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分工体系中,没有任何经济体像石油输出国这样将资源国的代表性特征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也没有任何一个资源输出集团像OPEC一样深刻地影响着下游经济体,更没有任何一个区域像中东一样被美元殖民得如此严重。中东这个占全球陆地面积不到5%的区域,却集中了全球60%以上的石油储量和40%以上的石油产量,真不知道是有幸还是不幸,目前他们正在经历新一轮剧烈的政治和地缘动荡。
由于石油在工业经济和现代化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中东和北非一直是强国争夺的势力范围,在美国的势力触及到这里之前,英国曾经控制了中东和北非较长的时间。二战结束后,在美元的布局中,“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是捆绑在一起的,为了遏制苏联的扩张,美国填补了战后筋疲力尽的英国在东地中海留下的空白。美国在1947—1950年支持了希腊和土耳其,以防止中东受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另外,美国还饶有心计地帮助犹太以色列复国,控制中东的石油命脉,几次中东战争对美国来说除了配合军备竞赛外,就是实现了石油对美元的标价。其后,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美国对这个全球大油库的控制从来没有放松过。
深受美国这套模式伤害的中东国家,在宗教的影响下,都很厌恶美国,但他们又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他们宝贵的资源从地下挖出来后换来的是美元,而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又不得不进口武器,在防务方面依赖美国。他们是美元的殖民地,又是美式和平最大的进口者。在中东的几个主要产油国中,沙特很自觉地迎合了美国的模式;而科威特和伊拉克则深受战争所害;伊朗一直没有屈服,不仅打算走出自己的道路,还打算以欧元标价石油,摆脱美国的影响。
石油输出国虽然囤积了大量的财富,但实体经济却依然存在严重问题,一个正常经济体的产业结构被部分挖空了:出口的石油换来了外汇,直接用于进口商品和服务,以支撑奢侈的消费;国内的基础建设走向极端,要么如迪拜一样在沙漠上建起海市蜃楼,要么如伊拉克,因为炮火的摧残,实体经济几乎无法启动。
石油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其长期需求是由商品属性决定的,中东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将全球主要的石油输出国联合起来,建立OPEC组织,以产量控制来施加垄断卖家的影响。就目前的石油流向来看,虽然欧美都是主要的进口者,但受OPEC产量控制影响最大的无疑还是亚洲这个生产国密集的区域。中东没有什么制造业,自己的技术和科技更少。他们富裕,但是除了奢侈的消费外,资本却无处可去。每次石油价格的飙升都为OPEC国家带来大量的外汇,这些资金最终不得不再次游弋在海外,这就制造了一种非常特殊的流动性:石油美元。石油美元无论是对石油输入国还是输出国,甚至对整个世界经济都有很大的影响。对石油输出国家来说,由于石油美元收入庞大,而其国内投资市场狭小,不能完全吸纳这么多美元,必须以资本输出方式在国外运用。石油美元在性质上大多是国际短期资金,可能在国际间大量而迅速地移动,从而对各国的金融市场甚至实体经济造成冲击,特别是金融体系尚未完善或者相对封闭的新兴和发展中国家。每个国际油价快速上涨的时期,石油美元都要兴风作浪一番。因此,世界各国都密切地注视着石油美元的变动。
即使欧美的消费绑架了生产国,美元殖民了资源国,在美元本位时代之初大家都是受益者,资源和市场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拓展了生产可能性边界,提高了全球整体的福利水平。第一次资本主义世界的国际分工打造了西德和日本两个工业中心,为欧洲一体化和东亚模式埋下了种子,并最终造就了三大经济区域:北美、东亚和欧洲。但是,进入21世纪后,这套缺乏自我调节功能的国际货币体系还是走到了终点。资本的理想、中国的因素、德日的策略、机构的欲望,被流动性反复冲刷的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最终淹没在美元的汪洋大海中。眼下,新一波货币潮汐又将随着美联储的QE退出政策再次席卷全球。
金融危机纪年表:审判日
2008年9月14日,有着158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再也挣扎不下去了。雷曼兄弟破产,美林以440亿美元出售,国际集团求救等一系列事件,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
一叶知秋,金融危机是理解全球经济次序演变和地缘政治进化的最好样本和突破口,理解了它的根源,就具有了建立全球开放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并可以预测未来世界的进化方向,而这需要宏大的视野和一致的逻辑。下文试图通过讨论这次危机的根源,描述它的演进过程,以明确中国应对危机所应当采取的战略调整,并展望有中国积极参与的反危机行动后的世界新的可能进化方向。
危机总根源——美元体系和美国发展模式
这次危机具有总爆发的性质,它的根源比较复杂,最远的一个根源来源于二战以后形成的两极政治格局和经济制度安排(1950—1970),战争的结束、和平的愿望,需要一套重新分配世界资源的权利体系,以实现和平利用世界资源和人道发展,避免在生存空间上的暴力争夺悲剧再次发生。美苏在雅尔塔的参与国家中,当之无愧地凭占领者的身份具有绝对话语权。由于意识形态上的格格不入,世界也就分裂为两大阵营,其他部分开始时是不起眼地漂移于他们之外。铁幕落下后,生存竞争以貌似平和的方式再次展开。美国毫无疑问地成为权利分配的主导,如果说美国通过两次世界战争完成原始积累的话,不如说它获得的最大的好处,就是争取到了美元的世界通货地位,这是美国发展模式的源头,它既是美国胜利的关键,也是现今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危机的总根源。利用全球铸币局的特殊地位,它不仅提供购买力通货(无限制的美元发行),同时还提供最大真实的需求(美国的最终产品和服务需求以及资源消耗全球第一)。独特的货币体制,加强了美国对于全球资源的掌控能力。于是世界的发展路径变得单一,美国将有能力和可靠的资源供支配担任世界守卫,推行和复制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社会秩序。一开始在欧洲,为了对抗苏联,美国推行了马歇尔计划,在军事上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经济和政治上扶持了作为缓冲垫和准傀儡的西德和英国;而在远东为了对抗中国,美国全力扶持了日本和中国台湾,建立了军事存在和防务同盟;而在中东地区,美国很有战略性和心计地,帮助犹太以色列复国以对抗伊斯兰世界和控制石油命脉。
由于核均衡的快速形成,使得西方同苏东社会主义阵营的全面战争无法爆发,但是对于游离于核俱乐部以外的边缘阻碍,美国就进行战争征服。一开始是出于意识形态上的打击,例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不过美国发现啃不太动中国,而且中国很快拥有了核武器。后来美国卷入阿富汗战争,目的则是把苏联拖入军备竞赛,而战争和军备竞赛所产生的巨大军费开支,相当于执行了一个超级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方面刺激了新技术的发明和运用带来科技创新和产业需求,提升了生产力,扩大了全世界的生产可能性边界,而且这些技术转为民用时都为美国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和核心竞争力(现在影响我们生活的关键技术都是军转民产品,如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讯、核能、激光技术等)。另一方面也同时拉动了相关的行业和产业链,带来了GDP和民众收入的普遍快速提高。由于几乎所需的全部生产要素,例如印度的IT工程师、东欧的科学家和肌肉男(阿诺德·施瓦辛格),以及中东的石油和金属等(只要再配合一个美国梦),都可以用美元来购买,而所有的负债都可以通过印刷美元来轻松弥补,巨大而无限制的货币发行相当于为整个西方世界执行了一项无比宽松的货币政策。双重的刺激,使得美国迅速率领全球资本主义经济趾高气扬地走在了蓬勃发展的康庄大道上——高高位于食物链顶端的美国,利用战争—军费—赤字—更多美元发行这一模式,不断膨胀性发展(也得益于二战后的婴儿潮的人口红利),在此过程中,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美元通货和美国人屡试不爽的信心——大手大脚的消费模式、全球最低的储蓄率、最高的福利水平——一个富裕的、驾驭在全球顶端的超级帝国出现了。在扩张的总基调下,干预型政府的经济政策执行变得相当简单,当需求不足就进行星球大战型的财政刺激和格林斯潘型的货币刺激,这种为整个世界(不仅仅是资本主义国家)同时执行的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组合效果非常显著,它使得美国成为全球经济的总引擎,这不仅为美国2亿人口带来人类文明最高的平均生活水平,还附带使得欧洲和日本以及中东石油国享受了同样的物质福利水平。美国人不用担心,他们只要不断地发债和发货币,再用新发行货币偿还债务就可以了,入不敷出也不要紧,大不了宣布美元大幅度贬值,也就是所有债务一律打折,名义上又不违约。其实通胀是对本国居民的赖账,而贬值是对海外投资人的赖账。
几次贬值型的撇账折腾后就使得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73年彻底崩溃。也许有人会对美国的这种流氓行为有些不满,但鉴于他们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欧洲和日本可能会有轻声的抱怨,但他们毕竟是受益者,世界的其他地方对此肯定觉得愤慨,但是却毫无办法,还得去购买美元和美国国债。这是美国的黄金时刻,它持续不断的前提是无限的资源和无穷的技术创新,在这个阶段,似乎这些麻烦还都不存在。在这种美国领导的发展模式下,最大的牺牲者就是苏联,由于不能够发行世界货币获得铸币税,它不可能拥有对全球资源和技术的无限掠夺能力来与美国竞争,因此节节败退。最终,在这场与美国的竞赛中,苏联以自身资源的大量消耗和产业的畸形发展,民众情绪的极端不满和失落,以及与附庸国之间的关系破裂为代价(当然计划经济本身也有很多缺陷)宣告失败。因此苏联的解体是必然的,这也是美国模式胜利的最高峰。
但转折点也随之出现了,苏联轰然倒塌的最大后果是使得美国失去了竞争对手和战略标的。美国突然发现自己成为了唯一的独孤求败式的超级帝国。没有对手就没有战争,没有战争就没有需求,没有需求就没有GDP和国民收入,怎么办?因此美国将战略目标转移向中东,打击目标针对伊斯兰国家。如果还记得“珍珠港事件”,就知道美国政府是非常善于把国民引诱到战争状态的,所以布什政府以及他代表的利益集团,迅速展开海湾战争和后续的反恐战争,美国政府还希望搞得更大一点、战线更长一点,着急忙慌地罗列流氓国家名单。在伊拉克的战争可谓是一箭多雕,既建立了美国在中东的强大军事存在,与土耳其和以色列会师,压制伊斯兰世界,更重要的是控制中东石油,切断中国(和印度)除了俄罗斯(俄罗斯也会出于自身利益,开出很高的条件,例如中苏石油线的拖延)以外的其他主要石油来源,提高他们的发展成本,从而抑制他们的增长前景。所以,反恐战争是美国战争消费的最新形式,尽管它对技术的要求更加精确,但其实这种在规格和能级上基本是退化的战争形式对经济的拉动非常有限,远远比不上同苏联的军备竞赛能级。这就使得积极的财政政策停滞下来,政府无法再依靠消费拉动军事投资再拉动民间投资和消费,等于是传统的发动机熄火了,那接下来用什么延续以大规模消费和美元债务维持的美国发展模式和刺激全球经济增长呢?我们知道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无非是出口、消费和投资,而美国在苏联解体后,这三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都出现了问题。例如出口萎缩,因此招致巨额贸易赤字,居民和政府的过度消费产生财政赤字和家庭信贷赤字,这些都需要外来融资才能维持,因而大量的美元发行和美国债务充斥全球金融市场,全球都在美国的饮鸩止渴式的货币政策的绑架之下生存。而过多的美元又诱发了对于金融产业和金融产品的过度投资/投机,三方面的畸形演变最终酝酿了2008年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