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赢在起点-高考高分作文
45191400000061

第61章 各类题型作文的写作技巧(3)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些损失就可以挽救回来:失去的奇迹和建筑我们可以重建,失去的音乐我们可以重奏,读不懂的文字我们可以理解它的含义。人类文明从此不再惧怕最大的敌人--时间,必将千秋万载地流传下去。这将使每一个人感到骄傲,为自己祖先创造的伟大文明感到自豪。同时,这些重现的文明更将为推动现代文明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动力,人类将从中得到众多本已消逝的知识。社会发展的速度将会成倍成倍的得以提高,人类的文明也将更加的灿烂。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们不仅会重现文明,更会再创文明的辉煌。

本文从体裁!立意上体现了话题作文的自由性,选材上超越了时空的限度,更体现了话题作文的开放性。

4.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的主要区别

(1)话题作文提供了一个写作范围,所供题目仅仅起提示内容指向的作用。而命题作文一般提供的是写作内容的中心(当然命题本身是话题的除外)。

(2)话题作文要求所写内容与之相关即可,而命题作文一般要求紧扣标题。

(3)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一般来说远远大于某些命题作文。

(4)话题作文作者可以自拟文题,而命题作文作者当然不能另命文题。

5.话题作文写作的要求

(1)紧扣话题

虽然话题作文的范围广,可并不是广而无边。其限制就是话题范围,所以在写作时万万不可偏离话题,另起炉灶,随便写一篇文章来。如话题作文“呼唤”,有的同学写了爷爷与他是好朋友的故事,全篇中没有一个词或没有一件事与呼唤这个话题有关,实在有偏题的嫌疑。

(2)文体鲜明

文体不限,不是说不要文体,可以把文章写成四不像。小说要体现故事情节,记叙文要体现记叙的要素,议论文要体现议论的要素,书信要有书信的格式,等等,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明确文章体裁。

(3)力求创新

话题作文的命题方式针对于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而言,本身就是一种命题的创新,这种命题的目的就是鼓励学生在作文时创新。这种创新可以体现在下面两方面:

①内容的创新

要求同学们针对话题,创新思维,大胆想象,灵活地选择最能够展示自己写作能力的内容。

②形式的创新

这主要体现在尽可能地运用与众不同的文体上,比如2001年的高考作文“诚信”,就出现了文言文!疾病诊断书!日记!剧本等。全国各地中考的优秀作文中,各种创新体裁的文体也层出不穷。小标题!日记!书信!童话!小小说!剧本等形式都是形式创新的有效途径。话题作文相比传统作文而言,有它自身的特点、写作思路与要求,我们只有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练好写作基本功,才能在选材、立意、拟题、表达上真正做到自主,写出最有个性与新意的佳作来。

二、话题作文的写作技巧

1.明确范围,审清题意话题作文往往是“材料+话题”式,给一个材料,然后再给一个话题范围。一般情况下,审题难度不大,如“诚信”“心灵的选择”都比较容易确定中心;但多维式话题、关系式话题却难住了不少考生。怎样才能突破审题的障碍呢?可以先作如下设问:

①材料中的人物映射生活中的什么人、什么事?

②材料的主题是什么?

③这则材料想表现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④话题与材料是怎样的关系?

⑤话题涉及哪些内容?涉及哪些关系?

⑥话题的寓意是什么!

⑦联想生活中,学习中,历史中有无类似的事例。

例如,2008年高考山东省是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的作文。此题需先理解题目的含义。“春来草自青”出自佛语,有“静坐无所为,春来草自青”之组,也有“秋来黄叶落,春来草自青”之和。佛语中,此句有崇尚自然,领悟自然,而后豁然开朗的意思。由题可以看出,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只有了解自然,利用其规律。这和高中政治中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述是相配合的。

该命题可以从以下两点来把握:

第一点:把握“春来”和“草自青”两者的因果关系。正是因为春天的到来,才使万物复苏,百花盛开,小草吐绿变青。小草经过严寒的冬天,受到过摧残,伤害,经历过磨难,可能面目全非,但是,春天一到,芳草碧天涯。

第二点:找到适当的本体。因为该命题是比喻式的,纯写春天和小草,文章会太浅,没有什么新意,缺乏深刻性。在选材上,可以根据“春天”和“小草”的因果关糸,找到适当的能反映两者因果关糸的本体,就能够写出较好的文章。

从具体写作看,本作文角度可大可小,小者写自己的感慨,可抒情,议论,叙事;大者可写一个民族甚至人类的变化,思考那些引起重大历史变化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总之,强调好两者的因果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2.善于联想,敢于创新

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的作文形式,要求考生放开手脚,尽情地驰骋在想象的空间,善于多方位地展开联想,这样,才能生发出丰富多彩的思路来。

创新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所在,就是要求打破旧的观念,注入时代的新意。写法也还要与众不同,包括语言表达,取材构思,立意主旨等方面,都应新颖独特,给读者以耳目一新的兴奋之感。

仍以2008年山东话题作文为例,具备了以上的理解和认识,这篇话题作文就明朗起来,考生可以将话题发散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结合时事,谈自然之力的不可抗拒,例如汶川大地震的突然而致。但不可只停留在此点上,通过全国人民对汶川地震的关注,各种英雄人物事迹的介绍,来说明在党和政府正确的领导下,我们必定能战胜灾害,这也是一种“春来草自青”的意义。

②结合自身谈感悟,例如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对童年的怀念。那些迷茫和伤感都是暂时的,通过各种事例来展现对未来的希望和美好憧憬,毕竟人的成长是不可抗拒的。此类作文切忌空洞乏味的抒情,需以事件切入。

③通过某些自然景色来抒发积极向上,崇尚自然的感悟,转化与景文,以物言志。

④如果有阅读积累较多的考生,还可以就“春来草自青”的意义写一篇议论文,直接阐述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总之,此话题的发散空间很大,但务必注意挖掘其内在的含义,并结合自身实际渗透进作文的内容之中。

3.小中见大

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话题,而没有中心,材料,结构,文体,语言等等的限制,给了考生一个比较开放的构思空间,使考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如果不注意把握话题,缩小写作的口子,就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毛病。因此,不管所给的话题多么宽泛,选材应该尽量在自己的生活当中撷取素材,但要扣住大的话题,从某一个侧面或一个很小的角度入手,要选择一个小小的切入口,如一件事、一个人、一样物品、一种感受、一点看法,等等,集中笔力加以突破,把你所选择的话题角度写细写深写透,这样就能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

做到这一点,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在自己选定的具体、微小的题目、材料、情境中,不能囿于一景一物一事一理。必须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捕捉典型而有意义的材料,同时要在行文中或结尾处由此及彼、由点带面、因事见理、见微知着,从而使主题得到升华和深化,要从大处着眼,小中见大,从小的方面表现深刻的主题。

4.主题要深刻

作文如做人,要不断扩大生活的面和认识问题的度。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不断扩大生活的范围和视野,“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样,你碰到熟悉的话题的可能性才更大一些,你认识问题才有深度。话题作文除了选题取材不能空泛之外,还应注意立意深刻,主题深远。因此,选材时要从细枝末节深入挖掘,或表现人生哲理,或表现心灵感悟,或关注社会民生,或思考人生弊端,或放言环保责任。

如2007年广东省高考作文是以“传递”为话题的作文,很好地发挥高考话题作文的导向作用,就要让中学生关注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培养目光敏锐、思想犀利、有正气、有大气的一代人,写出主题深刻的文章。请看优秀作文:

薪尽火传

曾经有个很有名的故事:一名病重的人对画家说,当藤蔓上最后一片叶子落下的时候,我便要离开这个世界。于是画家画了一片绿叶在藤上,暴风雨过后,画家去世了,病人却坚强地活了下来。画家,用他的画笔向病人传递了求生的意志,也传递了他生命的火花。

我想,所谓的薪尽火传,大概便是那么回事。人的骨肉最终必会化为尘土,但是人类伟大的精神却可以传递三世乃至万世地传递下去。这便是人类伟大之处的体现。传递,是生命最热烈的燃烧。

有位革命者写过一句诗: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我想这正是精神传递最好的诠释。为什么在那些战火纷飞的年代,会有那么多的烈士们前仆后继?那一串数不清的名字,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这是因为他们在用自己的生命,传递着革命的精魂。我们的眼前似乎看到无数的灵魂在闪光,但其实它们都有着共同的名字民族精神,从我们的先辈的生命之薪传递下来的精神之火。

民族精神之火需要传递,奉献精神之火亦要传递,因为这是中华民族能够千百年来屹立于民族之林的支柱,传递下去,便是我们对它的责任。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社会中,还能有多少个丛飞?多少个焦裕禄?多少个任长霞?是他们传递着这个火把,用自己的生命作为薪柴去留住这些星星之火,然后传递予我们以及子孙后代。

也许传递一个口信,传递一封邮件!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然而,传递一种精神,尤其是人类文明中最为珍贵的精神,却常常需要以自己的生命作为薪柴。

薪尽了,火仍可以传,仍不得不传。传递是我们生存的印记,是我们的生命在世界上镌刻的痕迹。而这些火,正是照亮我们个人甚至是整个民族前途的光源,失去了它们,前路便将陷入黑暗。

传递,是生命流逝的足迹,更是生命流转的证明。精神的火炬,需要生命的薪柴。

例文评析

本文采用散文文体的形式,紧切题意,立意深刻,材料丰富,标题简洁形象。作者以饱满的激情,对战争年代和和平年代传承民族精神之火的英雄们的热情讴歌,给人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薪尽火传,精彩演绎,对薪尽的描写紧紧扣住火传的实质,议论与抒情融为一炉,圆润浑然。

5.选材要丰富

话题作文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一个好的话题往往暗示了许多内容指向。能否从话题设定的“触发点”中打开多向思维通道,是衡量话题作文写作高下的重要尺度。如果我们孤陋寡闻,思想僵化,就写不出高品位的文章。

话题作文写作的基本原则是“大话题,小角度”。建立起众多的链接点,实际上是一个个选择的过程,如同在网上浏览,我们总是在捜寻自己关注的内容上,构思中的链接是帮助我们选择最理想的写作角度。

面对一个话题,要能建立起丰富的链接点,就需要我们把思维的触角延伸到生活中,用心感受生活,深入思考生活,汲取生活和书本中的新鲜东西,在建立链接时才能左右逢源。

高考前的作文训练,我们要追寻生活中的动情点,精心选择感动过自己的生活片断进行“链接”、“嫁接”训练。这是一种作文材料的积累,更是一种善于变通的思维能力的训练。2007年高考四川省是以“一步与一生”为话题的作文,请看优秀作文。

路的两旁氤氲着乳白色的雾气,前面是一条悠长悠长的古道,迷离神奇。

我准备沿着这条充满神秘的古道去寻找自己的幸福人生,一束极细的光芒从遥远的天际投射过来,抚摸着那历经悠悠岁月的古道刻痕,它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一串串脚印散落在岁月的路途中,我要去寻找那决定人一生的那一步,用心去发现一个刻满幸福的出口。

我渐行渐远,我渐进渐远......

终于,我发现路在此时分成了两个岔口,两扇高大的门摆在面前,它们的上面镌刻着“一步与一生”,苍劲的字体中流淌着充满理性的溪流。

我打开其中一扇门,发现上面雕刻着许许多多的小字,我仔细凝视,仿佛时光在这里轮回翻转……

“曾经的庄子从这里走过,为了摆脱一个屈从权势的社会,他推开了这扇门!然后决绝地跨了过去,做了一棵在夜里独自守望月亮的树。”

“曾经的五柳先生从这里走过,为了摒弃官场的丑恶,他驾着破旧的马车从这扇门驶过,然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曾经的东坡先生从这里走过,为了遗忘痛苦的失意,他穿粗衣淡定地走了过去,在荒凉的黄州倚杖听江声,任凭人生的失意而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

我品读着这曾经的故事,路旁的竹林也在歌唱,我要把它谱写成一曲沧桑而美丽的歌谣。

我又走到另外一个路口仰望另一扇门,它上面同样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

“西楚霸王项羽面对刘邦的追兵从这里逃走,忆起昔日的鸿门宴,不禁哀叹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残忍阴险的秦桧从这里步入罪恶的深渊,杀岳飞,贬忠良,他的一生必定是一个让人唾弃的一生,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居心叵测的陈水扁从这里走上了分裂国家的道路,嘴角邪恶的笑容干枯了他丑恶的灵魂。”

我不想再读下去,抚摸眼前的这扇门,沧桑而厚重。历史本没有错!错的是他们洞开了本不应该洞开的大门,跨出了他们本不应该跨出的一步!

枫竹林飘荡着幸福的歌谣,我回眸最初的那扇门,它闪着幽蓝幽蓝的光,我毫不犹豫地走了上去,迎接我期待的黄金般的人生。

例文评析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文章有许多优点。最突出的是在主体部分,作者善于使用从课本中积累的材料,《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鲍鹏山,第五册)、《饮酒》(第三册),引入了六个历史人物为材料,但并不嫌繁琐,因为作者将这六个人物的事例分为两组,信手祜来,巧妙运用,构成对比,既突出了中心,又显示出积累运用语言材料的良好功底。

6.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

话题作文往往不限文体,允许考生自由发挥,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散文、寓言、童话、日记、书信等都可以。但是,不限文体并不等于不要文体。话题作文的“文体不限”其实是指不限于一种文体,让学生有选择文体的自由。一般来说,我们应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当你选定了一种文体时,还得按照这种文体的特点来谋篇布局进行写作。有的同学观察能力强,生活积累丰富,不妨将生活中精彩的片断撷取出来,写成一篇生动感人的记叙文;有的同学想象丰富,擅长编写故事,不妨写写童话、寓言或科幻小说;有的同学感情细腻丰富,不妨写成一篇优美抒情的散文,肯定会非常出色;有的同学逻辑思维能力强,擅长推理,不妨写成一篇理据充分的议论文。如写议论文,最好以论点为题目,这样会使文章的内容集中,使读者一目了然,抓住中心来分析你的文章;如写记叙文,题目不但能表现文章的主题或主要内容,还要力求新颖、含蓄,有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