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从若干方面入笔,不分主次,并列平行地叙述事件、说明事物,或以几个并列的层次论证中心论点的结构方式,其特点是将事件、事物或论题分成几个方面来叙写、说明和议论,每个部分都是独立完整的部分,与其他部分是并列平行关系。
运用并列式结构的注意点:
(1)并列的几个内容各自独立,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
(2)并列的各个部分必须是平行的要防止各个方面交叉或从属。
小标题式结构也属于其中的一种,在高考中常有佳作。
例文,2003年话题“感情亲疏与事物的认知”:
给感情一把尺。
无论何时,月光都会将皎洁的亮色洒向大地,不管它是高是低;无论何地,蒲公英都会把种子撒向大地,不管它是贫瘠还是肥沃;身处“非典”病房的白衣天使们,更是在每个人心里种上了一棵“爱心”树,不管他是敌是友。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该给心灵、给情感一把尺,别让感情的亲疏迷乱了你我的良知。
(一)给感情一把尺,给理智一条路
生活给了我们无数路口,让我们用心去选择,当面临亲与疏的判断之时,该给心灵一把尺,去警示自己凭正义作出选择;该给感情一把尺,别让亲切阻断了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长途,让理智的感情伴你人生长途,才会使心更轻松,才会使世界更加美好。
是什么让唐太宗不认亲疏,让洱海的风、回纥的幔帐、棘辑的大风雪吹成民族的团结!
是什么让伽利略不以旧的理论为纲,让真理之步迈进了人类文明的史册!
是什么让贝多芬不成为传统者的奴隶,开创了充满生命豪情的《第九交响乐》。
是感情这把尺,是它让人们不以感情的亲疏,让人类向着民族团结迈进;是它让人们不以感情的远近,让人类向着认识真理奔跑;是它让我们给理智一条路,给智慧一条路,给文明一个永恒!
(二)给感情一把尺,给民族一个振兴林则徐给感情一把尺,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背景下,发起了爱国思想运动,使中华民族的认知向世界迈进,邓小平给感情一把尺,在“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中,提出了祖国统一的新思路,让中国社会的发展选择了理智,战争中一位位母亲给感情一把尺,为了全民族的胜利,毅然献出了孩儿们的生命,让苦难的民族在鲜血的力量下奋起!
而今啊,战斗在抗“非典”一线的白衣天使们也给心灵一把尺,这把尺需要的不仅仅是奉献与理智,更需要英明果敢的大智,生死相许的大勇,勇于奉献的大义和这悲天悯人的大爱。他们不仅给理智一条路,更给民族精神一个完美的展现,他们无论感情的亲疏,为每一个病人送去了同样的爱!
目光可以忘却感情之尺。
蒲公英也可以忘却这把尺。
但你千万别忘了用感情之尺去衡量你的心,因为中国民族的振兴需要你用理智思维开辟一条成功之路!
主体部分以(一)(二)列小标题从两个方面论述,全文浑然一体。
2.推迭类
立论一入据一结承一迭据一归纳。
第一步,立论。即在文章开篇首先明确提出论点,给人以论点鲜明的印象。
第二步,入据。即在上面提出论点后,第一次进入用论据阐述。这一步定位的论据最好选用史实,一般应是较古老的历史论据,有时可以是寓言、传说、历史掌故、名人铁闻铁事等。
第三步,结承。即在第二步阐述论据的基础上,进行简要分析,指出其具有的一般意义,进行小结。在此基础上,要随之联系现实生活,对论点加以阐述,承上启下,为下一步论证做准备。
第四步,迭据。即在上文小结承转之后,再一次运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作论据,进行论证。选用的事例要新,最好是当前媒体中新出现的典型事例。这些论据实际上与第二步中的历史论据形成推进和叠加的关系,故称之为“迭据”。这样一古一今,一旧一新,选择的论据,角度有变化,为论点提供了扎实有效的证明事例。
第五步,归纳。在前面双重的事实论据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以进一步揭示论点在当代的现实意义,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全文加以总结。
还是淡泊宁静些好“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自从诸易亮在他的《诚子书》中讲过这话以后,经过一千余年的沉淀,已凝固成一句着名的箴言而被许多人奉为座右铭。恐怕这足以说明,这句话所包涵的人生意味该是多么隽永深长;淡泊宁静,该是多么令人崇尚的美德。
〔此为第一步,立论。是直接提出抽象认识的过程。〕
在我国历史上,能做到淡泊宁静的志士仁人并不鲜见。博于学而精于思的庄周,曾因贫困贷米度日;楚庄王闻其才名,用厚币礼聘,许以为相,庄周却表示宁为“孤豚”,不为“牺牛”,将做官视同被宰杀而献祭的牛,甘愿清心寡欲,终于成为一代宗师。诸葛亮少时不求闻达,躬耕于南阳,遍读诸子百家;因为通阴阳,晓八卦;仰知天文,俯察地理;定国安民,用兵施政之道,无不了然于胸,终成一代名相。
第二步:入据。列举历史论据,这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J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淡泊宁静!对于我国古代志士仁人来说,乃是一种修身立世所追求的境界,一种恒定志向获取成功的路径,一种于扰攘红尘中保持独立人格的自重和高洁,因此,作为一种美德,才世世代代被人广为称颂。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变的时代,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已使急功近利成为时尚(社会心态的浮躁和浅薄,也使世俗化物欲化倾向日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到淡泊宁静也许更难了。但是,难以做到并非不应该做到(唯其难以做到,也就更需要我们大力倡导。
以上两段是第三步:结承。对第二步所举论据进行分析,并联系实际指出所提问题的现实意义,为下一步“迭据”做准备。这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大家知道,着名数学家陈景润就是一个淡泊宁静的人。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他毕生沉浸在自己的数学王国,宠辱不惊,视名利同陌路。而另一位被誉为“文化昆仑”、“学界泰斗”的钱钟书先生,则更是淡泊宁静得令人肃然。记者采访,他回避;为他录像,他谢绝;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的编辑们曾想尽办法,但他坚决不同意上镜。至于这个会那个会的邀请,他也从不给面子。他的妙论是:“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三不四的话,花些不明不白的钱,何苦来?”如此人格,真令那些钻天觅缝、蝇营狗苟之徒羞煞愧煞!
〔第四步:迭据。本段的两个论据与第二步的论据构成叠加和层进关系,是由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
当然,我们认为淡泊宁静值得提倡,并不反对某些人宦海凌风,商海弄潮,而只是说,无论如何,我们不应该将淡泊宁静看做是一道过去的风景线,看作是一种时代落伍者的迂阔和陈腐。其实,就是宦海、商海,又何尝不需要淡泊宁静?其实,淡泊宁静,永远都应该是人生的一种力量,一种崇高。所以,诸葛亮的那句箴言,仍然值得我们牢牢记取。人,还是淡泊宁静些好。
〔第五步:归纳全文。这是由具体再到抽象的过程。〕
3.形象说理类
形象说理结构模式是指文章构建一个或几个形象,在形象中蕴含某种道理,从而表现文章立意。运用这种结构模式,关键是在构建形象上下工夫,一般不对构建的形象作过多评说,要让形象本身来折射道理。
请看2004年天津卷优秀作文:
由树根的遭遇想到的引子
有一个木匠到山里去选木料,看到一些奇形怪状的树根,觉得没用就走了。后有一位根雕艺术家,发现这些树根后,如获至宝,将这些树根雕成了非常有价值的艺术品。--材料中如是有一个牧民,养了一大群马。其中有一匹马特能吃,“一食或尽粟一石”。牧民以为这匹马这般会吃,力气肯定很大,于是一整天让它拉磨驮货!孰料这马不仅食量大,脾气也大,任你怎么抽打,就是不上磨道不拉车,且振鬣长嘶,似有满肚子的委屈!忽一日,来了一位相马人,人称“伯乐”。伯乐一眼看出此马乃非凡马拉到郊外一测试,果然驰骋如飞。一时间在马的世界里名声大噪。
在一个小山村里,有一块人称“丑石”的石头。它说圆不圆,说方不方。没有棱角,也没有平面。既不能用来砌墙脚,也不能在上面下象棋。于是就被搁置路旁。小孩子偶尔会爬上去玩,每每从上面掉下来,不是摔坏了手脚,就是磕掉了门牙。“这石头丑死了”村里人纷纷说。一天,村里来了一位天文学家。他一眼看出这丑石不是凡石,乃是天外来客--陨石。于是“丑石”进了博物馆,身价自然成百上千地往上翻。
有一所学校,有一个学生,上课不是睡觉就是看课外书,成绩自然不理想,考试时往往好几门挂红灯。学校的老师和同学,理所当然地把他当作差生来对待。没想到这小子参加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却获得了一等奖。复赛迟到要补赛的他,一挥而就的一篇《杯中窥人》,令评委们拍案叫绝。高中尚未毕业的他,居然退学写起了小说。《三重门》《零下一度》艺惊四座。
韩寒的遭遇如是小结
树根还是那堆树根,马还是那匹马,石头还是那块石头,韩寒还是那个韩寒,
为什么前后的遭遇截然不同,其价值也天差地别呢,关键在于人们心目中“材”与“非材”的标准不同。用这个标准去衡量“非材”,换一个标准去衡量不仅是“材”,而且是不可多得的“材”。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说不清道不明。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把“材”与“非材”的标准定得宽泛一点呢?
该文构思新巧,说理形象,表现出作者驾驭结构的智慧。
从全文看,立足于说理。开头用引子,概述材料,引出话题,锁定范围,十分聪明;结尾用小结议论形象,提挈事理,非常精要。中间的主体部分构建三个形象,三个故事,三个形象都蕴藏着一个道理.同是一物,同是一人,放在不同的位置使用,遭遇迥然不同;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价值天差地别。为什么会是这样,关键是人们心目中的量材标准不同。因此,作者提倡要放宽量材标准。文章结尾用极为经济的笔墨点明事理,升华题意,针对现实,启人深思,是非常响亮的一笔。
4.设问类
文章常用结构法之一。篇章前后部分之间是提问和回答的关系。其优点是设问开头,引人注意,而且文章围绕问题展开,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使用提问式结构应注意.①主体部分要围绕问题展开,不能旁逸斜出;②必须用生动的叙写、具体的说明、雄辩的论述来解答问题,不能简化为做阐述题。
例文:
童年是什么
时间老人奉玉帝之命,下凡人间捜集“童年是什么”的答案。
首先被问到的是一个在拍皮球的小男孩。他摸摸后脑勺,用稚嫩的童音答道:“童年是皮球。我老是像这皮球一样蹦蹦跳跳的,一直很快乐。我的童年就是皮球,圆圆的,永远没有烦恼。”时间老人点点头,若有所思:童年是皮球,拍出快乐的笑声,拍出天真的幻想;每一次着地,每一次跳起,都不带一丝犹豫,都带着积极的心态。每个人都拍着皮球走出童年,走出幼稚。“继续拍吧!”老人摸摸小孩的头,眼睛瞄准了对面青草地上背书的女同学。
“打搅一下,姑娘!,老人走上前“在看什么书啊?”“背历史呢,快高考了。”“你已经走过了童年,觉得童年是什么呢?,“童年?,姑娘的嘴角不禁露出一丝笑意,“童年是桑果,紫色的梦幻,紫色的诱惑,让人回味无穷;童年是蝴蝶结,扎出天真无邪的我;童年是……”忽然,她停了下来,眼睛望着远方,“童年是逝去的历史。紫色的梦幻已移植在如今一代孩子的心里,童年的桑果无处寻觅。走出了童年,才知道肩上担子的沉重,知道人生并不总是无忧无虑……”“看书吧,孩子。”时间老人慢慢走开,童年已是只留下美好的回忆,那些珍贵的镜头将化为青年奋斗前进的动力。
老人问的第三个人是正在工作的中年男子。他停下手里的活,一笑,嘴角、额头显出难掩的皱纹。“童年是无虑的别称。童年时没有责任,不用付出,长辈的关爱是童年的养料,我就那样成长着,走出童年,走过青年,如今我步入中年,顿觉责任之重。上有老,下有小。人啊,只有童年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我现在工作累了,就想想童年,也算找回真正的自己和他聊聊天吧。”中年男子说着,眼眶不禁湿润,老人悄悄地走开,童年啊,没有责任,不用付出,当体验了生活的艰辛、人生的挫折再去回味这段岁月,才发现,童年的我,才是真正的我。
暮色不觉已浓。时间老人透过夕阳的余晖,看见在背靠长椅、欣赏夕阳的老人。“童年是什么?,老人转过脸,脸上写满岁月的沧桑。他沉思了一会,说:“童年是刚哺育出的太阳,它即将走上发白的东方,因此,它是希望的前兆,当东方第一缕曙光投向地球,人便走出了童年,然后开始酸甜参半的人生……夕阳西下,我已走入晚年,常坐在这儿回忆童年,掀开记忆的镜头,抖落童年的星辰,每一颗都是至真至美的化身……”
时间老人完成任务,回到天庭。玉帝看了良久,抬头问道:“童年到底是什么?”
“答案不止一个。”时间老人答道。
“童年是什么?,作者围绕这个问题虚拟“时间老人”奉命下凡人间捜集“童年”的答案,列举了小男孩、姑娘、中年男子和老人的不同看法,从而得出观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5.散文议理式
散文议理结构主要是指运用散文笔法,即借助托物寓意、联想象征、比喻拟人等诸多手段,通过灵活巧妙地取用材料,抒写感悟情思来揭示文章立意。运用这种结构的关键是思维放得开,主旨攥得紧,需要匠心独运,独树一帜。
例文:
谁为青春买单
走在青春的大道上,我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微笑着走过风风雨雨,也走过一段平凡而又奇特的青春路。
手牵手,父母伴我们启程走进青春;
肩并肩,师长陪我们奔跑追逐青春;
心连心,你我他在命运的琴弦上谱写青春。
谁该为我们的青春买单?你无言,我无言,大家都无言。或许我们都经不起时间的拷问,就匆匆给青春画上了句号,但那不该,不该是我们应有的人生。
风雨无常,父母的手再温厚也只能温暖我们一时半刻而非永远;师长的陪伴也只能定格在仅有的几年情谊;社会,投来的期冀和希望也只是我们青春的一个筹码,青春掌握在自己手中,没有永远都幸福的人生。
曾经,为那个大学生感动得落泪,只为他用自己书写的青春向我展示了男子汉的坚韧刚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或许洪战辉应该手捧着四面八方而来的捐助去继续青春,或许他该凭着学校与家庭的关怀去追求另一种人生。但是,洪战辉,他没有。再难也要一个人踏实地走过,再苦,也不接受社会一分钱的捐助。这就是他的坚守,坚守青春,选择自己的青春。
也许,你会认为他是造作,也许你会认为他冷漠,也或许,你把他定格为男子汉的倔强与任性。也罢,青春是自己的舞台,为自己的青春买单是洪战辉人性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