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教给孩子的人生第一堂课:女孩篇
4517100000008

第8章 教女有方,孩子成绩才会步步提高(3)

文英是一名初三的孩子,正面临中考,学习很紧张,但每天做功课时,文英总是管不住自己。刚开始的几道题她还是认认真真地做,但没过半小时,她就坐不住了,一会儿起身去喝水,一会儿吃东西,一会儿又要上厕所,反正写作业的时候是她一天当中最为忙碌的时候。其实文英不只是在做作业这件事情上不专心,在其他方面也是这样。

跳舞可以称得上是文英最喜欢的事情了,但是老师教完一段之后,文英练习从来不会超过三遍,对动作的要求也是马马虎虎的。文英在舞蹈上算是很有天赋的,可惜就是不知道好好利用,对舞蹈老师的要求也不够上心。由于这些原因,文英总是挨老师批评。

其实文英心里面也明白,自己马上就要中考了,如果以这种状态继续下去的话,根本不可能取得好成绩,但是文英想管住自己却又做不到,用她自己的话说,好像总是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支配她离开自己应做的事。面对这种情况她自己也很苦恼,可就是不知道要怎么去解决。

琪琪也和文英有一样的坏习惯,琪琪今年8岁,是个二年级的小学生。琪琪很聪明,学习成绩也还可以,就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为此,妈妈没少教育她,生怕她养成不好的听课习惯,影响学习。

果然,期末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告诉琪琪的妈妈:琪琪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上课经常开小差,如果琪琪能够保证课堂一半的时间做到认真听讲的话,至少能够拿到90分,可琪琪现在的成绩却只有70分。听完老师的话,琪琪的妈妈也开始着急,琪琪从一上学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提着耳朵告诉她,上课要注意听讲,而且还一直看着她做作业,现在都已经上二年级了,还是没有养成专心的好习惯,在大人眼皮底下也能走神,到底要用什么方法才能帮助琪琪改掉这个坏习惯呢?

学习是一种智力活动,这种智力活动包括: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注意五个要素。而注意是学习的基石,是保证孩子顺利学习的重要前提。注意力是智力活动的组织者和维持者,组织者不组织就不可能有活动;维持者不维持,活动就会混乱,混乱就不可能有好的效果。所以学习成绩好与学习成绩差的孩子,最明显的区别之一就是上课专心与否。

科学研究表明,按照正常的规律,孩子的注意力在其3岁左右时会得到发展,一般注意力稳定的时间在3~5分钟,然后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逐渐加长。当孩子4岁时,注意力的稳定时间可达10分钟;5~6岁时,延长为15分钟;7~8岁时达到20分钟;9~10岁在25分钟;到了11~12岁时,孩子的注意力稳定时间在30分钟;12岁之后,孩子的注意力就已基本达到正常成人的状态。

家长只有掌握了规律,对孩子注意力的培养才会有根据。家长在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时候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并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时间。

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好的睡眠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还会保证孩子有一个清醒的学习状态,有效提高注意力。所以在晚上的时候,家长万万不可由着孩子的性子玩起来没够或者看电视到很晚。

另外,家长也要知道长时间做作业会使孩子感到厌倦与疲惫,注意力无法有效集中。所以,如果孩子的作业过多,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划分为几段完成,让孩子中间有个休息的机会。这样孩子不但身心愉悦,做作业的效率也会提高很多。

第二,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注意力的训练。

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很自然的事情,要想改变这个现象,就要对孩子进行注意力的训练。家长可以利用孩子在家里做事、和自己聊天,或者是外出游玩、看电视等机会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在和家长聊天的时候,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家长可以问问孩子刚才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如果孩子能够记起并完整地说出来,家长要给予鼓励,如果不能完整地说出来的话,就要孩子再把刚才的话题复述一遍,直到孩子能够完整地复述出来。这样训练一段时间以后,孩子就会养成集中注意习惯,注意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最后,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专心学习的重要性,使孩子从心理上知道学习要专心,更要让孩子明白专心可以提高利用时间的效率。只要孩子尝到专心的成果,她就会懂得专心真的是个宝。

专注于自己要做的事情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尤其是孩子,只有善于克制自己,把注意力和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才会有成功的希望。

教女孩带着问号去学习

很多女孩一味相信老师、相信教材,课堂上循规蹈矩,从不越雷池一步,对老师所讲的、教材上所写的一点都不会怀疑。这样一来,她们成功地成为了老师眼中的“乖孩子”。但可悲的是,她们的怀疑精神被泯灭了,这对她们将来的成长极为不利。

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国现代著名学者胡适在苏州青年会上演讲时强调,“科学的方法”第一点就是怀疑。他说:“有了怀疑的态度,就不会上当。以前我们幼时的知识,都是从阿金、阿狗、阿毛等黄包车夫、娘姨处学来;但是现在自己要反省,问问以前的知识是否靠得住?”世界伟人爱因斯坦是一位天才,他在整个科学生涯中始终“怀疑一切”。正是凭着这种“怀疑一切”的批判精神,他提出了划时代的“光量子”概念,创立了相对论,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物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好问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习过程,就是问题的求解过程,在探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步一步走向知识的宝库。如果一个人对接触的知识不提问题,不问为什么,那么他的头脑就好像是一个不能点亮的灯笼,自然也发不出智慧的光芒。

学习过程往往是这样开始的:读过一本书不懂其中的深奥,学过一些公式定理,解决难题时却不知所措,一些问题百思不得其解。这些问题是学习的开端,能不能提出疑问来,决定着下一步的深入学习。

学习也需要善于提出问题。很多自己费九牛二虎之力也想不出来的东西,一问便可能豁然开朗。问老师,就相当于获得了一次单独辅导的机会,老师会根据你的情况讲得细致深刻;问同学,可以开阔思路,并且大家的思维方式相近,更便于理解;问自己,可以使自己思考得更深更远,便于知识的牢固掌握。更重要的是,只有在深思中才能发现问题,所以提问是思考的结果,又是深入思考的开端。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教数学的王老师决定在班级里进行开放式的实验,让同学们都参与到这个开放的课堂中来,因此,王老师的课常常是让同学们自己想出问题、自己提问,然后大家一起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王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生动活泼,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欢迎,他们上课提问都非常积极,脑袋也转得特别快。看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已经出现了,王老师心里也是很高兴。

可王老师发现,从实施开放课堂的第一节课起,古丽就没有提出过一个问题,可是古丽的成绩还是可以的呀,如果上课不积极参与提问以及回答问题,照这样下去,她会跟不上同学们的。于是,王老师决定找古丽谈一谈。

古丽对王老师说,她没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因为同学们都已经把问题提出来了,自己不懂的认真听就可以了。听完古丽的话,王老师接下来这样告诉古丽:经由别人的问题去学习,远远不如经过自己的脑子来的效果更好。知识没有固定的,只要你善于带着问号去看待,你会发现,问号要比你想象中的多得多。在王老师的教导之下,古丽开始大胆怀疑,很快就融入这个开放的大课堂中。

伟大的发现都归因于问“为什么”。对于已知的知识,如果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就不会发现未知的新知识。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进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

许多名人的成功都是从问“为什么”开始的。牛顿的“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引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爱迪生的“母鸡为什么能孵蛋”,造就了一个伟大的发明家。所以,家长在平常的教育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善于提问的好习惯。具体可参照以下几条建议:

第一,鼓励孩子进行提问。

每个孩子的脑袋里都装着满满的问号,能不能让这些问号跑出来,那就看家长对于孩子的引导。其实,有些孩子其实也很想向家长提问,但是可能心里对自己不自信,因此,即便是有了问题也不会提问。

所以,家长们要注意抓住机会,比如在一些活动中,可以鼓励让孩子自己先看,然后再把自己不明白的标记出来,当孩子提出了问题以后,不管这个问题提得好还是不好,家长都要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因为对于孩子来说,这是她们思考的成果。特别是一些胆子很小的小朋友,家长更要注意关注她们的眼神,一旦孩子有一种犹豫的姿态时,就要鼓励她们提问。家长要从旁协助,让孩子在自己的努力下,提出问题。

第二,要给孩子操作的机会。

家长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当孩子自己对操作活动感兴趣的时候,这个时候,她们的提问明显比一般安静活动时的提问要多得多。原因就在于操作过程中,孩子通过自己就可以去发现问题,当她们不能以自己的行为方式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会向家长提问。父母要抓住这样的机会,再以提问的方式把问题抛给孩子,周而复始,孩子就养成了一种提问的习惯。

第三,教会孩子问题式听课法。

孩子在听课之前,最好能通过自己的预习提出一两个疑问,这样上课听讲的时候就有了目标,知道自己需要重点听什么,如此一来,便可保证孩子在课堂上有不错的收获。

当然,孩子要注意对这些疑问先进行深入思考,这样一来,在听课的时候可以将自己的理解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如果相同,则可以加深对新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如果不同,可以及时纠正自己先前理解上的错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有所思,有思才有所深究。人们的知识和智慧就是在从无疑到有疑,再从有疑到无疑中不断增长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所以,家长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善于提问的习惯,这样孩子才能将自己脑海里的问号一一变成知识,获得知识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做到科学用脑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聪明的大脑,但是聪明的大脑如何使用是一门学问。于是科学用脑便成为重要的一课。做父母的应当学会指导孩子科学用脑。

有关研究表明,孩子如果连续用脑30分钟,血糖浓度会在120毫克以上,这时大脑反应快,记忆力强;如果连续用脑90分钟,血糖降至80毫克左右,大脑功能正常;如果连续用脑120分钟,血糖降至60毫克左右,这时孩子会出现反应迟钝,思维能力较差的现象。一般认为,中小学生一次做功课或看书学习的连续时间不宜超过一个半小时。

大脑也是需要休息的。有些家长急于求成,总是让孩子夜以继日地学习,但是结果发现孩子的成绩还是不见起色。其实,孩子长期用脑会导致大脑的思维效率下降。这种思维效率的下降就会导致孩子情绪低落、信心不足,由此又可反过来影响大脑功能的正常发挥。这样恶性循环最终可能导致神经衰弱。所以,家长一定要懂得,只有让孩子科学地用脑,才会取得理想的成绩。

丽莎在学习上很有毅力,有时候能够连续学习几个小时都不起身,而且,她还特别喜欢对付一些难题和比较刁钻的怪题,因此同学们都很佩服她。

有一天,连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丽莎出现了头昏、头痛、四肢无力、打哈欠、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维不敏捷的现象,并且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本来感觉会的题目怎么也做不出来,本来不会错的地方却出错了。这下可把丽莎吓坏了,以为自己得了什么怪病,心里着急得不得了,跟妈妈去医院检查才知道是用脑过度。

在医生的建议下,妈妈和丽莎一起制订了一份学习计划,合理地分配了学习时间,该休息时就休息,该做运动的时候妈妈就和她一起外出运动,减少一些学习时间。慢慢地,丽莎的一些不良症状开始减轻了,而且头脑也越来越清晰。

孩子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家长不要为了成绩而一味地让孩子熬夜苦读,要善于帮助孩子科学地安排时间,要有适当的放松和运动时间。大脑是聪明才智的源泉,要想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就必须做到科学用脑。有的孩子在学习中不注意劳逸结合,总是疲劳作业,长时间用脑,会导致到脑的血液和氧气供应不足,所以经常会学得头昏脑涨,记忆力下降。这样的结果岂不是得不偿失。

开发大脑、挖掘大脑的潜能是应该的,但是这并等于掠夺式地使用大脑,所以家长应该教会孩子科学用脑,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

第一,充分利用“最佳用脑时间”。

怎样用脑效果才能达到最佳?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生物钟的规律。有研究者将人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猫头鹰型”。顾名思义这种人每到夜晚脑细胞便进入兴奋状态,精神饱满,毫无倦意。第二种是“百灵鸟型”。这种人黎明即起,情绪高涨且思维活跃。第三种是“混合型”。这类人全天用脑效率差不多,但相对而言在上午8~10点和下午3~5点效率较高。

家长要发现孩子用脑效率高的时间,找到孩子自己的生物钟规律,并且要做到合理安排,让孩子的学习有张有弛,劳逸结合。这样对于提高孩子学习效率很有好处。

第二,睡眠要充足。

睡眠是大脑的主要休息方式。因此,家长应该安排好孩子的睡眠时间,让孩子睡得好、睡得足。避免让孩子“开夜车”,以免影响孩子的休息。近来有科学研究发现,其实睡眠不仅是一种休息,而且有助于信息的巩固和条理化,甚至在睡眠过程中也存在学习。

所以,家长要特别注意督促和监督孩子,不要让孩子学习、看电视过晚,每天一定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第三,生活要有规律。

生活的规律可使大脑活动建立起一定节奏的动力定型。如果养成了定时学习习惯,那到了学习时间,只要打开书本,大脑有关的各个中枢就会兴奋起来,使精力迅速集中。而如果到了时间却不能学习,就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说不出的别扭。

假如吃饭、走路什么的都捧着书本,打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就会强迫大脑处于一种持续的杂乱无章的紧张状态,要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大脑疲劳过度现象——头痛、失眠、食欲减退、注意力分散等,严重的还会导致神经衰弱。当然,休息过多,也会使注意力分散,产生疲劳感。因此要注意做到劳逸结合。

孩子代谢旺盛,处在不断地发育中。按体重和脑力消耗比例计算,她们所需要的能量要比成人多。因此家长还要注意孩子的营养状况,以此提高孩子的脑功能。

孩子只有掌握了自己的用脑规律,才能做到科学用脑。这样学习成绩才会有效提高,而且身心也会得到健康发展。如此两全其美的方法,家长们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