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教给孩子的人生第一堂课:女孩篇
4517100000007

第7章 教女有方,孩子成绩才会步步提高(2)

家长要让孩子懂得,预习时,不能千篇一律,不同的学科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去预习,抓住不同的知识要点。比如,预习理科科目时,要让孩子把重点放在数学定理、定律、公式、概念和原理上;而文科科目预习的重点要放在排除生字、生词,掌握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和写作风格上。

这样,孩子在进行不同科目的预习时,就能做到得心应手,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预习起来效果自然更加显著。

第二,要做预习笔记。

告诉孩子预习笔记是预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定要让孩子重视起来。具体说,预习笔记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每一课中的重点结构或提纲、摘要;二是每一课中的几个紧密联系的主要问题;三是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四是所查资料中有关内容的摘抄,并注明出处;五是主要心得体会。

当然,家长也要告诉孩子,这五个方面不一定每次都记全,应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这样不但可以提高预习效率,还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选择好预习时间。

最好在前一天晚上预习第二天要讲的新课,这样做印象会比较深。预习的时间一般要安排在做完当天功课的剩余时间,并根据剩余时间的多少来安排预习时间的长短。如果剩余时间较多,可以多预习几科,预习时钻研得深入一些;反之,则把时间用于较为薄弱的科目。如果新课的难度较大,预习时间则相应多一些,如难度较小,则可以少用点时间。

具体操作时,家长要让孩子先预习自己学习吃力的科目,而对于其他难度较小的科目大致翻翻即可。对于某些学科,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预习下一周要讲的课程,这样孩子就可以减轻每天预习的负担。

其实对于安静而又听话的女孩来说,让她们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并非难事。只要家长巧妙地进行引导,那孩子就会慢慢形成这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虽说重要,但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做到科学而合理的预习,如此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孩子出现徒劳无功的局面。

温故才能知新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说巩固已经掌握的旧知识,有助于不断吸收新知识。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特别是上了初中以后,学习任务开始逐渐加重。孩子自己就会发现:怎么原来和自己基础一样的伙伴,现在差距却越来越大呢?其实,这里面的奥秘就是:有的同学会在学习中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成绩自然稳步提高;有的同学虽然很努力,在课堂上听课也认真,但是只要下课,就把书本扔到一边再也不去理会。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成绩不够理想。

与预习一样,复习同样是女孩保持优异成绩的“秘密武器”。很多事实都在证明,一个善于复习的女孩,往往能够学到其他人无法学到的知识,也往往比其他人更优秀。

丹丹刚学英语的时候,她认为自己的记忆力好,老师讲一遍她就可以完整地记住。所以,她放学回家以后从来都不复习,也不听磁带。

一次测验结束后,丹丹垂头丧气地拿着不及格的试卷回家了,妈妈看着女儿无精打采的样子,马上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但她没有批评丹丹,而是耐心地给丹丹讲道理:“你知道你为什么会不及格吗?”

“不知道。”丹丹不耐烦地回答。“因为你没有听科学家的话。”妈妈认真地说。这个答案可让丹丹有点迷糊了,哪有什么科学家呀?看到女儿一脸迷惑,妈妈说:“你忘了我给你看的那幅‘人的遗忘曲线图’了吗?”

“记得,不就是那幅我什么也看不懂的图吗?”

“也怪妈妈,没有给你讲明白。科学家说了,人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也就是说,如果今天学的英语单词,你今天晚上不及时复习,仍然会记得特别牢固;但如果你等到明天晚上,或者是更晚的时候再复习,那再想记住它们就十分困难了。你想想你小时候背古诗的经验,科学家是不是说得很有道理呢?”

听完妈妈的话,丹丹仔细想了想,妈妈说的的确有道理,再说这话又是科学家说的,于是她便对这个规律深信不疑。也正因此,丹丹养成了每天晚上复习的好习惯,从那以后,不仅是英语成绩,丹丹的整体成绩也都突飞猛进。

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学者顾炎武,能背诵《十三经》。他超大的记忆容量和较高的记忆准确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得法。据《先正读书决》记载:“亭林十三经尽皆背诵。每年用3个月温故,余月用以知新。”从这个事情可以看出,学习离不开复习,只要养成了复习的好习惯,成绩怎么会得不到提高呢?

有人说,智慧是一种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这就是指系统化知识,而形成系统化知识正是复习的中心任务。只有通过系统复习,才能使这些知识概括化、条理化,真正把它们“串”起来,如同串珍珠一般。

有的孩子认为,复习嘛,这还不简单,一遍又一遍地读,一次又一次地记,只要工夫到了,自会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其实,从科学的角度来讲,这种“老和尚撞钟式”的复习方法是没有什么大的效果的,而且单调的复习往往使人昏昏欲睡,机械的练习也会成为精神的负担。要想把之前学过的知识串成珍珠,只有合理地复习,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孩子对于复习的方法并不是十分清楚,这就要求家长在旁要注意引导,帮助孩子做到合理地复习。那具体该怎么做呢?下面的几个步骤,家长可以让孩子在复习的时候参考实施:

第一,“过电影”。

一部好的电影,人们多看几遍,就可能连电影中的台词都能背得出一部分。很多人会奇怪,平常需要记忆的东西,看了几遍却仍然记不住,轻松地看场电影,却能把台词都记下来。其实这主要是电影中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可以使人陶醉在它所创造的氛围中,达到忘我的境界,甚至进入到其中的角色。如果想让每天略微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家长不妨让孩子采取“过电影”的方法。

让孩子“逼着”自己去回忆老师在课堂上讲过的内容,不看书,全凭大脑去想,让老师讲的内容在大脑中重现一遍。如果能回忆出大部分内容,说明孩子听课的效果非常好。如果卡住,就让孩子再去翻看课本和笔记。如此,孩子便能做到,当天学到的知识当天消化。

第二,画“知识树”。

家长可以要求孩子对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要点、重点,把需要记忆的、必须理解的、一般掌握的、重点掌握的,按照主次进行区分,就像给大树分出主干和枝、杈、叶一样。让孩子按照知识主干和分支,一次画出“知识树”,一目了然地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知识树”复习方法尤其适用于数理化等理科学习。

刚开始,孩子可能还不太习惯这种复习方法,甚至会觉得无从下笔。这时,家长要帮助孩子先理清主次,再慢慢细致地划分。让孩子自己动手将知识点填入这些已经划分好的区域里。等孩子熟练了,便可自己完成。

第三,整理复习笔记。

孩子通过艰苦的思索,终于形成了完整而又系统的知识结构。应当十分珍惜这个成果,并及时用复习笔记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如此一来这些思考的成果就可以长久地保存下来。

复习笔记可以保持学习的连续性,再复习时,就可以迅速回到原来曾经达到过的最高水平。这样以高水平为起点,可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而且复习笔记还可以起到提纲挈领、强化记忆的作用。加之又是自己辛苦整理的,是一份难得的“备忘录”。但是,在孩子整理复习笔记时,家长应提醒孩子做到,复习笔记不但反映知识的系统,更要简明扼要、一目了然。复习笔记是给自己看的,所以一定要让孩子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形式,一定要符合自己的特点。

对于家长来讲,要让孩子掌握复习的方法。这个过程可比说起来难多了,所以家长切莫心急,开始时可以帮她“穿串”、整合知识点。当然教孩子复习的过程肯定会有长有短,收效也会有好有差,但是只要坚持,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肯定会有收效的。

对待女孩的分数要理智

家长们似乎永远都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满意,孩子考了第十名,他们希望孩子下次考第五名;孩子考了第五名,他们希望孩子考第一名;孩子考了第一名,他们希望孩子每一次都考第一名。

这是现实生活中父母的通病,他们都把孩子的考试分数当做“命根子”一样看待,拿着“分数”的尺子对孩子进行比较、衡量。分数高的就是好孩子,低的就是坏孩子;分数高就喜上眉梢,又是亲又是赞的,分数低就批评、挖苦、贬低、打骂。这种对孩子分数的过度敏感给孩子的学习生活增加了很大的压力。背负着这种压力,原本天真活泼的孩子背着越来越沉的书包,每天早出晚归,作业、练习册、考卷、辅导班占据了孩子们的整个世界。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倒也没什么不对的地方。但是有一些家长却经常沉湎在对孩子前程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中,眼中只有高分数。其实这种唯分数至上的做法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家长要知道,孩子的学习动力,来自于心理上的自我肯定。家长对孩子分数的过分重视,眼里除了分数没有别的,只看到孩子分数的高低,却看不到孩子心理的压力与不快。时间久了,孩子自主学习的欲望就被消磨殆尽了,开始变得疲沓,底气全无,也变得不愿意学习。如此结果,是家长想要的吗?

家长对分数的关心程度也影响着孩子对待家长的态度,如果家长对于分数过于偏执,那孩子心里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与我相比,我觉得爸爸妈妈更爱分数;我觉得我就是为分数而活;如果父母再因为分数而不理我、惩罚我,那我就去自杀。听到孩子心底的这种声音,家长们是不是吓坏了?其实,什么事情都是过犹不及,相信家长们也都明白这个道理,但为什么对待孩子的分数时就忽视了这个道理呢?

顾冉的成绩始终不怎么好,每次考试后爸爸不是骂她就是打她。有一次,她实在是考得不像话,于是爸爸就狠狠地“教育”了她一番。结果,顾冉却因此离家出走了。爸爸心急地找到她以后,才彻底醒悟,分数什么的都不重要,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再后来,顾冉居然考了全班最后一名,当她沮丧地把这个消息告诉爸爸以后,就早已做好了迎接“暴风雨”的准备。但是,爸爸却没有打她,也没有骂她,只是轻松地对她说了句:“这下好了,你没有压力了!”听完爸爸的话,顾冉有点摸不着头脑。

于是爸爸解释道:“考了最后一名,你再也不怕别人会超过你了。但是,只要你努力,你就可以轻易地超过别人。”顾冉听了,觉得爸爸说的话很有道理,就对爸爸说:“那我就努力试试。”

令爸爸感到意外的是,顾冉居然在下一次的考试中考了第十五名。看到这个好成绩,爸爸高兴地对她说:“太好了,从最后一名到第十五名,女儿你简直是天才,爸爸上学的时候可从来没进步那么快过。”

下一次考试,顾冉竟然考到了第五名,爸爸什么也没说,只是冲她竖起了大拇指。从此以后,顾冉的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

这样看来,父母的鼓励往往比打骂更具有教育意义,尤其对于更需要父母关注的女孩来说更是如此。父母的责骂会让女孩产生自卑的心理,甚至会产生放弃学习的念头;但是父母的鼓励却让她们知道,父母还是在意她的,对她也是抱有很大的期望的。想到这些,为了不让父母失望,孩子自然会认真努力地学习。

本来,对孩子来说,学习就是一个绚烂多彩、任其自由驰骋的天地,如果家长非要用“考试”和“分数”把它像苦药丸子一样地包裹起来。那孩子怎么会有学习的兴致呢?再说,人的智力如同果实一样,也是有早熟与晚熟的区别。只要自己的孩子生理上没有什么缺陷,家长就应该像爱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惜孩子的自信心,不要因为成绩这种事情而伤及到孩子自尊。

那家长又该如何科学地看待孩子的考试分数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第一,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分数观。

对于孩子的分数家长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要盲目对孩子提太高的分数要求。毕竟,分数只是检验孩子某个阶段某门学科学习质量的一个尺度。也不是说分数高的孩子将来一定就有大的出息,而分数低的孩子将来就没作为,高分低能、低分高能的例子,古今中外,举不胜举。

家长在孩子分数差时,要帮助孩子分析问题的根源,寻找“赶上去”的办法,切不可整天埋怨和唠叨,更不可打骂孩子。如果家长从孩子身上分析不出原因,可以主动找老师联系,请老师帮助分析孩子学习存在问题的原因,与老师讨论,请老师出出主意。

第二,家长不要给孩子简单地定分数指标。

有些家长考试之前总会简单地对孩子说:“这次必须达到××分。”这样做,除了增加孩子的思想压力之外,是解决不了具体问题的。如果家长想让孩子考到理想的分数,就应该指导孩子对薄弱环节进行分析,订好计划,改进方法,越具体越好。当然这也要以孩子的主动思考为主,不能强加给她。

作为家长,引导与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也是应尽的义务。但是,父母应该知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切不可过分看重分数,要重视对孩子全面素质的教育,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全面成长。父母应通过对孩子的教育,发掘孩子蕴藏的潜能,比如,如果发现孩子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父母就要好好培养。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来看,真正能在社会上获得很好发展机会的人才,都是具备很好的创新能力的人。

三心二意换不来好分数

专心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集中注意。对于注意,许多名人都有深刻的论述。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注意力这扇窗户,智慧的阳光才能洒满心田。”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聚精会神的状态比知识更重要。”专家的论述、实际的案例告诉我们,注意力是智力活动的组织者和支持者,注意力是学习大厦的基石。

注意力维持着一个人的观察、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过程,如果没有注意力,即使最简单的活动也无法进行,更不用说复杂的活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是否集中直接关系到学习效率的高低。注意力是打开心灵大门的钥匙,而且是唯一的钥匙。门开得越大,孩子学到的东西也就越多,学习成绩也越好。

孩子的注意力有高有低,孩子在学习时不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确实是令父母和老师头疼的事,而且由于注意力弱而造成的不良学习后果也不容忽视。可以说注意力是做一切事情的基础,注意力弱也是孩子学习的大敌。注意力水平低下就会导致孩子学习困难,一些孩子表面上在看书学习,但注意力不集中,一会儿就走神了,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下学习效率是不会高的,学习成绩也不可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