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证法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正确的方法,它在议论文写作中应用最广!用真实、典型的事实去证明论点的正确,这种方法起到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作用!事实胜于雄辩,令对方不能不服!这种方法的要领是,先提出论题,然后逐一加以事实论证。
例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列举了马克思在社会和自然方面的贡献,证明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2.引证法
引证法所引以为证的道理,必须是经过实践检验,其正确性已为人们所公认。它包括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话、谚语、警句等。由于引用的这些论据是世人公认的思维成果,能够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所以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古今中外,为强化论点的感召力,无不重视引证法的运用。
引用名言来论证,有直接引证和间接引证两种,或称明引和暗引。直接引证,就是照录原文,把原文用引号括起来;间接引证,就是叙述原文的大意,但不加引号,或只引个别重要词语。不管是明引还是暗引,都要忠于原意,不可断章取义或改换原义。还有一点要注意,进行讨论,穿插引用名言名句能为文章添彩,创出新意,但也只能作为一种必要的辅助形式,要把“引”与“证”结合起来,光“引”不“证”,会使文章成为经典言论的堆砌,反而会失去应有的色彩。
请看考场佳作自信人生二百年(中的精彩用据展示:
自信指相信自己。莎士比亚说过:
“对自己都不信,还会信什么真理。”可见自信的重要性。班超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辈岂是蓬蒿人”;李大钊的“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毛泽东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阿基米德的“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撑起整个地球”,无不是自信的有力见证。因此自信是人的一种十分重要的精神力量。
3.巧用排比法
排比是一种在文中有意识地设置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法。一篇议论文里若能安排一两处排比句,不但会加强语势,而且会更有力度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请看考场佳作正视挫折(中的精彩用据展示: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贤士无不是在挫折中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面对耳聋,贝多芬顽强拼搏,发出“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呐喊,终成一代“乐圣”;面对失败,爱迪生坚持不懈,发出“我已找到一千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的乐观心声,终于给世界带来了光明;面对仕途苦闷,苏东坡壮心不已,发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昂扬曲调,在挫折中逐步走向成熟......是挫折,使他们平静的理想之湖激荡起壮美的浪花;是挫折,使他们和缓的心灵之曲奏鸣出雄壮的旋律!
4.比喻论证法
在议论文中,比喻可以使论点讲得更易懂更风趣,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举一个比喻论证的段落来说明:“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的雄伟、绵延;你还见过大海吧?它是那样的壮丽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由于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般渊博的知识,就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取他们的点滴长处。”
比喻论证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能借用喻体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将陌生的事物熟悉化,以达到论点正确的目的,但必须注意喻体和本体之间要有共同点,否则便无法喻证。本段文字用高山大海(喻体)不弃细石、涓流才能成其雄奇阔大,来比喻博学的人(本体)之所以博学,是因为他“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取他们的点滴长处”。如果你也想成为博学之人,也应如此,这样,本体与喻体之间有了共同点,喻证才能成立。
这种通过设喻来论证论点的方法,叫“喻证法”。使用喻证法往往能获得折服对方的奇效。
5.类比法
类比法与喻证法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相似之处为:二者全都要“比”、要“喻”,都是迂回说理的方法。
不同的地方在于:喻证法仅是就某一事物设一个比喻而已,而类比法则需借助于一个故事、一个实例或一个作者安排的情境,才能展开议论。所以,类比法是借助某个类似的事物或事例,进行由此及彼的推理,从而达到阐发论点的目的。例如,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2文“正如达尔文发现了有机界的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运行规律。”就是用了类比法。还有《两小儿辩日》,李斯的《谏逐客书》文,采用了大量的类比。
要用好类比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精选用于类比的事物
由于类比法使用的事物往往比较复杂,所以选择时要多下些工夫。能够阐发论点、用于类比的事物大致有这么几种)古今中外的史实;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作者创设的情境。
②剖析用于类比的事物
用于类比的事物虽然蕴涵哲理,但需要揭示出来,才能与论点“勾连”。因此,当用于类比的事物摆出来之后,下一步工作便是揭示其蕴涵的哲理,向论点方向引导。这步工作用语不一定很多,但必须一针见血,一语破的。
6.归谬法
在驳论文中,它往往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加以引申、延长、扩展,使其荒唐可笑,引出荒谬的结论,从而推到对方的论点。这是一种出奇制胜的高招。如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的论证方法,就是典型的归谬法。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赫尔岑是俄国着名的文学批评家!他有一次参加一个晚会,晚会上演奏的轻佻音乐使他非常厌烦,他不得不用手捂住耳朵。主人向他解释?演奏的是流行乐曲。”
赫尔岑反问一句:“流行的乐曲就是高尚的吗?”主人听了很是吃惊:“不高尚的东西怎么能够流行呢?”
赫尔岑笑着说:“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吗?”
“不高尚的东西怎么能够流行呢!”这句话等于说“凡是流行的都是高尚的东西”。赫尔岑却假定其真,导出“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这一十分荒谬的结果。由此,结果的荒谬就可将隐藏在“主人”话中的不明显的荒谬揭示出来。
7.对比法
对比法就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加以对比,达到否定错误论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运用对比法,可以使正与误(是与非(新与旧区别得非常明显。例如:)想和做一文:
人在劳动中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才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件事为什么目的,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缺点,才渐渐想出节省劳力(提高效率的方法。人类能够这样劳动,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所以文化能够不断进步。要不,今天的人类就只能像几万年以前的人类一样,过着最原始最简单的生活了。
此段是从意义和危害两个方面进行正反分析的。正面用的是因果分析,反面用的是假设分析。由此可见,一段分析可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这样可使分析更全面、更深入,富有思辨性,令人信服!
8.因果分析法
如前面《谈骨气》中的这段分析,它是从态度和目的两个方面分析原因的。这样的分析就是因果分析。我们写作时可以用因果关系复句来表达。关联词语有“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或者单用“因为”“所以”“因此”等皆可。如《想和做》中“人类能够这样劳动,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所以文化能够不断进步”。
9.推理法
就是针对上面所举的事,从反面进行假设,进而推论论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从而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