六十二,题二百六十三首,较王辑本增加四十五首,可见孟集中有他人之作窜入。有《四部丛刊》本,1954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据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明刻本重印。

《孟子字义疏证》哲学著作。清代哲学家戴震(1723—1777)撰。三卷。初稿题为《绪言》,修正稿《孟子私淑录》,定稿为现书名。成书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作者通过释《孟子》中的“理”、“天道”、“性”、“才”、“道”、“仁义礼智”、“诚”、“权”等重要哲学范畴,揭露批判程朱理学的唯心论,坚持“理在气中”的唯物主义自然观。有《微波榭丛书·戴氏遗书》本、《指海》本、《国粹丛书》本等。

《契丹国志》旧题南宋叶隆礼奉敕撰。近人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考证此书为元中叶人所撰,假隆礼之名以行。二十七卷。计帝纪十二卷,列传七卷,晋、宋、辽三国往来文书一卷,各国馈贡礼物数一卷,地理一卷,族姓、风俗及各种制度一卷,行程录及使比记二卷,诸蕃杂记一卷,岁时杂记一卷。大抵摘取欧阳修《五代史记·四夷附录》、司马光《资治通鉴》、武珪《燕北杂录》及宋人《使辽行程录》等书原文,分条排比,编次而成。现存者以北京图书馆藏黄丕烈题跋元刻本为最古,以嘉庆二年席世臣校刻的扫叶山房本流传最广。今有贾敬颜、林荣贵点校的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本子使用起来最方便。

《柳宗元集》唐柳宗元撰。1979年中华书局点校出版,凡四十五卷,附外集两卷,外集补遗一卷,并宗元传记、墓志铭、祭文等资料。是书以百家注本及文津阁本为底本,以世綵堂等八种版本校刊,以济美堂等八种版本为参考,系目前柳集最好的版本。

《柳河东集》唐柳宗元撰。四十五卷,外二卷,补遗一卷。是集由刘禹锡辑成,原三十卷。宋代世綵堂刻本题《河东集》,即今集。诗二卷(卷四十二、四十三),一百四十余首。余为文,约五百篇。以论、说、记、书等体裁之作为有名,例如《天说》、《封建论》等篇表达其唯物论的自然观与进步的社会观。其《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集中地表达了柳宗元的文学思想,倡“文者以明道”,“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采色、夸声音而以为能”。后世搜集、整理、注释柳集者较多。有《四部备要》本,1960年中华书局排印本,197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重印本。

《南史》唐李延寿撰。八十卷。包括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记载南朝宋、齐、梁、陈一百七十年史事。与《北史》同时进行编纂,大体是删补移易宋、齐、梁、陈四书而成。其中删削《宋书》较多,增补《梁书》较多。有则删补失当,如删去梁范缜关于神灭论的辩论记载。而增补一些怪诞不经的材料。列传以家族为中心,一姓一族不分朝代,模糊不清。有中华书局标点本。

《南山集》明末清初戴名世(1653—1713)著。十四卷。《论说》一卷,《序》、《书》共五卷,《传》三卷,《墓志》一卷,《记》一卷,《杂著》、《纪行》等三卷。因其清初归隐桐城之南山而得名。戴氏积二十余年所成。该书最初由其门人尤云鹗所刻,集中有诸多发愤激昂之辞,多关史乘之作,如认为南明政权同刘备之在蜀、宋高宗之在南宋,皆为一代王朝,隐喻华夷之辨。后以此遭冤狱,其书也被禁毁。今传十四卷本,是其乡人戴钧衡所辑录,凡违禁之文,全部删汰,无复旧观。有活字本。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489—537)撰。原六十卷,今本五十九卷。原称《齐书》,北宋时始加“南”字,以别于唐李百药所撰《北齐书》。记南齐萧道成至萧宝融七帝(479—502)二十四年史事。纪传体,《纪》八卷、《志》十一卷、《列传》四十卷。因系当代人记当代事,一方面保存了一些原始材料,但另一方面不免有所避忌,毁誉难免出于恩怨,但叙事简洁。分类不当有之,如祖冲之非文学家,而列文学传,然记祖冲之上《大明历》,造指南车,千里船、水碓磨事较有价值。立传失当有之。列传将及二百人,而后妃、宗室、诸王有五十六篇,占四分之一强。而不立食货、艺文、刑法三志,以属缺憾。以宋蜀大字本为最早本,但有缺页。百衲本、金陵书局本较比流通。1972年中华书局有王仲荦点校本。

《南轩集》南宋张栻(1133—1180)撰,朱熹编。四十四卷。其中诗词七卷,表启一卷,记五卷,序二卷,史论二卷,书十卷,答问四卷,题跋、墓铭等文十三卷。其表启史论,反映作者主张修德立政,用贤养民,抗金复仇思想。学术上以“天理为义,“人欲”为利,强调“学莫先于义利之辨”。有四库全书本。

《荀子》 战国荀况(前313—前238)著,三十二篇。其学源于儒学,又吸收老子等学派自然天道观的唯物主义思想,同时吸收孔子、墨子重视人事经验的思想。在天道观上,把“天”解释为自然界,提出“天人相分”、人定胜天的观点。在认识论上,提出唯物主义的世界可知论,强调“物理可知”,主客观接触才能构成认识。还提出正名论的逻辑思想,强调运用推理的方法,反对诡辩学说,强调名实必须相符。重视社会环境的教育改造作用,成为先秦唯物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此书唐杨惊注传播最广,以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卢文弨、谢墉校,嘉善谢氏安雅堂刻本为最佳。有1958年中华书局重印《诸子集成》本,近人梁启雄《荀子简释》,1956年北京古籍出版社铅印。

《带经堂诗话》 清王士禛(1641—1711)著。三十卷。作为诗人和诗歌理论家,王士禛当时的名声很大,被推为诗坛盟主。他的诗歌理论,主要标举“神韵”之说,对清代的诗学有很大影响。本书系张宗楠就王士禛散见于各书的论诗之语汇集而成。初刻于乾隆年间。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的版本,系以同治十二年(1873年)广州藏惰堂重刊本作底本,参校乾隆原刻本重新整理出版。新版本由夏闳校点,对原本重复者进行了删节.并校正了讹误。

《战国策》 原为战国时各国史官或策士所辑录。西汉刘向按国别、年代编辑,删去重复,得三十三篇,名为《战国策》,西汉刘向选辑。东汉高诱作注。北宋时,正文和注解都有散佚,曾巩作了校补。南宋时姚宏作续注,鲍彪重定次序作了新注。元吴师道在鲍本的基础上又作了补正。本书主要记载当时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了战国时代各国、各派之间的斗争。文字生动流畅,是战国史的重要资料。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以姚本为底本,将鲍、吴等人注文以及清黄丕烈的《战国策札记》汇集、整理出版。附1974年发现于湖北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二十七篇,内容与今本《战国策》、《史记》大体相同,有十六篇不见于其它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