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赢在起点-高考高分作文
45191400000020

第20章 文章的表达方式(4)

文章是要表情达意的,其中总包含着作者的主观爱憎。而文章的教育意义固然取决于生活本身所固有的意义,但更取决于作者在反映事物的过程中所抒发的感情和对事物所作的评价!对于一般记叙文和文学作品来说,作者首先得通过记叙描写以情感人,然后才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在理智上发生作用,从而受到思想教育!“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抒情,是文章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重要手段。

抒情,是抒情诗、抒情散文的主要表述方法;在叙事性的作品中,它常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运用在议论说理的文章中,作者一般很少直抒感情,而是通过对某种观点的论证体现作者的爱憎感情。记叙中运用抒情表达方式,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抒情的方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

1.直接抒情(是一种直接对景象、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作者不借用其他方式而直接地倾吐胸中的感情,也称为“直抒胸臆”,可强烈而率真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首诗对其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丝毫未加掩饰,你会强烈而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在现代诗文中,有许多直接抒情的佳作。

2.间接抒情:写作者不是直接出来抒发对人物、事物的感情,而是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渗透自己的强烈感情,或者借人物之口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间接抒情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借景抒情。即因为见到某一现象而有所触动,引发某种感情,一般先写景,

而后转抒情,情和景之间多有很密切的联系。如姜夔《扬州慢》“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荞麦弥望。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委离》之悲也。”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曰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曰山河破碎的哀思。

②寓情于景。即把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景物中,间接而含蓄地抒发。如巴金的《繁星》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

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云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一切景语皆情语。”船行海上,疾驶异乡,看到这满天繁星,作者怎能不产生思念故国、怀念往事的感情?但他并没有直接抒写这种离情,而是写自己与繁星融成一片,亲密无间,巧妙地把一个游子孤寂而渺茫的心情反映出来。

③情景父融。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最典型的如《诗经·米微》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雪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以乐景与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④融情于事。即不直接抒情议论,而把褒贬抑扬、喜乐之情寄寓于叙事之中,借叙事来抒情,叙事不过是用作抒情的手段,它不追求事件的完整过程,往往只是片断式介绍,而把浓郁的情感融于事情的叙述中。借叙事抒情,要在选择点”上下工夫,不能让情感全面铺开,四处流散。还需恰当地安排好一条感情线索,写出感情的波澜!感情的发展变化,或由隐而显,或由淡而浓,或一波三折,富于变化。这样才能把感情写实!写足、写活!写透。

⑤托物言志。借助某种事物的特征赋予它别的意义,从而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志趣。

如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竹石I“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傲然挺立、坚贞不屈的劲竹形象,也正是诗人那种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的表现。

⑥寓情于理。诗人把自己对自然、事理的体察或顿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在理学兴盛的宋代,写这种类型诗歌的人最多。如苏轼的《题西林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言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本诗充满了意味深长的哲理。

⑦借古讽今。这是借历史事件、人物、典故来讽喻现实。苏轼《念奴娇·壁怀古》下片则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笔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由凭吊周郎而联想到作者自身,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郁愤和感慨。

⑧以人喻己。用他人的生平、事迹、思想感情等来描绘自己的形象,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像北宋宰相李纲所作的《病牛》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首:

耕田千亩实千箱,精疲力竭谁抚伤。

但求众生皆得饱,何辞羸病卧残阳?

这首小诗既是对病牛的崇敬和礼赞,同时也是对像老牛一样勤劳朴实、无私奉献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讴歌和赞颂。

⑨通过描写细节来显情

这是在描与人物尤其是描与景物时进行抒情的方法,可称为描写性抒情。写作时须把感情倾注、融会在描写之中,使描写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至微”就是指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的美,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境界。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就是把对父亲的挚爱之情都凝结在表现“背影”的细节上。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作者用简练的笔法,写了父亲的体态、穿着、步履,最后将情感聚焦于父亲为买橘子而翻越车站月台时的“蹒跚”、“攀着”、“向上缩”、“向左微倾”等几个动作细节上,虽是片断性动作的外部勾画,没一句直白抒情,却展示出父亲对儿子的骨肉至情和依依惜别的内心活动,含而不露却情蕴丰厚。

⑩渲染氛围

生活中的一些寻常琐事,从选材“新”这个角度来看,并没有什么优势,但如果考生能够对其进行情感化的处理,变“单一”为“多样”,变“静写”、“死写”为“动写”、“活写”,我们就会感到自己的思维活跃起来了,感情丰富起来了,文章也感人了,可见,写作需要寻求一种最佳境界,创造一种最佳境界,在叙事伊始,就渲染出浓郁的情感气氛,观察高山流水,感知风花雪月,体验世态炎凉,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采撷真情的花朵,则可能收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三、抒情的要求

1.要有健康的情趣

世界上绝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在高考作文中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情感的流露给人真实感、真诚感,没有附加感、装饰感,喜怒哀乐,真情表露,写实事,讲实话,抒实情,明实理,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合情合理,恰如其分,展开联想、想象要合乎生活情理,抒发感情要恰到好处。

2.要真挚自然

抒情是手段,不是目的,要使抒情能够达到感染人、激励人、教育人的目的,作者必须有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而且这种情感能够自然地流露出来。有了真挚自然的情感,才能因情造文,读者也才能由文生情,从而受到感染,受到教育;虚假的、矫揉造作的情感,不仅不能感染读者,而且会使读者厌恶。

3.要生动具体

感情是比较抽象的东西,如果抒发得不生动不具体,读者就很难领会;当然,也就很难打动读者,教育读者。因此,抒情一定要在适当的叙述、描写的基础上进行,一定要考虑采用比喻、形容、象征等多种手法,把抽象的感情表达得生动具体一些,切忌呆板、干瘪和空洞。

(第四节议论)

一、议论文的含义及特点

议论是作者就某个问题、事件进行评论、分析,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一种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许多文体都可运用,只是运用的方式不同。记叙或说明文中的议论,是在记叙、描写或说明的基础上,引出作者的感想、认识,直接表明作者对人物、事件或某些事物的评价,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记叙文中的议论,还常常带有抒情的色彩,议论文中!议论则是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由于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所以,议论中的议论,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进行的,包含着论点、论据和论证。

二、议论的三要素

议论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其中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

1.论点: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论点又可分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有两种表现形式:(1)指示型中心论点;(2)包孕型中心论点。

(1)指示型中心论点及特点

指示型中心论点是由文章里的一个现成句子来表达的观点。通常出现在文章的以下四个地方:

①落笔明旨,标题点名中心论点。如九年级上册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一文,标题就是鲜明的中心论点。

②开门见山,开篇就提出中心论点。如苏洵的(六国论)。

③山断云连,文中推出中心论点。

④水到渠成,篇末归纳出中心论点。如西汉贾谊的(过秦论)。

(2)包孕型中心论点及特点

有一些议论文,无论怎样分析、寻找,也不能从文中直接找出可以作为中心论点的句子来,这种融汇在文章之中,要读者经过归纳才能得出来的中心论点,叫包孕型中心论点。比如,文段:

苦难原本是生命旅途中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

苦难是竖在现实和未来之间的一扇纸糊的门,你只要敢于捅破,前方的路便天宽地阔苦难是蹲在成功门前的看家犬,怯弱的人逃得越急,它便追你越紧;苦难是火焰熊熊的炼狱,灵魂在苦难中捏盘,就会显露出金子般的成色......

光看以上两段文字,不能直接找出中心。需要我们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通过领会、提炼、归纳,才能得出中心论点:接受并战胜苦难,就会走向成功。

(3)论据

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理由和依据。任何论点,只有经过充分的根据证明后,才能有说服力;没有根据的论点,即使正确,即使深刻,也不能说服人。所以,作者在表明自己观点态度的同时,也必须提出充足有力的根据,论点必须真实、典型、充分。议论文中论点和论据的关系非常密切,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

论据可分为:①事实论据;②道理论据。

①事实论据:包括用来证明论点的事例、史实及相关统计数据等。“事实胜于雄辩”,确凿无误的具体的事实论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概述的事实论据有时容易忽略,要特别重视。

②道理论据:包括被实践检验了的真理、古今中外名家的论述、自然科学原理、定律、公式等。此外,正确反映人类生活经验和自然规律的名人名言、谚语、箴言等,也属于道理论据。

(3)论证

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逻辑关系纽带,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论证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它包含的内容也较多.

①论证的基本类型:立论、驳论,立论从正面论述,驳论从反面论述,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论为主.

②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即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也即引论--本论--结论。

常见的论证结构:a.总分总式结构(b.对照式结构;c.层进式结构;d.并列式结构。

一篇文章中,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灵活地运用多种论证结构层次,会使议论文更具活动性。

按照逻辑推理,议论文的论证过程又分为两类:

①演绎论证:由一般到个别。即中心论点出现在开头,先摆论点,开门见山,先声夺人,使所论证的观点主张更突出,旗帜更鲜明,使论据的选择更有理可依,紧紧围绕中心。也即议论文常用的思维过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教学中的归纳法,如《六国论》的论证。

②归纳论证:由个别到一般。即先摆事实,再得出结论。

三、分类

议论文社论、宣言、声明、报告、演讲、评论、按语、杂感、学术论文、科普论文,等等。它们都具有有论说文的一般特点,但在内容、章法上又各有其特殊性。依据论证的角度,议论文可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

1.立论文

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写立论性的文章,必须做到:

①论点要正确、鲜明。正确,就是论点本身要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符合客观实际,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鲜明,就是说作者必须旗帜鲜明地表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决不可含含糊糊,模棱两可。

②论据要真实、充分。就是说,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公认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

作为论据的事实,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以及统计数字等。

③论证必须符合正确的推理形式。写立论性的文章,要言之成理,合乎逻辑。论点统帅论据,论据证明论点。论据必须足以证明论点,论点必须是从论据中推断出来的必然结论。

2.驳论文

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论点有三种形式:

①直接驳斥对方的论点。先举出对方的荒谬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驳斥,揭示出谎言同事实、谬论与真理之间的矛盾。有的文章,首先证明与论敌的论点相对立的论点是正确的,以此来证明论敌的论点是错误的。

②通过批驳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是论点的根据,是证明论点的!错误和反动的论点,往往是建立在虚假的论据之上的,论据驳倒了,论点也就站不住脚了。

③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过程的谬误(驳其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驳倒了它的论证中的关键问题,也就把谬论驳倒了!

四、常用的论证方法

1.例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