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说: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比上年增加20万。加上前两年200万未就业人数,今年累计有近千万大学生要找工作。这批年轻人寒窗十六年后,他们的工资可能还不及未上大学就出去打工的同乡。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使中国产业升级困难,文化、金融等知识产业在政治高压下蹒跚前行,经济繁荣只增加建筑工地和生产线上的就业机会,农民工短缺和大学生失业,这种结构型错位不仅缩小大学毕业生起薪与农民工工资差距,而且可能成为未来社会动荡的主因。难怪最近北京的精英们大唱警惕民粹主义,也许中国真会南美化,但动乱主体不是农民和农工,而是年轻知识分子,社会动荡的导火索不是现在的经济萧条,而是未来的通货膨胀。
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也说:未来10年,农村因高中毕业率提高,每年有几百万人转移;大中专每年1000多万人毕业,仅年轻人就业年需1500万人左右岗位。
笔者基本赞成余以为先生的观点,并且认为年轻知识分子的“威胁”不仅是将来时,而且已经成为“现在进行时”。这从中国社会的最焦虑最显性的矛盾焦点之一——房地产领域,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一些民粹立场的知识分子甚至为此火上浇油,不从根本的经济和社会体制改革入手,回避体制改革,开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药方”,结果不是在解决问题,反而是在恶化社会经济状况、激化和恶化社会矛盾。
当下,行政垄断导致中国的高端服务业一直得不到良性发展,而高端服务业又是吸收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在当前,五成以上的大学毕业生被迫流落到北、上、广、深四大都市街头,高企的房价和大学生民工化的生存环境形成尖锐刺激和反差,使当代年轻的大学生成为“个体能量很小,群体声音很大”的怒吼的一群。
这种怒吼实际上已经在局部影响决策。笔者在《楼市喧嚣里沉默的大多数》一文中已经牵涉到这个问题:
久而久之,形成对相对于全国而言范围较小的大中城市高房价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对范围更大的中小城市高房价却无媒体监控的奇特格局。这种格局并非始自今日,而是可以说历来如此。与此相应的,还有调控以后中小企业的生存窘境以及农民工失业等的状况,也都很难得到媒体全面、系统的呈现……如是,在楼市问题上,信息的不对称会越来越严重,舆论向事实真相之外的偏离也会越来越严重。
造成这种格局并随时有可能影响决策偏离“全局轨道”的原因,就是年轻知识分子收入低而又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话语权——不论是实际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是他们成为各类媒体的主力军,他们都是善于社会表达的主流人群。年轻的编辑记者们更是利用手里的公共话语权自我加冕,自认为公众利益的代言人,实际上眼里看到的只是自己所处的大城市房价。因某种程度上迎合年轻知识分子这一“怒吼的一群”之情绪而导致的可能的“过度调控”,事实上已经形成“满盘皆输”的局面——即使不谈宏调殃及池鱼加剧民间高利贷和中小企业生存危机及农民工失业危机,就购房本身来说,已经形成了对投资投机者有利而对真正的刚需不利的局面:
一二线城市限购导致三四线及其以下城市短期内房价飙升,恰恰有利于投资投机者短期获利,却不利于刚需长期持有;即使在如此严厉的调控政策下,今年房价总体仍然上涨,任志强估计全国平均房价会上涨5%至5.5%。主要就是未调控城市上涨带动了全国平均房价上涨。
一二线城市限购的确带来了局部调价下调,但整体幅度有限。而在房价调控背景下,银行为防范风险提高了首套房首付,由20%提高到30%,这对许多原本囊中羞涩的刚需购房族来说,是个巨大压力;与此同时,由于存款准备金率大幅度上调导致银行资金链紧张,又刺激了钱价上涨,各地、各银行纷纷将首套房货利率也在基准利率上上调了5%到10%。从原有的基准利率上优惠30%(七折)到上浮5%到10%,这又是个巨大的变化。2011年全年3次基准利率上调,贷款100万元20年期,如果按此前7折利率计算,月供将增加422元;按基准利率计算,月供将增加653元。对于短期投机和中短期投资的投机和投资客来说,增加成本有限;但对于长期持有的刚需一族来说,成本则增加了很多。《北京晚报》报道说,中原地产三级市场研究总监张大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贷款100万元30年为例,贷款利率上浮10%,每个月要多还580元,与之前7折利率优惠政策相比的话,每月更是要多还1800多元,30年下来多还近70万元。根据他的计算,房价如果下跌20%左右,购房者的购房成本和房价下跌前基本上是一样的。房价下跌20%以内,银行受益,而买房的人却没有任何好处。只有当房价下跌20%以上,购房者才能真正享受到实惠。
而要房价整体下调20%以上,只怕就业、中小企业、地方债、银行债务都已是不堪承受之重。全国10多万亿元地方债,42%今明两年要还。楼市严厉调控,土地卖不出去,拿什么来还?土地债务的风险就是中国金融的风险。而如果中央买单,一笔勾销银行的地方债,那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印钞票,结果导致一方面大量失业,一方面资产价格被推高也就是房价全线上涨。这是多么奇怪的现象?!
与此同时,房租的全线上涨也提高了大学毕业生在城市的生活成本。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高房价一叶障目的还大有人在,回避整体改革而只一味呼吁打压房价的人往往获得“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拥护和支持。
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我希望大家站在全局的高度看问题。
首先,中国人拿着世界上最低的工资、忍受几乎世界上最高的物价,显然不仅仅是房价不合理。那么功夫就在房价之外:大量行政垄断企业提高质次价高的服务,攫取了大量的财富却只提供了极少的就业机会——全社会90%以上就业由中小和微型企业提供,只占全民8%左右的垄断企业员工连年分配了55%至60%的工资性收入;1995年算起(即分税制以后),税收每年以GDP增幅2倍的速度增长,国富民穷;政府投资和采购就像药品集中招标一样,将80%的成本耗散在腐败的中间食利阶层;巨额政府投资带来的天量债务倒逼货币超发,引发越来越厉害的通胀。因此,我们必须一再呼吁从根子上解决问题。保持独立思考独立批判的精神,打蛇要打七寸。
其次,从国际环境看,中国的房价还不算太高,日本东京、俄罗斯乃至于越南的河内、胡志明市、印度的孟买等世界各大都市,房价相对于年轻人的收入来说都高不可攀,甚至高到他们怎么也够不着、于是根本不去想的地步。比如孟买的房价2008年就达到人民币6万元一平方米。
第三,风物长宜放眼量。年轻人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就好比在飞机上的万米高空看地下,很多曲曲折折的路,离远一点看,都直了,顺了,没有那么可怕。年轻时收入低,是世界通例,只要努力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努力学习,努力工作,等大家三四十岁、四五十岁的年纪,世界就一定是你们的,高收入也一定是你们的。
第四,要学会理财。现代社会是个金融社会,也是个信用社会,如果不会理财,就是读到博士也可能受穷。理财的第一步,是合理安排开支。第二步是要充分利用现代金融制度,把自己的命运和时代的命运、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比如说房屋按揭,很多人认为这是自己在替银行打工,所谓按揭就是把你按倒在地,然后一层层揭你的皮!这其实是个非常落后的想法。房屋按揭的本质,是把年轻人的人力资本也金融化,把他们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收入做一个相对平均的安排。那样你就可以提前过上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
如果说过去十年是房地产的黄金时代,由于人口的聚焦、货币量仍要持续增加等各种因素,大城市的房价上升至少还有白银时代20年,将来等你们有了首付和月供能力,及时在大中城市买了房,若干年后,比如退休时期或临近退休,你将自己房屋变现,可以到中国任何一个地方生活都轻松自如。
有一个经济学家叫李稻葵,2010年央视年度经济人物,他在年初第一个站出来支持限购,但现在他开始反过来呼吁房地产应该软着陆,不能硬调。
2012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