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他人,既是手段,也是责任。接纳他人,刚开始的出发点,可能是出于私心,希望能换来对方的接纳。但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现,不仅自己在寻求接纳,周围的人也在寻求接纳。给予别人更多的接纳,让对方更开心、更快乐、更充实,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承担的责任,或者说是应尽的义务。我们总不能光想着自己嘛,也得多为别人想想。
三种方法一起用,我们就能够更快地获得更多的认同,我们的人生就会更精彩!
不错不错
既然接纳他人,是获得接纳的最好方法,为什么很多人不去用呢?为什么这个社会没有变得越来越和谐,反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矛盾和冲突呢?
一方面,可能有些人不知道接纳他人的神奇效应,或者说,对这个方法理解不够透彻,所以很少主动地、有意识地去接纳他人。
另一方面,更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很难养成接纳他人的习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或者情绪,虽然理智上也知道应该去接纳他人,但当内心气血涌上来的时候,也就根本没有心思去接纳对方了。
接纳他人,其实是一种心态,而要做到这种心态,最重要的是养成习惯。有一个很简单同时又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养成接纳他人的习惯,这个方法就是常说“不错不错”!
“不错不错”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无障碍沟通的四字妙诀。我的好友曾冠茗(儿童教育专家,我常叫他“老曾”)有一段时间对“不错、没错、很好、很棒”等常见的认同语很有感觉,于是我和他一起探讨,最后觉得“不错不错”这个组合最为圆融,可以用在几乎所有的场合。
于是我和老曾每天演练,无论他说什么,我都会不断地说“不错不错”,反过来,我无论发表什么看法,他也会不断地说“不错不错”。有时候我们一天能相互说上一千多个“不错不错”,说得我们自己都飘飘然快乐似神仙,用老曾的话说是“活了几十年都没有得到过这么多的接纳与认同哇!”
“不错不错”这四字妙诀,除了认同对方之外,用来作为委婉的鼓励,也是个很棒的方法。有一次我们跟几个家长分享“不错不错”的理念,建议他们多跟自己的孩子说“不错不错”,因为孩子们在学校常常会受到打击,所以作为家长的更应该多认同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以及维持对学习的热情。
例如,当孩子的考试成绩拿给你的时候,虽然成绩不是很好,但比上次有进步,这个时候就可以说“不错不错,有进步了,看来一次比一次好啊。”
或者孩子某次比较顺利地做完作业,就可以说“不错不错,这次表现非常棒!”
其中有一个家长就问了:“我的小孩,如果计算1+1=3,那我还怎么说不错不错呢”?
我说:“这种情况也可以说啊。例如:1+1=3,不错不错,很接近答案了,如果你能算出1+1=2,那就更不错啦!”
遇到相反的情况,如果你不想充分接纳对方,也可以用“不错不错”来表达委婉的接纳。
例如,同事穿了一件新衣服,问你好不好看。你内心觉得其实搭配不是很好,如果你直接说出来:“我觉得搭配不协调,这件衣服其实不适合你。”那她听了之后肯定会像当头淋了一盆冷水一样,一整天都不开心了。如果你不想违心地赞赏,但又不想打击她的热情,就可以说“不错不错!”对方听到你的语气不是特别热烈,自然知道不是特别好看,但无论如何总是肯定的回答,所以也仍然会觉得开心。
如果你的爱人或者孩子,偶尔心血来潮为你做了一餐饭,问你饭菜的味道怎么样。如果你直接说“难吃死了,你的手艺实在太差了”,那么,对方不仅会觉得心血白费,而且以后再也提不起为你做饭的热情了。这个时候,你可以说“不错不错,感谢感谢!”对方其实也知道味道不咋的,但只是希望你能对他的付出给予肯定,听到你这么说,自然也会心满意足了。
如果你交代下属完成一项任务,他做得其实不是特别好,但毕竟也是认真去做了,这个时候,你可以说:“不错不错,有些地方做得还是挺不错的,另外有些地方可以继续完善,相信下次会做得更加好!”对方其实也知道表现得不够完美,还担心你批评,但听到你的肯定后,下次自然会更用心。
怎样养成说不错不错的习惯?刚开始的时候,无论你跟什么人说话,你都尽可能地用“不错不错”这四字妙诀去接纳甚至认同对方。如果没有很多说话机会,可以对每天看到的人(即使是路上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在内心中默默地对他说“不错不错”。每天至少说一百遍以上,慢慢就可以养成灵活运用的习惯了。
刚开始说“不错不错”的时候,可能会比较生硬,但养成习惯之后,慢慢就会变得圆融无碍了。
对“不错不错”这四字妙诀最容易接受的是孩子们。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对孩子们说“不错不错”,以表示鼓励或者委婉的批评,孩子们听我说得多了,就觉得很好玩,还会很开心地模仿。有的孩子还会跑过来说:“老师,‘不错不错’是不是您的口头禅呢?”我就会一本正经地说:“不错不错!”孩子们就哈哈地笑成一团,一不小心还会笑翻在地上呢。
常说“不错不错”,人生将会变得很不错!
和而不同
有些人会担心,过分地接纳与认同他人,会不会显得自己没有立场,或者是非不分?
事实上,我们所提倡的接纳,更重要的是去接纳对方的态度,而不一定是认可对方所说的话或所做的事情。
例如,家人炒的菜味道很一般,我们说“不错不错”,其实是赞赏他们所付出的心血,而不是说菜的味道真的很好,我们对菜的味道可以不发表意见;下属的工作完成得不是很好,我们说“不错不错”,其实是赞赏他们所付出的努力,而对事情完成得怎样,可以暂时不发表意见;孩子的成绩不是很好,我们说“不错不错”,其实是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而不是说对这个成绩真的很满意。
有些时候,应当发表不同意见的时候,我们可以在肯定对方态度的基础上,再来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
例如,单位开会的时候,有一个同事发表了一个建议,你觉得这个建议不是很妥当,如果真的要实施起来,会有很多漏洞。这时,如果领导问你对这个建议有什么看法,你就可以说:“不错,他这么讲也很有道理。同时,我想补充一些想法……”。在肯定对方态度的前提下,把自己的不同意见说出来,这样,气氛就会很和谐,大家都可以踊跃发表不同的意见。
孔子曾说过:“君子和而不同”。一个君子,应当在尽量维护和谐气氛的情况下发表不同的意见。
我们可以好好想一下,发表自己的意见,是不是一定要建立在贬损对方的基础上?是不是一定要把对方的意见反驳得体无完肤,才能突显自己意见的正确?
别人所说的不一定全错,你所说的也不一定全对。如果大家都抓住对方的一点小错误、小漏洞展开批判的话,那就永远不会有和谐的气氛了。
例如,在公司里大家围绕一个项目发表意见的时候,某个人所提出的方案虽然比较有新意,但或许会很冒险。这个时候,如果你站出来说:“他所提的这个方案,漏洞百出,完全是不经过大脑的,根本就不考虑可能存在的不良后果,实在是很不负责任。我的看法跟他完全不同……”
这种情况下,你反驳我,我反驳你,这个会议还能开得下去吗?不打成一团就算好的了。
其实,在大部分情况下,人们所说的话,都不会全部错(当然也很少全对)。你听到对方的意见,你的注意力是在错的部分呢,还是在对的部分?当我们在说“不错不错”的时候,其实更多的是在认同对方为了贡献自己的观点给大家做参考时所付出的努力。
其实,无论对方所讲的是否有道理,但大部分情况下,对方都是在贡献自己的意见给我们参考,都是希望事情能办好,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要去赞赏对方的态度。套用一句大家都熟悉的话来说,就是“虽然我不赞同你所说的话,但我坚决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当我们抓住对方的一个小错误或者小漏洞,就坚决给予打击的时候,其实我们不是在反对对方的观点,而是在打击对方的表达热情;当我们在反驳对方的基础上来提出自己的想法的时候,我们其实不是在贡献自己的观点给大家参考,而是希望通过突显自己的正确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真正的和谐,其实是情感的和谐。在相互认同的融洽氛围之中,我们才有可能更好地发表不同的意见,也才能够更冷静地思考对方所说的是否有道理、是否有价值,这样,我们的交流才会更和谐,做事才会更有效率。
第二节 成人之美
人与人之间的交谈是一种交流,而共同去做一些事情,在事情之中相互支持,也是一种交流。
为了让我们的人生更和谐,那么,在语言交流的时候,我们要充分接纳他人、认同他人,而在做事情的时候,我们则需要尽量成人之美,帮助他人获得幸福美好的人生。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第十二》)人生面临许多事情,需要大家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才能更顺利;相反,如果相互拆台、相互破坏的话,事情就会越来越糟糕。
事实上,成人才是真正的成己,对别人好才是真正的对自己好。一方面,别人会回报你;另一方面,当你怀着爱人之心的时候,你的内心是祥和安宁的,真正受益的是自己。而当你怀着争名夺利之心的时候,先不说是否真的能够争得过来,至少自己的心态就已经是远离富足、幸福、安宁的状态的。
真心付出的时候,内心就在天堂之上;昧着良心去抢夺的时候,内心就在地狱之中了。
这个道理,其实每个人都懂,然而,很多时候却做不到。之所以做不到,是因为心中那些贪嗔的情绪造成了干扰。
当我们贪婪的心出现的时候,当我们厌恶的心出现的时候,当我们嫉妒的心出现的时候,当我们虚荣的心出现的时候,我们胸中涌动的气血就极大地干扰了我们的理智,让我们只顾着突显自己或争夺利益,而难以真心诚意地去帮助他人、成全他人。
羡慕但不忌妒
我们在理智上,也知道应该成人之美,当别人有了困难,就去帮扶一把;当别人有了成绩,就去支持一下。然而,往往真正看到别人过得比我们好的时候,我们那颗祝福的心却不见了,反而充满了忌妒。
我有一个朋友,他的几个大学同学陆续买了房,叫他去参观并顺便同学聚会一下。去的时候还很开心,去到一看,房子这么大、装修这么漂亮,一想到自己还没有能力买房,心情就有点难过,然后又生出了妒忌之心:“凭什么他们都能买房,而我却不能?以后一定要买一套比他们更大、更豪华的!”
原本应该是开心的聚会,他却在闷闷不乐中度过。而冷静下来之后,又为自己的嫉妒之心而感到羞愧。
这个世界上,比我们过得好的人太多了,如果都去嫉妒的话,那是忙不过来的。当我们看到有人过得比我们好的时候,假如我们难以做到祝福,那我们至少应该努力做到羡慕但不忌妒。
我们羡慕小鸟在天上飞,我们希望甚至幻想自己也有这样的能力,但却不必忌妒它们,更不必恨恨地想要把它们打下来。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别人生活得比自己好,为何不祝福呢?忌妒只是徒增烦恼而已。
真正应该羡慕的,是那种我们希望达到的状态,而不是拥有那种状态的那个人。
我们看到了那些自己所期盼的状态,发现原来这世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努力追求的美好境界,于是,就启发了我们向上的心。这就是羡慕。
但是,如果我们看到了那个人,他竟然有这么美好的状态,而我却没有,这不公平,我一定要超过他,或者要把他踩下去。这就成了忌妒。
例如,看到一个人书法写得很好,首先可以欣赏,然后可以羡慕,内心想着,如果我也能写出这么好的书法该有多好。或者也可以进一步想,算了,我还有其他事情做,恐怕没有时间来练习书法了,那就保持欣赏吧。
或者看到一个人跳舞很好,很羡慕,于是涌起一阵想要去学舞蹈的冲动,后来想想,算了,自己年纪已经比较大了,学不到这个境界了,那就保持欣赏吧。
羡慕是我们成长的动力,是让我们追求更好状态的助推剂。
我们看到别人的画画很漂亮,心生羡慕,于是努力学习,终于成长为一名画家。
我们看到运动员在赛场上奔跑的雄姿,心生羡慕,于是努力锻炼,终于成为一名出色的运动员。
我们看到别人演讲很出色,心生羡慕,于是不断练习,终于成为一名优秀的演讲家。
我们看到一个人经营网络店铺,收入很好,于是很羡慕,也尝试着去做,虽然做不到别人那么好,但慢慢经营,也有了起色,然后我们可以一边欣赏别人的成就、一边向他们学习,自然就做得越来越好。
如果我们在羡慕的同时,也能学会发自内心地表达祝福,甚至帮助别人做得更好,这就是一种成人之美的心态。
长养精气神
当我们想要去帮助他人、成全他人的时候,常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是,我们怎样判断自己的所作所为是真正对别人有利的?
就像现在的孩子教育问题,老一辈的人以前经历了贫苦的生活,所以希望孩子们能够吃得好、用得好,孩子们想要吃什么、想要用什么,就尽量满足,孩子在这样的娇生惯养中长大,结果心灵脆弱、自私自利、不懂礼貌等问题一大堆。
不光是对待孩子,即使对待自己的亲人、朋友、同事,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是好的,对别人来说不一定是好的。而很多做法,短期来看是好的,但长远来看,却未必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