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自然物语丛书:鸟的故事
45185500000003

第3章 译序

我的书不是把读者引向我本人,而是把他们送往自然。

——约翰·巴勒斯

在100多年美国自然文学史上,高潮迭起,人才辈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矗立在美国生态名人堂中的两座丰碑——“两个约翰”:“鸟之王国中的约翰”——约翰·巴勒斯(John Burroughs, l837-1921)和“山之王国中的约翰”——约翰·缪尔(John Muir, 1838-1914)。这两位自然文学大师不仅深谙自然科学之道,而且在文学成就上也颇有造诣。一方面,他们留下的文字为美国自然文学增添了极其生动而抒情的一笔,另一方面,他们对于自然的观点影响了当时的美国自然环保政策。可以这样说,当今美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得还比较完好,与他们当时的观点和建议不无关系。

约翰·巴勒斯,1837年4月3日生于美国纽约州罗克斯贝里,在卡茨基尔山区父亲的农场上度过了童年时期,从小就深受大自然的影响:充满鸟语的森林、飘溢花香的田野、淙淙的溪流、峻峭的山峦以及各种习性奇特的动植物。这些自然的要素逐渐成为他生活中的有机部分,尽管后来从事过多种职业,但他的精神一直沉浸在大自然之中,骨子里散发着自然的气息。其实在巴勒斯还是学生的时候,并不喜欢写作,甚至讨厌写作。可是大约在17岁时,他开始阅读英国诗人华兹华斯和美国超验主义作家爱默生的作品,到了20岁,便迷上了写作,还下定决心要做个作家。1857年,他在写给新婚妻子的一封信中竟这样说:“有时我认为,我成不了那种总是适合你的好丈夫。如果我活着,我就要做个作家。我的生活将是学习研究。珍爱这些想法也许是我的弱点之一,可是我不由自主啊。”

成年后,巴勒斯先后做过教师、记者、银行职员,内战期间,他在华盛顿的美国国家财政部任职,工作之余便阅读、写作。此间他阅读了大诗人惠特曼的作品,后来两人成了好友,惠特曼鼓励巴勒斯从事自然文学、哲学与文学评论的创作。1871年,巴勒斯把自己在华盛顿任职时利用闲暇写的自然散文结集,以《延龄草》(中译本名为《醒来的森林》)为题出版,结果深受读者欢迎,这本书是他的第一部自然文学着作,从此他的自然文学创作便一发不可收拾。1873年,他回到家乡哈德逊河谷的卡茨基尔山区,在那里开辟果园,身体力行种植果树,并继续写作他那些涉及自然的文字,不时还远足到邻近的山中观察和研究自然。从那时起,他平均每两年都要出版一本新着作。1874年,他在埃索普斯溪畔买下一个小农场,建起了他的“河畔小屋”,悠悠然然地做起了“我们时代的乡村圣人”;1875年,他又与儿子一起在离“河畔小屋”不远的山中盖起了“山间石屋”。“山间石屋”尤为着名,当时就吸引了众多名人到那里做客,其中包括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大诗人沃特·惠特曼、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小说家西奥多·德莱塞以及他的同行兼朋友、另一位自然文学作家约翰·缪尔。在后来的岁月里,巴勒斯的时间多半是在这两处贴近自然的乡间小屋中度过的,在那里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给他带来的愉悦。到了1911年,巴勒斯把位于他的出生地附近的一间旧农舍修葺一新,并取名为 “花白旱獭之居”,在那里避暑和写作,直到去世。1921年3月29日,巴勒斯在从加利福尼亚返回东部的一列火车上离世。1921年4月3日,即他84岁诞辰的那一天,家人把他埋葬在他童年时常常游玩的一块岩石脚下。后来,人们为纪念他而成立了“约翰·巴勒斯协会”,该协会每年为一部遴选出来的自然着作颁奖。

巴勒斯被誉为“美国自然文学之父”,是不无道理的。他以自己生活熟悉的哈德逊河谷和卡茨基尔山区为中心,长期致力于自然探索,把对大自然的亲身经历和体验都写成了文字,可谓传世之作。他的着述非常丰富,先后出版了25部作品集,除了《延龄草》(即《醒来的森林》)外,重要的还有《鸟与蜜蜂》《鸟与诗人》《清新的野外》《冬天的日出》《在卡茨基尔山中》等。他的散文题材非常广泛,尤以鸟类观察手记最为着名,除了大量涉及鸟类生活的文字,他还有描写自然界中其他各种动植物、季节变化、个人在自然中的游历等诸多方面的作品,以优美的笔触展示出了一个博物学家兼散文作家对大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体验。巴勒斯本人不仅是一位探究鸟类的科学家,而且还是一位颇有成就的诗人,他给我们留下的文字十分感性,毫不枯燥,显示出一位散文大师的风范。读他的作品,仿佛在聆听一位经历丰富的白发长者在娓娓谈论自然。他的作品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最大的忠告,那就是:热爱自然,体验自然,珍视自然,保护自然。他的作品在美国一次次再版,至今盛行不衰,在读者中产生了很大影响,销量已逾150万册。安·罗纳德在《荒野的诉说》一书中称:“就连约翰·缪尔当时的创作成就,也无法与巴勒斯出版的25本书和150万销量的记录媲美。”巴勒斯成就巨大,美国很多着名人物都深受他的作品影响,其中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便自称是“读着巴勒斯的书长大的”,而罗斯福当上总统后,更是对巴勒斯毕恭毕敬,还亲自邀请巴勒斯一起出门远足,到野外露宿扎营。1905年10月2日,身为美国总统的西奥多·罗斯福在白宫的夜灯下给巴勒斯写了一封信,其中第一句就这样盛赞自己一生的崇拜者:“每个热爱野外生活的人都必须对你心怀诚挚的感激”,这样的评价可见他在美国的崇高威望。更重要的是,巴勒斯的作品还对20世纪初的美国环境保护政策产生过影响,他后来因此名列美国生态名人堂。他的作品不仅适合于成人,而且适合于孩子,其作品纷纷进入美国众多的学校,还被指定为学生必读的课外读物。他去世后,美国先后有11所学校以他命名。

《鸟的故事》全书共16篇自然散文,其长则万余字,短则一两千字,都是从作者多部自然散文集中精选出来的,这些篇什可以说荟萃了巴勒斯描写鸟类生活文字的精华,几乎均为作者本人之亲历,毫无虚构成分;其文笔生动,无枯涩之感,具有较强的情节性、故事性、可读性、科普性,生动有趣的场面比比皆是,每一幕都是一个故事——存在于我们周围自然中的鸟类的悲剧或喜剧。如果没有敏锐的目光,就无法发现这样的细节。巴勒斯的语言及叙述方式可谓妙趣横生,甚至诙谐调侃,难怪他的读者不光是成人,就连孩子也十分入迷。同时巴勒斯还通过有趣的描写,向读者传授有益的鸟类学知识。

《鸟的故事》涉及自然界中鸟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鸟类的习性、战争与爱情、求偶、筑巢、鸟蛋、鸟歌……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鸟类图景,我们可以读到千奇百怪的鸟类众生相:有聪明绝顶的鸟儿,其偷窃及窝赃行为之狡黠,让人忍俊不禁;有覆巢后流离失所的鸟儿,让人惋惜不已;有发生在鸟类世界中的暴行,让人愤怒、发指;还有他本人参与的拯救雏鹰的亲历记,让人敬佩、叹息。在巴勒斯的笔下,鸟类像人类一样具有情感,也具有智慧,同时也是脆弱的生灵,其不是遭到天敌的掠食,就是遭到人类的骚扰。因此他一再不露声色地告诫读者: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应该珍惜。

今天,在自然环境保护问题日益重要的中国,介绍巴勒斯的自然文学作品显得更有意义——现代化进程不应该以牺牲大自然为代价,西方发达国家都经历了这个惨痛教训。我相信,这些质朴而优美的文字将有助于中国读者在更深层面上去重新认识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融入大自然。

2007年10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