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教给孩子的人生第一堂课:女孩篇
4517100000025

第25章 好品德为女孩造就美丽人生(1)

每一个父母都是望女成凤的,单纯的依靠美丽,恐怕这个理想是不会得到实现的,美德是一种修养,是衡量一个人真正价值的标准。没有美德作为支撑的容貌只能是昙花一现。只有美德才能让女孩收获真正的美丽。孩子只有具备美好的品德,学会做人,将来才有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才,创造幸福的人生。因此,家长要理智地培养女孩的美德,给她增添一道靓丽的光芒。

百善孝为先

羊有跪乳之恩,鸟有反哺之义。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绝大部分孩子都只记得自己的生日,不记得父母的生日,这是不对的,自私的。孩子经常会向大人吵闹:“爸爸,妈妈,你们什么时候给我买生日蛋糕呀?”父母就会告诉她:“等你过生日,爸爸妈妈就给你买。”

于是孩子高高兴兴地等待自己生日的来临,对她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节日。但她们显然忘记了父母也会过生日,好像父母从来就没有生日,或者说父母的生日没有什么意义。

如果在一个生日晚会上突然问过生日的孩子:“请问你知道你父母的生日吗?”情况一定会非常尴尬,因为这位在自己生日晚会上高兴得要飞起来的孩子通常不知道父母的生日。

儒家认为,“孝”是伦理道德的起点。一个重孝道的人,必然是有爱心的、讲文明的人。但是现实生活中,遗弃老人、虐待老人的事情屡见不鲜。如此怎能不令人痛心!正可谓亲情是人间第一情。亲人不仅流淌着相同的血液,还传承着彼此心灵的默契。漠视亲情,就会成为一个怪物;忽略亲人,将失去最宝贵的心灵财富。

但是,现在的孩子在家人的万般宠爱之下,她们的心中又如何记得起父母的需要?又如何知道父母的喜好?

5岁的青青特别爱吃鱼肉,每次吃鱼都开心得不得了。今天妈妈专门给她做了鱼。鱼买回来后,妈妈又洗又切,忙得晕头转向的,经过一番精心的烹饪终于把一盘诱人的鱼端到了桌上。妈妈顾不得抹额头上的汗水,又帮青青把饭盛好。以往妈妈都是先看着青青吃,并不断给她夹肉,等她吃剩下后,妈妈才开始“品尝”。今天妈妈夹起一块鱼肉,其实也就是试试味道是否可口,可是鱼肉刚进口,青青就两眼一瞪,摔掉筷子,大叫道:“谁让你吃我的鱼的?那是我的,你给我吐出来,快赔我!”说着抓着妈妈乱打起来……

看到上面的状况,可能很多人都为青青的妈妈感到悲哀,为青青不懂事而伤心,但发生这种事情的根本原因又在哪里呢?长期以来,父母对孩子的强烈溺爱已经扼杀了孩子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而孩子在成长时期正处于自我中心思维占强势地位的阶段,难以从他人的角度思考和理解问题。这样,家长的溺爱势必强化孩子的自我中心,使孩子自我表现中心向社会中心转移发生困难,最终导致上面的一幕。

希文的爷爷与他们生活在一起,平时爸爸妈妈都对爷爷非常尊重,不管大事小事,都会听听爷爷的意见;吃饭时,爷爷不上桌子,决不开饭;对爷爷照顾得非常周到。而爸爸妈妈的一举一动,都被希文看在眼里。

有一次爷爷生病住院了,希文坚决要求每天到医院去陪爷爷一会儿,还时不时地提醒爸爸,要给爷爷炖鸡汤补身子啦、把爷爷最爱的收音机拿来给他解闷啦、要给爷爷换床单了……希文就像个小大人似的跑前跑后,虽然没有帮上什么忙,却令爸爸妈妈感到很欣慰。

希文如此乖巧懂事,爸爸妈妈怎能不开心呢?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父母注意培养孩子关照父母的习惯,经常让孩子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很有必要的。毕竟,如果只是用嘴去教育孩子,孩子得不到最真切的感受。而只有亲身体验了之后,她才能领悟到父母照顾她的辛苦,从而就知道体谅父母,希望尽自己的力量帮父母做事,为父母分忧解愁!那父母要采取什么方法来让孩子知道孝敬父母呢?

第一,用爱心故事来感染孩子。

孩子在成人之前正处于一种发展性的自我中心阶段,难免会表现出“小气”、“霸道”等现象。家长要了解孩子的这一心理特征,允许孩子适当地表现出与孝顺相悖的“自私”行为,以避免孩子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另外孩子的情感又是与认知相结合的,情感的产生受知识经验的影响。所以家长应丰富孩子有关孝敬长辈的知识,没有孩子不喜欢听故事,家长要多给孩子讲述《孔融让梨》之类有爱心的故事。并让孩子分析大家为什么要表扬孔融,使孩子懂得分享和谦让是一种优良的品质,鼓励她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孔融学习。

第二,抓住机会对孩子进行“随机教育”。

“孝顺”教育应从发生在孩子身边的小事出发,让孩子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学会孝顺。单纯地讲一些无形的大道理,很难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作为家长应善于观察孩子,抓住时机进行随机教育,如:当把好吃的留给孩子吃,家长只是在一边看时,家长就应该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让孩子懂得父母的爱心;妈妈在给孩子做饭,洗衣服时,让孩子看到妈妈头上的汗水,手上磨出的老茧。总之,要让孩子看到父母真切的爱,从而引导孩子学会爱父母。

第三,要以身作则,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

孩子在尚未形成自己的思想之前,做事情都是靠模仿的。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这样家长不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应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亲,绝不能添了儿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说平时由于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而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休假日的时候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时间久了,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坚强,谁说女子不如男

相较于男孩来说,女孩由于女性荷尔蒙的作用,往往会显现出脆弱、娇气、抗挫能力差等个性特征。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总会遇到许多这样那样的挫折。如果每当遇到挫折时,她还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父母就已经把挫折“摆平”了,那么这样做并不是为孩子好,而是亲手为孩子挖了一口“温柔的陷阱”。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的机会,所以她根本不懂得何谓坚强。

也正因如此,有些女孩的性格就表现出懦弱、缺乏独立性。其实孩子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性格,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给予了过分的保护和溺爱。本来该是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家长一声不说就都替她做了。从而限制了孩子的主动性,而孩子也一切听从家长的安排。因为她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知怎样去做,也不敢去做,处事畏首畏尾,对任何活动缺乏主动,意志不坚强,缺乏独立性。

每一对父母都不可能照顾自己的孩子一辈子,只有让孩子自己长本事,那她才能在未来的日子里独立生活。在孩子的生命历程中,坚强的性格尤为重要。

父母的角色是重要的,父母的爱是无私的,这种爱可以包容孩子的一切。但是,如果父母一味地对孩子进行包揽照顾,久而久之,孩子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依赖思想,行为上也会有软弱性。

许多父母都有这样一个心理,为了孩子,自己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孩子的所有缺点都是可以原谅的,进而对孩子百般纵容,殊不知,这种“代办”式的溺爱只会害了孩子。

虽说女孩不够坚强、不够勇敢,跟性别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但父母可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使这种先天的劣势减小到最低。

一次,冰冰在外面玩儿时不小心摔倒了,手上擦破了一点儿皮,冰冰哭喊着找妈妈:“妈妈,妈妈,我的手破了,还流血了!”妈妈看了一下,虽然心疼,但还是装作无所谓的样子对冰冰说:“一点小伤,没问题,勇敢的孩子不能哭。”然后给冰冰的手进行了简单的消毒后,就让她接着玩儿去了。

爸爸下班回来,看到冰冰手上的伤,马上将冰冰拉到跟前。一边紧张地看冰冰的手,一边问冰冰疼不疼。看到爸爸紧张的样子,冰冰顿时觉得手很疼,眼泪也跟着出来了。妈妈悄悄地拽了一下爸爸的衣角,爸爸会意地说:“来,让我看看冰冰的手好了没有?”冰冰一边伸出小手哼哼着,爸爸故意惊讶地说:“噢,这么小的伤,已经快好了!我们冰冰可真是个勇敢的孩子!是不是?”冰冰听了点了点头,又若无其事地玩去了。

如果孩子从小摔倒了就有人把她们扶起来,这样的孩子没有真正自己处理过问题,因此在面对困难时,她们会像受到惊吓的鸵鸟一样。只是她们不是将头埋在沙子里,而是埋向父母的怀抱,在没有父母怀抱的情况下,她们只得退缩,甚至会做出愚蠢的事情来。

生活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想必女孩父母们早已认清了这样一个事实:没有人会因为她是女孩而对她特殊照顾;更没有女孩能依靠自己的性别优势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所以,要想让女孩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顺畅,做父母的首先要学会放手。只有试着让我们的小公主自己去直面困境,她才能够更快、更好地成长。

女孩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喜欢依赖父母,加之父母喜欢对女孩过分保护,这些都会令女孩形成胆小、脆弱、不敢应对挑战的性格特征。所以家长在教育女孩坚强时,一定要把握好女孩的性格特征,做到因材施教。具体可以这样做:

第一,妈妈要做女儿坚强的好榜样。

在女孩的成长过程中,她最亲近、接触最多的女性就是妈妈。因此,妈妈的习惯个性,往往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产生影响。当妈妈用坚强勇敢的态度面对一切,孩子自然也就学会了坚强。

值得提醒的是,有的家长,尤其是妈妈见了毛毛虫、蟑螂等会大呼小叫。其实,这也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即使母亲心里有些害怕,也应该在女儿面前镇定自若,并告诉孩子如何去消灭这些害虫,而不是简单地让孩子逃避。这样,坚强和勇敢才会成为女儿受益一生的好习惯。

第二,设置必要障碍。

坚强的性格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困境中磨炼出来的。所以,父母要明白,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让她感知到困难,多多人为地制造一些“困难”让孩子经历。

当然了,在设置障碍的时候,父母要注意把握好分寸。不要让孩子产生爸爸妈妈不爱她的感觉,如果孩子产生了这样的想法,那将会对亲子关系造成困扰。所以,设置困境时,父母一定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不要让孩子做她无能为力的事情,经常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有助于孩子树立自信心。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而困难是可以解决的,并可以利用一些孩子能自己克服的困难来历练她,以培养孩子平和乐观的心态。

第三,让孩子大胆地说话。

要想做到这一点,功夫还是在父母身上。首先,父母应该戒急戒躁,不能逼迫孩子说话;其次,可以邀请一些同龄小孩和性格软弱者一起参与集体活动,这时父母在一旁引导或干脆回避,让她们有一个自由的无拘束的语言空间。如果条件允许,父母还可以经常带孩子到一些视野、空间开阔的地带,鼓励孩子放声宣泄。

作为父母,我们要让孩子感受到的不仅是慈爱与鼓励,更应是潜藏在慈爱中的坚强的力量。这种力量会不断地鼓舞她们,让她们幼小的心灵深切体会到:坚强,跌倒也要自己爬起来!

诚信,做人之根本

“人无信不立”,道理谁都懂,但做起来却不容易。特别是在“兵不厌诈”的竞争理念冲击下,诚信曾一度被丢弃在不起眼的角落。尽管这样,但不要忘记诚实是做人之本,守信是主事之根。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守信是诚实的体现,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诚实守信”是国格的体现,也是良好国际形象和国际信誉的标志;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无论从哪一方面看,诚实守信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如果父母认为孩子年龄小就可以马马虎虎地对付,那就错了,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地刻在孩子的脑海里,孩子心智不够成熟的时候,她会随时翻出来照着做。诚信是个人品格的基石,许多其他优秀的品德素质,多数都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之上。父母帮助孩子养成诚信的品格,等于为孩子的人格铺垫了基石。

毕竟诚信是立身之本,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产,有了它孩子就能挺直脊梁、光明磊落地做人,还能给孩子以力量和耐力。如果孩子言行不一,就有可能失去伙伴和他们的信任,降低孩子的威信,影响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孩子将来难以适应社会。

新学期刚开始叶然就对妈妈说:“妈妈,你给我买个新书包吧,我们班上的同学每个人都有一个漂亮的新书包呢,就剩我没有了!”买书包倒不是一件大事,但是叶然的话,妈妈觉得有问题。果然妈妈经过了解,知道并不是每一个同学都有新书包,而叶然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才这样说的。

针对这件事情,妈妈拿出了很多老照片,开始给叶然讲自己小时候的艰苦生活和姥姥如何艰辛地抚养四个儿女的经历。听完以后叶然大受感动,并主动向妈妈坦白:“妈妈,我骗你呢,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新书包。我以后也向妈妈学习,好好爱护我现在的书包。”

孩子的说谎不带有任何的攻击性,之所以说谎只是单纯的想得到某些东西而已。如果她这次通过说谎得到了一个书包,那下次就会希望通过说谎得到更多的东西。时间久了,那孩子说谎的性质就会逐渐变化。所以父母要在孩子爱上说谎前,将这股苗头熄灭,如此孩子才会向诚实靠近。

暑假的一天,爸爸想带林凡去公园玩,可是,当爸爸说出这个提议后,林凡却拒绝了。“你不是早就想让我带你去公园玩的吗?”爸爸感到很奇怪,“好不容易今天我有时间,你怎么又不去了?”尽管爸爸的语气已经有点恼怒了,但林凡还是坚定地摇了摇头。

原来,林凡昨天已经答应幼儿园同班的小朋友,让他来家里一起玩游戏。虽然,她心里很想和爸爸去公园玩,虽然约的那个小朋友也可能不会来,但是,林凡觉得自己不能对小朋友失信。“我约了朋友,”林凡说,“我不能说话不算数。”听了林凡的解释,爸爸向她竖起了大拇指。

说谎的确令人厌恶,不然那个一直叫唤“狼来了”的孩子也不会落得被狼吃掉的下场。说谎次数多了便失去诚信,不仅影响到与人交往和沟通,还会危害自己的身心健康。家有一个常说谎不诚实的孩子,是最让父母头痛、伤脑筋的。但是父母也要反思一下,孩子说谎的行为和自己的行为有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