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植物是人工培育的植物,它起源于野生植物。例如,原产我国的野生大豆(Glycineussuriensis),经过劳动人民的长期驯化,种子由小到大,由黑变黄;油分由少增多;产量由低到高;成为遍及世界的栽培大豆(Glycinemax)。这里说明一点,本节所论作物是指广义的作物,即栽培植物,它们与野生植物大不相同,如何分类和命名,仍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其分类方法,一种为自然的分类方法,一种为人为的分类方法,2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依据原则和系统。
一、植物的自然分类方法
这种分类方法是以植物进化过程中亲缘关系的远近程度作为分类依据。形态结构相同,亲缘较近,归为一个分类单元。如苘麻和棉花相同之处较多,归为锦葵科;小麦同大麦相同之处也不少,同归为禾本科。虽然,苘麻和小麦相同之处较少,则不归为同科,然而它们都有种子这种特征,所以它们又归为种子植物门。从自然分类系统可以看出各植物间的进化和亲缘关系。
二、作物的人为分类方法
著名的分类学大师林奈(1707~1778)很早就采用此方法。这种分类方法主要凭借人们对植物形态结构的观察,器官功能的认识以及习性和用途的了解,作为分类的依据。我国医学大师李时珍(1518~1593)曾按植物的外形和用途分植物为草、木、谷、果、菜5个部分。各类植物栽培学,根据本学科的特点,也都有一个人为的分类系统。为了本书的需要,在自然分类系统的基础上,归纳了作物栽培学、蔬菜栽培学、果树栽培学和树木学等书的分类系统,本着按经济意义分类原则,将作物分为农作物,园艺作物和林作物。以下按用途分农作物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绿肥饲料作物;分园艺作物为蔬菜作物、果类作物、观赏作物等;分林作物为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等。再下根据主要收获器官分根用、茎用、叶用、花用、果用、种用和全株用作物;再向下与自然分类系统阶元接轨,即属、种、类型和品种。这里要说明一点,由于作物生产的需要把类型和品种也纳入分类单元。
三、作物群落的分类和命名
对于作物群落分类国内外学者有着不同意见。为了本书的应用,根据我们归纳的作物分类系统,本着“特征特性大同小异和经济用途一致”的原则,初步提出小麦群落分类系统如下:
作物群落如泡桐小麦群落;
农作物群落如小麦棉花群落;
粮食作物群落如小麦豌豆群落;
颖果用作物群落如小麦玉米群落。
小麦群落如冬小麦夏花生群落国际上对于群落的命名,包括所有生物群落,都没有严格规定。根据实际情况,作物群落的命名可按以下5种方法。
1.以各群体名称命名因为作物群落中的群体数目,不像野生植物群落那样多。一般命名可将各群体的名称,按种植顺序列出,例如白菜大蒜棉花西瓜群落。如果群体数目较多也可以优势群体命名,如棉花群落。
2.以生态条件命名如水生作物群落。
3.以耕作栽培命名如旱作群落、间作群落和春播群落等。
4.以产地命名如棉田群落和粮区群落。
5.混合命名如平原麦棉套作群落和山区玉米大豆间作群落等。
以上各种命名方法可以应用于不同的情况,都有其一定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