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艺术形式,包括戏剧、电影、电视、摄影、绘画等,生动形象地再现某种场景,说明某种道理。对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式。它是一种直观的感染力很强的教育方式。通过生动的形象激发人的情感,引导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可以克服呆板说教的毛病。形象教育的局限性在难以阐发深刻的复杂的道理,只能作为理论教育、课堂教育的补充。在运用这一方式时,要注意引导广大群众正确欣赏文学艺术作品,提高欣赏水平和鉴别能力。
情感教育
通过语言的劝导、形象的感染和行为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思想行为逐渐向教育者所要求的方向转化和发展的一种教育方法。情感是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个人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一种心理体验。它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好恶倾向。情感有两种基本职能:①调节职能。不同的情感可以驱使人采取积极的或消极的态度。人类所具有的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这些高级情感,是使人类追求真、善、美的一种动力。②信号职能,即交流思想的职能。教育者对被教育者抱着关怀、信任、尊重等积极期待的态度,便可使双方的感情交融、沟通、相互促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反之,如采取冷淡、歧视、讨厌等消极态度,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要使思想政治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使情感教育同说理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情真意切,情理交融。
意志教育
培养人们坚强的意志品格。克服意志薄弱现象的教育方式。意志是人们控制或调节自己行为的一种精神力量。意志对行为的调节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发动和制止。发动作用表现为推动人们去克服困难,为达到预定的目的而顽强努力;制止作用表现为制止人们与预定目的不相符合的愿望和行动。这两个方面在实际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意志坚强的人,一旦选定了正确的行为目标。就能百折不挠,坚持到底。意志薄弱的人,往往经不住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即使选定了一个正确的行动目标,也不能坚持到底,意志坚强的人,在思想品德修养方面进步会快一些,反复会小一些。意志薄弱的人,在思想品德修养方面进步会慢一些,反复会多一些。因此,帮助人们锻炼意志力,培养人们优良的意志品格,是思想教育的重要环节。
正面教育
以灌输革命真理及正面道理,宣传正面人物的思想或事迹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它有两层含义:一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根本出发点,以正面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要内容,去教育和影响教育对象;二是善于发现和挖掘教育对象身上的积极因素,促使先进思想的发扬光大,克服各种消极因素。正面教育的形式一般采用办学习班、讲座、作报告、办小报、参观访问、召开经验交流会、开展树标兵学先进活动等形式。正面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正面教育,可以使人们知晓革命道理,提高思想觉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正面教育要注意联系人们的思想实际,形式要多样,内容要生动,防止空洞说教,无的放矢。
反面教育
通过对错误的思想行为剖析,及对社会上消极的丑恶的现象的批判,达到教育人的目的的教育方法。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善于应用“反面教员”和“反面教材”,让教育对象认清一些反面人物、事例、思想和观点,以提高明辨是非、鉴别美丑、拒腐防变的能力。二是从反面开导,讲清错误思想言行的危害性,引起教育对象警觉,避免重蹈他人覆辙。反面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往往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在主要进行正面教育的同时,如实地、恰当地揭露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和歪风邪气,可以帮助教育对象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些消极现象,从中受到深刻教育,并学会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自觉抵制不良倾向的影响。开展好反面教育的关键,是在于联系人们的思想实际,要有针对性,防止陈列事例、缺乏分析及无的放矢。
弹性教育
在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前提下,灵活地把握时机和选择教育方法。它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也是思想教育工作应该遵循的规律之一。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们的思想问题,也是客观事物在其头脑中作用的结果。在某种思想问题产生之后,既要及时做工作,又要避免操之过急,要灵活地把握时机;同时,还要灵活地把握具体的教育方法。运用弹性教育方法,要根据思想问题的轻重和形成时间的长短来确定。对思想问题存在时间较长且比较突出的人,一般采取分阶段做工作,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逐步加以解决。对于解决的时机与条件尚未成熟的问题,可暂时挂起来,待时机与条件成熟后再加以解决。弹性教育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与有效性。
立体教育
学校(或单位)、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所共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方式多用于对青少年的教育。青少年时期,由于生理、心理及思想尚未发育成熟,各种不健康的东西比较容易侵入他们单纯幼稚的头脑之中。需要多方配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或单位)、家庭、社会对于青少年是三种不同的教育力量。其中青少年所在的学校(或单位)处于主导的地位,负有把三种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一致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而家庭和社会本着对子女负责和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才的良好愿望,有积极配合和协助的责任。采用的方法是加强与青少年所在家庭和街道(或村镇)的联系,通过家访、座谈会等方式,取得家长和社会力量的密切配合;了解和研究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宣传、文化等方面的信息。把握教育的方向和有利时机;争取党政机关和群众团体的大力支持等。
学校教育
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正规教育。是学校对在校学生,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计划,所进行的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的总称。学校教育由学校党组织、校行政、业务部门及教师负责。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健康体魄、守纪律的一代新人。学校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从德育方面来说,就是要搞好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教育、品德的教育,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勤奋学习,文明礼貌,遵纪守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学校教育是青少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提高思想觉悟的主要场所,是继承和发展人类文明、造就人才的主要渠道。在中国现行教育制度下,学校分为小学、中学(初中和高中)、大学、研究生院,大体上一个人要经过9~19年的教育,才能走向社会。
家庭教育
家庭成员和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影响。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也是青少年生活的第一课堂。家庭成员,尤其是家庭长辈的思想品德、知识智慧等对下一代的成长具有启蒙教育的作用。家庭长辈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下一代产生着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并在下一代人身上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许多伟人和有成就的科学家、艺术家的事迹里,往往可以看到他们的幼年和青少年时代从家庭所受到的良好教育;从一些人堕落的过程中,往往也可以看到家庭生活在他们心灵上留下的伤痕。家庭教育需要注意防止两种偏向:一是过度溺爱、娇惯和放任;一是要求过高、过严、“望子成龙”。为了使家庭教育成为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积极因素,父母应当有目的地进行一些家庭教育,使子女能够受到良好的知识训练和道德品质训练。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社会教育
学校、家庭以外的社会团体和组织,通过社会舆论、社会交往、社会活动等途径,运用社会力量进行的教育。社会因素对人们的思想影响极大,良好的教育和社会风气,有利于人们的思想修养。社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国家的各项法律;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反对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和其他一切腐朽思想;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开展群众性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等。社会教育的主要手段是通过电影、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戏剧等宣传舆论工具,歌颂和发展真、善、美,揭露和抨击假、恶、丑,创造积极健康的社会风气,使人们从中受到启发、鞭策和教育。进行社会教育,要依靠党的思想工作者、理论工作者、宣传工作者、文艺工作者,以及党政部门、生产部门、工青妇等群众团体提供革命的、积极的、健康的精神食粮。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还必须依靠基层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共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自我教育
人们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是按照一定的价值观念和社会目标,培养和完善自己的思想品质的一种教育方法。自我教育同一个人自觉地渴望变得更完美是联系在一起的,它包括培养和完善个人对社会有积极意义的特征和品质,克服思想和行为中的缺点。自我教育的内容取决于一个人生活的现实社会条件,取决于一个人对自己的要求和他渴望养成的品质,取决于社会存在和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每个人自我教育的具体内容和动机,取决于意识和自我意识的水平,取决于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念,取决于总的文化修养、教养以及其他方面的个人品质。在自我教育中,自我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客体。自我教育的能力是在教育的基础上,在人同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自我教育能力一旦形成,对教育又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自我教育对于任何人的成长都是不可少的。
工读教育
通过边劳动边学习的方式,对有违法和轻微犯罪行为而不适于在一般学校受教育的青少年进行的一种特殊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从1920年起先后创办了高尔基工学团和捷尔任斯基儿童劳动公社,全力从事流浪儿童和违法少年的教育改造工作。中国第一所工读学校是北京市工读学校,成立于1955年7月1日。工读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挽救孩子,造就人才,立足教育,科学育人”的要求,把有违法和轻微犯罪行为的青少年,教育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一定科学知识和生产技能、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的劳动者。中国的工读学校,招收13~18周岁的青少年。学制一般为2~3年。对于完成了学习任务,真正认识和改正了错误,在一定程度上树立了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学生,学习结束时准予毕业。对于思想转变好、进步快的学生,准予提前出校,转到普通中学继续学习,或报考普遍高中。或统一安排就业。工读教育是挽救失足青少年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岗位教育
结合本职工作进行训练和培养的一种教育方式。它的最大特点是,立足于本职岗位,针对性强,见效快。通常情况下有三种类型:①经常性的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技能的教育。它一般是通过厂纪厂规、班组条例、生产程序、操作规程及生产岗位要求等来体现的。②在职的系统学习和提高。多指那些富有钻研精神和创造精神的人,根据本职业务的需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并能通过个人的奋发努力,掌握系统的本职业务知识和技能。③短期轮训。每项新技术、新设备的采用,都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短期轮训,充实岗位知识,提高技能技巧。岗位教育对职工的素质提高和事业发展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普遍教育
在一定范围内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范围广泛,覆盖面大。常用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思想要求和解决带有共性的思想问题。尤其是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或国内外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或变革时,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后需要广泛传达时,在执行路线、方针、政策过程中发生了某些偏差时,在群众中即将普遍形成或已形成了某种错误思潮、不良思想倾向时,更需要采用普遍教育的方法。经常采用的形式是召开各种会议,如报告会、总结会、时事政策演讲会等。进行普遍教育要注意搜集群众的思想信息,特别是群众的思想情绪和动向。普遍教育要切实从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的思想实际出发,防止“一刀切”“一锅煮”。并注意将普遍教育与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预防教育
防止思想问题发生或将思想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的一种教育方法。一般分两种,即普遍预防和重点预防。所谓普遍预防,一般是针对大多数人在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后可能出现的思想问题,事先进行教育,以预防普遍性的思想问题产生。所谓重点预防,就是对有可能产生突出思想问题的人,如思想上有某种隐患者、后进者、纪律上的松散者等,事先进行重点教育,以避免思想问题的发生。预防教育的关键在于全面准确地掌握被教育者的情况和思想脉搏,善于根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去预测和判断可能发生的问题,而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预防教育要防止两种偏向:①轻视和麻痹的思想偏向,认为问题未发生不必早教育,思想问题的小苗头不足为患;②惊惶失措的思想偏向,认为将来思想问题一出现就不可收拾,看见思想问题的小苗头就失去信心和勇气。预防教育是争取思想政治工做主动权的一个重要方法。
事后教育
在某项工作、任务完成之后,或者在工作、任务转换之际,进行教育的方法。通常情况下有两种方式,即个人思想小结和组织总结。个人思想小结,即在某项工作完成后或暂告一段落时,教育者引导被教育者自己教育自己,帮助被教育者总结个人的经验教训,既看到自己的成绩,又看到自己的不足。明确方向,少走弯路,以利再战。组织总结,主要是总结工作任务完成的全面情况,肯定和表彰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及他们的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并号召人们向他们学习;同时找出执行任务中出现的思想问题,分析其危害,以避免以后再次发生。事后教育既是一种经常被采用的工作方法,也是人们完成某一工作任务时的一项必要程序。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教育对象思想问题的形象比喻。只有用正确方法这把钥匙,才能解开思想问题这把锁。它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根据各个人不同的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方法,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实质上就是个别教育的方法。它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宝贵经验,又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实践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