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教给孩子的人生第一堂课:女孩篇
4517100000024

第24章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4)

爸爸看了看阳阳说:“我和你妈妈的确对你有过那样的承诺,现在你答应我们的已经做到了,我们也应该兑现对你的承诺。但是现在我们要和你商量一下,是否可以不去旅游,把那笔钱省下来,以你的名义捐赠给希望工程……”爸爸话还没说完,阳阳就不高兴了:“我那么努力学习,就是为了能够去杭州旅游,现在我做到了,干吗不带我去啊?”看到阳阳不高兴,妈妈接着说:“你能考上重点中学,我和你爸都替你高兴!也觉得应当带你出去旅游一趟,表示我们的奖励。但我们慎重地想了想,觉得你刚上中学,今后的路还长着呢!尤其是想到我们自己的孩子能上重点中学,而一些贫困的孩子却连上学的权利都难以实现,所以……”

“不过,如果你坚持要去的话,当然也是可以的。”爸爸不想让阳阳不开心,又补充了一句。

阳阳想了想,爽快地说:“好吧!我同意把省下来的钱捐赠给希望工程。今后我也要帮助更多的人!”

一些儿童心理学专家认为,奖励可以分为内在奖励和外在奖励两种。内在奖励,是指活动本身所含有的情趣和意义,让孩子获得愉悦的体验和活动成功后产生喜悦、满足、自尊等正面情绪,而这些正面情绪是孩子活动的根本动机和动力。外在奖励,则是指活动后父母或老师给孩子外加的报酬,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外在奖励对孩子所起到的激励作用就像昙花一现,稍纵即逝。

如果家长只注重对孩子的物质奖励,就很容易使孩子将物质的奖励作为她的追求目标,产生见利忘义、无奖不做的不良心态,这对孩子的成长自然是有害无利。所以,家长不要以这种“贿赂”的方式来鼓励孩子,因为孩子的好行为应该建立在她们自己的意愿和对家庭的归属感、责任感之上,而不是靠金钱奖励交换得来。在对孩子进行奖励的时候家长要做到,要以精神奖励为主,金钱奖励为辅,这样可以强化孩子的进取意识。具体可以这么做:

第一,重视奖励的教育性。

奖励的教育性是指通过家长的奖励,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孩子获得愉悦的感受和幸福的体验,从而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之所以对孩子进行奖励,目的是为了帮助孩子取得更大的进步,重视奖励的教育性,可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家长不应该单纯为了奖励而奖励。在奖励孩子的时候要让孩子明白对她的奖励不是因为她做的事情的本身,而是因为她做事情的态度。如此,才能让孩子正确分辨什么样的行为是值得受到奖励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对的。

第二,做到精神奖励为主。

家长总是想在物质上去满足孩子,在大人眼中,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往往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吸引力。不能说这种想法是错的,但是在孩子身上产生的化学效果似乎没有那么明显。所以与其费尽心思在物质上去满足孩子,倒不如从精神上对孩子进行补给。一句赞美的语言、一个微笑、看似简单的动作等精神上的激励,都会激发孩子的进取心。

第三,奖励也要有原则。

父母应该明白对孩子奖励只是一种手段,它是为了能够让孩子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使用的,因此,父母在实行奖励时一定要以教育为基础。奖的“度”也要因事、因时、因人而异。

一个孩子如果在各方面表现都很好,就没有必要对她时时奖励。相反,对一个品行、学业均较差的孩子,一旦有了进步,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进步,父母也要郑重其事地给予夸奖,以激励她向第二个上进的目标努力。

父母奖励孩子终究是为了孩子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相信只要家长掌握好火候,把握好分寸,在父母的赏识教育中,孩子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让女孩了解生活的艰难

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苦难对于人生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也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上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翻开历史的画卷不难发现,但凡是获得成就的人大都是从“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走过来的。生活的艰难不但没将他们压垮,反而给了他们勇往直前的动力。

爱护孩子、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职。现如今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父母和爷爷奶奶的溺爱,使得孩子在家中地位显赫,活脱脱一个刁蛮公主。孩子年龄较小,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她们思想单纯,往往把事物看得极其简单,她们固执地认为,凡事都是她们眼睛里看到的那个样子。从而使得她们认为“生活就应该这样,生活就是这么简单”的想法,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变得缺乏抵抗困难的能力和竞争意识。

如今的父母都是吃苦走过来的,他们爱孩子,于是就不想让孩子像自己当年那样吃苦。家长希望孩子从小就享受生活,尽量帮助孩子抵挡住暴风雨,让孩子一直处于风平浪静、一帆风顺之中。但是,家长有没有想过,因为孩子长期生活在这种安逸的环境中,所以她们害怕困难,学习时也不愿吃苦,遇到稍微难一些的题就不愿意动脑筋,甚至产生我无论学与不学都不会缺吃少穿的荒唐想法。这就是安逸所换来的结果。这个结果是家长所期望的么?

孩子对生活的艰难缺乏理性的思考,所以我们的小公主只会大手大脚地花钱,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珍惜钱财,也不懂得感谢父母。因为她们已经习惯了享受方便、快捷的生活,而不懂得去开拓和创造生活。这样缺乏抵抗力的女孩将来又怎能抵抗住大风大浪呢?

父母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无可厚非,这是父母对孩子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毕竟,中国自古就有“富养女儿”的传统思想。但是,如果父母不掌握好分寸,孩子就会沦为花钱如流水的“刷卡机器”。如此挥霍金钱,不懂得珍惜,那孩子将来要怎样去生活?

小洁和雪儿是一对好朋友,两家大人也走得很近。从小到大,小洁和雪儿都是在蜜罐里长大的,要什么有什么,大人从不委屈孩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两个孩子的关系也出现了细微的变化,不再像以前那样老是黏在一起,而且也不知道怎么了,动不动就在一起吵架。有一天,小洁哭着回家说要买一双耐克的鞋子。

妈妈一边安慰女儿,一边问道:“女儿,怎么回事啊?谁欺负你了?”“不是的,今天雪儿买了一双好看的耐克鞋,她就在我面前显摆。还说我买不起!”小洁抽泣着向妈妈解释。

“哦,说你买不起就买不起,那你哭什么呀?”妈妈安慰道。小洁气愤地说道:“我就是受不了雪儿得意的那个样子,她能有的我也要有,妈妈,你赶紧给我买一双比雪儿那双还好的耐克鞋吧,我明天穿到学校去气气她!”

“小洁,难道我们买鞋就是为了互相攀比炫耀吗?这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比更重要的东西!”妈妈继续安慰。

“那什么是更重要的东西呀?”小洁泪迹未干,一脸疑惑地问妈妈。“就是学习成绩啊,还有是不是懂礼貌,是不是好学生啊,这些才是最重要的呢!一双耐克算什么,它又换不来好成绩,好孩子!对不对?”妈妈语重心长地说道。

“嗯,我成绩比她好,我要在学习方面彻底打败她!”小洁语气坚决地说道。

有句老话说得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什么“贫穷”反会让孩子“早当家”呢?因为只有“贫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苦”和“累”的滋味,这种滋味并不好受,孩子体会到了,也知道自己不喜欢这种滋味,便会发愤图强,努力想办法摆脱困境。也只有“贫穷”才能让孩子体会到父母赚钱的艰辛,体谅爸爸妈妈的不容易,从而更加孝顺父母。

为了使孩子将来能适应风云变幻的社会环境的要求,家长不妨让孩子尝试一下“贫穷”,适当地给孩子灌输一些“忧患”意识,锻炼她们独立思考、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对她们今后适应社会大有益处。

第一,让孩子经历贫穷。

如果家长只是用嘴巴去教育孩子该如何去花钱,孩子根本不会放在心上,嘴巴说出来的东西毕竟是抽象的,而孩子的思考和理解能力又有限,所以,家长苦口婆心说得再多,孩子依然会我行我素。

当然,家长也不能只说不做,不论家庭条件如何,在用钱方面一定要对孩子进行引导。像是在家中减少大鱼大肉的机会,减少去商场的次数等,通过这些活动来告诉孩子,赚钱不容易,花钱是要有节制的。

第二,打消孩子的炫富念头。

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的世界里也开始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对于这些信息,孩子还缺乏筛选的能力,不知道何谓好、何谓坏,看到有意思的便会去模仿。像是社会上的一些炫富、比富观念,会对孩子的金钱观造成严重的歪曲。所以家长一定要提防孩子这种念头的出现,一旦发现孩子的思想出现这种倾向,家长要及时进行扼杀。同时家长自身也要做到不攀比,并告诉孩子炫富是不对的,如果要炫的话,就炫成绩,炫做人。

第三,让孩子的精神生活丰富起来。

平时多让孩子看一些书,多接触一下大自然。孩子的精神生活丰富了,就会自动地转移对物质生活的追逐。因此家长可着重培养孩子的精神生活,让她远离物质生活的诱惑。

现在社会竞争力非常大,父母要知道,如果一直让女孩这样花钱没有节制,不知道何为贫穷,那将来孩子走向社会所要吃的苦要比现在多得多。所以,为了孩子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父母不妨让孩子贫穷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