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走过高原
45185000000013

第13章 散文卷(12)

茅盾故居是一幢两进四开间的深舍木结构楼房,坐北朝南。东面两开间自成单元,称老屋;西面同样的两开间后期买入,称新屋。新老一墙相连,各有天井,浑然一体。门庭上挂着陈云同志书写的“茅盾故居”匾额,门庭中放置着茅公的半身铜像。故居中有一间客堂是养蚕屋,茅公少年时代在此参与过祖母的养蚕活动,为他以后创作小说《春蚕》积累了素材。老屋第二进楼房后面,原为一个园子,三十年代茅盾亲手设计,建成三间书房,作为自己回乡探亲时的住所。据说小说《多角关系》就是在这里写成的。书斋前有一棵棕榈和一丛天竺,绿格茵茵,春意盎然,据说是茅公亲手所植。

茅盾故居的东隔壁,原为他童年读过书的立志小学,九十年代初修复后作为茅盾纪念馆对外开放。如今的故居和纪念馆,都根据茅盾家人的回忆恢复了茅盾童年时的原貌。

参观完乌镇茅盾故居,我感慨良多:恐怕正是这样有灵气的地方,才能诞生像茅盾这样的一代文坛天骄吧!

再读西湖

在“人间天堂”杭州的西南,有一大泓水光潋滟、碧波荡漾的所在,那就是西湖。

夏日清晨的西湖,梅雨初霁,雾霭蒙蒙。迷漫的晨雾像一大块幕布,覆盖在静如处女的湖面上,举目四望,远山近水皆匿身在轻烟一样的晓雾中,朦朦胧胧,隐隐绰绰。水浪不兴,波平如镜。此时的西湖,正像浴中的西子。

待旭日东升,金光四射,雾霭尽散,环湖群山露出了本来的青翠色,郁郁葱葱,绿格茵茵。湖面像洒满了细碎的银片闪烁着粼粼波光,此起彼伏,洋洋洒洒。在湖色波光的映衬下,远处杭城的幢幢楼台更显得耀眼醒目,生机盘然。

太阳越爬越高,斜射的金光渐渐淡去。此时的西湖湛蓝如洗,清波浩渺。抬眼望去,青山隐隐,绿水悠悠,蓝天碧碧,白云飘飘。你不由不惊叹:真是人间仙境啊。

西湖的美景可以概括为一山二堤三岛五湖十景。一山即孤山,是一座像翡翠一样浮在西湖上的岛屿,宛若蓬莱,着名的楼外楼就坐落在这里。二堤是即苏堤、白堤。苏堤始南终北,纵贯西湖;白堤自西而东,横卧湖面。苏、白二堤犹如两条绿色彩带,飘逸于碧波绿水之上,将西湖分割成西湖、西里湖、南湖、北里湖、岳湖五大水域。湖上垂柳依依,桃树青青,飞莺声声。漫步堤上,远眺青山,近观绿水,令人遐思无垠。着名的断桥就建在白堤上,使你想起许仙与白娘子的美丽传说。因孤山来的白堤到此而断,又因雪后初晴,白雪皑皑,阳面融化,阴处尚存,仿佛长长的白链至此中断,故称“断桥残雪”。苏提更是风光旖旎,建有“映波”等六桥。信步苏堤,除了脑际浮现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外,你不由感慨这位一生颠沛流离的文学家在建设和宣传西湖上的杰出贡献。

三岛即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小岛,如三颗翠珠镶嵌于湖面。楼台亭阁,曲径通幽,花团锦簇。特别是小瀛洲,又称三潭印月。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竹阴夹道,叠石参差,垂柳拂波。站在岛上,观鱼翔浅底,眺游船如梭,真是美不胜言。

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西湖十景”:曲院风荷、柳浪闻莺、花港观鱼、苏堤春晓、三潭印月、雷峰夕照、平湖秋月、断桥残雪、南屏晚钟、双峰插云。这些景点,或有绿水或有青山,或因动物,或缘植物,或为春色,或在秋景。或清秀,或隽永,或小巧,或雄浑,或浑然天成,或巧夺天工,各具特色,独领风骚,令人目不暇接。

西湖之美,不尽在水,还在山色空蒙。环湖四周,灵隐山北高峰等奇岭秀峰,群峦叠嶂。极目尽望,青翠扑面,茫茫苍苍,连绵无际,使人心旷神怡。

西湖除物宝天华外,还因人杰而熠熠生辉。苏堤最北处,黄墙绿瓦苍松翠柏中长眠着妇孺皆知的民族英雄岳飞,“还我河山”几个大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保卫祖国前赴后继。西泛桥西侧的风雨亭旁,安葬着“鉴湖女侠”秋瑾。另外,于谦、徐锡麟等志士的忠骨都长埋在美丽的西湖之畔。

西湖有灿烂的文化历史,灵隐寺、飞来峰、摩崖石刻、文澜阁、六和塔等,更给美丽的西湖平添了许多文化氛围。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西湖在万家灯火的照耀下,更显得妩媚动人。楼台轩榭倒映在湖水中,满湖玉珠,流光溢彩。彩色喷泉和沿湖彩灯,将西湖装扮得婀娜多姿。待到月上中天,月光、灯光、湖光交辉,月影、塔影、云影相融,共托一湖金水。信步湖边,凉风习习,酷热尽褪,惬意之极。

走走看看,看看走走,流连忘返,一日下来,才觉饥肠辘辘。结伴到楼外楼,品龙井名茶,吃西湖醋鱼,更有西湖独有的宋嫂鱼羹、叫花鸡,真是神仙般的享受啊。

西湖之美,难画难诗,非笔能穷,真想长留这里。借用古人的话说:未能抛得西湖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荒原落曰

在柳园与敦煌之间,大片的荒漠包围着星星点点的绿洲,其中很长一段是清一色的戈壁荒漠,2000年8月26日下午,我有幸乘车走过了这段路,亲眼看见了荒原落日。

已经是傍晚7时30分左右了,太阳早已完全西斜,像一团火球懒洋洋的悬挂在西边天际。经过一天的燃烧,这会儿已变得有些慵倦。天空湛蓝如洗,犹如一块巨大的蓝布覆盖在天幕,映衬得太阳特别大,特别红,特别鲜艳。此处的荒原其实是非常平坦的,一望无际。视线的尽头看不到一处山峦。四周天地相接,使人感到天很高,地很阔,天高地阔更使太阳愈发耀眼夺目。极目远眺,似乎满世界只剩下那一轮太阳了。因为天上没有一丝云彩,太阳的金光是极弥漫极均匀普射的,满天都是夕阳的金辉,红彤形的光芒给人一种透心透肺的感觉。一整天炙烤大地的那种焦灼感没有了,此刻只有淡淡的余温。光线不再那么刺眼,人完全可以直视太阳。跃入你眼帘的是一个圆圆的光盘,慢慢地朝地平线的尽头隐去。

荒原的落日不是落下去的,而是沿着天地相接的结合点慢慢滑下去的,先是滑下去一个边,再一点一点滑下去少半个脸、半个脸、多半个脸……最后,太阳的整个面庞都藏到地平线后面去了,但西边天际仍是一片火红。放眼望去,刚才还焦黄的荒原忽然变成了橘红色,一丛丛骆驻草、芨芨草都披上了一层红色的光泽,连那白天看上去黝黑的石块此刻也泛着红光,一切都变成了橘红色。如果不是汽车发动机的轰响提醒你是在荒原的公路上行驶,你说不定就会以为自己是坐了条船航行在闪着红光的大海上。

橘红色变成了浅红色,浅红色变成了淡红色,淡红色变成了暗红色,到最后,变成了一抹似有似无的光亮。但就是那点光亮,也让人联想到太阳的万道金光。

光亮没有了,天幕上只有薄薄的一层雾霭,起初是橘红色的,后来越来越深,到最后便和黑色的天幕连为一体了。这时候,荒原的夜就来临了,天地都被暮色笼罩了,越来越暗。天上出现了第一颗星星,点缀在黑色的天幕上。后来,又出现了一颗,越来越多,终于满天星斗群星灿烂了。因为荒原的无遮无拦,星星就更加金光闪耀,更使人感受到宇宙的辽阔和深邃。

登蓬莱阋

蓬莱阁实际上并不高。

早就知道蓬莱阁与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并称我国四大名楼。我没去过滕王阁、岳阳楼,但黄鹤楼是很高大很气魄的。想当然蓬莱阁也应该很雄伟。走近一看,蓬莱阁只是一座双层木结构楼阁建筑,自身并不很高大。只因为它建在濒海的丹崖山极巅,丹崖山拔海而起,临海的一面断崖峭壁。蓬莱阁高踞其上,就有了一种凌空的感觉。

蓬莱阁坐北朝南,东西两侧前方各筑有偏房、耳房。沿着登阁石阶,可达阁顶。我们登阁时正值早晨,阵阵海雾扑面而来,变幻无穷。一会儿雾涛汹涌,排山倒海,一会儿又像轻纱般漫卷,轻盈飘逸。蓬莱阁藏匿在云雾之中,烟遮雾绕,仿佛倒悬在碧波之上,人站在阁上,脚下云烟浮动,一派空灵。难怪“仙阁凌空”为蓬莱十大景之一。

蓬莱阁实在是观海的好去处。待云散雾尽,站在阁上,北望海天,一览无际,烟波浩渺,水天一色。蓬莱一带的海水清澈透明,在天高云淡的秋季就变成了蔚蓝色,在蓝天白云及通体褚红的丹崖山的映衬下,有一种透心透肺的澄明,那连天连地的水域,给人以一种一泻千里的感觉。待旭曰东升,万道金晖照到海面上,海域便摇荡起细碎的金子,晶光闪耀。出海的小船在金色中摇曳,如一片树叶在波浪中漂浮。长山岛宛若一艘巨大的军舰,停泊在万里沧海上,远远望去,郁郁葱葱。随着海浪的起伏,长山岛也像在微微摇晃,像一幅水墨画一样。

蓬莱阁海市蜃楼名扬天下。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蓬莱是我国乃至世界海市蜃楼出现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历史上多有记载。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说过:“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渠、人物、马车、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1988年6月17日,山东电视台记者孙玉平成功地对蓬莱海市蜃楼录了像,从而结束了世界上没有海市蜃楼影像资料的历史。从录像上看,海面上一大片剪影,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时聚时散,忽隐忽现。用孙玉平自己的话说:“如楼台,如亭阁,如奇树,如怪峰,时而倒悬海面,时而倒悬空中……一会儿长桥飞架,一会儿楼房高耸……东边的刚刚隐去,西边的又赫然再现……”我等无缘亲睹海市蜃楼,但看了孙玉平的摄像,也可谓一饱眼福。

蓬莱阁一带名胜古迹、刻石题书甚多。阁上多处皆有刻石,其中一块“海不扬波”刻石,“不”字受损,乃中日甲午战争时,日舰炮击所为,时刻提醒人们不要忘记那段历史。阁的东方,便是戚继光训练水师的水域。帅旗飘飘,战船依然;使人想起这位伟大的军事家、文学家抗击敌寇的雄风和保家卫国的忠贞。

古人认为蓬莱是神仙所居之地,诞生戚继光、于学忠、杨朔这样的杰出的人物便不足为奇了。

感受大连星海广场

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南部海滨风景区西端的星海湾北侧,有一个青山碧海怀抱、蓝天白云映照的大广场,面积为亚洲之最,这就是大连人为之骄傲的星海广场。

走近星海广场,首先看见的是位于广场中央的华表,高19.97米,直径1.997米,是大连人为了纪念香港回归祖国而修建的。在视野开阔的广场上,显得更加雄伟,华贵。在蓝天白云,绿草红砖的陪衬下,华表给人以一种壮观、昂首天外的感觉。据说,它是目前全中国最大的汉白玉华表。

星海广场最令人感慨的是它的广与阔。占地172万平方米,是亚洲第一大城市公用广场。站在偌大的广场四望,东面是着名的国家级风景区白云山庄,青山隐隐,绿树葱葱。西面是:历史悠久的星海公园,红绿相间,隐隐约约;南面是波涛千里的黄海,碧水悠悠,连天连地;北面是体育中心,高大的建筑矗立在阳光下,敦敦实实,银光闪闪……

星海广场四周的建筑物不是很多,布局又非常合理,疏密相间,恰到好处,风格各异,互相补充,仿佛一曲流动的乐章。这一切,更加衬托出了星海广场的广与阔。

广场的中心由九块红色大理石铺设而成。外围是形同黄色大五角星的星形广场。红、黄两色相映象征炎黄子孙。红色大理石上雕刻着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及十二生肖。四周雕刻有九只大鼎,每只鼎上刻一个大字,共同组成“中华民族大团结万岁”。还有5盏由汉白玉托起的大型宫灯,与华表相映。广场内圆直径199.9米,寓意大连建市一百周年。即使一个不懂建筑与雕塑美学的人,也不难看出这个广场中心是下了大功夫的。

广场的另一个特色就是草坪。十八块大草坪组成了一个巨大的绿德,铺盖了广场。绿格茵茵,春意盎然。那种草是美国的一种坪草,听说叫“小矮人”。但大连市民出于对前任市长薄熙来同志的赞誉,都管这种草叫“熙来草”……

广场的雕塑也是一大景色。千人足迹青铜浮雕长80米,上面嵌着1000双大连市民的脚印。有百岁老人,有刚出生的婴儿;有老红军、老干部,还有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站在那1000双足迹前,使人不由不想起大连市近百年的风雨历史和大连人民永远前进的步伐。百年城塑如一本打开的巨书,铺在海岸边。站在那本书的页边,遥看一望无际烟波浩渺的大海,聆听汹涌澎湃的涛声,不由令人思绪联翩。大连的昨天、今天与明天,都是一本需要我们认真去读的书啊。

星海广场是大连人的骄傲。几乎每一个大连人一提起星海广场,都会如数家珍地讲上一通,他们说:早些年,这里还是一个垃圾场,在大连人民的辛勤努力下,才变成了一个能代表大连的大广场。历史是人民谱写的,我们大连人祖祖辈辈都像牛一样勤劳。我这才恍然大悟,难怪大连有那么多牛的雕塑。在提起星海广场的时候,大连人一般都会提到他们的前市长薄熙来。“我们薄市长……”崇敬、爱戴之情溢于言表。我想,薄熙来同志应该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一个人,为官一方,能有这么多老百姓感念,实在是一种大幸福。

拜谒霍去病墓

在陕西省兴平市东北不到十公里的渭北高原上,坐落着大大小小二十余座帝王将相的陵墓,其中有一座形似似祁连山的墓冢,便是一代名将霍去病的墓。

墓堆高大如丘,墓上绿树茵茵,翠竹依依,芳草萋萋,曲径通幽。沿着石台路拾阶而上约500米,即可达墓顶。墓顶是个几十米见方的平台。站在平台上西望,清晰可见巍然而立的茂陵(汉武帝刘彻墓)。在霍去病墓的近旁,长眠着霍将军的舅舅——名扬天下的大将军卫青。

我登上墓顶时已近黄昏,举目四望,到处是绿油油的田畴,霍去病墓在苍茫的暮色中更显得幽远古旷,令人遐思寥廓,心事浩茫。霍去病是西汉时期名扬天下的优秀将领,也是我国历史上流芳千古的民族英雄。在《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司马迁对这位杰出的军事天才做过详尽的描述。太史公说霍去病是西汉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自幼生活在奴婢群里,困苦潦倒。但他天资聪慧,胸怀大志。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刻苦习武,渴望长大后能去驰骋疆场,建功立业。后来恰逢他的姨妈卫子夫成了汉武帝的宠妃,舅舅卫青又屡立战功,成了大将军,霍去病得以做了武帝的侍卫。武帝非常看重这个聪明上进的年轻人。

汉武帝时期,匈奴奴隶主屡犯中原,严重破坏了汉朝和匈奴的边境秩序,给民众和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年轻的汉武帝大胆起用卫青等青年将领,变被动防守为主动进攻,屡屡出击,给匈奴以沉重打击。

霍去病十八岁时,汉武帝命霍去病随卫青出征,封予“剽姚校尉”。挑选了八百名精锐骑兵供他指挥。霍去病不负众望,屡建奇功,被封为冠军侯。后来,汉武帝又令霍去病单独领兵作战。他六出北疆,指挥若定,出奇制胜,驰骋茫茫沙漠、千里戈壁,给匈奴奴隶主以狠狠打击。为维护中国的统一和博大,为保证汉匈人民生活的安定、祥和立下了赫赫战功。特别是他不顾个人安危,冲入匈奴大营受降,果断下令斩杀要逃走的八千敌兵,收编了四万余名降兵,充分显示了他保家卫国万死不辞的侠义忠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