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最佳状态
45250700000020

第20章 交流的最佳状态——和谐(3)

黄庭禅创办人张庆祥讲师,对于如何判断一个事情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害,提出了一个终极的判断标准,就是:是否利于长养精气神。

一个事情,如果长远来看,对于自身精气神的长养是有帮助的,那么,这个事情就是值得去做的;相反,如果长远来看,是损害自身精气神的,那么,这个事情就是不应当去做的。

例如抽烟,抽的时候感觉很爽,但从长远来看,是损害身体的,当然就不值得去做。

例如玩网络游戏,虽然玩的时候很开心,能暂时让我们抛开所有的烦恼,但如果长期沉迷在里面,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让我们变得碌碌无为,这就是应当约束的。

又例如,工作太拼命了,虽然业绩不断上升,但严重影响了休息、影响了健康,导致自己精气神不断衰萎,这个时候,放弃一些业绩甚至换一个工作,保护好自己的身心健康,就是值得考虑的。

同样道理,要判断一个事情对他人是否有利,就得看这个事情能否帮助人们长养精气神,让他们的身心状态变得越来越好。

例如教育孩子,适当地约束他、管教他,虽然他会有短暂的不愉快,但对于养成他的良好习惯有帮助,对于他长远的健康成长有帮助,就是值得的。

例如你有个朋友喜欢赌博,你强烈地规劝他、批评他,虽然可能会损害你们之间的感情,但帮助他意识到赌博的危害性,对他长远来看是有很大帮助的,就是值得的。

又例如,给下属安排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虽然他暂时难以胜任、难以应付,但从长远来看,对于培养他的能力和心态有帮助,就是值得的。

自知自爱

成人之美,就是帮助别人长养他们的精气神。那么,怎样才能判断,自己的做法,从长远来看,到底是帮助他人长养精气神呢,还是会令他们损耗精气神的呢?

这首先就需要在自己身上验证得来。一个事情,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对自己长远是有帮助的,那么,这个事情,对别人有帮助的可能性才会更大。

《荀子·子道篇第二十九》里有这么一段孔子师徒的对话:

子路入,子曰:“由!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对曰:“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子曰:“可谓士矣。”子贡入,子曰:“赐!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贡对曰:“知者知人,仁者爱人。”子曰:“可谓士君子矣。”颜渊入,子曰:“回!知者若何?仁者若何?”颜渊对曰:“知者自知,仁者自爱。”子曰:“可谓明君子矣。”

这段文字的解释大致是这样:

子路进来。孔子说:“仲由!明智的人是怎样的?仁德的人是怎样的?”子路回答说:“明智的人能使别人了解自己,仁德的人能使别人爱护自己。”孔子说:“你可以称为士人了。”

子贡进来。孔子说:“端木赐!明智的人是怎样的?仁德的人是怎样的?”子贡回答说:“明智的人能了解别人,仁德的人能爱护别人。”孔子说:“你可以称为士君子了。”

颜渊进来。孔子说:“颜回!明智的人是怎样的?仁德的人是怎样的?”颜渊回答说:“明智的人有自知之明,仁德的人能自尊自爱。”孔子说:“你可以称为贤明君子了。”

孔子三个徒弟的回答,如果从认同的角度来看,子路是希望得到外界认同,子贡则是想要去认同他人,而颜回则是自我认同。

颜回的自知自爱,注意力是在自己身上;而子贡的知人爱人,是为了别人更好,心胸似乎更宽阔。然而为什么孔子会更赞赏颜回呢?

原因就在于,认同他人,是以自我认同为基础的。如果自我认同还没有做好,就急忙去认同他人,其实往往是基于私心的考虑,希望用主动的认同他人来换取他人的认同,最内在的动力仍然是为了自己。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有足够的了解,而且真正懂得爱护自己的精气神,那么,他自然而然就会懂得去爱护别人,因为,当你爱护别人的时候,自己的内心是充满爱的,这对自己的精气神长养是很有帮助的。所以,懂得爱己必然懂得爱人。

爱己跟自私不同。自私是去争名夺利,然而在去争去抢、去表现自我的时候,内心其实是空虚的、怨恨的,这是损耗自身精气神的。而真正懂得爱己的人,必然会在为他人着想、成人之美的过程中来长养自身的精气神。

这就是孔子为什么赞赏颜回的原因。

而子贡“知人爱人”的回答并非不好,只是作为老师的孔子,大概能看出子贡对自己的了解其实还不透彻,所作所为还没有达到真正爱己的程度,这个时候,如果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急急忙忙去知人爱人,当然也是做不好的。还不如反过来先把自己调整好,懂得怎样爱己了,自然会知道如何爱人。

至于子路的回答“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就纯粹是在为自己考虑,虽然会尽量让自己的所作所为得到别人的爱戴,但最内在的想法无非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所以,其境界显得就略差一些。

如果我们有成人之美的心,那么,我们自己就应当先从各方面尽量做好,自己真正感受到好处,然后再分享给他人,就会更加有效。

例如,我们能做到早睡早起,发现对于身体健康确实很有好处,然后再建议别人早睡早起,那别人也更容易接受。

例如,我们的饮食比较清淡,感觉到对精神、对健康都很好,然后再建议别人的饮食尽量清淡一些,那别人也更容易认同。

例如,我们自己懂得放松身心,感觉到精气神一天天长养,然后再建议别人放松身心,那么别人也更乐意去做。

又例如,我们养成觉察内心的习惯,发现对于解脱情绪烦恼的捆绑很有效,然后再建议别人觉察内心,那么别人也会更乐意去尝试。

为而不争

“不争”在《道德经》里是出现频率非常高的词。《道德经》里总共有八个地方提到“不争”:

第3章,“不尚贤,使民不争”;第8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第22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66章,“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68章,“是谓不争之德”;第73章,“天之道,不争而善胜”;第81章,“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不争”,其实就是无为的意思,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去做那些违背天道规律的事情。只有不违背天道规律,只有完全顺乎天道规律去做,我们的内在和外在才能获得最圆满的成就。

《道德经》最后一章的最后几句是这样的: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圣人的言行,都是出于大公无私的心态,不会为自己去刻意钻营和积累名利地位。当我们以一颗仁爱之心去为他人着想、去成人之美的时候,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内在心性就会得到升华,自己的精气神就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长养。当我们尽量付出去帮助别人的时候,在这个过程中,自己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更多的回报。根据因果定律,付出的越多,回报给你的自然越多,只需要用心去付出就行了,根本不必去争去抢。

这个道理,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很容易能体会到的。当我们真心为家人、亲友着想的时候,所有人都会喜欢我们、认同我们,我们自然会更幸福、更充实;而当我们尽力去帮助他人、支持他人的时候,他们自然也乐意支持我们,我们支持的人越多,反过来支持我们的人自然也就会越多。相反,如果我们越是从别人那里去抢夺,别人反过来也会抢夺我们的东西,这样,即使我们抢到的东西再多,很快也会被别人抢去。

《道德经》把整本书的精华,浓缩为最后“为而不争”这几个字,让我们可以更好地领悟天道的规则以及做人的道理。“为而不争”的含义,对内而言,就是对于内心气血的任何动荡,不去干扰、不去调整,让体内的能量能够顺乎天然地完成其应有的造化,从而获得最圆满的成就;对外而言,就是淡泊名利,用心去付出、去支持他人、去成人之美,但却没有一丝一毫的与他人争抢的私心,这样的行为,才足以成为世人的典范。

没有争强好胜之心,没有争名夺利之心,没有突显自我之心,而是抱着一颗大公无私、成人之美的心去支持他人,去发挥我们的才干,去贡献我们的才华,在这个过程中去体验属于自己的人生,这就是我们所应当追求的人生境界。

仁者无敌

《淮南子·道应训》里有这么一个故事:

惠孟见宋康王,蹀足謦欬,疾言曰:“寡人所说者,勇有功也,不说为仁义者也,客将何以教寡人?”惠孟对曰:“臣有道于此,人虽勇,刺之不入。虽巧有力,击之不中。大王独无意邪?”宋王曰:“善。此寡人之所欲闻也。”惠孟曰:“夫刺之而不入,击之而不中,此犹辱也。臣有道于此,使人虽有勇弗敢刺,虽有力不敢击,夫不敢刺不敢击,非无其意也。臣有道于此,使人本无其意也。夫无其意,未有爱利之也。臣有道于此,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欢然皆欲爱利之心。此其贤于勇有力也,四累之上也。大王独无意邪?”宋王曰:“此寡人所欲得也。”惠孟对曰:“孔、墨是已。孔丘、墨翟,无地而为君,无官而为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颈举踵,而愿安利之者。今大王,万乘之主也。诚有其志,则四境之内皆得其利矣。此贤于孔、墨也远矣。”宋王无以应。惠孟出。宋王谓左右曰:“辩矣!客之以说胜寡人也。”

惠孟拜见宋康王。宋康王跺着脚、咳嗽着,大声说:“我喜欢听的是怎样才能更加勇猛、能够建立功业的方法,不喜欢听那些讲仁讲义的大道理。你这位客人打算用什么来教导我呢?”

惠孟回答说:“我这里有一种方法,能够让那些即使非常勇猛的人也刺不进您的身体,即使非常灵巧非常有力的人也打不中您。大王难道不想了解一下吗?”

宋康王说:“不错不错,这正是我想听的。”

惠孟于是接着说:“想刺您却刺不入,想打您却打不中,但这对您来说毕竟是一种侮辱(被人又刺又打的)。我这里有一种方法,能够让那些勇猛的人不敢刺您,让那些有力的人不敢打您。但不敢刺您,不敢打您,不等于他没有想刺杀您的意图。所以,我这里还有一种方法,能够让那些人根本就没有想要伤害您的意图。但是没有想伤害您的意图,不等于说他就有一种爱护您、对您有利的心态。我这里还有一种方法,能够让天下的男男女女,都发自内心地想要爱护您、拥戴您。这个方法要比那些让人变得勇猛有力的方法要好得多,是以上四种方法中最好的一种。大王难道不想听听吗?”

宋康王听后说:“这正是我想要的。”

惠孟接着说:“这就是孔子、墨子的方法啊。孔丘、墨翟,虽然没有封地,但却像君王一样受到人们拥护;虽然没有官位,但却像长官一样受到人们的爱戴。天下的男男女女无不伸长脖子踮着脚跟仰望他们、并希望他们平安幸福。今天大王您是一个大国的君主,如果您愿意行仁义之政,那么,举国上下都能得到很大的好处,您的功业就会比孔丘、墨翟要大很多啊!”

宋康王听了之后,无话可说。惠孟出去之后,宋康王对身边的人说:“这个人实在太有辩才了,他用我喜欢听的话来说服我。”

可惜宋康王并没有按照惠孟所说的去施行仁政,而是继续穷兵黩武,后来宋国在他手上被齐国灭掉了。

惠孟所讲的意思,就是当你用一颗仁爱的心去为身边的人着想的时候,大家都会感念你的好处,不但没有加害于你的心,相反都会发自内心地爱护你、拥戴你。

所谓“仁者无敌”,不是说打遍天下无敌手,而是说当你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真正愿意成人之美的时候,那么,你就根本不会有敌人,因为所有的人都会把你当成朋友!

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第六》)。常怀一颗仁爱之心,推己及人,成人之美,尽力让身边的人生活得更加快乐幸福,这样做的同时,我们自己也会活得更幸福、更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