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思想课堂-典籍笔记
45131100000007

第7章 七至十画(2)

《陆放翁全集》南宋陆游的诗文集。陆游曾西诉道,乐其风土,因题其平生所为诗卷曰《剑南诗稿》,共八十五卷。有《四库全书》等多种版本。又因其晚年封于渭南,故题其文论集为《渭南文集》,共五十卷,收录表、笺、札子、奏状、启、序、记、铭、传、疏、祝文、劝农文、杂书、跋、墓志铭、塔铭、祭文以及词作等。有《四部丛刊》等多种版本。《四部备要》本把《剑南诗稿》和《渭南文集》合编在一起,题为《陆放翁全集》。1976年,中华书局把《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和《放翁逸稿》编在一起,附录《陆游佚著辑存》,改题为《陆游集》。

《陈子昂集》 一名《陈伯玉集》。唐陈子昂(661—702)撰。十卷,共收文一百三十篇,诗一百二十余首。其诗一反初唐艳丽纤弱的倾向,而风格高峻,开盛唐朴素雄健的诗风。其文洋洋洒洒,颇有自己的政治见解。最早刻本为明弘治四年(1491)扬澄黑口本,《四部丛刊》据以影印。1960年,中华书局出版《陈子昂集》。1981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彭庆生《陈子昂诗注》。

《陈天华集》 清末陈天华(1875—1905)撰。上中下三编。上编是《遗文》,有《中国革命史论》、《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等文章;中编是《猛回头》;下编是《狮子吼》。这些文章集中抨击清政府,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主张反帝反封建,推翻清政府。在《猛回头》中指出“清廷已经是洋人的政府”,号召人民起来,“杀我新来的大敌,杀我媚外的汉奸”。主旨在唤起民众,组织动员民众,推翻清朝黑暗统治。有1944年中国文化服务社排印本。1982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按写作与发表年月顺序编排,并作了校勘。

《纳兰词》 清纳兰性德(1654—1685)撰。五卷。补遗一卷。原有《饮水词》、《侧帽词》、《通志堂词》等词集。后汪仲安据诸本汇抄,编为是书。收词凡二百七十余首。光绪间仁和许增刻,收入《榆园丛书》,当为足本。1954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有铅印本。

《环中黍尺》 清梅文鼎(1633—1721)撰,五卷。成书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这是一部球面三角著作,是在吸收西方三角知识的基础上写成的。作者用投影变换的方法把球面三角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来研究。所用投影法有正投影和斜投影两种,分别称为“正形”和“借象”,尤以正形图应用广泛。把弧三角形(即球面三角形)垂直投影于一个穿过球心的平面,得一曲线三角形,它便是弧三角形的正形。由于在正形图上,可用直尺直接量出所求弧或角的三角函数线,故取名《环中黍尺》。这种投影方法是梅文鼎的一项杰出创造,在世界数学史上也是首次提出。有《梅氏丛书辑要》本。另有《兼济堂纂刻梅勿菴先生历算全书》著为六卷。

《林则徐集》 清林则徐(1785—1850)撰。中山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室编辑。全书分奏稿、公牍、日记、信札、诗钞、文钞六部分。林氏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因禁烟和抗击英军入侵而被革职,谪戍新疆伊犁,所选奏稿和公牍主要是关涉禁烟的上奏和与英人交涉的公牍材料。基本上汇集林氏有关内政、外交的大部分文书档案材料,是研究林则徐思想和鸦片战争历史的重要资料。1963年中华书局出版。

《范石湖集》 宋范成大撰。诗三十四卷,词一卷,石湖词补遗一卷。有《四部丛刊》本,《疆村丛书》本,《知不足斋丛书》本,1962年中华书局铅印本。

《范文正公文集》 亦称《范文正公集》。宋范仲淹撰。二十卷。集中凡诗赋五卷,计二百六十八首,杂文十五卷,一百六十五篇。有北宋刻本。此集由其子范纯粹所编,元祐四年苏轼作序。淳熙间鄱阳从事綦焕校旧刻又得诗文三十七篇,又有别集四卷、补编五卷。范公博通六经,尤以文学著称。其散文、诗、词均有名篇传世。《岳阳楼记》脍炙人口,《渔家傲》词,意境苍凉、深沉感人,为后世广为传诵。本书为北宋刻本影印本。

《郁离子》 刘基撰。三卷。其书为元明以降少见之寓言专集,拟事说理颇有耐人寻味之作,惟艺术性略差,不少与诸多著名之古代寓言相匹。其散文名作《卖柑者言》,既言时政,又具寓言色彩。其中“金五其外,败絮其中”一语,已成古传名句。有明嘉靖刻本,隆庆刻本,振绮堂重刻本,《四部丛刊》本。

《瓯北全集》 丛书。清赵翼(1727—1814)撰。七种,一百七十二卷。此集包括《廿二史荆记》三十六卷、补遗一卷;《陔余丛考》四十三卷;《簷曝杂记》六卷;《皇朝武功纪盛》四卷;《瓯北诗抄》十七卷;《瓯北诗话》十卷、续二卷;《瓯北集》五十三卷等。为赵翼著述总集。有乾隆嘉庆间湛贻堂刊本,光绪三年(1877)刊本。

《欧阳修全集》 即《欧阳文忠集》。北宋欧阳修撰。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晚年曾自编《居士集》五十卷,苏轼为之序。中分乐府、古诗、律诗、赋等。《易童子问》三卷,设与童子问答,阐释《易》中一些问题。《外制集》三卷,为在朝时起草之文告。《内制集》八卷,为在翰林供职起草之文稿。《表奏书启四六集》七卷。《奏议集》十八卷。《杂著述》十九卷。《集古录跋尾》十卷,辑录自周穆王至五代金石文字之跋文。《书简》十卷。前有年谱,后有附录五卷,收录后人所撰祭文、墓志铭、行状、传文等十余篇,由南宋周必大编定。有影印元刻本,有《四部丛刊》和《四部备要》本,另有《国学基本丛书》本。

《欧阳文忠公集》 北宋欧阳修(永叔)撰。一百五十三卷。欧氏为北宋一代文宗,官至参知政事,社会影响很大,平生为文宏富。唯《居士集》为其晚年所自撰,其余皆为后人裒辑,各自流传。今本为周必大所编定。有《四部丛刊》本。

《尚书》 先秦古籍。为虞、夏、商、周的典、漠、训、诰、誓、命等文献。秦焚书后,汉初传二十八篇,用当时文字写成,称今文。自孔安国有《古文尚书》之后,遂兴古文。后今、古文尚书皆佚而不传。东晋时梅赜献《古文尚书》五十九篇。唐孔颖达据此本撰《尚书正义》。宋代收入《十三经注疏》。经阎若璩等考证,确证《古文尚书》之伪。但今文《尚书》二十八篇却赖以流传至今。通行本收入《十三经注疏》。

《尚书引义》 哲学、政论著作。明末清初王夫之(1619—1692)撰。六卷,五十篇,篇间不相连属,各有独立论题。书成于康熙二年(1663)。是书引申《古文尚书》中某些观点,借以发挥自己的思想。载入《船山遗书》。

《呻吟语》 哲学著作。明吕坤(1536—1618)撰。六卷。是书分为内处篇。内篇七门:性命、存心、伦理、谈道、修身、问学、应务。外篇九门:世道、圣贤、品藻、治道、人情、物理、广喻、词章。全书反映了吕坤不侈谈性命,讲求实学的反理学思想。时人称其著述“多出新意”,其精华在于博宗百家,通其大意,于各家不偏不倚,达于一中。收入明万历中刊刻清同治光绪间修补印《吕新吾全集》。

《明史》 纪传体史书。清明史馆纂修。题张廷玉(1672—1755)撰。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表十三卷、列传二百二十卷。凡四修,初修于顺治二年,再修于康熙四年,无大进展。康熙十八年复召试博学鸿儒二等五十人分撰,徐文元监修,万斯同删润,历二十年草成《明史稿》四百六十卷,后经王鸿绪删窜为三百一十卷,张廷玉康熙五十三年进士,雍正元年起任总裁,增删王稿,至雍正十三年(1735)终成定本。前后历时九十年,记事始于洪武元年,终崇祯十七年(1644),多取材于《明实录》、档案、文集、奏议、图经、志书、私史、邸报等,编次严谨,考订颇精,为研究明代社会历史的重要史籍。1974年中华书局据乾隆武英殿原刊本,并参以《明实录》、《明史稿》标点出版。

《明文在》 总集。清薛熙编。一百卷。熙字孝穆,常熟人。布衣文士,著有《依归集》。是书仿萧统《文选体例》,各体之中复以类从。选录明人诗文二千余篇,大体以唐宋派古文为标准。有康熙三十一年刻本,光绪间江苏书局刻本。

《明实录》 编年体史书。明史馆臣撰。据起居注、时政记、日历、中央地方诸司章疏奏牍、抄存邸报、传记、先朝遗事资料,累朝分编,相续成帙。其包括:《太祖实录》二百五十七卷,建文元年董伦等修,永乐元年解缙等重修,九年胡广等复修。记事始元至正十一年。万历时,附建文帝四年事于书后(通行本仍附于《太宗实录》)。《太宗实录》二百七十四卷,洪熙元年杨士奇等撰,其中前九卷《奉先靖难事迹》将建文帝事附入。《仁宗实录》十卷,与《太宗实录》同时修。《宣宗实录》一百一十五卷,宣德十年杨士奇等起修。《英宗实录》三百六十一卷,成化元年陈文等起修。记事始宣德十年,终天顺八年,景泰帝八十七卷附在其中。《宪宗实录》二百九十三卷,弘治元年刘吉等起修。《孝宗实录》二百二十四卷,正德元年刘健等起修,焦芳等续修。《武宗实录》一百九十七卷。正德十年费宏起修。《世宗实录》五百六十六卷,隆庆元年徐阶等起修,张居正等续修。另有《睿宗(世宗之父)实录》五十卷,嘉靖四年费宏起修,不居一朝之数。《穆宗实录》七十卷,隆庆六年张居正等起修。《神宗实录》五百九十六卷,天启元年叶向高起修。《光宗实录》八卷,与《神宗实录》同时起修。天启末,权阉魏忠贤当权时,凡与《三朝要典》柢牾之事尽删掉。《熹宗实录》八十七卷,崇祯元年温体仁等起修。清顺治时明降臣冯铨以其事阉党事载于实录遂窃毁之。今缺四年和七年六月共十二卷。举凡政务措施、典章制度、财政赋税、经济措施、军事活动、重大事件、社会状兄、自然灾祥、风俗习惯,以及帝王婚丧、生子命名、祭祀、营造和外交等均有详录,对诏令、奏议、案牍、大臣事迹亦择要收录。惟记事多讳饰,太祖、英宗、光宗、熹宗诸朝多经窜改。旧有十几抄本传世。卷帙、内容皆微有异同。一九三九年南京图书馆传抄本,附后入所辑《崇祯实录》,首先被复印为二千九百二十五卷行世。一九六一年以来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所以北京图书馆藏明内阁副本缩微胶卷影印为三干零四十五卷本,附有校勘记和《崇祯实录》、《崇祯长编》及部分《宝训》等。

《明儒学案》 明末清初黄宗羲撰。六十二卷。立十九学案,记二百零八人。此书以阳明学派为中坚,对于其他学派也力图予以相当位置。每案首列小序,述其学术源渊与要旨;再立小传,分记学者生平、经历、师承,概述学术基本观点,加以评论,表示己见,最后选其文集、语录,“皆从各人全集纂要钩元”,以原著介绍学者思想。《学案》网罗了明一代重要学派,资料全面、精确,评价切要,编纂得体,受学者称许。为中国第一部学术思想史专著。由于作者学术观点的局限,一代学术思想史又非“一人之见”所力及,也不免有名学者未立案,立案者评价偏高偏低之不足。以乾隆四年(1739)刻本为祖,后有《四部备要》、《四朝学案》、《国学基本丛书》等本。

《典论》 三国魏曹丕(187—226)撰。五卷,二十篇。原书已佚,清黄奭及孙冯翼有辑本。现存篇章有《奸说》、《内诫》、《论周成汉昭》、《论太宗》、《论孝武》等。全书为综合性的著作,其中有政论、散文、诗赋,今已无从得见全貌。清严可均辑其佚文收入《全三国文》卷八。《论文》一篇,为我国最早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探讨了文学与社会、作家与作品、体裁与风格等等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为梁萧统收录于《文选》。又称《典论论文》。

《国语》 相传为春秋时人左丘明所著,实成书于战国时期。共二十一卷。分为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语,所记史事与左传相参,故有《春秋外传》之称。起西周穆王征犬戎,迄韩、赵、魏灭智氏。除周、郑稍涉西周事外,余皆不出春秋时期。记事较《左传》早二百四十六年,有九十四条目内容两书不同。此书以着重记述人物言论为特征,对当时政治、外交、军事亦有所述。史料价值以周语、楚语为较高,晋语、郑语、鲁语次之。齐语记管仲相齐措施,吴语、越语涉及吴国覆灭过程及两国制度、风俗等,可补《左传》遗缺。三国韦昭注为最早,后人注本均以韦注与书并行。今有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标点本。

《牧民忠告》 官箴著作。元张养浩(1270—1329)撰。二卷。系作者任县令时所撰。上卷六篇;下卷五篇。总七十四条。其中如省己、戒贪、治官如治家、民病如己病、约束、省事、勉学、劝农、恤鳏寡等条体现张氏律己守职,求实爱民等主导思想,封建社会所谓“父母官”。又如存恕、自责、救赈、均赋、致政诸条,反映作者勤政保民、兴利除弊、注重节操等鲜明主张。有《四部丛刊三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知言》南宋胡宏撰。六卷,《附录》一卷。为作者论学之语,随笔札记,屡经修订而后成。为说守其家学之传,主张性无善恶,心以成性,天理人欲,同体异用,同行异情,其体曰性,其用曰心,等等。论治道以井田封建必不可废,为泥古而流于迂谬之说。但论说多明白正大,足以阐正学而辟异端。有四库全书本、《百子全书》本等。

《岳忠武王文集》宋岳飞撰。八卷。岳飞不只是南宋时著名爱国将领,而且兼善诗词。是集分奏疏、书启、诗词等八卷,附年谱、遗事等合为一卷。有西京《清麓丛书续编·四忠集》本,另有新刻诸葛宗岳史公文集本。又或题《岳忠武王集》艺海珠尘本一卷,《乾坤正气集》本题八卷。《半亩园丛书》本题《岳忠武王集》八卷末一卷。

《念庵集》明罗洪先撰。二十二卷。洪先字达夫,号念庵。江西吉水人。嘉靖进士。官至太常少卿。学本良知性命之说,所作诗文亦不拘一体,变化多端。是集为其门人编定刻行。清雍正元年(1723)六世孙罗继洪重刻,收入《四库全书》。

《金史》元脱脱为都总裁,揭溪斯、张起岩、欧阳玄等为总裁,集体编撰。一百三十五卷。本书包括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附《金国语解》一卷。所据史料主要取自金实录,王鹗所作《金史》,刘祁《归潜志》、元好问《壬辰杂编》“野史”等。本书为之修三史中之佳作,是研究金史与女真史最基本的史书。清人施国祁有《金史详校》,今人陈述先生有《金史拾补五种》。今有元刊本影印本行世。后有明监本,清殿本、百纳本等。1975年中华书局点校本最为通行。

《金瓶梅词话》长篇小说。作者说法不一。明万历刻本“欣欣子”序云“兰陵笑笑生”作。明沈德符《野获编》则云“为嘉靖间大名士手笔”,后人因疑为王世贞所作。鲁迅、郑振铎等考证书中有大量山东土语,而古兰陵即在今山东境内,因推知“兰陵笑笑生”即为山东人,真实姓名已无从查考。全书一百回。以《水浒》中西门庆与潘金莲的故事为主线,描写恶霸西门庆,勾结官府,横行乡里,蹂躏妇女,由发迹到灭亡的罪恶历史。有明万历三十八年刻本,藏北京图书馆。1933年北京古佚小说刊行会据此本影印,并附崇祯本《金瓶梅图》百页。1957年文学古籍刊行社亦据万历刻本影印。另有明崇祯刻本,书中唱词悉行删去,故单题《金瓶梅》。又有上海杂志公司、《世界文库》等铅印删节本。还有清康熙四十七年所刻满文译本。

《周易》又称《易经》,是我国古代有哲学思想的卜筮之书。内容包括两部分: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及所附卦辞、爻辞为经;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称十翼为传。主要通过象征天(乾)地(坤)雷(震)火(离)风(巽)泽(兑)水(坎)山(艮)八种自然现象的种种结合形式,推测自然和人事的变化。以阴(— —)、阳(—)的相互作用为产生天地万物的根本原因。现通行本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之《周易正义》,收入《十三经注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