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穿越镀金时代
45231600000012

第12章 中国宏观(11)

另一个担心就是大规模资本出逃,特别是在面临美国的QE退出的环境下。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有几个共同的特征,其中非常致命的一点就是高的对外负债导致的国家清偿风险,以及由资本外逃引发的经济衰退导致社会和政治的不稳定。6月份发生的两次在线压力测试(端午节和6.20那周),就像是在没有预告情况下,资本外逃的实弹演习,结果显示——无人无机构甚至无国家能够幸免。这次压力测试也告诉我们,就算热钱撤出导致基础货币迅速减少,央行的奶妈功能(最后贷款人)也是可以补上,特别是准备金率还高达20%呢!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疯狂的影子银行和商业银行膨胀的杠杆才是积累多年的火药,两根雷管——地方融资平台和地产泡沫还在摇曳生姿。如果这两个风险因素没有消除,则资本外逃极端环境下的后果都是金融危机、中国金融危机和新兴经济体金融危机。

最糟糕的情形往往是,外部的廉价热钱想进来,内部已经获利丰厚的资本想逃走,前者导致汇率升值,后者导致汇率贬值,这就会左右挨耳光,在汇率的剧烈起伏波动中,国民的财富被一次又一次地轮番洗劫。其实现在已经是这样了,不过是资本账户的管制就如同征收少量的托宾税一样,多多少少增加了他们进出的成本。质疑者认为一旦取消,则他们更是如鱼得水、如虎添翼、肆无忌惮。其实我个人理解,正反双方争执的关键分歧,其实是现有的资本管制是不是有效,反对方认为是有效的,而支持方觉得,反正也都在暗地里大量进行了,央行统调司曾经证实了规避资本项目管制的金融工具日益增多,如贸易品和服务价格转移,境外设立公司对倒,境内外货币互换,全球第三方支付网络,在境外买卖国内资产等金融工具创新等。与其如此,还不如让它阳光化,开正门关偏门,纳入统计核算和税收管理体系等更有效的监管机制下。

即刻出发

笔者认为还是不可因噎废食,釜底抽薪可能是无奈之举,但源头控制才是治本之策,而外部流动性泛滥的源头就是储备货币的霸权,而内部的源头就是目前被动印钞机制下的享受泡沫繁荣和财富重新分配的既得利益资本,他们可能随时都想离开。这也意味着开放资本账户,也在跟类似房地产联网、不动产登记和相应财产透明化方案赛跑,谁快谁赢,群众眼光自然雪亮。让决策者为难的是,如同昨日繁荣的源头正是今日罪恶的渊薮,可能解药也藏于毒药中。人民币国际化肯定是招险棋(当年加入WTO又何尝不是),中国目前的经济情形犹如一个珍珑棋局,莫非只有大胆落子,才能绝地反击吗?必须看到这是一场刀锋上的平衡,一方面是流动性冲击,一方面是改革倒逼,如果可以平安度过,则中国必然有上位的机会,甚至可以把它视为一个大国成长所必经的成人礼。

温室里学者们的争论,尽可以延续下去,但更重要的是——市场的历练要不断积累,不管是参与货币竞争,还是力挽资本狂流,拥有几万亿美元资产的全球最大主权基金加对冲基金会被几只对冲基金(最大的桥水不过1500亿)搞得鸡飞狗跳、风声鹤唳,惶惶不可终日,这不仅仅是可笑、可悲,更是可耻的,需要尽快积累全球宏观对冲方面的核心竞争能力,在关键时可以一决高下。同时,经验教训也提示我们:整个宏观对冲市场环境是由晴雨表式的厂商主导,他们具有定价权,危急时刻会像鬣狗一样一拥而上,撕裂巨大而又笨拙的对手,如同1992英国、1997东南亚、2008美国,所以获取经验值的唯一方式就是在战斗中成长。当然不少中资机构的表现也确实让人很失望,学费交不少,长进没多少,典型的“内战内行,外战外行”,改进的空间巨大。此外,也没必要神话发达经济体的金融能力,如果真的那么强大,也不会在2008年搞出那么大的金融危机,5家投行几乎全军覆没,然后再10年又搞一次欧债危机,欧元几乎解体,这至少提醒我们,他们之间也远非铁板一块。

因此,笔者认为争论的焦点并不应放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是与否,而是在方法、进度、相对次序、配套条件、可控性和后备方案的技术细节中,特别是一旦出现大规模资本外逃,是否有紧急制动机制(包括大额托宾税、临时管制或者直接叫停)和流动性应急补充机制的设计,细节才是魔鬼出没的地方!

决策者的态度呢?最新的提示是——争论不休,不如开始试验吧!——因此笔者特别看好未来,在深圳前海和上海自贸区,关于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金融便利化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最新尝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打开资本账户,在国际资本的反复冲刷中,人民币的定价中心和人民币定价权的中心将逐渐崛起。时不我待,立即出发!

金十条究竟含金量多少?

2013年7月5日,中央政府网站公开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共十条,因此又被称为“金十条”。

总体基调上来看,“金十条”与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中《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工作部署内容是基本一致的。它其实是对2013年各部委出台一系列的规范文件,特别是在银行间市场620风波以后,对包括央行行动在内的政策举措来做的全面注释和信用背书,这也体现出新一届政府,重在梳理固有制度存在的诸多缺陷,为未来进一步改革做好基础性铺垫工作的政策取向。

看得出来,这十条应该是在领导“激活存量、用好增量”思路下,赶紧由金融口和其他几个相关部门拼凑出来的大杂烩,貌似很多是老调重弹,不过每个部门确实在这份文件中穷尽了他们所有可以想到的,具体到操作层次的意见和举措,但总体显得略有些凌乱并存在不少重复和交叉。这不是一份精心措辞、字字珠玑的考究文章,而更像是一张操作菜单和清单,但这应该是金融监管部门真实想法的充分揭示,而且细节丰富,细节就是出魔鬼的地方,我们试图结构化地理解一下。透过字里行间中,我们发现其含金量巨大,成色十足,蕴含着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金融改革和市场化过程中的一些最关键思路和步骤。

首先,总量控制和底线防范,这是稳住经济、抑制泡沫、避免硬着陆的首要条件。第一条提到“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可以用的工具包中有再贷款、再贴现和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而最后一条中提到“严防金融风险”,“适时开展压力测试,动态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触点,及时锁定、防控和化解风险,严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首尾相连前后呼应。管理层心里很清楚,实体经济存在三大风险——融资平台、落后产能和地产泡沫。对地方平台贷款风险的化解以缓和和区别对待为主,不会主动释放风险。落后产能需要分类消化,包括转移到海外、兼并和破产清偿。房地产则仍是落实差别化信贷政策,加强名单制管理。结合市场上最近关于地产再融资重启的传闻,估计对地产融资的系统性解决方案还没有达成共识。而对于金融系统,目前的威胁主要来自影子银行,所以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规范要求会更加严格,这可能对银行同业业务也会形成新的冲击。此外管理层对非法集资、国际资本流动等风险亦有警示。这就再次确认了2012年底来出台的一系列调控政策和压力测试的合理性、前瞻性和权威性。

其次,明确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其中最为薄弱或者最为需要的部分。例如第二条“引导、推动重点领域与行业转型和调整”;第三条“整合金融资源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第四条“加大对‘三农’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以及第五条“进一步发展消费金融促进消费升级”。这有三种方法来实现或者说加强。一是通过银行主渠道。为了刺激银行增加资金供给,必须给他们一定的诱饵。例如对中小金融机构实施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所募集资金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不纳入存贷比考核),以及类似的“三农”专项金融债。如果真的形成坏账,则“支持银行开展不良贷款转让,扩大银行不良贷款自主核销权,及时主动消化吸收风险”,为银行减负,避免出现僵尸企业和僵尸银行,以便真正激活沉淀资金。二是通过阳光化的民间金融。管理层试图招安民间金融,以在主渠道以外对接小微企业需求。第九条中提到的“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包括“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入股金融机构和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民间信贷阳光化便于政策监管及风险控制,另一方面,民间资本的特性决定了,它们将有利于对接满足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特别是其中提到要“探索优化银行业分类监管机制,对不同类型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经营地域和业务范围上实行差异化准入管理”,表明决策层对招安民间金融资本的态度是鼓励支持的、行动上是用心培育的。结合未来将建立的存款保险制度,各种性质的银行都将在金融安全网的保障下规范运作、竞争上岗、风险自担。

再次,通过资本市场和直接金融。这是目前分散银行渠道风险和收益的最佳途径,也历来是世界金融发展的主流趋势。第七条提到“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包括适当放宽创业板对创新型、成长型企业的财务准入标准。将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扩大至全国、“稳步扩大公司(企业)债、中期票据和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发行,促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加快完善期货市场建设,稳步推进期货市场品种创新”,再加上第二条中提到的增加优先股的发行,以及逐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等举措。资本市场大发展的机遇再度来临,当然扩容或对短期市场形成一定压制,但中期来看,金融深化势在必行,即通过市场化手段,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逐步打破过去投融资环境以卖方(银行)市场为主的格局,让资金的自主行为促进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让市场行为的优胜劣汰决定产业发展方向,这必然也会给投资者带来实惠。

最后,在支持企业和金融机构走出去的名目下,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例如第二条中提到“对合理向境外转移产能的企业,要通过内保外贷、外汇及人民币贷款、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等方式,积极支持增强跨境投资经营能力”,第七条中鼓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以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为重点,进一步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推进外汇管理简政放权,完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外汇管理制度。同时逐步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其中还特别提出要创新外汇储备运用,拓展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平台和商业银行转贷款渠道,综合运用多种方式为用汇主体提供融资支持。这些表述意味深长,再结合到最新的中美战略对话中对双边投资协议的磋商,以及中央同意建立上海自贸区的试点,反映了新一届政府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方面的大视野和大决心。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将是全方位立体推进,涉及企业的走出去、汇率制度的改革、外汇储备投资渠道创新、资本账户的开放等诸多方面,并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之一。

综上所述,这份文件给人总体的印象是全力推动金融市场化和金融开放。需要看到的是,利率市场化过程,也是打击对实体经济盘剥比较厉害、抽血大于输血、空转或者吃空饷的寄生行业的过程,这对银行和影子银行来说都不是什么好消息,简单地说,它们一个是太暴利,一个是太危险。

只有一方面,把它们的暴利压缩出来,部分用于降低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反哺实体经济;部分用于回馈储户,提高他们的财产性收入以刺激需求和消费,才使得实体经济的循环和发展更具可持续性。另外一方面,再把它们的杠杆降下来,包括降低银行表外以及其他非标渠道的过高杠杆,由标准化产品替代非标产品,变间接金融为直接金融,转移相应的风险和收益给金融市场及投资者直接承担。而这只有通过金融市场的竞争和高度发达才能实现,这肯定会削弱银行的PE以及PB(脱媒同时,还有更多不良资产会暴露)。

但即便是主要市场导向的美式金融体系也未必是金融进化的尽头,特别是在大危机以后,所以作为后发的经济体的现实态度,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地进行扬弃性吸收了。全球金融体系的共同困境都是尽管它们起源于实体经济的需求,但是经过多年高速自我膨胀,已经凌驾于实体之上,甚至可能在危机时刻反噬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