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极简人际关系心理学
45270700000007

第7章 赢得支持:牢牢拴住对方的“心”

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给每一个人都提供了均等的机会,有的人在这个大舞台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的人则感慨人情冷暖,身边缺少朋友。其实,一个人要想赢得他人的支持,把对方纳入到自己的人际关系圈子中,最好的做法就是留住对方的心。

信任是获取支持的基础

1958年,美国的心理学家德斯彻将信任研究引入心理学领域。人际信任被认为是由个人价值观、态度以及情绪共同作用的产物,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动。

信任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双方只有相互信任,才会消除戒备心理,才能真心诚意地相互支持。因此,我们要想扩展自己的人际关系,要想得到别人的支持,关键在于信任别人,并赢得别人的信任。

迈克因为家庭暴力被判入狱两年。出狱后,他又因为用语言恐吓女人而遭到警察逮捕。那些认识他的女人,只要一听到他的名字就会被吓得胆战心惊。迈克想找一份工作,过正常人的生活。可是,由于有犯罪前科,他遇到了很多困难,没有哪家公司愿意雇用一个经常殴打女性的暴力男。此外,他还成了妇女保护组织的重点照顾“对象”,经常有妇女保护组织的工作人员来找他,询问他是否交上了新女朋友,并警告他,如果敢再对女性使用暴力的话,就会再次把他送进警察局。在那段时间里,迈克简直快要崩溃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酒吧认识了一个女孩,从此他的人生出现了重大转折。那个女孩名叫康妮。她在酒吧遇到了迈克,并与迈克进行了短暂的交流。

在谈到康妮时,迈克羞涩地说道:“在第一眼看到她时,我就觉得她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是我一辈子需要的女人。在她身上,我发现了一种真诚,她是我出狱后第一个真心和我谈话的人。我觉得,与她相处我很有安全感。其实男人也需要安全感。在她身边,我不会被轻视,也不会被怀疑,她总是能够看出我内心的想法,不断地激励我前进。在我遭遇挫折时,她从来不会看不起我、伤害我,而是帮我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今,迈克已经成为业务覆盖美国西部大部分地区的一家快递公司的老板。在他的领导下,这家快递公司的业绩不断攀升,公司资产已经达到了400万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康妮不仅成为迈克公司的大股东之一,也成了迈克的新婚妻子。

毫无疑问,康妮之所以能够走进迈克心里,最主要在于她给予了迈克信任与支持,而这正是迈克最需要的东西。

信任是人际关系中连接人与人的纽带,也是获得别人支持的基础。如果一个人无法获得别人的信任,那么他也就无法获得别人的支持。所以说,我们必须拥有正直的人格,提升自己的责任感,增强自己的可信度。

信任非常可贵,但也非常脆弱。人们信任一个人,就意味着必须承受被对方伤害的风险。人的内心都是趋利避害的,因此,如果你辜负别人的信任,伤害对方,想要再次建立信任就非常困难。

某杂志曾刊登过这样一个故事:

大黄是一条训练有素的军犬。每次进行辨别嫌疑犯的训练时,它总是能够在第一时间就把嫌疑犯找出来。

一天,训导员又牵着大黄来到训练场进行训练。训导员一声令下,大黄迫不及待地向前冲去,没过多久就叼着丢失的东西跑回训导员身边。之后,它又向人群跑去,嗅了几下就找出了小偷,并将其咬住。它认为自己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就自信满满地跑回训导员身边,等候训导员给它奖励。可是,训导员非但没有奖励它,还摇着头对它大喊道:“大黄,你错了,嫌疑犯不是他。再去找!”大黄非常信任训导员,它不会对训导员的命令产生怀疑,所以尽管它觉得训导员并不正确,但也只能按照训导员的命令,再去搜索嫌疑犯。于是,它再一次搜索嫌疑犯,而且比上次搜索得更加仔细。不过,它还是奔向了刚才的那个小偷。它疑惑地看着训导员,哪知训导员对它说:“不是他,再去找!”大黄看了训导员很久,之后再次跑过去辨识嫌疑犯。这一次,它更加仔细地辨识,但还是认为自己前两次并没有错。可是,训导员仍然说它认错了,并对他大吼道:“绝对不是这个人。”

大黄一直非常信任训导员,所以当听到训导员这样说时,它的自信心被彻底击溃了。它按照训导员的命令,继续搜索嫌疑犯。它焦急地嗅来嗅去,在每一个人的脚下都停留一会儿,但始终没有做出最后的决定。突然,它回头看了训导员一眼,根据训导员的眼神把一个不是小偷的人叼了出来。看到这一幕后,训导员和其他人都情不自禁地大笑起来。大黄不知所措,站在原地发呆。

后来,大黄整天无精打采地趴在那里,眼神也不明亮了,参加训练的时候也非常消极,总是出错。时间不长,大黄就退役了。

训导员也许是为了考验大黄,也许是在与它开玩笑,才会故意这样做。但他却忽略了这样做所带来的后果。大黄本来非常信任他,凡事都会听他的,可经过这件事以后,他就失去了大黄对他的信任。

只有得到别人的信任,才能让他人打开心扉,才能得到他人的支持,我们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人际关系。因此,我们在管理人际关系时,一定要做一个勇于承担的人,做一个靠得住的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值得信任的。

逃避解决不了问题,修补关系要及时

很多人都有逃避心理,总喜欢推卸责任,自己在工作上出现了错误,想尽办法把责任推给别人,这对人际关系的发展极为不利。这种人不讨人喜,同事不拥护这种人,明眼的领导也很少用这种人。我们要想维护好自己的人际关系,就要有承担,让人觉得我们值得信赖。

小玲是个非常自我的女孩,平时只要有点事就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把自己的责任撇得一干二净。

有一次,芳瑜和小玲一起去超市,小玲的一个朋友拜托她在路过的药店买点感冒药,她很爽快地答应了。小玲从超市回来后,看到她那位朋友一愣,尴尬地说道:“啊,我忘了给你买药了!都怪芳瑜买的东西太多了,花了很长时间,弄得我都忘了,实在是对不起啊!”

芳瑜很郁闷,小玲又把责任全推到她身上,于是便对小玲说:“是你在回来的时候只顾着买你的炒栗子才忘了的吧,你怎么从来都认为自己没有错,而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呀!”小玲的朋友也在一旁调侃:“看来是你们都没把我放在心上啊!”

从故事情节来看,错误在小玲身上,因为她的朋友让她帮忙带感冒药,她给忘记了。但小玲自己却不这么认为,她埋怨是由于芳瑜买的东西太多,才导致自己忘记了购买感冒药。这种归因偏差引起了三个人之间的冲突。归因偏差是指认知者源于人类认知过程本身固有的局限或者不同的动机系统而歪曲了某些本来是正确的信息,导致归因不够客观的现象。

一天,卡耐基在森林公园遛狗,他既没给狗系链子,也没有戴口罩。这时迎面走来一个警察,很严肃地对卡耐基说:“你为什么不给你的狗系上链子,戴上口罩?它要是咬伤小孩子,咬死小松鼠怎么办?”

“可是现在又没有人,而且我不认为我的狗会咬人……”卡耐基辩解道。

警察听完很生气地说:“这次就算了,如果下次再让我看到,那就请你去跟法官说吧。”

接下来,卡耐基遛狗时按照警察的要求,给小狗系上链子,戴上口罩,但以后的几天里,他一直没有遇到那位警察。这天,他又拿掉了狗的链子和口罩。很不幸,卡耐基远远地看到警察走了过来。

警察一走近,未等对方开口,卡耐基马上诚恳地说:“对不起,警察先生,我真是该死,竟然不听您的警告,又这样把狗牵出来了。我有罪,我甘愿受罚。”

这下警察倒不好意思指责卡耐基了,反而劝他说:“好吧,这其实是人之常情,这里的确人来得比较少。”

“可是这是违法的啊,而且它可能咬伤人或咬死小松鼠。”卡耐基说。

“这么小的狗,应该不会的。”警察反而替他开脱起来。

最后,遵照警察的建议,卡耐基以后都把小狗牵到对行人比较安全的小山那边去遛了。

卡耐基的“先下手为强”,不但化解了警察可能产生的怒气,也不用真的到法官面前说话了。试想,假如卡耐基还像上次一样为自己辩解,无疑是在挑战警察的权威,肯定会起到火上浇油的效果。如今一个简单的先发制人的道歉,不但避免了一场麻烦的庭上问话,还得到了警察的许可,彻底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生活中,一个懂得及时承认错误的人,通常会给人坦诚、真挚的印象,即使犯了错误,也必定会比那些死不认错的人更容易得到他人的体谅,这在人际交往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奥尔特·巴顿是美国著名的投资大师,当他的事业如火如荼的时候,却栽倒在一次十拿九稳的投资中,因为他的错误使家族损失一大笔资金。巴顿的家人和合伙人都没有过多地埋怨他,巴顿也很冷静,没有在错误出现的时候手忙脚乱,也没有推脱自己的责任,而是主动诚恳地向家人和合伙人道了歉,并且宣布“一定会惩罚自己,让自己记住这次教训”。

就在人们仍然深陷这次投资失误造成的损失而痛苦不堪的时候,巴顿已经深入反省了自己的错误,找到了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以及避免下次犯同样错误的方法。

不久,巴顿又开始了下一次的投资活动中,这时候,他的家人和合作伙伴都害怕他重蹈覆辙,非常担心他。但是大家的担心是多余的,巴顿很快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切,他获得了投资以来最完美的一次成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大声宣告:“上一次错误的经验,其实给了我成功的希望。”

再看另外一个故事:

美国总统克林顿在性丑闻曝光之后,一直遮遮掩掩,但是由于很多证据都显示这位总统并不是无辜的,民众们并不买账。直到最后,克林顿终于在事实面前认错。他发表了一场非常精彩的道歉演讲:

至于我身边的人都知道,几个月来我一直在努力思考如何更好地说服自己向美国人民,承认自己的错误行为,同时可以保持我对总统工作的忠诚。

……

我希望美国人民知道,我深深地为我所做的所有错误言行深表遗憾。

我从来不应该误导国家,我的朋友或我的家人。很简单,我做了耻辱的事情。我一直在以严厉的话语谴责我的原告,这是不对的。

……

克林顿真诚的道歉赢得了大部分民众的原谅,在之后的听证会上,克林顿终于摆脱了弹劾,继续担任总统。

巴顿在投资中出现了失误,但他仍旧取得了家人和合伙人的原谅和支持;克林顿做错了事,最后仍旧获得了民众的谅解。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些,是因为他们勇于承认错误,这种勇气和承担是人们所看重的。

做错事并不可怕,怕的是不承认,怕的是推诿。我们要有勇气承认自己的不足,敢于坦率地承认错误,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别人的谅解,才不至于让自己的人际关系受到损失。所以,一个敢于承认错误,有责任感的人,会让人在心理上觉得非常可靠。因此,我们在经营人际关系时,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只有这样,人际关系才能源源不断地向前发展。

只有真心才能换来真心

一个人想要另一个人接受自己的请求,最重要的是打动对方的心。怎样打动对方呢?除了一些表面的技巧之外,最重要的是“精诚”二字。如果你足够精诚,对方就会觉得你是真心的,愿意帮助你,愿意与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庄子》中有这样一个例子:

孔子在鲁国的时候,两次遭受冷遇,在卫国的时候,被驱逐出境,在宋国,更是被砍掉讲学遮阴之树。之后,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又被围困在陈国、蔡国之间。接连的挫折让孔子非常郁闷,他遇见了一位老渔夫,从老渔夫的言语中看出对方很有学问,就将自己的境遇一一告知,询问原因。老渔夫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精诚所至,才能让别人觉得你够真,我们才能打动别人的内心。那么,精诚的表现是什么呢?那就是诚心、恒心和毅力。

“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帮助刘邦推翻暴秦、建立汉朝的功臣,智谋无人可比。就连汉高祖刘邦都曾经说过:“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子房就是张良。张良的智谋是天生的吗?当然不是,他也是因为抓住了机会,通过自己的毅力和恒心感动了他的老师,最后得到他老师的倾囊相授,才最终能够用自己的智谋辅助刘邦完成大业。

张良本来是战国时期韩国的贵族,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当过韩国的宰相,不出意外的话,张良也将会是韩国的宰相。但是,秦国崛起,秦始皇以秦国之地成功吞并六国,统一天下,使得张良失去了子承父业的机会。因此,他注定是要以反秦为己任的。他策划了刺杀秦始皇的活动,虽然计划很好,但是很可惜失败了,于是他只能隐姓埋名躲藏起来。

有一天,张良出门散步,走到一座桥上时,遇到了一个老人。老人看到张良后,把自己的鞋子丢到了桥下,然后让张良帮他捡回来。张良觉得,老人没鞋子行动不便,帮他捡回来也没什么,于是就去捡了鞋子。但是没想到,更过分的是,老人居然让张良帮他把鞋子穿上。张良很生气,但想到对方是老人,自己应该尊敬,于是帮老人把鞋穿上了。老人好像对张良很是满意,对他说:“你这个人很不错,我先走了,我们5天后在这个地方再见一次。”张良觉得,既然这个老人提出再次见面就一定是有什么事情,所以他决定5天后再来一次。

5天之后,张良早早就来到了他和老人见面的地方,但是却惊讶地发现老人早就站在那里了。老头见到张良来了很生气,说自己等他等得很累,5天后再见面。

5天之后,张良再一次来晚了,当然老人又生气了,于是又约定了5天之后再见。

这次,张良决定不能再这样了。于是他在第4天的半夜就在桥上等候,这次终于比老人来得早了。张良经受住了老人的考验,他的真诚、坚持、隐忍的精神也感染了老人。于是老人收张良做了徒弟,并传授了《太公兵法》给他。从此之后,张良专心研究兵法,并最终辅佐刘邦成功地推翻秦朝建立大汉朝。

再举一个例子。

三国时期刘备和他的军事诸葛亮之间的故事相信所有人都知道,那就是“三顾茅庐”。诸葛亮这样的人中龙凤大多都是心高气傲的,他们不屑于投奔别人。另外,当时刘备穷途末路,几乎没有什么资本,基本上是不可能请得动像诸葛亮这样的人的。诸葛亮确实有大才,要不然也不会得到一个“卧龙”的称号,但是诸葛亮“躬耕于南阳”也确实是事实。他也想要出山去做出一番事业,但是他的高傲却不允许他自己主动去投奔别人。就在这个时候,刘备出现了,三次访贤,最终获得诸葛亮的效忠。而最后,诸葛亮也真是为了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只不过是用了自己的诚心和毅力就轻而易举地把诸葛亮这个绝世高人拉到了自己的战车之上,帮助自己完成了建立蜀汉鼎足三国的霸业,由此可以看出做事情的时候,精诚是多么重要。

人都有感恩之心,相知相惜就是一种恩情。我们平时在经营人际关系时,也要足够真诚,拿出自己的真心,换取别人的真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人际关系。

感情投资,必有回报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对于某个人或者某件事的态度。情感分为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仇恨、厌恶,等等。如果一个人喜欢某个人,就会愿意尽心尽力帮助对方。

因此,我们在维护人际关系的过程中,应该学会感情投资,感动周围的人,赢得他们的支持。

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门下有食客数千人,冯谖也是其中一位。孟尝君府里缺少一位理财收债的人,冯谖主动请命去薛城为其收债,辞行前孟尝君叮嘱冯谖:“收齐了债款,用这些钱可以买一些家里需要的东西回来。”冯谖赶着马车出门了,到达薛城之后,冯谖派出官吏召集那些欠债的百姓前来核对。借约核对完了,百姓们都觉得冯谖要强迫他们还债,一个个非常紧张。哪知道,冯谖烧掉了借约,宣称自己是奉孟尝君之命,免除大家的债款。百姓欢呼雀跃。

冯谖赶回齐国都城后,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冯谖说:“您的府里什么都不缺,只缺少‘义’了,因此我替您买了‘义’。”孟尝君问:“买义怎么个买法?”冯谖说:“如今您只有一块小小的薛地,我认为您应该爱护那里的百姓,而不是用商贾的手段向百姓取利息,我私自假传您的命令把借约烧了,百姓们非常高兴,都感激您的恩德,这就是我给您买的‘义’啊。”孟尝君并不高兴,但只好作罢。

过了一年,齐湣王希望孟尝君隐退,孟尝君只好答应并回到封邑薛城去住。走到离薛城还有100里的地方,百姓们已经前来迎接了,他们扶老携幼,箪食壶浆。孟尝君深受感动,他回头对冯谖说:“先生替我买的义,今天我算是看到了。”

仁义不是实物,因此孟尝君对冯谖用实物和金钱买仁义非常不解。当孟尝君被齐湣王贬回薛城时,才意识到昔日买的仁义在今天加倍回报了自己。事实上,冯谖帮孟尝君买的并不是仁义,而是百姓们的支持。前期的仁义之举是一种感情投资,这种感情投资打动了薛城的百姓们。当孟尝君落魄的时候,薛城百姓们自然愿意尽心尽力支持他。

战国四君子之首信陵君善于礼贤下士,他的食客达到3000多人。当时,其他国家不敢轻易进攻魏国,就是因为被他的威名震慑。

信陵君听说隐士侯嬴的时候,侯嬴已经70多岁了。信陵君知道他家里穷,就派人给他送去了大量金银财宝。侯嬴婉言拒绝,他说:“我虽然家贫,但这些都不影响我修身养性,所以我不会轻易接受别人的施舍。”

于是,信陵君摆下酒宴,邀请了很多魏国的名人雅士。大家都到齐之后,信陵君却要亲自驾车去接侯嬴前来。侯嬴倒也不拒绝,但是也丝毫不客气,径直坐到了马车的上位。信陵君见状不仅不生气,表情反而更加温和。

侯嬴又对信陵君说:“我还不想吃饭,我有个朋友在屠宰场,我想先去那儿看看他。”信陵君就让车夫把车驾到了屠宰场。侯嬴下车之后立刻与朋友攀谈起来,完全不顾及一同前来的信陵君。随从们看不下去了,就在背后偷偷骂侯嬴,但信陵君一直和颜悦色。侯嬴看信陵君如此谦恭有德,于是上车与他一起赴宴。

到了信陵君府上之后,宾客们已经焦躁不安了。信陵君把侯嬴让到了上座,并为他一一引见到场的宾客。酒过三巡,信陵君又亲自向侯嬴敬酒。侯嬴这才对他说:“我不过是一介乡村莽夫,你却亲自驾车来看我,这是你看得起我。至于让你在屠宰场等我,我是想让人们看清楚你是什么样的人,我想,你的谦恭和和善已经感动了人们。人们可能都认为我太傲慢,是个小人。我都这把年纪了,名声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只要能为贤能的君主做点事,我就知足了。”酒宴结束以后,信陵君把侯嬴留了下来。

侯嬴去屠宰场看的朋友就是朱亥,侯嬴把他推荐给信陵君,信陵君多次去请,但是朱亥一直不肯来。

后来,秦军进攻赵国,赵国向魏国求救,魏王派晋鄙带兵10万前往救援。但晋鄙生性胆小,不敢与秦军交战,只是把军队驻扎在魏国和赵国的边界。魏王也默许他这么做,信陵君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所以屡次劝谏魏王,但魏王不为所动。

无奈之下,信陵君决定拼死一搏,带领自己的食客与秦军决一死战。他跟侯嬴讲了这个计划,侯嬴并没有说什么。后来信陵君带着食客们出发了,侯嬴竟然没有来送别。信陵君觉得侯嬴应该出来为自己送别,他这么做必有深意。走了几里路之后,信陵君恍然大悟,心想:“侯嬴一定有什么话要对我说。”于是,他让队伍原地休息,自己骑着马去见侯嬴。侯嬴见了他笑道:“你去抵抗秦军,无异于以卵击石,而我却没有为你送行,所以你一定会回来找我的。”说完,侯嬴屏退左右,给信陵君出主意:“买通魏主的宠姬,通过她窃取兵符,把晋鄙手中的军队夺回来,然后抵抗秦国。”

信陵君依计而行。顺利拿到了兵符。侯嬴又跟他说:“有了兵符也不一定能让晋鄙交出兵权,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们必须找个人刺杀晋鄙,朱亥就是个不错的人选。”于是,信陵君带着兵符和朱亥一起前往军营。

侯嬴为他们送别时说:“我本应该与你们一起前往,奈何我年老体衰,对你们来说是个累赘。我计算着时日,等你们取得了成功,我就自杀来为你们送行。”

事情进展一切顺利,朱亥杀死了晋鄙,信陵君夺取了军权,率军击退了秦军,保住了赵国。而侯嬴也为“知己者”死。

侯嬴之所以愿意不惜一切帮助信陵君,是因为信陵君的所作所为打动了他。建立在利益之上的友情毕竟是浅薄的,而建立在真挚情感上的感情则会让人死心塌地。包括后来的诸葛亮也是一样,刘备没有许他高官厚禄,但是凭借真诚的情谊打动了他,所以,诸葛亮愿意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人是有情感的,而且人的态度和行为受到情感的控制,因此,我们在经营人际关系的时候,要学会感情投资,与值得交往的人建立深厚的感情,只有这样,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才会得到更有力的支持。

被人喜欢,其实很简单

踏入社会之前,我们总觉得人与人之间相处应该是坦诚的、快乐的;踏入社会之后,才发觉人与人之间相处总是戴着面具,口是心非。其实也不必大惊小怪,正是这样才构成了形形色色的社会。与其埋怨,不如适应;与其挑剔,不如接受。所以,在管理人际关系的过程中,凡事都要想得开,心情自然就快乐一些。

与人相处确实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技巧。相处得好,会让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相处得不好,则会让我们的工作事倍功半。在同一个单位,或者在同一个办公室,如何跟人相处是我们每日都要面对的事情。

想要让某个人喜欢自己,那就趁他高兴的时候和他说话。他会把当时的好心情和你相关联,然后就会对你产生好感。

比如说,一个人正准备出去度假,不管看见谁,都会把对方和“要去度假”的愉快心情关联起来,自然地那个人对他所见之人的好感就会多一些。相反,要是一个人正在肚子痛,他对周围人的好感度就变低,这时,他周围的人无意中就都成了他不喜欢的人。

我们应该做到无论自己喜欢的或不喜欢的人,见面时都要打招呼,要面带笑容,要有诚意。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而且你的笑容还可以给人们带来愉快的心情,给自己带来好的人缘。

我们熟悉的一句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意思就是说要豁达大度、胸怀宽阔,这实质上也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还记得中国有句俗话“宰相肚里能行船”吗?这里暂且不论宰相们是不是都是有度量的人,但人们都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样广泛胸怀的人看作是可敬的人。曾记否?小时候老师教的:“大海是宽广的,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此言此语至今历历在目。要想被人喜欢,心胸宽广最重要。

坦白地说,别人对我们印象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让对方产生怎样的自我感觉。我们可以整天想法子让对方喜欢自己,让对方对我们产生好印象。可是,真正起作用的是对方自己的心理感觉,而不是我们如何的努力。

有时候,刻意去讨好别人,未必会得到对方的欢喜;自然而然的一些感情流露,往往让对方产生愉悦的感觉。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发自内心地称赞我们,对我们既热情又友好,我们心里头是不是特别舒服?反过来也一样,假如有个人看谁都不顺眼,见什么都爱挑刺,好像大家前世都欠了他似的,恨不得要把别人的生命力都吸干,这种人我们愿意面对和相处吗?所以,只有做个让别人感觉良好的人,我们的人缘才会大幅提升。

此外,要让别人喜欢我们,要学会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和谐会在彼此之间架起一座心理上的桥梁,让我们由好感到信任,再到愉悦,乃至亲密无间。如果两个人能做到十分“同步”,那就很容易相谈甚欢。就像我们容易喜欢上兴趣爱好相似的人一样,也会下意识地喜欢一个行为举止像我们的人。

要想创造和谐,其实也不难,善于赞美便是一个因素。赞美是任何人都希望得到的精神享受,不论能力强弱,也不论职位高低,谁都希望听到别人的赞美。赞美有着巨大的鼓舞力量。据说,园艺家路瑟·柏班克以热忱的口吻对花卉和盆栽说话,受到赞美的植物,比其他植物长得更快、更好。假如在工作中,同事能得到同事的赞美,同事就会感到自己是重要的、有价值的,从而产生更强的敬业感和责任感。

要想创建和谐,我们还要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没人喜欢闷闷不乐、容易发火、整天惨兮兮的人。大家都喜欢开朗又积极的人。为什么?因为人们想要那种感觉,想成为那样的人。如果看到一个人身上有这种特质,会让人们更喜欢他。总而言之,积极态度的人,久而久之会焕发出超凡的魅力。

此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适时适量地增加感情也很重要。例如,上班时自己的事情处理完后,主动看看周围的同事是否需要帮忙,或自己没事时帮同事倒杯水,收拾一下办公桌;节日时,同事之间发发消息,打打电话,互相问候。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在和人相处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此准则,相信我们就会和他人相处得非常融洽。

别被玩笑毁掉关系

心理学认为,良性的玩笑可以对心理起到润滑的作用,可以让压抑的氛围变得轻松活跃起来,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然而,事物均具有两面性,开玩笑时也要把握好分寸,一定要拿捏好度,懂得哪些玩笑可以开,哪些玩笑不可以开。拙劣的玩笑不但不能起到润滑的作用,反而会引起误会或造成不必要的冲突。

张博和小邵是关系不错的同事,张博生性大大咧咧,喜欢开玩笑。4月1日愚人节快到了,张博决心好好“骗”小邵一次。中午,小邵正跟几个同事坐在石椅上聊天,张博慌慌张张从办公室跑了出来:“小邵,你还在这儿聊天,你妈出事了!”小邵一听,差点晕倒,他父亲死得早,是母亲一手把他拉扯大的,没想到小邵跌跌撞撞地冲进办公室,张博却在这边挤眉弄眼地跟同事笑开了。两分钟后,小邵从办公室冲出来,愤怒地揪住张博的衣襟:“你凭什么咒我妈?”张博一把推开他:“愚人节嘛!”小邵更生气了,两人吵了起来。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开过了头的玩笑引起的。

人们都说“饭可以多吃,玩笑不能乱开”,得体的玩笑可以活跃气氛、松弛神经,但万一掌握不好分寸,就可能伤害感情,甚至惹起事端。

我们在管理人际关系的过程中,开玩笑一定要把握分寸,诙谐而不伤人。以下几点,就是开玩笑时应该注意的:

1.内容要得体

玩笑的内容代表着开玩笑者的思想高度与修养水平。内容健康的玩笑,让人感觉是一种精神享受。如果内容不雅,充斥着污言秽语和低级庸俗的语言,不仅污染了语言环境,侮辱了对方,令对方反感,而且也表明了自己的情趣鄙俗,水平低下,甚至会令对方对自己的人品感到怀疑。

在和长辈或者晚辈开玩笑的时候,尤其不能轻佻放肆地大谈男女情事。即使当同辈人之间开这方面玩笑,自己以长辈或晚辈的身份在场时,最好不要插话,若无其事地旁听即可。

2.态度要得体

开玩笑时要表现出友好的态度,别以为你趁着开玩笑的时机,发泄心中的不满,对别人冷嘲热讽,别人感觉不到。人家可能只是表面上不跟你计较,但是在心里早就觉得你是一个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不愿再跟你交往了。

3.行为要得体

很多时候,开玩笑的同时会伴有肢体动作和行为,这些动作和行为也千万不能过了头。

小王和小李是相识很久的老朋友了,然而就是那一次玩笑让两人闹得很不愉快。怎么回事呢?那天,小王和小李在讨论设计方案,一个难题让两人都陷入了冥思苦想之中。突然,小王想出了解决办法,原来所有的困难都是因为小李的疏忽,统计错了一个数字。这时候,小王伸手往小李脑门上一拍,说:“你脑子怎么了?”这让小李感到很恼火,认为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一下子跟小王翻了脸。

4.场合要合适

开玩笑要分场合,有些庄重正式的场合不适合开玩笑,千万不要在这时候“抢风头”!面试的时候,不要随便和你的面试官开玩笑,搞不好一句话让你得不到工作;开会的时候,不要随便开玩笑,那是给你自己找麻烦;给领导汇报工作的时候,不要随便开玩笑,领导说不定以后不再重用我们,认为我们是一个不稳重的人……

办公室是一个尤其要注意玩笑尺度的场合。无论我们想日后平步青云仕途升迁,还是想默默无闻地与世无争,都要在办公室里学会开玩笑的艺术。另外,不要总是在办公室里开玩笑。时间长了,同事们会觉得我们不够庄重,慢慢地变得不尊重你。领导也会觉得我们不够成熟,不够踏实,不再对你委以重任。

5.玩笑要有度

玩笑应该开到什么程度,必须心里有数。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更不管对方能否接受而乱开玩笑,不仅会惹恼对方,而且可能到最后乐极生悲。

6.开玩笑要看对象

同样一个玩笑,可以对甲说,但不一定可以对乙说。开朗大方的人,可能不介意你有些“恶毒”的玩笑。但是,有些内向的人开不起玩笑,你的玩笑很可能会惹来他的怨恨,引起他的猜测,从而对你的动机产生误会。

同样一个玩笑,在某人高兴的时候说,跟在某人不高兴的时候说,效果可能会是天壤之别。对方心情好的时候,你的玩笑过了头,对方可能只是付之一笑;然而,当对方心情不好的时候,你的玩笑稍微一过头,可能就会招来对方的白眼。

和不相熟的异性在一起时,尽量不要开玩笑,即使是正经的玩笑,也可能会引起对方的反感,还可能会引来别人的非议。一般来说,男性对语言的承受能力较强,一般的玩笑话不会导致男性的难堪;女性对语言的承受能力较弱,不得体的玩笑会使女性害羞难堪,甚至“下不来台”。所以,开玩笑时一定要注意男女有别。

想得到朋友,就让对方超过我们

《菜根谭》中有言:“当与人同过,不当与人同功,同功则相忌;可与人共患难,不可与人共安乐,安乐则相仇。”说的便是这个道理:要懂得把功劳让给别人。

与人合作相处时,贪功会失了雅量,也会引起不必要的猜忌,但凡存了共享安乐或是独占功劳念头的人,必会造成他人的戒备和仇视。聪明人懂得与人分享荣誉,有时甚至还故意把属于自己的那份功劳让给别人。

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的成绩有目共睹,然而这个被称为“飞人”的篮球传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从不居功自傲,绝口不提“我自己……”而是不断地强调“都是因为球队的力量……”“都是因为大家的努力……”其谦虚的态度令人钦佩不已。

由此可见,真正的大人物是能把荣耀让给他人的人,他们并非时时追名逐利,而是在赢得名利的同时,也不忘把成就拿出来与人分享,他牺牲了自己的虚荣心,却赢得了他人的尊重和支持。

梅格·惠特曼是美国著名的女企业家,曾在《财富》杂志上以《我一辈子得到的最好的忠告》一文中披露了自己受益一生的5个忠告,其中之一就是“不要把一切功劳归在自己身上”。她还说:“如果你周围的好事很多,好事也终会降临到你头上。”意思是,如果你懂得把功劳让给别人,让对方体验到成就感的话,最后受益的必定会是自己。

然而现实中,我们常看到的情况却是“把功劳留给自己,把过错推给他人”,许多人都想努力表现自己,担心落于人后,唯恐自己做的那点小功小德无人知晓。殊不知,这正是人际关系和事业发展中的大忌。

某广告公司的设计总监,与下属同心协力完成了一件作品,一推出便迅速走红,达到家喻户晓的地步,公司品牌收益颇丰。

总公司派上级过来考察,他趁陪同之际,夸夸其谈,说了很多自己为这次的成果劳心劳力的话,明里暗里强调自己在这次作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司听了很满意,表示要重重奖励。

然而下属们知道后,纷纷表示愤慨,没想到此人是这么自私的小人,从此与他貌合神离,对其工作也不再配合,甚至有人往上检举他剽窃同事方案,以其被辞退而告终。

例子中的设计总监正是犯了“独任”的忌讳,埋下了敌意的隐患,最终落得名利尽失的下场。因贪一时之功而葬送了前程,可不就是典型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吗?

《菜根谭》中说:“完名美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意思是:完美的名声和荣誉,不要一个人独占,应该跟人分享,才不会招来嫉恨,被人算计;不好的名声和错误,不可全推给他人,自己也要承担几分,这样才可以保全功名获得美德。

公元280年,西晋名将王于巧用火烧铁索之计灭了东吴,令三国统一。然而胜利之后,他却被安东将军王浑以不服从指挥为由,要求将他交司法部门论罪,又诬陷王于攻入建康之后,大量抢劫吴宫珍宝。

王于深感恐慌,一再上书陈述战场的实况,为自己的清白辩解。幸运的是,晋武帝司马炎力排众议,没有治他的罪,还对他论功行赏。

可王于每当思及此事,便愤愤不平。想他一届功臣,为何要受这种不白之冤?于是每次觐见武帝,他都一再陈述自己一心效忠、不辞劳苦、奋勇杀敌的功勋,以及这平白被冤枉的一腔愤懑。然而这并未能改变任何事,朝臣对他的弹劾之声仍不时出现。

这时,身旁的范通对他说:“您的功劳太大,可惜您居功自傲,未能做到尽善尽美。”

王于很疑惑地问他是什么意思。

范通接着说:“您自凯旋后,当退居家中,不再提伐吴之事,若有人提及,您就说:‘这靠的是皇上的圣明、诸位将帅的努力,我有何功劳呢?’”

王于接受了范通的建议,果然谣言渐渐平息。

历史上因居功自傲而埋下隐患的例子不胜枚举。倘若王于没有听从范通的建议,而仍一根筋地向皇帝表忠心、论功德,保不准哪天不被朝臣弹劾,皇帝自己可能因其反复强调的“大功”而动了杀机,毕竟,古代帝王“狡兔死,走狗烹”的做法实在不少。

不与人争功,尤其不与领导争功,不在他人面前张扬自己所做出的牺牲,在争取表现机会的同时,也要注意给别人机会,要学会适时分享,这才是智者所为。

主角不是好当的,配角更能彰显内在美

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人们总是对这样一类人大伤脑筋:他们说起话来无比啰唆,还特别喜欢表现自己,丝毫不给别人展示自我的机会。这样的人往往不会受到他人的欢迎和喜欢。就好比我们在看电视节目的时候,如果主持人只顾自说自话,不给我们喜欢的嘉宾发言的机会,那么我们肯定会非常讨厌主持人的“霸道”。

经营人际关系也是同样的道理。任何时候,都没有人喜欢那些不顾及他人感受、只顾表现自己、爱喧宾夺主的人。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样爱抢风头的人一定是没有礼貌,自私又没修养的人。所以,善于管理人际关系的人都懂得,什么时候表现,什么时候让路;什么时候充当主角,什么时候充当配角。在人生的很多场合中,无论你多么急于表现自己,都要好好把握这个尺度,努力做好一个优秀的配角,否则肯定会招致他人的厌恶。

某传媒公司新来一位女员工,口才特别好,说起话来就像竹筒倒豆一样,哗啦啦地响,又像黄河之水,滔滔不绝。她思维缜密、旁征博引、抑扬顿挫,经常把人驳得不知怎么反驳,一时间哑口无言,好没面子。

后来,同事们都不愿意和她说话。比如,几个同事在聊天,见她过来了,就纷纷散去。同事们也不再和她争辩,她说什么大家权当没听见,懒得搭理。就这样,这个女员工被大家冷漠的态度孤立了。

或许你真的很优秀,但是不一定要做主角。在与人交往中,要做的是让别人喜欢你,而过于张扬、争当主角往往招人厌烦,因为这样容易把别人比下去。也许你会说:“我没有和别人比啊!”对,本意不是和别人比,但是你成了主角,别人不就自然而然成为配角了吗?

所以,还是把主角让给别人吧,去做别人的配角,让别人在你面前获得一种优越感,他们会更愿意和你打交道,更容易对你产生好感。不要认为配角只能替别人做嫁衣,对自己没有一点帮助。其实不然,只要有能力,做配角一样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关珍珍是一个非常健谈又活泼开朗的女孩子,她平时无论对谁都是笑脸相迎,在大街上碰到熟人也会主动打招呼。这么好性格的女孩子应该人人喜欢,可就是因为她太爱出风头,往往不分主次抢夺他人表现的机会,同事们都不太喜欢她。

有一次,她们部门的业务经理李梅过生日,同事们就相约一起去唱歌,为李梅过生日,但是大家都不愿意叫关珍珍一起去,因为她爱出风头的性格导致她就连唱歌也是“麦霸”,只要她去了,恐怕其他人就没有张嘴的机会了。但是考虑到都是同事,落下她一个人也不好,于是就叫上了她。

果不其然,到了KTV她就开唱了,而且每唱一首她都会找到唱下去的理由,总是以献给经理李梅为借口,实际上却是极大地满足了她的表现欲。其实经理李梅也是一个爱唱歌的人,本来想趁着这次机会和手下的成员们进一步拉近关系的,没想到整个晚上都成了关珍珍的个人演唱会了。李梅感到非常郁闷,其他的同事也都露出了不高兴的神色,而关珍珍一点都没有发现不妥,依然沉浸在自己的歌声中。

过了一会儿,大家都借口有事纷纷离开了,留下关珍珍一个人继续陶醉。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和她一块儿出去玩了,经理李梅似乎也没那么关照她了。

在某些场合恰当地表现自己,会让大家看到我们不为人知的一面,也更容易让大家记住,对自己的交际是非常有利的,但是该表现的时候不表现,不该表现的时候却出尽风头,只会让大家对我们产生抵触的情绪。在经营人际关系时,一定要记住一点:人生如戏,我们有当主角的时候,也有当配角的时候,因此,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况下,一定要找准自己的角色,该当主角的时候当仁不让,该当配角的时候绝不越雷池半步。

这有点像相声里面的“捧哏”和“逗哏”。既然站在了“捧哏”的位置,就要做好“逗哏”的陪衬。如果总想着如何去“逗人”,自己抢镜头,那一切都乱了套,下次可能连做“捧哏”的机会都没有了。

在某些场合中扮演主要角色是很多人的愿望,但是明明需要他充当配角的时候,往往无法按捺自己,把握不了角色之间的分寸,最后喧宾夺主,让其他人产生厌恶反感的情绪。如果我们就是这样的人,一定要接受下面的几点建议:

第一,如果一定要表现自己,也不要去抢他人的镜头。要运用智慧和高超的演讲技术将自己变成人群中的中心,而不是特意出风头强迫他人转移视线,而应当让人发自内心地接受我们的演讲。这样,即使我们的话再多,别人也愿意听。

第二,在社交公共场合中,要随时去观察他人对我们的谈话所表现出来的反应,要时刻注意别人对我们的谈话是否感兴趣,是否有继续听下去的愿望。如果听的人开始东张西望,出现敷衍之词的时候,就应该立即停止谈话。否则,时间一长,就会成为一个人的“独角戏”了。

第三,要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调整,演好自己的配角,说好自己的话。如果能做到恰当地把握分寸,既能显示出良好的修养和品格,又能把话说得恰到好处,就会受到对方的欢迎。